曾不崇朝怎么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怎么讀
今天給各位分享曾不崇朝怎么讀的知識,其中也會對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怎么讀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的曾讀什么?
題:
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的曾讀什么?
答:
愚公移山的曾不能損魁父之丘的“曾”應讀音為“zēng”
“曾不”連用的結構中,“曾”應讀音為“zēng”,釋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譯為“連……都”,用來加強否定語氣。
依據如下:
“曾”
“曾”比較復雜,現在來看一段敘述。“曾不……”,此種結構在古文中頻頻出現,即使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也常常會看到它的蹤影。例如:
(1)“曾不事農桑”,文下注為“卻不從事農業生產”。(白居易《觀刈麥》,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004年12月版)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文下注:“‘曾’,尚,還。”(《核舟記》,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004年12月版)
(3)“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文下解釋:“曾(céng),副詞,用來加強語氣,可譯為‘連……都’。”(《愚公移山》,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2005年11月版)
(4)“曾不吝情去留”,文下解釋:“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強否定語氣。”(《五柳先生傳》,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2002年12月版)
(5)“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文下注釋:“指天地萬物的變化連一瞬眼的工夫都不會停止。曾,竟,簡直。”(《赤壁賦》,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2007年6月版)
(6)“今吾且死,而候生曾無一言半辭送我,我豈有所失哉?”文下注:“曾(zēng),竟然。”(《魏公子列傳》,蘇教版高中《語文》,2007年6月版)
(7)“曾不能疾走。”文下注:“曾不能,連……都不能。”(《觸龍說趙太后》,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語文》第一冊,2004年6月版)
(8)“‘曾’不知老之將至”,文下注音并注釋為:“‘曾’,zēng;乃,竟。”(《蘭亭集序》,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語文》第二冊,2004年12月版)
“曾”到底念何音?如何注解?
《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P300),“曾”義項共九,其中(一)讀zēng,其義項①乃,《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辭源》(商務印書館,1980年8月版,P1467),“曾”共八義項,其中(一)讀zēng:其義項④乃,《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戰國策·趙四》:“老臣疾足,曾不能疾走。”《說文》:“曾,詞之舒也。”段注:“曾字古訓乃。”
《漢字古今義合解》(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1057)“曾”共五義項,其中(一)讀zēng,其義項①乃,《詩經·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孟子·公孫丑》:“爾何曾比予于管仲。”
通過“蘇教版”、“人教版”、《辭海》、《說文》、《辭源》以及《漢字古今義合解》,我們發現“曾不”連用的結構中,“曾”應讀音為“zēng”,釋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譯為“連……都”,用來加強否定語氣。
曾不崇朝的曾怎么讀?
曾不崇朝
平仄:平平平平
拼音: zē ng| cé ngbù chó ng chá o
文言文的曾不……的曾發什么音
文言文的曾有兩種讀音:
1.[ zēng ]
出處:周朝·尹吉甫《詩·衛風·河廣》:“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白話譯文:誰說黃河廣又寬?難以容納小木船。誰說宋國很遙遠?一個早晨就能到達。
2.[ céng ]
出處:戰國時期·劉向《戰國策·趙策四》:“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白話譯文:老臣腿有疾患,不能走的太快。
曾拼音;zēng?céng,注音:ㄗㄥ?ㄘㄥˊ,部首:曰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2畫
五筆:ULJF,倉頡:CWA,鄭碼:UDLK,四角:80606,結構:上下,電碼:2582
區位:5288,統一碼:66FE,筆順: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釋義:
[ zēng ]
1.指中間隔兩代的親屬:~祖(祖父的父親)。~孫(孫子的兒子)。
2.增。
[ céng ]
1.副詞。表示從前經歷過:未~。~來過。
2.層。
擴展資料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曾祖[zēng zǔ]
祖父的父親。
2.慣曾[guàn zēng]
經常。
3.曾飔[zēng sī]
高風,大風。
4.孔曾[kǒng zēng]
孔子與其弟子曾參的并稱。
5.曾父[zēng fù]
曾祖。
崇的讀音是什么
崇:拼音:chóng
一、名詞
崇 地名 商時 崇侯虎封地 今戶縣(1)《康熙字典.崇》:國名。堯時,崇伯鯀(音袞,司馬遷《史記》:禹之父曰故曰鯀);商時,崇侯虎,今西安府鄠縣(鄠音戶,今西安市戶縣)。《毛詩.大雅.皇矣》:與爾臨沖,以伐崇墉。是周文王伐崇侯虎之事也。
(2)《康熙字典.崇》:地名。《書·舜典》:放驩兜于崇山。《注》在今澧州澧陽縣(今澧縣,澧音禮)。
二、形容詞
(1) (形聲。從山,宗聲。本義:山大而高)
(2) 同本義 [lofty]
崇,嵬高也。--東漢·許慎《說文》。按,字亦作嵩、作崧。
融降于崇山。--《國語·周語》。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陽城,崇高所近。"
(3) 又如:崇亙(高峻綿延);崇崖(高峻的山崖);崇阿(高大的山丘);崇山(高山); 崇崇(高聳的樣子)
(4) 高;高大 [high;tall and big]
崇,高也。--《爾雅》
與黃比崇。--張衡《西京賦》
崇崇圜邶。--揚雄《甘泉賦》
廣與崇方。--《考工記·梓人》
大侯之崇,見鵠于參。--《儀禮·大射儀》
于是封之,崇四尺。--《禮記·檀弓》
明道德之廣崇。--《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5) 又如:崇墉(高大的城墻);崇榘(高峻的城墻)
(6) 高貴 [noble;high]
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白虎通》
武臣守闕者數年,今素食無代,坐進崇秩,曷以勸功?--《宋史·黃祖舜》
(7) 又如:崇閥(高貴顯赫之家);崇階,崇秩(高位,高官);崇卑(高低,高下)
(8) 興盛 [prosperous]
建明德而崇業。--張衡《東京賦》。注:"猶興也。"
(9) 又如:崇業(興業);崇盛(隆盛,極其榮寵)
三、動詞
(1) 尊崇,推崇 [revere;advocate]
莽遂崇鬼神淫祀。--《漢書·郊祀志》
(2) 又如:崇正黜邪(推崇正氣,摒棄邪惡);崇實(注重實際);崇德(崇尚道德。也指崇尚有德者);崇儒(尊崇儒學)
(3) 通"充"。充滿 [fill]
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介右,再拜崇酒。--《儀禮·鄉飲酒禮》
六成復綴以崇。--《禮記·樂記》
泛崇蘭些。--《楚辭·招魂》
(4) 又如:崇奸(聚集許多惡人)
(5) 終,盡。通"終"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誰謂宋遠,曾不崇朝。--《詩·衛風·河廣》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荀子· 賦》
存亡之效,不崇朝而決。--《三國志·涼茂傳》
(6) 又如:崇替(滅亡。即終替);崇朝(一個早上。比喻時間的短暫);崇日(終日,一日)
《詩經 衛風 河廣》這個字怎么念
國風·衛風·河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注釋】曾:讀“zēng”,乃,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