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秦觀在橫縣寫了哪些詩詞 秦觀著名的詩詞

花落微涼夢清幽2023-01-05 08:30詩詞101

今天給各位分享秦觀在橫縣寫了哪些詩詞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秦觀著名的詩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江城子秦觀》翻譯及賞析是什么?

《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是宋代詞人秦觀的作品,收錄于《全宋詞》中。

此詞為抒寫暮春別恨之作。上片從“弄春柔”、“系歸舟”的楊柳,勾起了對“當日事”的回憶,想起了兩人在“碧野朱橋”相會的情景,產生眼前“人不見”的離愁;下片寫年華老去而產生的悠悠別恨,“便做”三句,表現了離愁的深長。全詞于清麗淡雅中,含蘊著凄婉哀傷的情緒。

《江城子秦觀》翻譯

西城的楊柳逗留著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離別時的憂傷,眼淚很難收回。還記得當年你為我拴著歸來的小舟。綠色的原野,紅色的橋,是我們當時離別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獨地流著。

美好的青春不為少年時停留,離別的苦恨,何時才到頭?飄飛的柳絮,落花滿地的時候我登上樓臺。即使江水都化作淚水,也流不盡,依然有愁苦在心頭。

詞句注釋

⑴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遠"。唐詞單調,始見《花間集》韋莊詞。宋人改為雙調,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韻。

⑵弄春:謂在春日弄姿。明徐渭《賦得萬綠枝頭紅一點》詩:"名園樹樹老啼鶯,葉底孤花巧弄春。"

⑶離憂:離別的憂思;離人的憂傷。唐杜甫《長沙送李十一》詩:"李杜齊名真忝竊,朔云寒菊倍離憂。"

⑷多情:指鐘情的人。宋張先《南鄉子·京口》詞:"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

⑸歸舟:返航的船。南朝宋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夢寐佇歸舟,釋我吝與勞。"

⑹韶華: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唐戴叔倫《暮春感懷》詩:"東皇去后韶華盡,老圃寒香別有秋。"

⑺飛絮:飄飛的柳絮。北周庾信《楊柳歌》:"獨憶飛絮鵝毛下,非復青絲馬尾垂。"

⑻春江:春天的江。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詩:"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城子秦觀》賞析

此詞上片前三句寫初春的離別,并未出現告別的對象而悲淚滂沱,已寓無限隱情。"西城楊柳弄春柔"貌似純寫景,實則有深意。因為這柳色,通常能使人聯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傷別。"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種柔情,"弄"字則有故作撩撥之意。賦予無情景物以有情,寓擬人之法于無意中。"楊柳弄春柔"的結果,便是惹得人"動離憂,淚難收"。以下寫因柳而有所感憶。"猶記"兩句轉為憶舊,"多情"指戀人,"系歸舟"指飄泊重逢的激動。"碧野朱橋"是當日系舟處所,又是今日處境。"當日事"唯存記憶,而眼前是"人不見,水空流"。即謂再度離別,再度"歸來"時,已無人"系舟",只見水流。"水空流"三字表達的惆悵是深長的。這幾句暗示這楊柳不是任何別的地方的楊柳,而是靠近水驛的長亭之柳,所以當年曾系歸舟,曾有離別情事這地方發生。那時候,一對有情人,就踏過紅色的板橋,眺望春草萋萋的原野,這兒話別。一切都記憶猶新,可是眼前呢,風景不殊,人兒已天各一方了。

過片"韶華"句為議論,道破人生真理,此理雖為常理常情,但由詞人體味人生后道出則有極哀切的意蘊。"韶華不為少年留"是因為少年既是風華正茂,又特別善感的緣故,這青春不再,年華易衰,才是"恨悠悠"的終極原因。此悠悠長恨,當然將詞人仕途不遇、理想落空的傷感融注其間了。"恨悠悠,幾時休?"兩句無形中又與前文的"淚難收"、"水空流"唱和了一次。"飛絮落花時節一登樓"說不登則已,"一登"就這楊花似雪的暮春時候,真正是"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這是一個極其巧妙的比喻,它妙就妙一下子將從篇首開始逐漸寫出的淚流、水流、恨流挽合做一江春水,滔滔不盡地向東奔去,使人沉浸感情的洪流中。這比喻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逐漸匯合,水到渠成的。此喻在李后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比喻基礎上,又翻出一層新意,乃脫胎換骨,點鐵成金之法。

此詞寫柳,妙"弄春柔"一語,筆意入微,妥貼自然,把擬人手法于無意中出之,化無情之柳為多情之物;此詞寫愁,妙引而不發,語氣微婉,最后由景觸發一個巧妙的比喻:清淚、流水和離恨融匯成一股情感流,言盡而情不盡。全詞結構布局極縝密。下片"飛絮落花"印上片"楊柳弄春柔";"登樓"印"離憂";"春江都是淚"印"淚難收";"韶華不為少年留"總提全詞命意,天然渾成,意態兼善,神韻悠長。

作品原文

江城子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創作背景

此詞抒寫別恨,為懷人傷別之作,據詞意可知作于某年的一個暮春,當為秦觀前期的作品,具體作年難以考證。

名家點評

薛礪若《宋詞通論》:少游既是一個情種,自不免因落拓的宦途,羈旅的生涯,和失戀的縈繞所侵襲,因而使他變為一個傷心厭世的詞人。所以他的詞往往含蘊著極濃厚的凄婉情緒。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結尾兩句與李后主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徐師川之"門外重重疊疊山,遮不斷愁來路",皆言愁之極致。

作者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踏莎行秦觀賞析名句

踏莎行秦觀賞析名句

踏莎行秦觀賞析名句 是北宋文學家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的作品,踏莎行是比較常見的詞牌名之一,秦觀的這首踏莎行全名是《踏莎行·郴州旅舍》,描寫了詞人凄苦的心情,流露了對現實政治的不滿。

原文: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⑽。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踏莎行翻譯:

霧迷蒙,樓臺依稀難辨,月色朦朧,渡口也隱匿不見。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館,春寒料峭,斜陽西下,杜鵑聲聲哀鳴!

遠方的友人的音信,寄來了溫暖的關心和囑咐,卻平添了我深深的別恨離愁。郴江啊,你就繞著你的郴山流得了,為什么偏偏要流到瀟湘去呢?

踏莎行字詞解釋:

⑴踏莎行:詞牌名。

⑵郴(chēn)州:今屬湖南。

⑶霧失樓臺:暮靄沉沉,樓臺消失在濃霧中。

⑷月迷津渡:月色朦朧,渡口迷失不見。

⑸桃源望斷無尋處:拼命尋找也看不見理想的桃花源。桃源:語出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指生活安樂、合乎理想的地方。無尋處:找不到。

⑹可堪:怎堪,哪堪,受不住。

⑺杜鵑:鳥名,相傳其鳴叫聲像人言不如歸去,容易勾起人的思鄉之情。

⑻驛寄梅花:陸凱在《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這里作者是將自己比作范曄,表示收到了來自遠方的`問候。

⑼魚傳尺素:東漢蔡邕的《飲馬長城窟行》中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另外,古時舟車勞頓,信件很容易損壞,古人便將信件放入匣子中,再將信匣刻成魚形,美觀而又方便攜帶。魚傳尺素成了傳遞書信的又一個代名詞。這里也表示接到朋友問候的意思。

⑽砌:堆積。無重數:數不盡。

⑾郴江: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載:郴水在州東一里,一名郴江,源發黃岑山,北流經此……下流會來水及自豹水入湘江。幸自:本自,本來是。

⑿為誰流下瀟湘去:為什么要流到瀟湘去呢?意思是連郴江都耐不住寂寞何況人呢?為誰:為什么。瀟湘,瀟水和湘水,是湖南境內的兩條河流,合流后稱湘江,又稱瀟湘。

踏莎行背景:

此詞為作者紹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黨籍連遭貶謫于郴州旅店所寫。當時作者因新舊黨爭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州酒稅,后又被羅織罪名貶謫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祿;又貶橫州,此詞作于離郴前。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蘇軾受到賈易的彈劾。秦觀從蘇軾處得知自己亦附帶被劾,便立刻去找有關臺諫官員疏通。秦觀的失態使得蘇軾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敵的攻訐,而蘇軾與秦觀的關系也因此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認為,這首《踏莎行》的下闋,很可能是秦觀在流放歲月中,通過同為蘇門友人的黃庭堅,向蘇軾所作的曲折表白。

踏莎行賞析: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寫夜霧籠罩一切的凄凄迷迷的世界:樓臺茫茫大霧中消失;渡口被朦朧的月色所隱沒;那當年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更是云遮霧障,無處可尋了。當然,這是作者意想中的景象,因為緊接著的兩句是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詞人閉居孤館,只有想象中才能看得到津渡。

而從時間上來看,上句寫的是霧蒙蒙的月夜,下句時間又倒退到殘陽如血的黃昏時刻。由此可見,這兩句是實寫詩人不堪客館寂寞,而頭三句則是虛構之景了。這里詞人運用因情造景的手法,景為情而設,意味深長。樓臺,令人聯想到的是一種巍峨美好的形象,而如今被漫天的霧吞噬了:津渡,可以使人產生指引道路、走出困境的聯想,而如今朦朧夜色中迷失不見了開頭三句,分別下了失、迷、無三個否定詞,接連寫出三種曾經存過或人們的想象中存過的事物的消失,表現了一個屢遭貶謫的失意者的悵惘之情和對前途的渺茫之感。

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兩句則開始正面實寫詞人羈旅郴州客館不勝其悲的現實生活。一個館字,已暗示羈旅之愁。說孤館則進一步點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單。而這座孤館又緊緊封閉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間的詞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時此刻,又傳來杜鵑的陣陣悲鳴;那慘淡的夕陽正徐徐西下,這景象益發逗引起詞人無窮的愁緒。杜鵑鳴聲,是古典詩詞中常用的表游子歸思的意象。以少游一個羈旅之身,所居住的是寂寞孤館,所感受的是料峭春寒,所聽到的是杜鵑啼血,所見到的是日暮斜陽,此情此境,只能以可堪道之。

可堪者,豈堪也,詞人這重重凄厲的氣圍中,又怎能忍受得了呢?過片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連用兩則友人投寄書信的典故,極寫思鄉懷舊之情。驛寄梅花,見于《荊州記》記載:魚傳尺素,是用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詩意,意指書信往來。少游是貶謫之人,北歸無望,親友們的來書和饋贈,實際上并不能給他帶來絲毫慰藉,而只能徒然增加他別恨離愁而已。

因此,書信和饋贈越多,離恨也積得越多,無數梅花和尺素,仿佛堆砌成了無重數的恨。詞人這種感受是很深切的,而這種感受又很難表現,故詞人手法創新,只說砌成此恨無重數。有這一砌字,那一封封書信,一束束梅花,便仿佛成了一塊塊磚石,層層壘起,以至于達到無重數的極限。這種寫法,不僅把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形象化,而且也可使人想象詞人心中的積恨也如磚石壘成,沉重堅實而又無法消解。

如此深重難排的苦恨中,迸發出最后二句: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從表面上看,這兩句似乎是即景抒情,寫詞人縱目郴江,抒發遠望懷鄉之思。郴江出山后,向北流入耒水,又北經耒陽縣,至衡陽而東流入瀟水湘江。但實際上,一經詞人點化,那山山水水都仿佛活了,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這兩句由于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為誰兩個字,無情的山水似乎也能聽懂人語,詞人癡癡問詢郴江:你本來生活自己的故土,和郴山歡聚一起,究竟為了誰而竟自離鄉背井,流下瀟湘去呢?

踏莎行名句:

王國維喜歡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蘇軾卻稱贊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

個人資料: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人,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世稱淮海先生。蘇門四學士之一,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官至太學博士,史館編修。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后于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哲宗于紹圣元年親政后(1094年)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秦觀出杭州通判,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

秦觀最著名的十首詩

秦觀最著名的十首詩如下:

1、《鵲橋仙·纖云弄巧》。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2、《虞美人·行行信馬橫塘畔》。

行行信馬橫塘畔,煙水秋平岸。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為阿誰凝恨,背西風。

紅妝艇子來何處,蕩槳偷相顧。鴛鴦驚起不無愁,柳外一雙飛去,卻回頭。

3、《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縈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4、《虞美人·高城望斷塵如霧》。

高城望斷塵如霧,不見聯驂處。夕陽村外小灣頭,只有柳花無數、送歸舟。

瓊枝玉樹頻相見,只恨離人遠。欲將幽恨寄青樓,爭奈無情江水、不西流。

5、《浣溪沙》。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6、虞美人。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數。亂山深處水瀠回。可惜一枝如畫、為誰開。

輕寒細雨情何限。不道春難管。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

這首詞處處緊扣,而又不著痕跡,極盡含蓄委婉之致,表現了精湛的藝術技巧。

7、點絳唇。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

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仕途的不順,讓詞人想找到世外桃源,這首詞寫他“世外桃源不可得”的遺憾心情。

8、減字木蘭花。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困倚危樓,過盡飛鴻字字愁。

一首思人之作,在困人的春天思念遠方情人的離愁別恨至深的詞。

9、鷓鴣天。

枝上流鶯和淚聞,新啼痕間舊啼痕。一春魚鳥無消息,千里關山勞夢魂。

無一語,對芳尊。安排腸斷到黃昏。甫能炙得燈兒了,雨打梨花深閉門。

這首詞從鳥鳴寫起,巧妙地溶入詞調,通篇宛轉流暢,環環相扣,起伏跌宕,值得玩味。

10、畫堂春。

落紅鋪徑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園憔悴杜鵑啼,無奈春歸。

柳外畫樓獨上,憑欄手捻花枝,放花無語對斜暉,此恨誰知?

秦觀介紹及其相關作品

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虛,江蘇高郵人。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北宋文學家、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進士。代表作品:《鵲橋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長短句》。

曾任太學博士(即國立大學的教官)、秘書省正字、國史院編修官。政治上傾向舊黨,哲宗時“新黨”執政,被貶為監處州酒稅,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他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號稱為“蘇門四學士”,頗得蘇軾賞識。秦觀生性豪爽,灑脫不拘,溢于文詞。他十五歲喪父,自幼研習經史兵書。

神宗元豐八年(1085)進士,最初任定海主簿、蔡州教授。元祐初(1086),蘇軾舉薦他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預修《神宗實錄》。

紹圣初(1094),坐元祐黨籍,出任杭州通判,又被貶監處州、郴州、橫州、雷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觀被任命為復宣德郎,之后在放還北歸途中卒于藤州。

熙寧十一年(1078)作《黃樓賦》,蘇軾贊他“有屈、宋之才”。

元豐七年(1084)秦觀自編詩文集十卷后,蘇軾為之作書向王安石推薦,王安石稱他“有鮑、謝清新之致”。因秦觀屢得名師指點,又常與同道切磋,兼之天賦才情,所以他的文學成就燦然可觀。20歲,作《浮山堰賦》。24歲,作《單騎見虜賦》,為世人所重。

作為第七屆中國郵文化節的節慶期間14項主要活動之一——2015年10月24日第八屆全國秦少游學術研討會在秦觀故里高郵舉行。

人物生平

秦觀(1049-1100),早年字太虛,后改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淮海居士,江蘇省高郵市人。他少時聰穎,博覽群書,抱負遠大,縱游湖州、杭州、潤州(今鎮江)各地。

秦觀一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

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

如浙江杭州的秦觀祠,麗水的秦觀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熙寧元年(1068),秦觀21歲,因目睹人民遭受水災的慘狀,創作了《浮山堰賦》、《郭子儀單騎見虜賦》。

熙寧十年(1078年),蘇軾自密州移知徐州,秦觀前往拜謁,寫詩道:“我獨不愿萬戶侯,惟愿一識蘇徐州。”(《別子瞻學士》)。次年,他應蘇軾之請寫了一篇《黃樓賦》,蘇軾稱贊他“有屈、宋才”。在此期間,秦觀與蘇軾同游戊烯、吳江、湖州、會稽各地,結下了友誼。在蘇軾的勸說下,秦觀開始發奮讀書,積極準備參加科考;可是命運不濟,兩度應考均名落孫山。蘇軾為之抱屈,并做詩寫信予以勸勉。

元豐七年(1084),蘇軾路經江寧時,向王安石力薦秦觀的才學,后又致書曰:“愿公少借齒牙,使增重于世。”王安石也贊許秦觀的詩歌“清新似鮑、謝”在兩位文壇前輩的鼓勵、稱許下,秦觀決心再度赴京應試。

元豐八年(1085年),考中進士,初為定海主簿、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1087年),蘇軾引薦為太學博士,后遷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

元祐七年(1091年),蘇軾自揚州召還,進端明殿學士、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秦觀遷國史院編修,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同時供職史館,人稱“蘇門四學士”。京城任職的數年里,秦觀得與師友時相過從。

哲宗元祐年間,操持朝政的多為舊黨人士,但其內部派別斗爭卻異常激烈。蜀黨領袖蘇軾及其“蘇門四學士”,均能夠出以公心,根據民生疾苦和國家利益,針對新、舊兩黨的主張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秦觀先后向朝廷進策論30篇秦觀簡介,對當時的內憂外患提出了各種具體的改革方略,對王安石變法作了中肯的論析,認為新法是救國濟民的良策,只是執法者矯枉過正,以致產生了一些流弊。他也不同意司馬光執政盡廢新法,認為那也是因噎廢食之舉。這些觀點在黨同伐異的激烈政治形勢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而且由于秦觀與蘇軾關系密切,他更無法逃脫派別門戶之間的中傷和攻訐。

紹圣元年(1094年),哲宗親政后,“新黨”執政,“舊黨”多人遭罷黜。新黨人士章棹、蔡京上臺,蘇軾、秦觀等人一同遭貶。秦觀出杭州通判秦觀簡介,道貶處州,任監酒稅之職,后徙郴州,編管橫州,又徙雷州。

元符二年(1099),秦觀年事已高,身處雷州,自做《挽詞》。

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向太后臨朝。政壇局勢變動,遷臣多被召回。秦觀也復命宣德郎,放還橫州。至滕州,已經去世。

踏莎行·冰解芳塘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踏莎行·冰解芳塘

[作者] 秦觀 ? [朝代] 宋代

冰解芳塘,雪消遙嶂。東風水墨生綃障。燒痕一夜遍天涯。多情莫向空城望。

淡柳橋邊,疏梅溪上。無人會得春來況。風光輸與兩鴛鴦,暖灘晴日眠相向。

《踏莎行·冰解芳塘》作者秦觀簡介

秦觀(1049-1100)字少游,又字太虛,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高郵)人,官至太學博士(八品),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蘇軾過揚州,親自看望秦觀,正巧孫覺、王鞏亦在高郵,乃相約游東岳廟,載酒論文,吟詩作賦,一時傳為佳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秦觀的其它作品

○ 鵲橋仙·纖云弄巧

○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 春日

○ 踏莎行·郴州旅舍

○ 江城子·清明天氣醉游郎

○ 秦觀更多作品

唐詩宋詞日讀鑒賞︱秦觀《滿庭芳》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秋。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

? ? ? ? ? ? ? ? ? ? ? ? ? ?--秦觀《浣溪沙》

【注釋】

《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為舞曲。“沙”又寫作“紗”。又稱《小庭花》、《滿院春》。另有一體五十六字。

漠漠:像清寒一樣的冷漠。

輕寒:薄寒,有別于嚴寒和料峭春寒。

曉陰:早晨天陰著。

無賴:無聊,無意趣。

窮秋:秋天走到了盡頭。

淡煙流水:畫屏上輕煙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遠。

絲雨:細雨。

寶簾:綴著珠寶的簾子,指華麗的簾幕。

閑掛:很隨意地掛著

【古譯】

一陣陣輕輕的春寒襲上小樓,清晨的天色陰沉得竟和深秋一樣,令人興味索然。回望畫屏,淡淡煙霧,潺潺流水,意境幽幽。

柳絮飛舞如虛無縹緲的夢境,絲絲細雨落下如同我的憂愁。再看那綴著珠寶的簾子正隨意懸掛在小小銀鉤之上。

【今譯】

春天的早上

輕寒,無邊地彌漫

漫進了小閣樓

樓頭,天色陰沉

如蕭疏的深秋

返身進入臥室

畫屏閑展。

一彎淡煙,

流水清幽。

窗外,落花片片

自在的飄飛

如清晨夢的輕柔

冷雨絲絲散落

似曉夢醒后

牽惹的一杯閑愁。

低低垂下珠簾。

一任悠蕩小銀鉤..

【賞析】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清晨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

每一次春來,就是一次傷春的體驗。詞人之心,很早就發出了“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然而他們的命運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嘗春愁。此詞抒寫的是淡淡的春愁。它以輕淡的色筆、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貼地寫出了環境氛圍,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變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滲透出來,表情深婉、幽緲。“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種心情”。索漠輕寒中裊裊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輕輕的寂寞和百無聊賴的閑愁。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稱景,景也恰能傳情,這便是詞作的境界。

上片寫天氣與室內環境的凄清,通過寫景渲染蕭瑟的氣氛,不言愁而愁自見。起首一句“漠漠輕寒上小樓”,筆意輕靈,如微風拂面,讓人不自覺地融入其中,為全詞奠定了一種清冷的基調。隨后一句還是寫天氣,強調“輕寒”。初春之寒,昏曉最甚。更何況陰云遮日,寒意自然更深一步,難怪會讓人誤以為是深秋時節。“無賴”二字暗指女主人公因為天氣變化而生出絲絲愁緒。“淡煙”一句視角從室外轉到室內,畫屏之上,淡煙流水,亦是一片凄清模樣,讓人不禁生出一絲淡淡的哀愁。

下片寫倚窗所見,轉入對春愁的正面描寫。不期然而然中,他的視線移向了窗外:飛花裊裊,飄忽不定,迷離惝恍;細雨如絲,迷迷蒙蒙,迷漫無際。見飛花之飄緲,不禁憶起殘夢之無憑,心中頓時悠起的是細雨蒙蒙般茫無邊際的愁緒。本寫春夢之無憑與愁緒之無際,卻透過窗戶攝景著筆于遠處的飛花細雨,將情感距離故意推遠,越發感生出一種飄緲朦朧、不即不離之美。亦景亦情而柔婉曲折,是“雖不識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語”(《人玉屑》卷二十一引晁無咎語)的佳例。詞人將“夢”與“愁”這種抽象的情感編織在“飛花”、“絲雨”交織的自然畫面之中。這種現象,約翰·魯斯金稱為“感情誤置”,而這在中國詩詞中則為司空見慣。“自在飛花”,無情無思,格外惹人惱恨,而反襯夢之有情有思。最后,詞以“寶簾閑掛小銀鉤”作結,尤覺搖曳多姿。細推詞脈,此句應為過片之倒裝句。沉迷于一時之幻境,不經意中瞥向已經掛起的窗簾外面,飛花絲雨映入眼簾,這便引出“自在”二句之文。而在結構藝術上,詞人作如是倒裝,使得詞之上、下片對稱工整,顯得精巧別致,極富回環變化的結構之美。同時,也進一步喚醒全篇,使簾外的種種愁境,簾內的愁人更為分明,不言愁而愁自現。句中“閑”字,本是形容物態,而讀者返觀全篇,知此正是全詞感情基調──百無聊賴的情感意緒。作為紅線貫串打通全詞,一氣運轉,跌宕昭彰。

此詞以柔婉曲折之筆,寫一種淡淡的閑愁。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的一份閑愁。不知何時何處,它即從你心底無端地升起,說不清也拂不去,令人寂寞難耐。詞人們又總是能更敏銳地感受到它,捕捉住它,并流諸筆底。而此時,又必然會滲透進他們對時世人生的獨特感受。馮延巳的《鵲踏枝》寫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這般閑情,卻也包蘊著一種由時代氛圍所釀成的說不清、排不開的愁緒。“古之傷心人也”的秦觀,年少喪父,仕途抑塞,于新舊黨迭為消長之際,一再受到排抑,滿腹滿腔人生的遭際感慨,泛化為一種凄怨感傷的心境意緒而彌漫于詞作之中,呈現出含蓄蘊藉、窈深幽約之美。此詞曲折傳情而凄清婉美,《詞則大雅集》卷二稱“宛轉幽怨,溫韋嫡派”。作為婉約派詞人,他正是遠祖溫韋,近承晏柳,融各家所長為一體,成其細膩含蓄而又凄怨感傷之風格,吟唱出較“花間”、“尊前”更為綢繆凄婉的角聲,別具一番魅力。

就思想內容來說,秦觀的詞多寫艷情,與晏幾道、柳永相似,但卻能以語言的翻新、情致的幽趣歷來受人激賞。這首詞寫的是春愁,一種細微幽渺的、不容易捉摸的感情,但作者以他非凡的功力,借具體的景物描寫和形象的比喻,將它表現了出來。最具代表性的是它的“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它將細微的景物與幽渺的感情極為巧妙而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使難以捕捉的抽象的夢與愁成為可以接觸的具體形象。沈祖棻《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說:“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 ‘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

在文學大家的筆下,對情、意表達的處理常見“舉重若輕”和“舉輕若重”兩種方式。它們都會有理想的表達效果,但秦觀在這里的幽情輕吐卻有如此的效果,依賴于其善于渲染、語言精美、比喻神奇,但更關鍵的是內中的那種情致。馮煦稱贊說:“他人之詞,詞才也;少游,詞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秦觀的個人氣質與文體特征已經融而為一。這首詞沒有一處用重筆,沒有痛苦的吶喊,沒有深情的傾訴,沒有放縱自我的豪興,沒有沉湎往事的不堪。只有對自然界“漠漠輕寒”的細微感受,對“曉陰無賴”的敏銳體察,對“淡煙流水”之畫屏的無限感觸。這春愁,既沒有涉及政治,又沒有涉及愛情、友誼,或者其他什么。它其實只是寫了一種生活的空虛之感。在一個敏感文人的心里,這種空虛寂寞伴隨生命的全程,它和愿望、和理想、和對生命的珍視成正比,無邊無際,無計可除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幽渺的意境,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全詞意境悵靜悠閑,含蓄有味,令人回味無窮,一詠三嘆。“漠漠輕寒上小樓”起調很輕 ,恍如風送清歌,悠然而來,讓人不知不覺中入境。漠漠者,彌漫、輕淡也 。 李白 《菩薩蠻》云:“平林漠漠煙如織, 寒山 一帶傷心碧。” 韓愈 《同水部張員外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詩云:“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皆其意。輕寒者,薄寒也,有別于嚴寒和料峭春寒。無邊的薄薄春寒無聲無息地侵入了小樓,這是通過居住在樓中的人物感受寫出來的,故詞雖未正面寫人,而人宛然在茲。時屆暮春,冷從何來呢?“曉陰無賴似窮秋 。”原來是一大早起來就陰霾不開,所以天氣冷得象秋天一般。窮秋者,九月也。南朝 鮑照 《白歌》云:“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唐人 韓偓 《惜春》詩亦云:“節過清明卻似秋。”詞境似之。春陰寒薄,不能不使人感到抑郁,因詛咒之曰“無賴” 。無賴者,令人討厭、 無可 奈何之憎語也。南朝 徐陵 《烏棲曲》云:“唯憎無賴汝南雞,天河未落猶爭啼 。”以無賴喻節序,亦見于 杜甫 詩,如《絕句漫興九首》之一云:“無賴春色到江亭。”此詞云景色“無賴”,正是人物心情無聊之反映。“小樓”,“曉陰 ”,時間地點在寫景和抒情中自然而然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接下來“淡煙流水畫屏幽”一句,則專寫室內之景。詞人枯坐小樓,畏寒不出,舉目四顧,唯見畫屏上一幅《 淡煙流水圖》,迷蒙淡遠。樓外天色陰沉,室內光景清幽,于是一股淡淡的春愁很自然地流露出來。從前片意脈來看,主人公在小樓中坐久,不堪寂寞,于是出而眺望外景。過片“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寫望中所見所感,境界略近唐人 崔櫓 《過華清宮》詩所寫的“濕云如夢雨如塵”。此處作者以纖細的筆觸把不可捉摸的情緒描繪為清幽可感的藝術境界 。今人沈祖棼《宋詞賞析》分析這兩句時,說:“它的奇,可以分兩層說。第一,‘飛花’和‘夢’,‘絲雨’和‘愁’,本來不相類似,無從類比 。但詞人卻發現了它們之間有‘輕’和‘細’這兩個共同點,就將四樣原來毫不相干的東西聯成兩組,構成了既恰當又新奇的比喻。第二,一般的比喻,都是以具體的事物去形容抽象的事物,或者說,以容易捉摸的事物去比譬難以捉摸的事物。??但詞人在這里卻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說夢似飛花,愁如絲雨,而說飛花似夢,絲雨如愁,也同樣很新奇。”確如此言 ,這兩句用語奇絕,特別具有一種音樂美、詩意美和畫境美。此詞構思精巧,意境優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品。作者善于借助于氣氛的渲染和環境的烘托,展現人物復雜、細膩的心靈世界,從而使讀者通過環境和心靈的契合,情與景的交融,體味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作者】

秦觀(1049-1100)字太虛,又字少游,別號邗溝居士,世稱淮海先生。漢族,北宋高郵(今江蘇)人,官至太學博士,國史館編修。秦觀一 生坎坷,所寫詩詞,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觀生前行蹤所至之處,多有遺跡。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麗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鶯花亭;青田的秦學士祠;湖南郴州三絕碑;廣西橫縣的海棠亭、醉鄉亭、淮海堂、淮海書院等。秦觀墓在無錫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書“秦龍圖墓”幾個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文游臺

江蘇高郵人(現高郵市三垛鎮武寧秦家垛),字少游,一字 太虛 。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別號邗溝居士,學者稱其淮海居士。 蘇軾 曾戲呼其為“山抹微云君”。秦觀是北宋文學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但在秦觀現存的所有作品中,詞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詩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則達三十卷共250多篇,詩文相加,其篇幅遠遠超過詞若干倍。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7948.html

分享給朋友:

“秦觀在橫縣寫了哪些詩詞 秦觀著名的詩詞” 的相關文章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關于唐詩宋詞有哪些詩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唐詩宋詞的詩有哪些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有人對唐詩宋詞做了總結,你知道分別的代表作嗎? 唐代詩歌的兩座高峰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詩人的代...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以及宋代詩人的詞有哪些名字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宋詞人有哪些呢? 北宋詞人有:1、柳永?~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

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

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傷心哲理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關于傷心的詩句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傷感詩句,寫出唯美的淚水 傷感詩句,寫出唯美的淚水 1、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歐陽修《踏莎行》 2、紅袖高樓,爭...

西湖的雨詩句有哪些(雨中西湖的詩句)

西湖的雨詩句有哪些(雨中西湖的詩句)

很多朋友對于西湖的雨詩句有哪些和雨中西湖的詩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描寫西湖下雨美景的詩句 1. 關于杭州西湖下雨的詩句 關于杭州西湖下雨的詩句 1. 描寫西湖雨天的詩句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的人)

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的人)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以及如何看待蘇軾以詩入詞的人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何理解蘇軾的“以詩為詞”? 論蘇軾的“以詩為詞” 內容提要: “詞”作為所謂“一代之文學”,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詩歌長河中本是一處靜謐、柔美的涓涓緩流,而蘇軾以其“以詩為詞”的創...

蘇軾宋詞有哪些(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

蘇軾宋詞有哪些(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蘇軾宋詞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宋代蘇軾的詞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蘇軾的詩詞有哪些? 1、《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

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以及蘇軾寫過多少詩多少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蘇軾寫過多少首詩詞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

如何分析張元千的蝶戀花(張元干蝶戀花)

如何分析張元千的蝶戀花(張元干蝶戀花)

今天給各位分享如何分析張元千的蝶戀花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張元干蝶戀花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南宋詩人張元千詩詞賞析及參考答案 瑞鷓鴣 (南宋) 張元干 白衣蒼狗變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塵。 好是悲歌將進酒,不妨同賦惜余春。 風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須我輩...

月色穿簾風入竹如何讀(臨江仙月色穿簾風入竹古詩)

月色穿簾風入竹如何讀(臨江仙月色穿簾風入竹古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月色穿簾風入竹如何讀,以及臨江仙月色穿簾風入竹古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竹子的古詩詞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 —— 吳均《山中雜詩》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 高駢《對雪》 蒼蒼竹林寺...

宋朝一共多少個詩人(宋朝詩人有多少)

宋朝一共多少個詩人(宋朝詩人有多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宋朝一共多少個詩人,以及宋朝詩人有多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宋代詩人有哪些? 宋代詩人大全(總共7868位)[1].是李清照、辛棄疾、蘇軾、王禹、范仲淹、范成大、晏殊等人的作品集合。向我們展示宋代詩...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