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形勝這句話在浙江是如何體現的,東南形勝的形勝
大家好,關于東南形勝這句話在浙江是如何體現的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東南形勝的形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出自于哪一首詩?
出自《望海潮·東南形勝》
《望海潮·東南形勝》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
原文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賞析
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是相當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飽蘸激情而又帶有夸張的筆調,寥寥數語便筆底風生,迷人的西湖與錢塘勝景便展現在讀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畫錢塘的“形勝”與“繁華”,大筆濃墨,高屋建瓴,氣象萬千。寫法上由概括到具體,逐次展開,步步深化。如,開篇三句點出了“形勝”、“都會”與“繁 華”,但終究是概括性的直陳,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繼之而來的下面九句,便緊緊圍繞這六個字,做形象的鋪寫,境界立即展開:“煙柳畫橋”三句寫的是“都會”,“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等則側重于刻畫“形勝”,而“市 列殊璣,戶盈羅綺”則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華.下片,側重于描繪西湖的美景、歡樂的游賞與勞動生活。寫法上著眼于“好景”二字,尤其側重于“好景”中出現的人。“重湖”三句描繪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語,是千古迷人的麗句。“羌 管弄晴”三句寫的是下層人民,“千騎擁高牙”三句寫的是州郡長官。結尾又以贊美的口吻收束。
除飽滿的感情與適度的夸張以外,詞的語言,音律,詞調也與詞的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創(chuàng)的,詞牌與詞的內容以及地域性特點密切結合。上片寫形勝之地和錢江潮的壯觀,詞中用“怒濤”、“霜雪”、“天塹”這類色彩濃烈有氣勢的語言,詞句短小,音調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來,有雷霆萬鈞,不可阻擋之勢。而寫西湖清幽的美景時,文字優(yōu)美,詞句變長,節(jié)奏平和舒緩,終于出現了“三 秋桂子”這樣干秋傳誦的佳句,繼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斷地加以點染,美麗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曠神怡了。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賞析
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參考翻譯
譯文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注釋
⑴三吳:即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市)、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三郡,在這里泛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區(qū)。
⑵錢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時候的吳國的一個郡。
⑶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畫橋:裝飾華美的橋。
風簾:擋風用的簾子。
翠幕:青綠色的帷幕。
參差:參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齊貌。
⑷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怒濤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
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珠璣:珠是珍珠,璣是一種不圓的珠子。這里泛指珍貴的商品。
⑸重湖:以白堤為界,西湖分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麗。
⑹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農歷九月。王勃《滕王閣序》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詩經·王風·采葛》有“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設言三春、三夏其義亦同,作者取其韻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載,誰謂歷三秋!”
⑺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歸的船上一片歌聲。菱:菱角。泛:漂流。
⑻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將軍之旌,竿上以象牙飾之,故云牙旗。這里指高官孫何。
吟賞煙霞:歌詠和觀賞湖光山色。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⑼異日圖將好景:有朝一日把這番景致描繪出來。異日:他日,指日后。圖:描繪。
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賞析
《望海潮》是描繪北宋時期杭州景象的。詞的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
要談杭州,首先把杭州的情況做個總的、概括的介紹:“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東南形勝”,是從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著筆寫的。杭州地處東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風景很優(yōu)美,故曰“形勝”。“三吳都會”,是從社會條件著筆寫的。它是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那里人眾薈萃,財貨聚集,故曰“都會”。
“錢塘自古繁華”,這一句是對前兩句的總結,因為杭州具有這些特殊條件,所以“自古繁華”。但又另有新意。如果說前兩句是從橫的方面來寫,寫杭州的現狀的話,那第三句則是從縱的方面來寫,交代出它“自古繁華”的歷史。三句詞,從縱、橫兩個方面勾畫出杭州的粗略面貌,以橫為主,以縱為賓,實寫杭州的現狀,對其歷史,則是虛寫,一筆帶過,作為陪襯。下面,就對“形勝”、“都會”和“繁華”這三個方面進行鋪敘。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是就“三吳都會”一句進行鋪展的描寫。“十萬”,乃約略之詞,只言人口之多,并不是確切的人口統(tǒng)計。杭州在當時就有“池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宋仁宗)的美譽。
宋南渡以后,就有了更大的發(fā)展。宋人吳自牧《夢粱錄》云:“柳永詠錢塘詞曰:‘參差十萬人家’,此元豐(宋神宗年號)前語也。自高廟(宋高宗)車駕自建康幸杭駐蹕,幾近二百余年,戶口蕃息,近百萬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東北,各數十里,人煙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日經行不盡,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見杭城繁盛耳。”
(卷十九)“參差”二字,寫出了樓閣房舍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景象;“風簾翠幕”,把“人家”具體化了,家家懸掛風簾,戶戶張設翠幕,一派寧靜安詳的氣氛;而這大大小小的樓閣、張簾掛幕的人家,錯落在“煙柳畫橋”之中,這就不僅使我們看到了戶戶人家的具體景象,也看到了整個城市的風貌。
“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是對“東南形勝”一句做鋪展的描寫。這里只選擇了錢塘江岸和江潮兩種景物來寫。錢塘江岸,綠樹如云,寫出了郁郁蔥蔥的景象;錢塘江水是“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杭州位于錢塘江畔。錢塘潮的壯觀景象是很有名的。宋人周密的《武林舊事》里有這樣一段描寫:
浙江(即錢塘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十六日)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南宋詩人楊萬里)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怒濤”,寫江潮來勢之猛,猶如鏖戰(zhàn)的貔虎,不就是“震撼激射”的景象嗎?“卷霜雪”,寫“怒濤”的具體形象,也就是“玉城雪嶺”的景象。“霜雪”,不僅寫出了怒濤如雪的白色,也寫出了江潮帶來的森森寒氣,正如孟浩然《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所云:“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只是柳永在這里對人的感受沒有明言而已。“天塹無涯”,寫出了江面的寬闊,也暗示出江潮“吞天沃日”的氣勢。
“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則是就“繁華”二字進一步鋪展,寫杭州的繁華。杭州,在宋代就有“銷金鍋兒”之號(見《武林舊事》),這是說,不管有多少金錢,都能在那里揮霍凈盡。詩人在這里又深入一步,透過那重重簾幕,描寫了兩個方面:一是商業(yè)貿易情況──“市列珠璣”,只用市場上的珍寶,代表了商品的豐富、商業(yè)的繁榮;二是衣著情況──“戶盈羅綺”,家家披羅著錦。“競豪奢”,又總括杭州的種種繁華景象,一個“競”字,寫出了杭州富民比豪華、斗闊氣的情景,在詩人的筆下,杭州真是民殷財阜,繁華得不得了。
詞的下片,寫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寫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這既是進一步描寫“東南形勝”,同時又是杭州人游樂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蘇軾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寫了山和水兩個方面。“重湖”,寫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疊”,寫湖岸,山峰重疊。西湖水碧山青,秀美異常,所以說“清嘉”。“三秋桂子”照應“疊”二字,寫山中桂花。杭州的桂花自來有名,據說是月中的桂樹種所生。《南部新書》說:“杭州靈隱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種也。’至今中秋望夜(十五日夜),往往子墜,寺僧亦嘗拾得。”這種傳說,給杭州桂花蒙上了一層神話色彩,對人們有很大的吸引力。 宋之問《靈隱寺》詩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白居易《憶江南》詞云:“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杭州山中的桂子是讓人向往的。“十里荷花”,照應“重湖”二字,寫水里荷花。紅花綠葉,蓮芰清香,也是很能體現西湖特點的景物。蘇軾說那里“無主荷花到處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南宋楊萬里說:“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三秋”,從時間著眼;“十里”,從空間著眼。桂為秋季開花,蓮為夏季開花,寫出了西湖不同季節(jié)的美景。
西湖不論任何季節(jié)、任何時間、任何天氣,都是美的,因而游人不絕。《武林舊事》曰:“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總宜;杭人亦無時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下面便開始描述杭人游樂的情景。
先寫杭州民的游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羌管弄晴”,寫白天,寫笛聲。“弄晴”二字,寫出了吹笛人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寫夜晚,寫歌聲。“泛夜”二字,寫出了采菱女的歌聲,在寧靜的夜晚,在水面上輕輕飄蕩的情景。“嬉嬉釣叟蓮娃”是就前面二句總而言之,說明這是杭州百姓在游湖,是民人之樂。
“千騎擁高牙”以下,寫杭州官員的游樂。“千騎擁高牙”,寫出了人物的身份,寫了出游時隨從的眾多,表現出官員的威勢。下面從兩個方面寫官員的樂趣。“乘醉聽簫鼓”,寫宴酣之樂。統(tǒng)治階級經常攜帶酒宴游湖。開懷暢飲,酩酊大醉,已經寫出了飲宴的歡樂,醉后還要聽音樂,把飲宴之樂推向了極點。“吟賞煙霞”,寫山水之樂。前面寫了山,寫了水,這里以“煙霞”二字來表現景物之美,體現出山川靈秀的一面。不僅欣賞湖山之美,情不可遏還要形之吟詠。這既表現出官員的儒雅風流,更襯托出了山水的美麗。詞的最后兩句是對官員的祝愿,說日后把杭州美好的景色描畫下來,等到去朝廷任職的時候,就可以向同僚們夸耀一番了。
這首詞歌頌了杭州山水的美麗景色,贊美了杭州人民和平安定的歡樂生活,反映了北宋結束五代分裂割據局面以后,經過真宗、仁宗兩朝的休養(yǎng)生息,所呈現的繁榮太平景象。當然,這種景象還只是生活的表面現象,沒有能像他做杭州附近的定海曉峰鹽場監(jiān)督官時那樣,揭示出“官租未了私租逼”所造成的廣大鹽民“雖作人形俱菜色”(《煮海歌》)的苦況。這首詞是寫給當時任兩浙轉運使的孫何的(見宋人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一),雖為贈獻之作,有一定的奉承成分,卻不能說就是粉飾升平的歌功頌德的作品,它反映了當時一定的社會現實。
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斑白之老,不識干戈。……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庖廚。花光滿路,何限春游?簫鼓喧天,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這雖然是記錄都城汴京的景象,但也可以看出當時國內確有“太平氣象”,因而紙醉金迷、競尚豪奢,成為各地統(tǒng)治階級的普遍風氣。
《望海潮》所反映的,正是這樣的現實。據說“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時謝處厚詩云:‘誰把杭州曲子謳?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無情物,牽動長江萬里愁!’”(《鶴林玉露》)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并不正確。誘使金兵入侵,導致北宋滅亡的原因,是由于統(tǒng)治階級“競豪奢”,醉生夢死的腐朽本質所造成的;引起金兵南下,給南宋王朝帶來威脅的,仍然是統(tǒng)治階級“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題臨安邸》)的腐朽本質造成的,與柳詞本無關系。不過,從這個傳說中卻可以說明,《望海潮》的寫作是很成功的,讀了這首詞,不由得會使人對杭州心向往之。
【7】“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這句話有何作用?
總領全文,對杭州作了總體介紹。即:“東南形勝”,地理位置重要;“三吳都會”,社會條件優(yōu)越;“錢塘自古繁華”,有著長期繁盛的歷史.而后文就是對“形勝”“都會”“繁華”這三個方面的鋪敘.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中的錢塘是指今天的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中的錢塘是指今天的杭州。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出自《望海潮·東南形勝》宋代詞人柳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譯文: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
此詞主要描寫杭州的富庶與美麗。上片描寫杭州的自然風光和都市的繁華,下片寫西湖,展現杭州人民和平寧靜的生活景象。
全詞以點帶面,明暗交叉,鋪敘曉暢,形容得體,一反柳永慣常的風格,以大開大闔、波瀾起伏的筆法,濃墨重彩地鋪敘展現了杭州的繁榮、壯麗景象。此詞慢聲長調和所抒之情起伏相應,音律協(xié)調,情致婉轉,是柳永的一首傳世佳作。
擴展資料:
杭州地處中國華東地區(qū)、錢塘江下游、東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運河南端,是環(huán)杭州灣大灣區(qū)核心城市? 、滬嘉杭G60科創(chuàng)走廊中心城市 、國際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 。
杭州人文古跡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于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fā)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yè),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yè)集散中心。
后來依托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yè)發(fā)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yè)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一詞的主題是什么?其下片詞,從哪些方面敘寫西湖的美
望海潮主要描述了杭州的繁華與秀麗,詞下片從疊山,荷花,桂子,羌管,菱歌,蕭鼓,煙霞來描寫西湖的美
望海潮·東南形勝
宋代:柳永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譯文
杭州地處東南方,地理形勢優(yōu)越,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霧氣籠罩著的柳樹、裝飾華美的橋梁,擋風的簾子、青綠色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茂盛如云的樹木,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又高又急的潮頭沖過來,浪花像霜雪在滾動,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孫何外出時,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聲勢暄赫。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畫出來,回京升官時向人們夸耀。
此詞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它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三吳,舊指吳興、吳郡、會稽。錢塘,即杭州。此處稱“三吳都會”,極言其為東南一帶、三吳地區(qū)的重要都市,字字鏗鏘有力。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
“云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只見錢塘江堤上,行行樹木,遠遠望去,郁郁蒼蒼,猶如云霧一般。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tài)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瑯滿目,暗寫商人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于宋初已十分秀麗。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兩種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wěn),情韻亦自悠揚。“泛夜”“弄情”,互文見義,說明不論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蕩漾著優(yōu)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聲。著一“泛”字,表示那是湖中的船上,“嬉嬉釣叟蓮娃”,是說吹羌笛的漁翁,唱菱歌的采蓮姑娘都很快樂。“嬉嬉”二字,則將他們的歡樂神態(tài),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繪,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此游樂的場景。成群的馬隊簇擁著高高的牙旗,緩緩而來,一派暄赫聲勢。筆致灑落,音調雄渾,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風流的地方長官,飲酒賞樂,嘯傲于山水之間。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這首詞的結束語。鳳池,即鳳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晉時中書省地近宮禁,因以為名。“好景”二字,將如上所寫和不及寫的,盡數包攏。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夸示于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如何解釋
意思是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
一、出處
宋代柳永的《望海潮》
二、原文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三、釋義
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風景優(yōu)美,是三吳的都會。這里自古以來就十分繁華。如煙的柳樹、彩繪的橋梁,擋風的簾子、翠綠的帳幕,樓閣高高低低,大約有十萬戶人家。
高聳入云的大樹環(huán)繞著錢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樣白的浪花,寬廣的江面一望無涯。市場上陳列著琳瑯滿目的珠玉珍寶,家家戶戶都存滿了綾羅綢緞,爭相比奢華。
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秋天桂花飄香,夏季十里荷花。晴天歡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劃船采菱唱歌,釣魚的老翁、采蓮的姑娘都嬉笑顏開。
千名騎兵簇擁著巡察歸來的長官。在微醺中聽著簫鼓管弦,吟詩作詞,贊賞著美麗的水色山光。他日把這美好的景致描繪出來,回京升官時向朝中的人們夸耀。
四、重點
1、煙柳:霧氣籠罩著的柳樹。
2、云樹:樹木如云,極言其多。
3、天塹:天然溝壑,人間險阻。一般指長江,這里借指錢塘江。
4、疊巘:層層疊疊的山巒,此指西湖周圍的山。
5、清嘉:清秀佳麗。
6、羌管:即羌笛,羌族之簧管樂器,這里泛指樂器。
7、弄:吹奏。
8、泛:漂流。
9、煙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10、鳳池:全稱鳳凰池,原指皇宮禁苑中的池沼,此處指朝廷。
擴展資料
一、作品賞析
此詞一開頭即以鳥瞰式鏡頭攝下杭州全貌。它點出杭州位置的重要、歷史的悠久,揭示出所詠主題。其中“形勝”、“繁華”四字,為點睛之筆。
自“煙柳”以下,便從各個方面描寫杭州之形勝與繁華。“煙柳畫橋”,寫街巷河橋的美麗:“風簾翠幕”,寫居民住宅的雅致。“參差十萬人家”一句,轉弱調為強音,表現出整個都市戶口的繁庶。“參差”為大約之義。
“云樹”三句,由市內說到郊外。一個“繞”字,寫出長堤迤邐曲折的態(tài)勢。“怒濤”二句,寫錢塘江水的澎湃與浩蕩。“天塹”,原意為天然的深溝,這里移來形容錢塘江。錢塘江八月觀潮,歷來稱為盛舉。描寫錢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筆。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璣”和“羅綺”兩個細節(jié),便把市場的繁榮、市民的殷富反映出來。珠璣、羅綺,又皆婦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聲色之盛。“競豪奢”三個字明寫肆間商品琳瑯滿目,暗寫商人比夸爭耀,反映了杭州這個繁華都市窮奢極欲的一面。
下片重點描寫西湖。西湖,蓄潔停沉,圓若寶鏡,至于宋初已十分秀麗。
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將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疊山,是指靈隱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疊疊的山嶺。湖山之美,詞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寫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這兩種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這里以工整的一聯,描寫了不同季節(jié)的兩種花。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這兩句確實寫得高度凝煉,它把西湖以至整個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來,具有撼動人心的藝術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對仗也很工穩(wěn),情韻亦自悠揚,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國泰民安的游樂圖卷。
接著詞人寫達官貴人此游樂的場景。“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是這首詞的結束語。意謂當達官貴人們召還之日,合將好景畫成圖本,獻與朝廷,夸示于同僚,謂世間真存如此一人間仙境。以達官貴人的不思離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二、創(chuàng)作背景
柳永一直不得志,為見老朋友孫何,便寫了這首詞,請了當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說,如果孫何在宴會上請她唱歌,不要唱別的,就唱這首《望海潮·東南形勝》。由這個故事來看,這首詞是一首干謁詞,目的是請求對方為自己舉薦。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