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祠在哪里 白居易墓祠
大家好,關于李白祠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白居易墓祠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白故里到底在哪?
李白故居
(簡介)唐代大詩人李白于武后大足元年(701年)誕生于清廉鄉(今青蓮鎮),鎮內遺址頗豐:隴西院、太白祠、粉竹樓、月圓墓、衣冠冢、磨針溪、天寶山等,無一不閃爍著詩人的遺蹤逸趣。
“太華直接青蓮宅,天寶遙看粉竹樓。”
(太白祠)相傳,李白母浣紗于漫坡渡,有鯉躍入籃中,烹而食之,遂孕而生白。位于青蓮鎮磐江左岸漫坡渡旁的太白祠,正是基于這樣一個浪漫的神話傳說而建,歷代崇祀不絕。
太白祠明朝時“廢于兵燹”,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1990年起江油市在祠前增地八畝擴建。1961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祠內除正殿、穿殿、廂房外,還有“白玉堂”“思賢亭”,及清嘉慶八年“懷李白”詩碑,嘉慶十八年“過漫坡謁太白祠”詩碑和民國二十八年林維干題書的“太白故里”碑。
(李白紀念館)規模宏大、古樸典雅的仿唐建筑群,是為紀念中國唐代詩人李白而建的紀念館。位于四川省江油縣城北中壩鎮李白故里。1962年李白逝世1200周年時籌建,1981年建成。紀念館是具有唐代風格的古典園林式館榭,1982年10月正式開館。
李白故居
李白的故里位于江油市青蓮鎮(即李白故里風景名勝區),它地處綿陽城區與江油兩城市之間,距江油市區15公里.綿陽市區23公里,108國道(綿陽--廣元高速公路入口)10公里.該風景區規劃控制范圍23平方公里.其中心景區控制面積約8平方公里,1998年被四川省政府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青蓮左有濂水環繞,右有涪江環抱,這里山水靈秀,仙氣飄渺,在唐代就是古綿州的重要城鎮、直至清代,這里仍是水運發達的商貿重鎮.
1994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青蓮不僅因為哺育造就了曠世奇才李白而且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現今世界上反映李白文化最完整的地方,而且因其獨特的風光便利的交通而成為綿陽市近期重點打造的三個旅游精品之一,如綿陽--李白故里--猿王洞--報恩寺--白馬山寨--王朗--九寨、黃龍”民族風情生態旅游線上的重要景區.
景區內太白祠、隴西院、粉竹樓、明賢詞、月圓墓、洗墨地、磨針溪等歷史悠久的文物景點可以讓你追尋詩人的遺跡,了解李白出生、成長的故事.隔著一千多年的風雨體會詩人當初辭親遠游、仗劍去國的沖天壯志:漫坡古渡,紅巖夜雨等遺址的動人傳說又會令你產生無盡遐想,讓你留戀往返新近開發的太白碑林作為綿陽五大旅游項目、四川省首批100個旅游招商推薦項目之一,則更是讓人心潮涌動,整個碑林以海內外歷代書畫名家創作的李白詩歌作品為內容,采用現代與傳統設計相結合的風格,倚山而建,構思新穎,氣勢恢宏,向游人展示優美的園林勝景,精湛的書法藝術和高超的石雕石石刻藝術,是一座宏揚李白文化主題的藝術園林,目前首期工程已對外接待游客。
“古今尊國土,中外仰詩仙”。一千三百年前,李白飽吸家鄉靈氣,仗劍遠游,卻再也沒有回。
過故鄉,如今青蓮已成為旅游景區,引無數中外游入侵著李白的鄉愁,徜徉在隴西院的明日下,吟誦太白碑林的神奇詩篇…我們相信“李白故里必將成為全球文化人一處心靈的家園,游覽李白故里將成為文化品位的象征。
李白故居在哪里?
李白生于綿州昌隆縣青蓮場(今屬四川江油,不過還有說法,是生于中亞碎葉城,今屬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
場南渡口原有“太白故里”碑,今已遷祠內。故里前有匡山如屏,后倚天寶、太華諸山,峰巒蜿蜒,山明水秀。
主要景點有太白碑林,隴西院、太白祠、名賢祠,李白衣冠墓、磨針溪、洗墨池、粉竹樓、月園墓等,已列為省級文物單位。李白曾在湖北安陸居住過。
擴展資料
李白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故里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李白的墓在哪
位于四川江油青蓮鎮的“名賢祠”內,李白的衣冠墓是清代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何愷堂縣令興建的。唐代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白在安徽當涂逝世,葬于當地龍山,后來,李白的孫女要求李白好友范倫之子范傳正將李白墓遷葬于謝家青陽之陽。據縣志載:“太白故有墓,墓并不在蜀,而彰明人曰,此故其桑梓地也……于是相議為衣冠墓,具章服如唐制,斂以詩集,筑子仙人舊館之右,環植花木。”說明修衣冠墓的原因。原墓碑文是“唐翰林學士李太白之墓”,碑現已不存。墓旁有一奇石,傳說是天上隕石落在這里,是李白靈歸故里。1963年,地方政府又對李白衣冠墓進行了培修,用條石徹成,有城垛,六方形,并立有一塊題為“唐李白衣冠墓”的石碑。墓園內,種柏植桂,墓周種有花卉,樹木榮茂,花草芬芳。現李白衣冠墓和名賢祠已被公布為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李白的墓地在哪里
李白墓,位于安徽省馬鞍山市當涂縣太白鎮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旁,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墓地,于唐元和十二年(817年)遷葬于此。
李白墓占地100畝,分前、中、后三個部分,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閣、太白祠、李白墓、十詠亭、青蓮書院、盆景園等景點 。李白墓完整地保存了唐代名人墓葬形制,太白祠、享堂集中展現了明清宗族祠堂的建筑風格,“宋碑”則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太白碑林”鑲嵌著著名書法家書寫的李白各個時期經典詩碑106方。
文物遺存
宋淳二年(1242),兼權太平州事、節制軍馬孟點根據唐范傳正所撰的碑文“重書刻石,立于墓左”。該碑高五尺七寸,寬二尺九寸,共三十行,第行六十三字,正書,字徑六份,詳細記載了李白生平身世和詩歌成就,額題“大唐翰林李公新墓碑”九字。此碑距今已有740多年歷史,為李白墓祠現存較早的歷史文物。
歷史人物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故居在哪里
李白故居
青蓮鎮,為一地名,在四川省和廣東省都有同名鄉鎮,由于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光從“青蓮”二字就可以看出這兒和李白這個“青蓮居士”的淵源。李白很小的時候應該就已經回到了中原,而且根據史書的記載,他還曾經在這兒秦連珍隱居讀書好多年。青蓮鎮面23.4平方公里,是亞熱帶的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宜人,上清水秀,非常適合居住。青蓮鎮是一座非常有名的歷史文化小鎮,早在唐初的時候就因為濂水流經此處被命名為清濂,后來因為自號青蓮居士的李白在此定居過,所以為了紀念李白改名成了青蓮。
青蓮鎮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過李白這樣千年難遇的奇才,也是世界上李白遺跡保存最為完好的地方,而且這里本身就有著非常獨特美麗的風光,所以是綿陽市的重點旅游景區,其中比如太白祠,隴西院,磨針溪等旅游景點都能夠讓游客跟著詩人的足跡,去看一看當年的故事,隔著千百年的風霜雨雪感受到當年李白的豪情壯志。其中太白碑林更是不得不去的好地方,優秀的石雕工藝,和杰出的書法技巧,是將李白文化和現代休閑結合一體的藝術園林。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