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多少清真詩,新疆是不是清真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新疆有多少清真詩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新疆是不是清真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現存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
中國現存最大的伊斯蘭清真寺是新疆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又譯為“艾提尕”“艾提卡爾”。坐落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市的艾提尕爾廣場西側,始建于1442年,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總面積為1.68萬平方米,分為“正殿”、“外殿”、“教經堂”、“院落”、“拱拜孜”、“宣禮塔”、“大門”等七部分,它不僅是新疆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在國內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響,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展資料:
1、寺院文化
艾提尕爾清真寺已經成為全新疆穆斯林聚禮處,每天到這里禮拜的人達到2-3千人,星期五主麻日下午男穆斯林的禮拜人數達到6-7千人。古爾邦節(jié)時,全疆各地都有穆斯林前來禮拜,通宵達旦地狂歡。
艾提尕大清真寺不僅是新疆地區(qū)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在古代還是傳播伊斯蘭文化和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學府,天山南北以致中亞地區(qū)許多教階較高的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和學者都從這里畢業(yè),其他還有更多的有影響的詩人、文學家、史學家和翻譯家早年也在此受過嚴格的學業(yè)培訓。建國后,寺內一些德高望重的愛國守法宗教人士,還被各界人士推舉為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同時又埋頭著書立說,為新疆的歷史與宗教研究貢獻力量。
2、風俗禁忌
在穆斯林做禮拜的時候,千萬不要站在其前面或者側面,因為其面向的方向是正西方圣城麥加的方向。不要在艾提尕爾寺中喧嘩或指指點點。按照教規(guī),女性不能進入清真寺,但已經允許入內。周五的禮拜則非穆斯林不能入內。在任何時候,進入寺內拍照都必須取得同意,不可隨意拍照。
3、背景
這里原是征服中亞的阿拉伯大將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留下的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明正統(1436~1449年)年間喀什噶爾統治者沙克色孜,米爾扎后葬于此,其后裔建造了一座小清真寺,即艾提尕爾清真寺之前身。
新疆最大的清真寺是在哪里???
新疆 喀什 艾提尕爾清真寺
艾提尕爾清真寺是中國伊斯蘭教著名清真寺,是中國最大的伊斯蘭教宗教建筑。它坐落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市解放北路,約建于明正統(1436——1449)年間.該寺占地面積1.68萬平方米,坐西朝東,位于市中心廣場。
國內為何那么多清真寺
1399年,黑的兒火者死于東征哈密,被安葬在吐魯番鹽澤城東(現吐魯番艾丁湖鄉(xiāng)也木什村)。其后代都極力傳播伊斯蘭教,從而確立了伊斯蘭教在新疆的統治地位。這也是今天中國新疆地區(qū)有很多清真寺的重要原因之一。
1388年在別失八里(今吉木薩爾),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黑的兒火者(禿忽魯帖木兒的小兒子)成為東察合臺汗國第三任可汗(《明史》稱其為“別失八里王”。洪武二十四年向明朝廷遣使朝獻)。在黑的兒火者統治時期,親自率兵出征,征服了火州(即古高昌),使吐魯番境內的最后一批回鶻人皈依了伊斯蘭教。
1399年,黑的兒火者死于東征哈密,被安葬在吐魯番鹽澤城東(現吐魯番艾丁湖鄉(xiāng)也木什村)。其后代都極力傳播伊斯蘭教,從而確立了伊斯蘭教在新疆的統治地位。這也是今天中國新疆地區(qū)有很多清真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第一大清真寺在哪
中國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的艾提尕爾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喀什市的艾提尕爾廣場西側,始建于1442年,南北長140米,東西寬120米,占地總面積為1.68萬平方米,分為“正殿”、“外殿”、“教經堂”、“院落”、“拱拜孜”、“宣禮塔”、“大門”等七部分,是一個有著濃郁民族風格和宗教色彩的伊斯蘭教古建筑群,坐西朝東。它不僅是新疆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清真寺。 在國內外宗教界均具有一定影響,為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國清真寺建筑的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的清真寺
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的清真寺,一般可分為五種類型:艾提卡爾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寺。 意譯為“孤寺”或“孤兒寺”。在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漠漠黃沙之中,往往會有一座低矮建筑物孤零零地立在路邊,這就是為了便于旅客禮五番拜而設的耶提木寺。這種寺建筑極其簡陋,或為一土屋,或僅有土墻而無屋頂,既無一般寺中那些設施,也無任何教職人員。這種寺以“孤兒”名之,的確是名副其實的。
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清真寺,與中國內地清真寺相比,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無論是寺門、邦克樓,還是禮拜大殿,新疆維吾爾等民族清真寺與內地都有很大的不同。那里的清真寺,無論其大小,都非常注意門樓的裝飾,大門周圍或用油彩寫滿阿拉伯經文,或用磚砌成尖拱壁龕狀圖案,極為華麗。門樓高大,兩側各建一座圓形尖塔,它們與大門相連,顯得雄偉壯觀。這兩座尖塔,不僅是大門的陪襯,而且作為邦克樓,是召喚教民來寺禮拜的理想建筑。內地清真寺的邦克樓,多建在二門或庭院正中處,高度多為2至3層,至多4層。而新疆寺的尖塔往往5、6層高,與大門連建,使清真寺的標志明顯,而且還可以節(jié)省許多建筑材料和人工。內地寺邦克樓多為木制結構或磚木混合結構(下部磚砌、上部木建);新疆寺尖塔一般平面為圓形,塔身下部大,逐層縮小,頂建一磚砌圓亭,亭頂作穹窿式,頂尖為一彎新月,阿拉伯風味極濃。
新疆維吾爾地區(qū)的清真寺,大殿多為平頂結構,一般分內外兩殿,外殿前有棚檐。殿內木柱林立,用以支撐碩大的平頂。喀什阿帕克和加麻扎的禮拜大殿,平頂2600平方米,殿內有158根木柱。內殿、外殿的進深都小于面闊。這種平頂結構比較簡單,有排椽式和板式兩種:在柱頭與柱頭之間使用橫梁,再在橫梁上安枋,枋上或鋪一排半圓形木椽,或鋪一層望板,椽板上鋪席,席上覆草泥土或灰土即成。此外還有一種圓拱頂式結構:在平頂大殿的內墻上,砌筑半圓拱頂或桶狀券頂,一排有幾十個房間即有幾十個圓拱頂。有人稱這種不用木料的圓拱頂建筑為“拱北廊房”,維吾爾語稱作“Bax tarka”。這種平頂結構的優(yōu)點在于,適應新疆地區(qū)雨量少、風沙大的氣候條件,建筑結構簡單、省工省料,比起脊式屋頂靈活,不必受屋頂的束縛和制約,平面布置富有隨意性。外殿成敞廊式,天熱時可在此禮拜;內殿較嚴緊,利于冬冷時禮拜。但殿內木柱過多,占去不少空間。一般來看,內殿采光亦較差。 新疆維吾爾地區(qū)清真寺的裝飾藝術風格獨具。這種藝術,表現在寺內一切建筑物上。其表現手法主要有木雕、磚花、石膏浮雕、彩畫。裝飾紋樣主要有:謝德紋、伊斯力瑪紋、巴旦木紋、石榴紋、花蕾紋、花朵紋、小花紋、葉紋等。
木雕。維吾爾地區(qū)清真寺的木雕非常精細,柵欄門、院落門上面都有各色各樣的木制雕花或凸刻貼花。木制格窗做得極精巧,有的以阿拉伯文組成,有的以幾何圖形組成。窗或圓形,或菱形,或方形,或六角、八角形,富于變化。梁枋檐柱的木雕也極豐富,在那些較大的禮拜殿,凡梁枋檐柱及雀替的木畫上均布滿雕花并施以重彩,使全殿顯得富麗多姿。特別是那些木柱雕花,粗看大體相仿,細看會發(fā)現每根木柱柱頭柱腳的雕花都有自己的特點,并不雷同。這種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又有統一的木雕藝術,實在令人叫絕。
磚花。新疆寺多用黃褐色磚作建筑材料,在磚的使用上頗為講究。一般來講,有三種裝飾法:一種是拼磚花裝飾,即用磚直接拼成三角花格、六邊連環(huán)雙關格、六邊連環(huán)交叉格、菱形斜格等造型優(yōu)美的圖案,賦予建筑宏偉壯觀的情調,多用于房檐、臺階等處。第二種是將磚預先制成各種形式,再砌成不同的幾何圖形。多用于大門邊框、尖塔、拱北、墻垣、土臺的某些部位。這是維吾爾建筑藝術中最常用的一種藝術造型手段。第三種是將磚面上鑄成圖案紋樣,然后再按圖案拼砌。這種飾法可以構成石膏花效果,但比石膏化堅固耐久。
新疆最大的伊斯蘭教建筑磚作,當推吐魯番的蘇公塔。該塔又稱伊明王紀念塔或額敏塔,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塔形渾圓,全部磚砌,通高44米,圓頂直徑2·8米,塔基圓徑11米。塔下為高臺,高臺旁臨公路,公路低于高臺10余米,故從公路仰視,大有高塔凌云之感,蔚為壯觀。塔身滿布纓絡、錦繡花紋,全為磚砌而成,花團錦簇,賞心悅目,誠為建筑藝術之精品。因塔的收分很大,磚砌花紋愈往上愈緊縮,需預先將磚雕成符合各層規(guī)格的花紋圖案,這是很花心血的,如非技藝高超的匠師絕難辦到。
石膏浮雕。用石膏花裝飾圖案施于城市建筑,在新疆由來以久。北宋王延德(989-1006)在其《西州程記》一書中寫到:“都城火州,地無雨雪而極熱……居室覆以白堊”??芍允酁轱棧沁m應新疆天熱少雨這一自然環(huán)境的。石膏花雕形式多樣,有以一點為中心的二方連續(xù)或四方連續(xù)圖案,有的則為圓形、方形、菱形、三角形、多邊形等獨立紋樣。種種圖案,相互配合協調,造型整齊有序,生動活潑,引人入勝??κ部ㄙ澠嫜罓杽e希街清真寺壁龕及其四周,皆為石膏雕花,在白色花紋之中,分別飾以藍、紅底色,令人感到一種樸素而又嚴謹的作風。
彩畫藝術。新疆維吾爾地區(qū)清真寺一般都廣飾彩畫。舉凡門扉、壁龕、前廊、藻井、梁枋、木柱,均用濃彩繪制具有獨特形式和風格的花卉、水果、花瓶、風景及幾何圖案。這些彩畫技巧高超,多用對比鮮明強烈而又相互協調的色彩繪成,體現了維吾爾民族強烈的色彩觀念。如有的大殿,木柱油飾為褐色、藍色或綠色,而頂上梁枋卻用白色,顯得樸素淡雅。有的將枋心分成數段,分段繪制各式花紋,在枋的空白處則露出本色木面,略加雕刻,顯現出金黃色調,不僅美麗大方,也解決了枋木過長過細難以彩畫處理的矛盾,可謂匠心獨具。還有的在枋下施以連續(xù)花紋,在轉角處加紅褐色線條,變化多端,靈活隨意。近代建筑彩畫尤為艷麗,墻肩處加施紅、白、藍、綠等各色連續(xù)花紋,花樣翻新,生動非常;天花上常繪花卉、水果、風景、卍字,圖案各不相同,又都具有一致的作風,是內地清真寺中所少見的。
新疆維吾爾地區(qū)清真寺裝飾藝術,源于當地人民的生活實踐。維吾爾人歷來有在庭院種植果木、栽培花卉的習慣,這種生活習慣反映到清真寺裝飾圖案中是很自然的。另外,在歷史上維吾爾人曾受佛教、景教、薩滿教、摩尼教的很大影響,這些宗教的建筑裝飾手段,也會被已經皈依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工匠所借鑒和吸收。他們運用各種艷麗色彩,將各種植物及生活用品等,經過巧妙的藝術造型處理,統統彩繪入畫。所以新疆維吾爾地區(qū)清真寺的裝飾藝術生活氣息很濃,使人強烈地感受到維吾爾人民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趣,也反映了他們不厭世避俗、注重現實的生活態(tài)度。
上面概括地介紹了中國清真寺建筑的兩大體系。如前所說,無論是中國傳統風格為主的清真寺,還是以阿拉伯風格為主的清真寺,都是中國與阿拉伯文化相互交流的產物。它們與佛寺、道觀、文廟、基督教堂等建筑有顯著差異,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風格;它們也與外國伊斯蘭教建筑不同,表現出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這些遍布全國的清真寺,豐富了中國建筑文化和世界建筑文化的花壇。它們是歷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與阿拉伯人民長期友好往來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理應得到人們的保護和認真的研究。
(圖片:洛陽五坊公寺 、西安化覺巷清真寺)
新疆的清真寺的來歷?
新疆維吾爾族地區(qū)的清真寺,一般可分為五種類型:艾提卡爾清真寺、加曼清真寺、小巷清真寺、麻扎清真寺、耶提木寺。
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多于內地,教派情況也比內地復雜,各族穆斯林居住集中,因此清真寺建筑鱗次櫛比,與內地比較要密集得多。如喀什市,清末穆斯林人口約4萬,清真寺多達126座。解放初期,清真寺發(fā)展到12000余座。經過10年內亂,清真寺遭到破壞,僅余152座?,F在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貫徹落實,穆斯林人口發(fā)展到17·3萬有余,清真寺也已恢復到6000余座。每條街巷幾乎都有一座甚至幾座清真寺,人們的宗教生活基本得到了滿足。這種密集化的分布,是新疆維吾爾等民族地區(qū)清真寺的一大特點。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