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晏幾道朗誦,鷓鴣天晏幾道課件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鷓鴣天晏幾道朗誦,以及鷓鴣天晏幾道課件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晏幾道 鷓鴣天·一醉醒來春又殘
《鷓鴣天一醉醒來春又殘》
作者:晏幾道
原文:
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
玉笙聲里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
終易散,且長閑。莫教離恨損朱顏。
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賞析:
此詞寫離愁別恨,哀婉動人。起二句,寫的是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殘時候,只見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離人的悲淚一樣縱橫。一醉,寫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懷:春又殘,本與醉醒之事全無干涉,詞中把它們勾合一起,一謂酒醒之后,雨飄花落的情景,觸眼生悲,詞人驀地感到,春天真的過去了;再謂往日的歡娛,如昨夢前塵,一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如小晏詞集自序云:感光陰之易遷,嘆境緣之無實。春殘,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帶雨的棠梨又暗喻流淚的人。次句從白居易《長恨歌》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搖人心魄之獨特魅力。三、四句寫與情人別后的情景:悠揚的玉笙聲里,孤鸞空自哀怨;羅幕中余馥郁,去燕猶未歸來。鸞,謂孤鸞,失偶的鸞鳥,這里當為詞人自喻。又古樂曲有《孤鸞》之曲,其聲哀怨,故鸞空怨三字,語意相關。羅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過高樓的重重簾幕,回到舊日巢中,常用來喻游子回歸,而此詞謂燕未還,則指離別了的情人還未回來。這兩句寫的是簾下百無聊賴地吹笙,想念著遠別的情人,心中充滿了哀怨。過片三句,拓開一筆,強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歡聚易散,不如暫且悠閑中度日吧,莫讓離愁別恨損害了青春美好的容顏。這里故作退讓,用表面豁達的語言來表現怨極而無可奈何的心境。可是這古之傷心人呢?能真正覺悟的他還是要讓那千萬縷割不斷的情絲去牽系著自己: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這是一句徹骨情語。鴛鴦錦,指繡有鴛鴦圖案的錦被,象征著男女的和合。西樓,是詞人青年時歡會之地,小晏詞中屢見。春寒料峭,長夜漫漫,西樓悵臥,誰共晨夕?當初共展鴛鴦錦的美好時光,已一去不復返了,所余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獨和哀傷。
辛棄疾 鷓鴣天·送人
《鷓鴣天送人》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唱徹《陽關》淚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
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
別有人間行路難!
注釋:
1、唱徹《陽關》:唱完送別的歌曲。徹,完;《陽關》,琴歌《陽關三疊》。
2、功名句:功名是身外多余的事,還是多吃飯吧。另一版本也作功名余事
3、無窮:無盡,無邊。
4、般:種。
5、只應句:豈只是離別才使人悲傷,團聚才使人歡顏。只應,只以為,此處意為豈只。
6、未是:還不是。
7、別有:更有。
翻譯:
唱完了《陽關》曲淚卻未干,
視功名為馀事(志不在功名)而勸加餐。
水天相連,
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
烏云挾帶著雨水,
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
何止千件萬般,
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傷,
聚會才使人歡顏?
江頭風高浪急,還不是十分險惡,
而人間行路卻是更艱難。
賞析:
(一)
這首詞見于四卷本《稼軒詞》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上闋頭二句: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別。《陽關三疊》是唐人上闋送別歌曲,加上唱徹、淚未干五字,更覺無限傷感。
從作者的性格看,送別絕不會帶給他這樣的傷感。他平日對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積胸中,恰巧,遇上送別之事的觸動,便一涌而發,故有此情狀。下句忽然宕開說到功名之事,便覺來路分明。作者和陸游一樣,都重視為國家的恢復事業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龍吟》詞說: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認為建立功名是分內的事;《水調歌頭》詞說:功名事,身未老,幾時休?詩書萬卷,致身須到古伊周。認為對功名應該執著追求,并且要有遠大的目標。這首詞中卻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滿朝廷對金屈膝求和,自己的報國壯志難酬,而被迫退隱、消極的憤激之辭:且加餐,運用《古詩十九首》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句,也是憤激之語。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下闋起三句: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這里的離合和悲歡是偏義復詞。由于題目送人與下闋頭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規定,所以離合,就只取離字義,悲歡就只取悲字義。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緊接著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聲: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但作者認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險惡。那是存在于人們心中、存在于人事斗爭上的無形的風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離別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簡單地借用前人的詩意,而有他切身的體會。他一生志在恢復事業,做官時喜歡籌款練兵,并且執法嚴厲,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強富家,所以幾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撫使任內,籌建飛虎軍,后來在兩浙西路提點刑獄公事任內,即因此事實被劾為奸貪兇暴、厲害田里而被罷官。這正是人事上的風波惡的明顯例證。作者寫出詞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李白《行路難》的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同此悲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正可說明悲憤的原因和實質。
這首小令,篇幅雖短,但是包含了廣闊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筆調深渾含蓄,舉重若輕,不見用之跡而力透紙背,顯示辛詞的大家氣度。
(二)
送別詞是詞里一個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詞,多敘男女離別。從古以來,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江淹《別賦》)。纏綿悱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籠罩全篇。辛棄疾的送別詞,卻多立意不俗,又總是超出常境,這首《鷓鴣天》可作代表。
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馀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
前結浮天二句,以景映情,烘托點染。先寫江中之水: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以景幽,單情則露;景以情妍,獨景則滯(沈雄《古今詞話詞品》卷下引宋征壁語)。而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吳衡照《蓮子居詞話》卷二)。這樣,把行色的凄涼況味,推上一個高層次。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作者離別時的凄涼傷感之情以及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寫水天相連,好像將兩岸的樹木送向無窮的遠方;后寫空中之云,烏云挾帶著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蘊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韻。
后結仍扣緊送人題意: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江頭風高浪急,十分險惡,但哪有人間行路難呢?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引《樂府解題》曰:《行路難》,備言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多以君不見為首。今不存。南朝宋鮑照有《擬行路難》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個人不為世用,或針砭社會現實。這兩句托意深刻,正應辛棄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帶湖閑居種種生活的體驗在內。一首五十六個字的《送人》小詞,寫得這樣內蘊豐富,寄情高遠,絕少黯然銷魂情緒,英雄感愴,有在長情之外(劉辰翁《辛稼軒詞序》),由此詞正可悟出。下闕表達了這樣兩層新意:一是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千件萬般,不止是只有生離死別,還有國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頭風波險惡突顯人間行路之難,世事之險。
(三)
詞開篇即述離情。唐代詩人王維有七絕《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后入樂府,以為送別。李東陽《麓堂詩話》曰: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稱《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這里把送別場面凝縮成唱徹(唱畢)而淚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狀。一接卻正話反說: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張華《答何劭》詩: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視功名為余事,或者說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會真如鳳毛麟角。辛棄疾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的《鷓鴣天》詞云: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簇擁千軍萬馬,突破重圍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愛國壯舉,又何嘗不是為了功名!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破陣子》)。在封建社會里,是互相聯系的。換言之,只有達,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視功名為余事而勸加餐,處于國仇未報壯士老(陸游詩句)的具體歷史情況下,這里曠達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憤,是反語,是色荏內厲的。
下片宕開,從久遠的歷史長河來作論述: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古往今來使人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萬般,難道只有離別使人悲哀?聚會才使人歡樂嗎?無論離,無論合畢竟都是個人間的事,它們只是今古恨的一種,言外之意是國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難,較之個人的悲歡離合,是更值得關注的事!用只應詰問句更力重千鈞。
鷓鴣天的詩意
鷓鴣天的詩意
一、《鷓鴣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作者:辛棄疾
原文:
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
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
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詩意:
野地里柔軟的桑條上冒出了嫩芽。
東頭鄰居的蠶種已經孵化出一些小蠶了。
平坦的山坡上,
黃毛小牛在那里吃草,不時發出叫聲。
夕陽照在帶有寒意的樹林上,
投宿的烏鴉又點綴著寒林的景色。
映入眼簾的還有遠近連綿的山巒,
橫斜的山路。
這里也有掛旗賣酒的小酒店。
城中的桃樹李樹害怕風雨吹打。
白色的薺菜花開滿溪頭,
大好的春光就在這里。
二、《鷓鴣天晚日寒鴉一片愁》
作者:辛棄疾
原文:
晚日寒鴉一片愁。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
詩意:
晚日寒鴉,一片傷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樹發出嫩綠的新芽,顯出溫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親自遭遇離愁別恨的折磨,
根本不會相信這世上真會有一夜白頭的事。
離腸寸斷,淚流難止。
懷著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紅樓,
明明知道亂山無數,遮斷了遠方的天空,
可還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欄桿上,頻頻凝望。
三、《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作者:晏幾道
原文: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注釋:
1、鷓鴣天:詞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雙調55字,押平聲韻。此詞黃升《花庵詞選》題作《佳會》。內容寫相熟的歌子久別重逢。
2、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3、玉鐘:珍貴的酒杯。
4、拚(pn)卻:甘愿,不顧惜。卻:語氣助詞。
5、舞低楊柳樓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累了停下來),極言歌舞時間之久。桃花扇,歌舞時用作道具的扇子,繪有桃花。歌扇風盡,形容不停地揮舞歌扇。這兩句是《小山詞》中的名句,晁補之說它不蹈襲人語而風調閑雅,自是一家。
6、同:聚在一起
7、今宵二句: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化出。剩:讀錦,只管。剩把:盡把,盡把。
8、銀釭:釭(gāng):燈。銀燈。
詩意:
憶當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
衣著華麗人多情;
我舉杯痛飲拼一醉,醉意醺醺臉通紅。
縱情跳舞,直到樓頂月、挨著樹梢向下行;
盡興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無力不扇風。
自從離別后,總想重相逢,
多少次、你我重逢在夢中。
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燈久坐敘別情,
還恐怕、又是虛幻的夢中境。
范成大 鷓鴣天
《鷓鴣天》
作者:范成大
原文:
嫩綠重重看得成,曲闌幽檻小紅英。
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
春婉娩,客飄零,殘花殘酒片時清。
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
注釋:
1、酴醿(拼音:tm):亦作酴釄、酴醾,俗稱佛心草,落葉灌木。也是一種酒名,亦有因顏色似之。
賞析:
上闋四句七言,很象是一首仄起首句入韻的七言絕句,不僅平仄相合,后兩句的對仗也極為工整。范成大是南宋著名的詩人,他寫的絕句《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也算得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見錢鐘書《宋詩選》中范成大簡介)。這首《鷓鴣天》的上闋,就很像是《田園雜興》中的絕句,也帶有意境深刻,不重詞采,自然活潑,清新明快的特點。不同的是,這首詞的上闋舍棄了作者在《田園雜興》中融風景畫與風俗畫于一體的筆法,而側重于描繪庭園中的自然風光,成為獨具特色的一幅風景畫。
既然是畫,就必然要敷色構圖。起句嫩綠重重看得成,就以嫩綠為全畫敷下了基本色調。它可以增強春天的意象,喚醒讀者對春天的情感。重重,指枝上的嫩葉重重疊疊,已有綠漸成陰的感覺。
看得成(得一作漸),即指此而言。當然只有這第一句,還不成其為畫,因為它只不過涂了底色而記。當第二句曲闌幽檻小紅英出現時,情形就完全不同了。這一句,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作用:一是構成了整個風景畫的框架;二是有了色彩的鮮明映襯;三是有了一定的景深和層次感。曲闌幽檻,把畫面展開,打破嫩綠的單調,增添了曲折回環、花木幽深的立體感。小紅英三字極端重要。這三個字,不僅增強色彩的對比和反差,重要的是,它照亮了全篇,照亮了畫面的每個角落。畫面,變活了;春天的氣氛變濃了。正可謂一字妥貼,全篇增色。小字在全詞中有大的作用。濃綠萬枝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王安石《詠石榴花》)范成大此句正合王詩所說。
酴醿架上蜂兒鬧,楊柳行間燕子輕,是對仗工整的兩句,它把讀者的注意力從嫩綠、紅英之中引開,放在蜂鬧燕忙的熱鬧場景。如果說,一、二句兩句是靜止的畫面,那么,有了三、四兩句,整個畫面就動靜結合酴醿,又作荼,俗稱佛兒草,落葉灌木。蜂兒鬧,說明酴醿已臨開花季節,春色將盡,蜜蜂兒爭搶著來采新蜜。楊柳行間燕子輕極富動感。蜂兒鬧,是點上的特寫:燕子輕,是線上的追蹤。說明燕子在成行的楊柳間飛來飛去,忙于捕食,哺育乳燕,上闋四句,有畫面,有構圖,有色彩,是蜂忙燕舞的活生生的風景畫。毫無疑問,詞人對這一畫面肯定注入了很深的情感,也反映了他的審美情趣與創作思維。但是,盛時不再,好景不長。春天已經結束,詞人又怎能不由此引起傷春而自傷之情呢?
下闋,筆鋒一轉,開始抒寫傷春自傷之情。換頭用了兩個短句,充分勾勒出感情的變化。春婉娩,春日天氣溫暖然而也近春暮,這是從春天本身講起的;而客飄零,是從詞人主體上講的。由于長年作客在外,融和的春日固然可以怡情散悶,而花事漸闌、萍蹤無定,則又歡娛少而愁思多了。
為了消除傷春自傷之情,詞人面對殘花,借酒澆愁,時間已經很久,故曰殘酒。醉中或可忘記作客他鄉,但醉意過后,憂愁還是無法排遣。一杯且買明朝事,送了斜陽月又生。面對此情此景詞人感到無可奈何,只好又繼續飲酒,企盼著在醉夢之中,打發掉這惱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的一天,以忘卻傷春之情與飄零之感。送了斜陽月又生,結尾以日落月升、寫時間流逝,春色難留,將寫景、敘事、抒情融為一體。
鷓鴣天晏幾道拼音版
《鷓鴣天》晏幾道拼音版如下:
鷓(zhè)鴣(gū)天(tiān)·彩(cǎi)袖(xiù)殷(yīn)勤(qín)捧(pěng)玉(yù)鐘(zhōng)
【宋(sòng)】晏(yàn)幾(jī)道(dào)
彩(cǎi)袖(xiù)殷(yīn)勤(qín)捧(pěng)玉(yù)鐘(zhōng),
當(dāng)年(nián)拚(pàn)卻(què)醉(zuì)顏(yán)紅(hóng)。
舞(wǔ)低(dī)楊(yáng)柳(liǔ)樓(lóu)心(xīn)月(yuè),
歌(gē)盡(jìn)桃(táo)花(huā)扇(huā)底(dǐ)風(fēng)。
從(cóng)別(bié)后(hòu),憶(yì)相(xiāng)逢(féng),
幾(jǐ)回(huí)魂(hún)夢(mèng)與(yǔ)君(jūn)同(tóng)。
今(jīn)宵(xiāo)剩(shèng)把(bǎ)銀(yín)釭(gāng)照(zhào),
猶(yóu)恐(kǒng)相(xiāng)逢(féng)是(shì)夢(mèng)中(zhōng)。
賞析:
此詞表現的是一對戀人的“愛情三部曲”:初盟,別離,重逢。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足見作者詞藝之高妙。
晏幾道《鷓鴣天》原文及翻譯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是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寫詞人與一個女子久別重逢的情景,以相逢抒別恨。下面我就為大家帶來晏幾道《鷓鴣天》原文及翻譯。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原文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翻譯
當年你殷勤勸酒頻舉玉盅,我開懷暢飲喝得酒醉臉通紅。翩翩起舞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盡興唱歌累得無力把桃花扇搖動。
自從那次離別后,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夢里與你相擁。今夜里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注釋
⑴鷓鴣天:詞牌名,又名“思佳客”,五十五字。此詞黃升《花庵詞選》題作《佳會》。
⑵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玉鐘:珍貴的酒杯。
⑶拚(pàn)卻:甘愿,不顧惜。卻:語氣助詞。
⑷“舞低”二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掛在楊柳樹梢照到樓心的一輪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轉,直唱到扇底兒風消歇(累了停下來),極言歌舞時間之久。桃花扇,歌舞時用作道具的扇子,繪有桃花。歌扇風盡,形容不停地揮舞歌扇。這兩句是《小山詞》中的名句。
⑸同:聚在一起。.
⑹“今宵”二句: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化出。剩:通“盡(jǐn)”,只管。把:持,握。釭(gāng):燈。
《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膾炙人口的名作,寫詞人與一個女子的.久別重逢。上片回憶當年佳會,用重筆渲染,見初會時情重;過片寫別后思念,憶相逢實則盼重逢,相逢難再,結想成夢,見離別后情深;結尾寫久別重逢,竟然將真疑夢,足見重逢時情厚。通篇詞情婉麗,讀來沁人心脾。
上片敘寫當年歡聚之時,歌女殷勤勸酒,自己拚命痛飲,歌女在楊柳圍繞的高樓中翩翩起舞,在搖動繪有桃花的團扇時緩緩而歌,直到月落風定,真是豪情歡暢,逸興遄飛。詞中用詞絢爛多彩,如“彩袖”、“玉鍾”、“醉顏紅”、“楊柳樓”、“桃花扇”等。但是,所有這一切又都是追憶往事,似實卻虛,所以更有了一種如夢如幻的美感。
下片敘寫久別重逢的驚喜之情。“銀釭”即是銀燈;“剩”,只管。末二句從杜甫《羌村》詩“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兩句脫化而出,但表達更為輕靈婉折。這是因為晏幾道作此詞是在承平之世,而久別重逢的對象亦是相愛的歌女,情況不同,則情致各異。詞中說,在別離之后,回想歡聚時境況,常是夢中相見,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夢中。情思委婉纏綿,辭句清空如話,而其妙處更在于能用聲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種迷離惝恍的夢境,有情文相生之妙。
這首詞的藝術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當年歡聚情況,似實而卻虛,當前一現,倏歸烏有;下片抒寫久別相思不期而遇的驚喜之情,似夢卻真,利用聲韻的配合,宛如一首樂曲,使聽者也仿佛進入夢境。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而能造成兩種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實或虛,既有彩色的絢爛,又有聲音的諧美,這就是晏幾道詞藝的高妙之處。
北宋詞人晏幾道《鷓鴣天》全集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鷓鴣天》
【內容】: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拚卻醉顏紅。
舞低楊柳樓心月,
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后,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作者】:
晏幾道(約1048-1118)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宋代父子能詞的不少,但父子俱為大家的卻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勝乃父。他身為富貴公子,卻一生潦倒,原因就是因為太“癡”了。馮煦曾說過:“淮海(秦觀)、小山(晏幾道),真古之傷心人也。其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求之兩宋詞人,實罕其匹。”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貧困。他的詞既繼承了花間的精雕細琢、用色濃艷的特點,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響。多寫愛情、離別之作,帶有感傷情調。著有《小山詞》,存詞260首。
【注釋】:
彩袖:代指歌女。
玉鐘:酒杯。
拚卻:心甘情愿。拚,不顧惜。
舞低句:“低”字為使動用法。
銀釭:銀質有燈。
【賞析】:
這首詞按時間順序寫戀情的發展變化過程,從初識到久別再重逢。情緒的變化,則是從歡樂到愁苦再到歡樂。全詞寫得曲折深婉,感人至深。
晏幾道 所有的《鷓鴣天》
鷓鴣天 ? 晏幾道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鷓鴣天 ? 晏幾道
一醉醒來春又殘,野棠梨雨淚闌干。玉笙聲里鸞空怨,羅幕香中燕未還。
終易散,且長閑。莫教離恨損朱顏。誰堪共展鴛鴦錦,同過西樓此夜寒!
鷓鴣天 ? 晏幾道
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樓中到夕陽。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歸路許多長。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鷓鴣天 ? 晏幾道
守得蓮開結伴游,約開萍葉上蘭舟。來時浦口云隨棹,采罷江邊月滿樓。
花不語,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明朝萬一西風動,爭奈朱顏不耐秋。
鷓鴣天 ? 晏幾道
斗鴨池南夜不歸,酒闌紈扇有新詩。云隨碧玉歌聲轉,雪繞紅瓊舞袖回。
今感舊,欲沾衣。可憐人似水東西。回頭滿眼凄涼事,秋月春風豈得知!
鷓鴣天 ? 晏幾道
小令尊前見玉簫,銀燈一曲太妖嬈。歌中醉倒誰能恨?唱罷歸來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宮遙。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鷓鴣天 ? 晏幾道
十里樓臺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