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陶弘景的作品有哪些 陶弘景作品有哪些作品
今天給各位分享陶弘景陶弘景的作品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陶弘景作品有哪些作品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陶弘景作品
陶弘景精于醫道,著有《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養性延命錄》、《本草集注》、《華陽陶隱居集》、《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山居圖》、《真誥》、《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等。
擴展資料:
陶弘景(456~536)為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家、煉丹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卒后溢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生于江東名門。陶氏為世醫出身,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
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陶弘景歷經南朝時期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
他自幼聰慧,約十歲時即讀葛洪《神仙傳》,深受影響,三十六歲辭官隱居句容茅山,并遍歷諸有名大山,訪求仙藥。當時,他深受梁武帝蕭衍的信任,雖則他時梁武帝多次贈官不受,但梁武帝有關國家大事都要向他諮詢,所以時人對他有“山中宰相”的稱號。
陶氏思想是釋、道、儒三家融于一體的代表人物。
葛洪和陶弘景著作
陶弘景整理了楊羲、許謐等人傳教的史料,編成了《真誥》一書,系統闡述了上清經派的歷史,他在茅山開設道館,廣收門徒,開創了茅山派。陶弘景在茅山還對外丹術作過許多研究,《登真隱訣》中專門論述上清派養生登仙之術,他重視服餌煉丹,是繼葛洪后最著名的煉丹家。 陶弘景針對魏晉以后道教發展變化,神系混亂的實際情況,編定中國道教史上第一部神系著作《真靈位業圖》。給天神、地祗、人鬼、群仙、眾真排列了等級。“雖同號真人,真品乃有數,具目仙人,仙也有等級千億”。 陶弘景精于醫道,著有《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他的《養性延命錄》至今仍是重要的養生經典。他的《本草集注》首創藥物分類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以上陶弘景還有著作《華陽陶隱居集》、《集金丹黃白方》等多種。書畫作品有《二牛圖》《山居圖》等。 陶弘景的《真誥》《登真隱訣》(已佚失)《真靈位業圖》《養性延命錄》《本草集注》等是道教史,科技史是巨著。可惜原書大部分都佚失。《道藏》現收有《真誥》《華陽陶隱居集》《養性延命錄》等多種。 葛洪一生著述頗豐,主要有《抱樸子》內外篇、《神仙傳》、《肘后備急方》等。《抱樸子》確立了道教神仙理論體系,是研究我國晉代以前道教史及思想史的寶貴材料。分為內外兩篇:內篇中,總結了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從又繼承魏伯陽煉丹理論,同時又將神仙方術與儒家的綱常名教相結合,并把這種綱常名教與道教的戒律融為一體,要求信徒嚴格遵守;外篇中,對儒、墨、名、法諸家兼收并蓄,尊君為天。不滿于魏、晉清談,主張文章、德行并重,立言當有助于教化。《內篇》主要論述戰國以來神仙家的理論、煉丹方法,闡釋他自己關于長生術的見解和實踐等,是我國現存年代較早而又比較完整的一部煉丹術著作;《外篇》則為政治倫理性著作,表達的是葛洪的社會政治主張和思想。《抱樸子》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從理論上“論證”了長生術的可能性,它記載的煉丹術中所反映的化學知識,是中國化學史的重要研究對象。另外,《抱樸子》還廣泛涉及到藥物學和醫學,記錄了大量礦物、植物藥,它對一些疾病成因和治療的論述,也非常深刻。《抱樸子》對于研究葛洪的哲學思想、社會政治思想等,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神仙傳》書中收錄了古代傳說中的84位仙人的事跡。雖事多怪誕,但其中不少人常為后世養生文獻所引用;有些內容對研究中國古代養生學術也不無參考意義。神仙傳》對《后漢書·方術傳》的撰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肘后備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國早期醫學典籍,記載了許多民間治病的常用方劑,系古代隨身常備急救之手冊,并在東南亞各地廣為流傳,為研究魏晉南北朝醫學的重要史料。
陶弘景簡介 他的作品有哪些
1、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卒后溢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鎮江一帶)人。
2、陶氏生活于南朝,歷經宋、齊、梁三朝,是當時一個有相當有影響的人物,博物學家,對本草學貢獻尤大。陶弘景是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集》等。
陶弘景代表作是什么?
陶弘景(456~536)為南朝齊梁時著名道士、醫藥學家、煉丹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
生于江東名門。祖陶隆,于南朝宋時侍從孝武帝征戰有功,封晉安侯。父陶貞寶,深解藥術,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
史稱陶弘景幼有異操,年四五歲乃好書,"恒以荻為筆,書灰中學字"。九歲開始讀《禮記》《尚書》《周易》《春秋》《孝經》《毛詩》《論語》等儒家經典,頗以屬文為意。十歲得葛洪《神仙傳》,"晝夜研尋,便有養生之志"。及長,"神儀明秀,朗眉疏目","讀書萬余卷,一事不知,以為深恥"。①十五歲作《尋山志》,傾慕隱逸生活。十七歲以才學聞名,與江斅、褚炫、劉俁合稱升明四友。宋升明元年(477)二十二歲時,領軍將軍蕭道成(即齊高帝)發動兵變,除宋后廢帝劉昱,控制朝政,后二年代宋稱帝,建南齊王朝。齊高帝蕭道成及其子蕭賾在位時(477~493),陶弘景曾先后出任巴陵王、安成王、宜都王等諸王侍讀;兼管諸王室牒疏章奏等文書事務的書記職務。由于官場的傾軋,仕途不利,三十六歲時,仍任六品文官"奉朝請",心甚怏怏。遂于齊永明十年(492),上表辭官,掛朝服于神武門,退隱江蘇句容句曲山(茅山),不與世交。梁武帝蕭衍即位(502)后,屢請不出。但念其舊功,"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天監三年(504),遣人送黃金、朱砂、曾青、雄黃等物,以供煉丹之用。天監十三年,敕于茅山為之建朱陽館以居之。天監十五年又為其建太清玄壇,"以均明法教"。且"國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月中常有數信,時人謂之山中宰相"。②隱居茅山達四十五年之久,享年八十一歲。梁武帝詔贈中散大夫,謚貞白先生。
據記載,陶弘景于永明(483~493)初,曾師事孫游岳。
受上清經法、符圖;后又廣搜道經,遂為上清經之重要傳人。
永明十年(492)正式歸隱茅山后,便著手整理弘揚上清經法,撰寫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對天文歷算、地理方物、醫藥養生、金丹冶煉諸方面也都有所著述,據統計,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后百一方》《本草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歷》《華陽陶隱居集》等。
東晉末年以來,楊羲及許謐,許翙等人造作的上清經訣,在江東已廣泛流傳,但在傳播過程中,多有散失偽謬。南朝宋齊時道士顧歡,曾對楊、許舊籍進行過搜集和整理,但仍有不少漏失和謬誤。陶弘景以顧歡《真跡經》為藍本,參考自己搜訪所得之上清經訣及有關見聞,加以增刪改寫,注解詮次,遂成《真誥》一書。該書詳細記載了東晉以來《上清經》出世之源及傳布過程,楊羲與二許之家世生平等,引用眾多道經,提及大量道教歷史人物、神話故事、仙宮鬼神名稱,具體修行方術等等,實為早期道教上清派教義和歷史之集大成者。陶弘景所著之《登真隱訣》一書,是一部抄撮諸《上清經》中有關方術秘訣,專論上清派養生登仙之術的重要著作。該書繼承和總結了東晉以來上清派思神內視及導引、按摩等內修養生之術,并保存了部分天師道的請神上章、符咒驅鬼的方術。《真靈位業圖》乃系陶弘景構造道教神仙譜系之著作。該書將道教信奉之天神、地*、人鬼及諸仙真排定座次,構成了一個等級有序,統屬分明的龐大完整的道教神仙譜系。
陶弘景十分重視道教養生學的研究,主張道士的修煉應從養神、煉形入手。為總結道教在養神、煉形方面的修煉經驗,撰寫了《養性延命錄》一書。強調養神當"少思寡欲","游心虛靜,息慮無為",調節喜怒哀樂情緒,防止勞神傷心;
煉形則要"飲食有節,起居有度",避免過度辛勞和放縱淫樂,輔以導引、行氣之術,方能延年益壽,長生久視。
醫藥學是與道教養生學密切相關的學科。陶弘景精通醫藥學,主張治病應因人之虛實、男女老幼、苦樂榮瘁而異。撰有《本草集注》《效驗方》《補闕肘后百一方》《藥總訣》等著作,尤以《本草集注》最為著名。陶弘景首創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等分類方法。書中并對各種藥物的名稱、產地、性狀、主治疾病、配制保存方法等等皆一一注明,內容豐富,條理分明,對隋唐以后本草學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服餌煉丹是道教的重要修煉方術。陶弘景對此非常重視,積極從事煉丹活動。史載,他從梁天監四年(505)至普通六年(525),進行了長達二十年的煉丹實踐,在梁天監(502~519)中曾獻丹于武帝。在獲得豐富煉丹經驗的基礎上,他撰寫了《太清諸丹集要》《合丹藥諸法式節度》《服餌方》《服云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法》《煉化雜術》《集金丹黃白方》等煉丹服餌著作。其煉丹成就,為充實和豐富我國后世本草學,推動原始化學的進展具有積極作用,是繼魏伯陽、葛洪之后又一著名煉丹家。
注:
①②《南史》第6冊1897頁,1899頁,中華書局,1975年
參考資料: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號華陽隱居,他是丹陽秣陵(今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歲,經歷了南朝的宋、齊、梁三個朝代。是繼葛洪之后我國古代又一個有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家。
陶弘景年輕的時候,家境也并不寬裕,但是他很愛學習,“讀書萬余卷”,具有“一事不知,以為深恥”的鉆研精神。據《南史》本傳中記載,他在幼年的時候,就常“以荻為筆,畫灰中學書”,練就一手好書法,草書、隸書寫得很好,行書更是妙絕一時。他在青年時期,曾經被宰相蕭道成(后來稱帝,就是齊高帝)招聘,為諸王侍讀,在宮中任職。
因為陶弘景小的時候,曾經看過葛洪著的《神仙傳》,受影響很大,從此有了學仙養生的想法。所以在他三十七歲的時候(齊開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就辭去官職,隱居句容(在今江蘇省)茅山,繼續鉆研學問,修道煉丹,并遍游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蕭衍天監四年(公元505年),移居積金東澗。
陶弘景知識淵博,成就是多方面的,在藥物、治煉、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方面,都有一定貢獻。如他曾經制造過能夠演示天象的天文儀器“渾天象”。而他的最大貢獻是在醫學上。他總結了自《神農本草經》問世后幾百年間藥物知識的發展,編了《本草經集注》七卷,在本草學的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地位。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藥物學專書,成書年代大約在前后漢之間。我國古代把講述藥物知識的學部稱為“本草學”。《神農本草經》總結了漢朝以前直到遠古時期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而《神農本草經》也因為輾轉傳抄,藥味時有增減,產生不了少錯誤。這在當時雕版印刷術還沒有發明、書籍全靠手抄的情況下,是很難避免的。他決心徹底整理補充這部著作.
陶弘景對《神農本草經》中原有的藥物仔細地做了整理和校訂,并且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把搜集到的新的用途以及不同的記載,進行了一一鑒別和補充。同時他又匯集漢、魏以來醫家新發現的、沒載入《神農本草經》的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寫成《名醫別錄》一書,也作為《本草經集注》的一部分。《本草經集注》共收藥物七百三十種,比《神農本草經》增加了一倍。這是我國藥物學的又一次大整理大提高。為了區別《神農本草經》中原有的藥物和新增加的藥物,陶弘景用朱紅顏色書寫原有的藥,而用黑色書寫新加的藥。
作為一個熱心煉制仙丹的道士,陶弘景在多年丹鼎生活中發展了無機化學知識。一方面說明了金、銀兩種金屬能夠和水銀形成汞齊,這些汞齊具有可塑性(“成泥”);另一方面又對這類合金鍍銀的用途做了首次說明。
在談及消石的時候,陶弘景指出:“以火燒之,紫青煙起,云是真消石也。”這里的真消石顯然是硝酸鉀,燃燒的時候起紫青煙。而燃燒芒硝(硫酸鈉)卻沒有這種顏色的煙。這個方法和近代分析化學用以鑒別鉀鹽和鈉鹽的火焰分析法是相同的。遠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國的化學家就掌握了這種鑒定化學藥品的科學方法,并且記錄流傳焉,不能不認為是一項杰出的成就。
寶劍是道教徒除邪災的重要法器,陶弘景對刀俞的治鍛也有相當的研究,并且著有《古今刀劍錄》一書。為研究我國古代刀俞史提供了珍貴的史料。陶弘景還是古代灌鋼冶煉方法的第一個人。“灌鋼”冶煉法,是我國早期煉鋼技術上的一個突出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陶弘景在記述中提出,當時已經用灌鋼法生產的網制作“刀鐮”。說明在公元六世紀初的南北朝時期,這種煉鋼方法已經相當流行,鋼已經比較普遍地用到家具和手工業工具上了。
陶弘景的許多著作沒有流傳下來,從現存的史料來看,他在自然科學的不少領域都是有貢獻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科學家之一。 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陶弘景簡介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字通明,南朝梁時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號華陽隱居(自號華陽隱居)。著名的醫藥家、煉丹家、文學家,人稱“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經注》、《集金丹黃白方》、《二牛圖》、《華陽陶隱居集》等。
陶弘景的一生,跨宋、齊、梁三代,經歷可謂復雜。雖然梁武帝對其恩遇有加,《南史》也有“山中宰相”之譽。但在南梁時期,舉國崇佛的大環境下,陶弘景作為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迫于壓力出走遠游。最后以道教上清派宗師的身份,前往鄮縣禮阿育王塔,自誓受戒,佛道兼修。正是如此才避免了如寇謙之的新天師道一世而亡的下場。
陶弘景被迫受戒后,假借悼念沈約之實,訴說自己痛苦之心境。蘇東坡所感慨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實古今皆然,博大如陶弘景者也概莫能外。陶弘景工草隸行書尤妙。對歷算、地理、醫藥等都有一定研究。
曾整理古代的《神農本草經》,并增收魏晉間名醫所用新藥,成《本草經集注》七卷,共載藥物730種,并首創沿用至今的藥物分類方法,以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實分類,對本草學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原書已佚,現在敦煌發現殘本)其內容為歷代本草書籍收載,得以流傳。
擴展資料:
陶弘景全部作品達七八十種。惜多亡佚。至今尚存者有《真誥》、《太玄真一本際經·道性品》、《真靈位業圖》、《登真隱訣》、《肘后百一方》、《本草經集注》、《陶隱居本草》、《藥總訣》、《導引養生圖》、《養性延命錄》、《合丹藥諸法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以及《天文星算》、《帝代年歷》、《華陽陶隱居集》等;他還編訂了道教的神仙譜系。
陶弘景編訂的第一部道教神仙譜系稱《真靈位業圖》,包括天神,地祗、人鬼和諸多仙真,大約3000名,以7個等級排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陶弘景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