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風起紅多少 開花原是落花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落花風起紅多少,以及開花原是落花風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鄭板橋關于月的詩句
1. 關于鄭板橋的詩句
1、《竹石 》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來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題半盆蘭蕊圖 》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3、《江晴 》
霧裹山疑失,雷鳴雨未休。夕陽開一半,吐出望江樓。
4、《峭壁蘭 》
峭壁一千尺,蘭花在空碧。下有采樵人,伸手折不得。
5、《題畫蘭 》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
6、《竹 》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7、《盆蘭 》
春蘭未了夏蘭開,萬事催人莫要呆;閱盡榮枯是盆盎,幾回拔去幾回栽。
8、《山中雪后 》
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9、《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史,一枝一葉總關情。
10、《詠雪 》
一片兩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萬片無數片,飛入梅花都不見。
2. 求助關于月的詩句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詠月名句積累:
1、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蟾兔:月亮。 《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
2、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三國魏?曹植《怨歌行》
3、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南朝梁?庚肩吾《奉和春夜應令》
4、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唐?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6、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7、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唐?王維《鳥鳴澗》
10、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 唐?劉長卿《苕溪酬梁耿別后見寄》
11、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唐?李白《關山月》
1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唐?李白《子夜吳歌四首》
13、月色醉遠客,山花開欲燃 唐?李白《寄韋南陵冰,余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14、白云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唐?李白《憶山東二首》
15、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唐?李白《把酒問月》
16、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照古時人 唐?李白《把酒問月》
17、斫(zhuó)卻月中桂,清光應更多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對月》
18、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唐?杜甫《漫成一首》
19、春去秋來不相待,水中月色長不改 唐?岑參《敷水歌送竇漸入京》
20. 月色更添春色好,蘆風似勝竹風幽。 唐 賈至 《別裴九弟》
21.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22.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23.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唐 白居易 《春題湖上》
24. 萬影皆因月,千生各為秋。 唐 劉方平 《秋夜泛舟》
25.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唐 劉方平 《月夜》
26. 夜深靜臥百蟲絕,清月出嶺光入扉。 唐 韓愈 《山石》
27. 晴云如擘絮,新月似磨鐮。 唐 韓愈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28.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唐 徐凝 《憶揚州》
29.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宋 晏殊 《寓意》
30. 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 宋 張先 《菩薩蠻》
31. 云破月來花弄影 宋 張先 《天仙子?送春》
32. 明月凈松林,千峰同一色。 宋 歐陽修 《自菩提步月歸廣化寺》
33.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瓊瑤。 宋 蘇軾 《西江月》
34.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宋 蘇軾 《前赤壁賦》
35.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宋 蘇軾 《中秋月》
36.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 辛棄疾 《西江月》
37. 明月有情還約我,夜來相見杏花梢。 清 袁枚 《春日雜詩》
38. 一夜夢游千里月,五更霜落萬家鐘。 清 濮淙 《聞梁蘧玉已寓京口》
3. 鄭板橋的詩句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沁園春
【內容】: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
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
鸚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
毀盡文章抹盡名。
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細雨,夜夜孤燈。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
不許長嘆一兩聲?
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定凄清。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山中雪后
【內容】:
晨起開門雪滿山,
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凍,
一種清孤不等閑。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半盆蘭蕊圖
【內容】:
盆畫半藏,蘭畫半含。
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竹石
【內容】: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韌,
任爾東西南北風。
4. 鄭板橋的詩句
沁園春
【清】鄭燮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
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
鸚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
毀盡文章抹盡名。
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
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
疏窗細雨,夜夜孤燈。
難道天公、還鉗恨口,
不許長嘆一兩聲?
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定凄清。
5. 鄭板橋的名詩句,急用
鄭板橋詞集 石頭城 懸巖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王浚樓 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
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
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山 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
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樓艫云 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吳 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葉渡 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
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煙軟梨 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
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
假 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勞勞亭 勞勞亭畔,被西風一吹,逼成衰柳。
如線如絲無限恨,和風和煙。江上征帆, 尊前別淚,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盡,斜陽脈脈凄瘦。 半生圖利圖名,閑中細算,十件常輸九。
跳盡胡孫妝盡戲,總被他家哄誘。馬 上旌笳,街頭乞叫,一樣歸烏有。
達將何樂?窮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
前殿金 蓮,后庭玉樹,風雨催殘驟。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 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
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桃 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
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長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
赭白青黃墻砌石,門映碧溪流水。細雨餳 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
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光美。
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淮水 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閑地。
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臺城 秋之為氣,正一番風雨,一番蕭瑟。
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臺城舊跡。老蔓藏 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
有人牧馬,城頭吹起 篥。 當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
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胭脂井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
拾橡瑤 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
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 夜游詞,后庭花曲,唱徹江關女。
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院。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
鴉噪松 廊,鼠翻經匣,僧與孤云遠。空梁蛇脫,舊巢無復歸燕。
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
青 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墻漢。恒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
孝陵 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
翁仲衣 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
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
蛋 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兩先生廟 乾坤欹側,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
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
十 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后來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燕子銜 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攔住紅日。 更兼馬阮當朝,高劉作鎮,犬豕包巾幘。
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國 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誰逃得?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鄭板橋的簡介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杰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于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游”、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
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后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
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樸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
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
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
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軒手書小楷歐陽修。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
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詩,慨嘆鄭生。
6. 鄭板橋的詩句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念奴嬌十二首 【內容】:東南王氣,掃偏安舊習,江山整肅。
老檜蒼松盤寢殿,夜夜蛟龍來宿。翁仲衣冠,獅麟頭角,靜鎖苔痕綠。
斜陽斷碣,幾人系馬而讀。聞說物換星移,神山風雨,夜半幽靈哭。
不記當年開國日,元主泥人淚簇。蛋殼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風燭殘。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宏光建國,是金蓮玉樹,后來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選色。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攔住紅日。更兼馬阮當朝,高劉作鎮,犬豕包巾幘。
賣盡江山猶恨少,只得東南半壁。國事興亡,人家成敗,運數誰逃得?太平隆萬,此曹久已生出。
勞勞亭畔,被西風一吹,逼成衰柳。如線如絲無限恨,和風和煙。
江上征帆,尊前別淚,眼底多情友。寸言不盡,斜陽脈脈凄瘦。
半生圖利圖名,閑中細算,十件常輸九。跳盡胡孫妝盡戲,總被他家哄誘。
馬上旌笳,街頭乞叫,一樣歸烏有。達將何樂?窮更不如株守。
轆轆轉轉,把繁華舊夢,轉歸何處?只有青山圍故國,黃葉西風菜圃。拾橡瑤階,打魚宮沼,薄暮人歸去。
銅瓶百丈,哀音歷歷如訴。過江咫尺迷樓,宇文化及,便是韓擒虎。
井底胭脂聯臂出,問爾蕭娘何處?清夜游詞,后庭花曲,唱徹江關女。詞場本色,帝王家數然否?暮云明滅,望破樓隱隱,臥鐘殘院。
院外青山千萬疊,階下流泉清淺。鴉噪松廊,鼠翻經匣,僧與孤云遠。
空梁蛇脫,舊巢無復歸燕。可憐六代興亡,生公寶志,絕不關恩怨。
手種菩提心劍戟,先墮釋迦輪轉。青史譏彈,傳燈笑柄,枉作騎墻漢。
恒沙無量,人間劫數自短。乾坤欹側,藉豪英幾輩,半空撐住。
千古龍逢源不死,七竅比干肺腑。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樸拙為艱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也知稷契皋夔,閎顛散適,岳降維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題目原非一路。十族全誅,皮囊萬段,魂魄雄而武。
世間鼠輩,如何妝得老虎!橋低紅板,正秦淮水長,綠楊飄撇。管領春風陪舞燕,帶露含凄惜別。
煙軟梨花,雨嬌寒食,芳草催時節。畫船簫鼓,歌聲繚繞空闊。
究竟桃葉桃根,古今豈少,色藝稱雙絕?一縷紅絲偏系左,閨閣幾多埋沒。假使夷光,苧蘿終老,誰道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艷說江楫。
秋之為氣,正一番風雨,一番蕭瑟。落日雞鳴山下路,為問臺城舊跡。
老蔓藏蛇,幽花賤血,壞堞零煙碧。有人牧馬,城頭吹起觱篥。
當初面代犧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門律。何事餓來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語,英雄淚在胸臆。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綠楊蔭里。赭白青黃墻砌石,門映碧溪流水。
細雨餳簫,斜陽牧笛,一徑穿桃李。風吹花落,落花風又吹起。
更兼處處繰車,家家社燕,江介風光美。四月櫻桃紅滿市,雪片鰣魚刀 。
淮水秋清,鐘山暮紫,老馬耕閑地。一丘一壑,吾將終老于此。
懸巖千尺,借歐刀吳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盡,萬里洪濤噴薄。
王浚樓船,旌麾直指,風利何曾泊。船頭列炬,等閑燒斷鐵索。
而今春去秋來,一江煙雨,萬點征鴻掠。叫盡六朝興廢事,叫斷孝陵殿閣。
山色蒼涼,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腳。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
鴛鴦二字,是紅閨佳話,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兒女態,釀出禍胎冤藪。前殿金蓮,后庭玉樹,風雨催殘驟。
盧家何幸,一歌一曲長久!即今湖柳如煙,湖云似夢,湖浪濃于酒。山下藤蘿飄翠帶,隔水殘霞舞袖。
桃葉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詞人口。風流何罪?無榮無辱無咎。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
樓艫云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想他豪竹哀絲,回頭顧曲,虎帳談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別。
吳蜀交疏,炎劉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遺恨,秦淮夜夜幽咽。
以上鄭燮作品《念奴嬌》共12首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沁園春 【內容】: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
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嘆一兩聲?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定凄清。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山中雪后 【內容】:晨起開門雪滿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半盆蘭蕊圖 【內容】:盆畫半藏,蘭畫半含。不求發泄,不畏凋殘。
【年代】:清 【作者】:鄭燮 【作品】:題竹石 【內容】: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
7. 連續兩句描寫月的詩
來看大才子唐伯虎的詩,每一句都有“月”字!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
明 唐寅
花正開時月正明,
花如羅綺月如銀。
溶溶月里花千朵,
燦燦花前月一輪。
月下幾般花意思?
花間多少月精神?
待看月落花殘夜,
愁殺花間問月人!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2
明 唐寅
月轉東墻花影重,
花迎月魄若為容。
多情月照花間露,
解語花搖月下風。
云破月窺花好處,
夜深花睡月明中。
人生幾度花和月?
月色花香處處同。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3
明 唐寅
花發千枝月一輪,
天將花月付閑身;
或為月主為花主,
才作花賓又月賓。
月下花會我留酌,
花前月不厭人貧;
好花好月知多少?
弄月吟花有幾人?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4
明 唐寅
花香月色兩相宜,
惜月憐花臥轉遲;
月落漫憑花送酒,
花殘還有月催詩。
隔花窺月無多影,
帶月看花別樣姿;
多少花前月下客,
年年和月醉花枝。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5
明 唐寅
春宵花月值千金,
愛此花香與月陰。
月下花開春寂寂,
花羞月色夜沉沉。
杯邀月影臨花醉,
手弄花枝對月吟。
明月易虧花易老,
月中莫負賞花心。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6
明 唐寅
高臺明月照花枝,
對月看花有所思。
今夜月圓花好處,
去年花病月昏時。
飲杯酬月澆花酒,
做首評花詠月詩。
沉醉欲眠花月下,
只愁花月笑人癡。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7
明 唐寅
月臨花徑影交加,
花自芳菲月自華。
愛月遲眠花尚吐,
看花起早月方斜。
長空影動花迎月,
深院人歸月伴花。
羨卻人間花月意,
捻花玩月醉留霞。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8
明 唐寅
有花無月恨茫茫,
有月無花恨轉長;
花美似人臨月鏡,
月明如水照花香。
扶筇月下尋花步,
攜酒花前帶月嘗;
如此好花如此月,
莫將花月作尋常。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9
明 唐寅
花開爛漫月光華,
月思花情共一家;
月為照花來院落,
花因隨月上窗紗。
十分皓色花輸月,
一徑幽香月讓花;
花月世間成二美,
傍花賞月酒須賒。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0
明 唐寅
一庭花月正春宵,
花氣芬芳月正饒;
風動花枝探月影,
天開月鏡照花妖。
月中漫擊催花鼓,
花下輕傳弄月簫;
只恐月沉花落后,
月臺香榭兩蕭條。
花月吟效連珠體十一首 11
明 唐寅
春花秋月兩相宜,
月競光華花競姿;
花發月中香滿樹,
月籠花外影交枝。
梅花月落江南夢,
桂月花傳郢北詞;
花卻何情月何意?
我隨花月泛金卮。
《清平樂·雨晴煙晚》原文及翻譯賞析
《清平樂·雨晴煙晚》原文及翻譯賞析1
清平樂·雨晴煙晚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鑒賞
這首詞中寫“雙燕”、“垂柳”、“落花”,這些都是暮春時節的特有風物。還寫有“雨晴煙晚”。“新月眉彎”,這些都是傍晚的景象。舊以農歷三月為暮春,并稱每月初三的新月為“蛾眉月”,據此則詞中所寫的應是三月初三左右的暮春晚景。但這首詞絕對不是單純寫景制作,它通過暮春晚景的描寫,以表現閨中人的淡恨輕愁。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這首詞開頭兩句是說,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
春天傍晚,雨后轉晴,天空中夕陽返照,煙靄升騰,園林中綠水漲池,波光瀲滟。這些都是閨中人在小閣看到的遠景,寫來層次清楚,色彩鮮明,突出的表現了春雨過后傍晚時分特有的景象。這兩句詞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是人人都有的對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的熱愛,還看不出具有閨中少婦特征的主觀感受。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這兩句是說,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這兩句把少婦的感情色彩表現得十分強烈。雙燕歸巢是傍晚時刻常見的景象,而“小閣畫簾高卷”一語,卻含蓄的表現了主人公對雙燕歸來的過分殷勤。這一動作的心理暗示在于:讓燕子快快歸巢,雙棲畫棟吧。閨中少婦把自己在暮春傍晚的時候所特有的感情和情懷,都融化到這無聲的高卷畫簾的行動里。這兩句所寫的景物是由遠而近,通過“雙燕飛來”的進程,與“畫簾高卷”的行動以表現她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心理活動。是虛則實之的藝術手法。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這兩句是說,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
過片“黃昏獨倚朱闌”一句,是承接“小閣畫簾高卷”意脈的。從時間推移上由傍晚寫到黃昏,說明她“獨倚”的時間是很久的。從情懷寄托上明白寫出了閨中少婦的“獨倚”,表現了黃昏后的'寂寞空虛的心境。這與上片“雙燕飛來垂柳院”形成鮮明對照,揭示了此詞的“燕歸人不歸”的懷人主旨。“西南新月眉彎”,是少婦凄涼冷落的“獨倚朱闌”時所見到的夜空景象,它和傍晚時期所見到的“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那種生機勃勃的熱烈場面前后異趣。在碧海青天之下“獨倚朱闌”的少婦,面對高掛在西南夜空的一彎新月,給與她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呢?這種望月懷人的心理,是閨中少婦面對此景極有可能的思想感情。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末兩句是說,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落花風”,是暮春季節所特有的事物,閨中人對此十分敏感。末兩句不能簡單的看作是客觀風寒刺激的反應,而是她主觀意志的真實流露。時值暮春,春事將盡,綠肥紅瘦。她意識到“落花風”吹落了大地的春花,也將吹落她的年華。不免產生紅顏易老的感慨。但這種感慨作者寫得極為含蓄,用風振羅衣而芳心自警的細節表現出來,言有盡而意無窮,藝術手法是極為高超的。
這首詞寫的是傳統題材,但我們在誦讀時仍覺得清麗可喜,韻味無窮,這不得不嘆服作者在構思上的獨具匠心和遣詞造句上的功力了。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雨后初晴,夕陽殘照,煙靄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一片春意盎然。成對的燕子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不知不覺已看到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夜風卷起臺階上的落花,微微拂過羅衣,只感到春寒襲人。
注釋
砌:臺階。
特地:特別。
砌:臺階。
朱闌:一作“朱欄”,紅色的欄桿。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南唐時期馮延巳居宰相之職,當時朝廷里黨爭激烈,李璟痛下決心,鏟除黨爭。這首詞正是詞人感慨時局之亂,排憂解悶之作。
《清平樂·雨晴煙晚》原文及翻譯賞析2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
譯文
雨后初晴,傍晚淡煙彌漫,碧綠的春水漲滿新池。雙燕飛回柳樹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閣樓里畫簾高高卷起。
黃昏時獨自倚著朱欄,西南天空掛著一彎如眉的新月。臺階上的落花隨風飛舞,羅衣顯得格外寒冷。
注釋
①砌:臺階。
②特地:特別。
③砌:臺階。
④朱闌:一作“朱欄”,紅色的欄桿。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抒寫閨情的詞作,寫的是一個少婦在暮春時節的一個黃昏,思念親人并等待他歸來的情景。
詞的上片寫明節候、環境以及這位少婦所見的景物特色。
“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一個“晚”字點名時間;“綠水”二字交待氣候-----此時正值春天。這兩句乃是寫尋常春景:雨后放晴,夕陽殘照,煙靄空濛一片,暮色中但見新池綠水盈盈,這景色春意盎然。這是女主人公乍一放眼就看到的自然美,與一般人的賞春并沒有什么不同,還未充分顯現出她觀景的獨特感受。
“雙燕飛來垂柳院,小閣畫簾高卷”作者在寫景中表現主人公觀景有一個心理過程。她乍一看春色挺美,但繼而看到暮色中歸來的雙燕在種著垂柳的庭院中翻飛盤旋,她的心弦就被觸動了,與前面兩句不自覺地感到春景之美就有些不同。燕子尚能在傍晚雙雙歸巢,那么人呢,作者沒有明說,只是寫這位少婦把閣中畫簾高高卷起。她的卷簾,既是為了更清楚地看雙飛燕,也是為了使燕子進入畫梁棲宿。這一無言的卷簾動作,蘊含著她的獨特而微妙的心情,既有對成雙晚歸的燕子的羨慕,也有只見歸燕而不見歸人的怨悵。雙燕在這里有鮮明的映襯作用,微露了她的復雜心境。在詞中,用雙飛燕、雙鷓鴣、雙飛蝶、雙鴛鴦等形象來襯托女子的孤獨感,是常見的,這里也是如此。至此讀者看到春色雖美,但在女主人公眼中卻有一個轉折,從一般的觀賞到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賞景中那種希望成雙團聚的潛意識覺醒了。
詞的下片以女主人為中心,描繪她孤獨凄冷的處境。
“黃昏獨倚朱闌,西南新月眉彎。”上片之景原來都為女主人公獨倚欄所見,“黃昏”對應上片的“晚”,“獨倚”與上片“雙飛”對舉,點明她的孤單處境。那么,她黃昏倚欄是為了眺望遠景嗎?自然不是黃昏時分,大地一片模糊,還能看見什么呢,她是在盼望遠人歸來。“西南新月眉彎,”月出于東而落于西,她自黃昏獨倚,直到月色偏西,可見其倚欄之久,盼望之切。
“砌下落花風起,羅衣特地春寒。”從卷簾望飛燕到倚闌盼歸人而望月,地點是不斷移動的。此刻人依然未歸,她又來到了階砌再佇立等待。她真是心緒不寧,在住所凡是可看到歸人的地方多次徘徊。直到夜風卷起階前的落花,拂動她的羅衣時,她才感到春寒襲人。“落花風起”再次點明了暮春的季節特征,兼有春思撩人的象征意味。“特地”可解作“特意”或“特別”,在這里作“特別”解為宜。春夜的風使她感到特別塞冷,不僅僅由于她只穿了件薄薄的羅衣,更主要是因為她的獨處而不能在心頭激蕩著暖流,這“寒”即是天寒,更指心寒,它以全篇之力為全篇做了一個收束。
這是一首閨情詞詞中表露的是女主人公那種淡淡的哀怨與悵恨,于微婉的格調中流動著絲絲思情。此類寫女子獨居傷懷、望夫歸來的題材,在《花間集》詞作中常見。作者大多善于攝取微細的生活鏡頭,融入特定的自然景象,來表現女主人公的感受。這首詞也體現了花間派的這種創作特色。
清平樂[五代]馮延巳描寫的是什么季節?
描寫的季節為夏季,因為說道“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中“蓮蓬”在夏天。
原文: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白話譯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鋤豆溪東,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此詩出自宋代·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擴展資料
寫作背景:
《清平樂·村居》是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詞作。此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借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
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平寧靜生活的喜愛。全詞以白描手法描述了農村的鄉土風俗,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此詞作于辛棄疾閑居帶湖期間。由于辛棄疾始終堅持愛國抗金的政治主張,從二十一歲南歸以后,他一直遭受當權投降派的排斥和打擊。從四十三歲起,他長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饒)閑居達二十年之久。
理想的破滅,使他在隱居中更加關注農村生活,寫下了大量的閑適詞和田園詞。這首《清平樂·村居》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曾任耿京軍的掌書記,不久投歸南宋。歷任江陰簽判,建康通判,江西提點刑獄,湖南、湖北轉運使,湖南、江西安撫使等職。
四十二歲遭讒落職,退居江西信州,長達二十年之久,其間一度起為福建提點刑獄、福建安撫使。六十四歲再起為浙東安撫使、鎮江知府,不久罷歸。
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關方略,均未被采納。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愛國感情。有《稼軒長短句》以及今人輯本《辛稼軒詩文鈔存》。
落花風起紅多少指什么動物
落花風起紅應該不是指那種動物吧?
從字面理解應該是指植物:楓葉
或是指天氣:秋天
落花風起紅多少。打一動物
調笑_
作者:毛滂
晚浪相逶頫。十年東風未應老。斗量明珠結里媼。花房著子青春深,朱輪來時但芳草。
芳草。恨春老。自是尋春來不早。落花風起紅多少。記得一枝春小。綠陰青子空相惱。此恨平生懷抱。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