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曰的詩意是什么,春曰這首古詩和意思
大家好,關于春曰的詩意是什么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春曰這首古詩和意思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春日》這首詩的詩意是什么?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注釋]
1. 勝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
2. 尋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東省。
4. 等閑:平常、輕易。“等閑識得”是容易識別的意思。
5. 東風:春風。
[簡析]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是一首游春詩。從詩中所寫的景物來看,也很像是這樣。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指晴日,點明天氣。“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即是尋覓美好的春景,點明了主題。下面三句都是寫“尋芳”所見所得。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
第三句“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東風面”借指春天。第四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又照應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時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語言具體寫出光景之新,尋芳所得。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弟子。因此所謂“尋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催發(fā)生機、點染萬物的春風。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春日》這首詩的詩意
《春日》這首詩的詩意,從表面上看是寫到泗水游玩時看到的景色,但作者并沒有去過泗水,實則是一首含有寓意的哲理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讓萬物復蘇的春風,全詩沒說理的痕跡,卻富有一番道理,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春日》七言絕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全詩內(nèi)容為: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第一句寫的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去了泗水游玩。第二句,則是描寫游玩時感受到的初步印象。雖然沒有詳細的寫一花一木,卻表現(xiàn)出春風吹過,煥然一新的景象。后兩句中,“等閑識得”的意思是說春天的樣子是很容易辨認出來的。
“萬紫千紅總是春”,這句更是作為名句,廣為流傳。全詩表達出了,詩人本來只是隨意游玩,卻觀賞到了這無邊的光景,這種新鮮的感受,讓詩人感到非常的高興。同時也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了一副春天的好景色。
春日的詩意是什么?
《春日》的詩意: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原文: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創(chuàng)作背景: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詩作。此詩表面上看似一首寫景詩,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實際上是一首哲理詩,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于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zhàn)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wěn),偏安于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于淮北。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
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圣,向往于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弦歌講誦,傳道受業(yè)的勝事,于是托意于神游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圣地來說理的。
古詩春日的詩意是什么?
一、原文
春 日 (南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二、注釋
⑴勝日:原指節(jié)日或親朋相聚之日,此指晴日。尋芳:游春,踏青。泗水:河名,在山東省。濱:水邊。
⑵光景:風光風景。新:既是春回大地、萬象更新的新,也是出郊游賞、耳目一新的新。
⑶等閑:輕易,尋常,隨便。東風面:借指春天。東風,春風。
三、譯文
風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春日的詩意是什么意思
《春日》標題的詩作有兩首,一首詩朱熹的,一首是秦觀的。本文整理了這兩首詩的詩意,歡迎閱讀。
《春日》詩意
朱熹
《春日》這首詩,從表面上看是寫到泗水游玩時看到的景色,但作者并沒有去過泗水,實則是一首含有寓意的哲理詩。詩人將圣人之道比作讓萬物復蘇的春風,全詩沒說理的痕跡,卻富有一番道理,這是朱熹的高明之處。
秦觀
詩先從晚上的雨寫起。有了晚雨,放晴后的清晨便不同于一般的清晨,詩人的心情也就因之而格外開朗,對景物便充滿了愛護與欣賞。這時候,呈現(xiàn)眼前的是經(jīng)過雨洗的碧瓦,格外蒼翠,閃動著濕潤的光芒;更可愛的是花:芍藥花殘留著雨珠,薔薇花嬌柔地斜倚著。詩隨著詩人的心情用上了擬人化手法,于是花草也顯得多情善感,表現(xiàn)得十分細膩。
朱熹《春日》
原詩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翻譯
風和日麗之時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秦觀《春日》
原文
一夕輕雷落萬絲,霽光浮瓦碧參差。
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翻譯
昨夜里輕輕的雷聲攜帶來了一夜的綿綿細雨,晨光里琉璃綠瓦上反射的浮光陰暗不一。多情的芍藥上雨珠點點似春天在含淚欲滴,經(jīng)歷了雨的薔薇花在朝陽中躺在嫩枝上。
以上就是《春日》的詩意,希望您喜歡。
春日的詩意是什么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內(nèi)容為: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意思是:風和日麗之時游覽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讓人耳目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的面貌,萬紫千紅,到處都是百花開放的春景。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點明天時;“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一句中分三層敘說,特別是以“泗水濱”結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尋”字不僅寫出作者逸興,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無邊光景一時新”,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無邊光景”逆承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用“無邊”形容視線所及的全部風光景物。“一時新”,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煥然一新,也寫出了作者郊游時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覺。這里不做細碎描寫,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貼,而是從極廣大的空間落筆。
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等閑識得東風面”,句中的“識”字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閑識得”是說春天的面容與特征是很容易辨認的。意謂勝日尋芳,本不期望有無邊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鮮感受,不禁歡欣雀躍。“東風面”,把春氣、春景形象化了,擬人化了,把“識”字落到實處。
末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說這萬紫千紅的景象全是由春光點染而成的,人們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這就具體解答了為什么能“等閑識得東風面”。而此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對偶修辭,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綰,逗落到“春日”上。
此詩是作者春天外出郊游時所作。前兩句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光景之新,抒寫了尋芳所得。全詩通過描寫春天一派生機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之情。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