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梅的詩都有哪些 詠梅的詩都有哪些呢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詠梅的詩都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詠梅的詩都有哪些呢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詠梅詩有哪些?
1、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近現代〕
原文: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飛雪又把春光迎來。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來報告。等到滿山遍野開滿鮮花之時,梅花卻在花叢中歡笑。
2、卜算子·詠梅
陸游〔宋代〕
原文: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著同:著)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出縷縷清香。
3、點絳唇·詠梅月
陳亮〔宋代〕
原文: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調還依舊。
譯文:
整夜思念著遠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邊,橫斜著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那一縷縷情思、一陣陣暗香,都透出在這幽靜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將伴人進入夢鄉,夢中很可能見到遠在千里外的長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縱然屢遭風吹雨打的摧殘,梅的品格還是依然如故。
4、西江月·詠梅
蘇軾〔宋代〕
原文:
馬趁香微路遠,沙籠月淡煙斜。渡波清徹映妍華。倒綠枝寒鳳掛。
掛鳳寒枝綠倒,華妍映徹清波。渡斜煙淡月籠沙。遠路微香趁馬。
譯文:
馬追趕,香微吹,路遙遠,沙籠罩,月淡照,炊煙斜。渡水清徹映照著美艷的梅花。倒垂著的綠枝,深寒的鳳棲在上頭。
鳳棲在寒枝上與綠樹相映。鮮艷梅花映照著透徹的清波。渡口斜煙,蒙著淡月,托著籠沙。遠遠的道上,微微的香氣,追趕著馬兒。
5、眼兒媚·詠梅
納蘭性德〔清代〕
原文:
莫把瓊花比澹妝,誰似白霓裳。別樣清幽,自然標格,莫近東墻。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與凄涼。可憐遙夜,冷煙和月,疏影橫窗。
譯文:
不要認為瓊花淡雅素裝,誰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是那樣的清新幽靜,自然是風姿搖曳,儀態優美,不要靠近東邊的墻垣。
梅花的顏色風姿是上天的恩賜,都帶著一些孤寂冷落。可憐漫漫的長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艷麗,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詠梅的詩句有哪些?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墻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墻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于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創。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后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致。“遙知不是雪”,著眼于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盡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于遠處所看到的墻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凈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墻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系,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借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云,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墻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于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象,那么,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詠梅詩句有哪些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蘗禪師《上堂開示頌》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盧梅坡《雪梅·其二》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煙霏霏。雪霏霏。雪向梅花枝上堆。——吳淑姬《長相思令·煙霏霏》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陸游《梅花絕句·其一》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王冕《白梅》
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王庭筠《絕句·竹影和詩瘦》
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盧梅坡《雪梅·其二》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蘇軾《西江月·梅花》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李清照《漁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張謂《早梅》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陸游《落梅》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秦觀《望海潮·洛陽懷古》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謝枋得《武夷山中》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蘭時。——吳文英《浣溪沙·題李中齋舟中梅屏》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呂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詠梅的古詩
詠梅的古詩如下:
1、宋 · 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譯文注釋:驛站外斷橋旁。梅花寂寞地開放、孤孤單單,無人來欣賞。黃昏里獨處已夠愁苦.又遭到風吹雨打而飄落四方。
它花開在百花之首,卻無心同百花爭享春光,卻惹來眾多凡花俗朵的嫉妒。即使花片飄落被碾作塵泥,也依然有永久的芬芳留在人間。
2、元 · 王冕《墨梅?》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譯文注釋: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宋 · 王安石《梅花 / 梅?》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譯文注釋: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么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4、宋 · 陸游《梅花絕句·其一?》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譯文注釋:聽說山上的梅花已經迎著晨風綻開,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樹樹梅花似雪潔白。有什么辦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為幾千幾億個?讓每一棵梅花樹前都有一個陸游常在。
關于詠梅的詩句
關于詠梅的詩句如下:
1、任是春風不管,也曾先識東皇。——陸游《朝中措·梅》
2、更可惜,雪中高樹,香篝熏素被。——周邦彥《花犯·小石梅花》
3、今年對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彥《花犯·小石梅花》
4、一點微酸已著枝。——蘇軾《南鄉子·梅花詞和楊元素》
5、和風和雨點苔紋,漠漠殘香靜里聞。——律然《落梅》
6、九疑云杳斷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7、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李商隱《十一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
8、年年為客遍天涯。——趙長卿《阮郎歸·客中見梅》
9、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張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10、弄梅騎竹嬉游日。——王國維《虞美人·弄梅騎竹嬉游日》
11、搖蕩春風媚春日,念爾零落逐風飚,徒有霜華無霜質。——鮑照《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12、惟有兩行低雁,知人倚、畫樓月。——范成大《霜天曉角·梅》
13、古石埋香,金沙鎖骨連環。——吳文英《高陽臺·落梅》
14、江涵雁影梅花瘦,四無塵、雪飛云起,夜窗如晝。——盧祖皋《賀新郎·挽住風前柳》
15、夜寒不近流蘇,只憐他、后庭梅瘦。——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見雪》
16、應酬都不暇,一嶺是梅花。——張道洽《嶺梅》
17、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王冕《白梅》
18、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李清照《蝶戀花·上巳召親族》
19、竹根流水帶溪云。——辛棄疾《臨江仙·探梅》
20、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東陽也,試問花知否?。——曹組《驀山溪·梅》
21、濕云不渡溪橋冷。——朱淑真《菩薩蠻·詠梅》
22、草薰風暖搖征轡。——歐陽修《踏莎行·候館梅殘》
23、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陳亮《點絳唇·詠梅月》
24、玉臺弄粉花應妒。——黃庭堅《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25、想含香弄粉,艷妝難學。——辛棄疾《瑞鶴仙·賦梅》
26、人繞湘皋月墜時。——姜夔《小重山令·賦潭州紅梅》
27、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李清照《清平樂·年年雪里》
《詠梅》的三首古詩分別是?
1、《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譯文:
風風雨雨把去春送走,滿天飛雪又把來春迎到,在那懸崖峭壁凍結了百丈冰柱的嚴寒下仍然有梅的花枝綻放著俊俏、艷麗的梅花,傲迎風雪。
梅花雖然俏麗艷放,卻不同誰爭奇春日的光輝,只是把春的信息向群芳預報。等到滿山遍野都開滿了色彩絢麗的鮮花,梅花在群芳花叢中微笑。
2、《卜算子·詠梅》
南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寂寞無主的幽梅,在驛館外斷橋邊開放。已是日落黃昏,她正獨自憂愁感傷,一陣陣凄風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領春芳,聽任百花群艷心懷妒忌將她中傷。縱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塵泥,清芬卻永留世上。
3、詠梅
左河水
寂寒于野作云霞,不恃東風自放花。
勝了冰霜還斗雪,領得桃杏艷天涯。
譯文:
在萬木凋零的時節,梅花孤獨地在嚴寒的野外,扮演著美麗的彩霞;
原來是憑著頑強的意志和錚錚傲骨,不依仗東風送暖就自己綻放了。
隨著時光走來,梅花戰勝了風雨冰霜,正與皚皚的寒雪作最后搏斗;
它非追求自己的名利,而是為引來桃杏等百花享春而開,美艷神州。
賞析
此詞通過對梅花俊美而堅韌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共產黨人英勇無畏,謙虛磊落,藐視各種困難的情懷,激勵全黨和全國人民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同修正主義和一切反動勢力作不屈不撓的斗爭,堅定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必然會實現的信心。
這首詞借用陸游的原調原題,但整首詞所反映出來的意境卻截然不同,故作者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詞前小序說明這首詞是逆向思維,反向立論。毛澤東是充分肯定陸游詠梅詞的愛國主義主題的。“反其意”“主要是反憂傷、悲觀之意為積極樂觀、奮發有為的革命情懷;反寂寞、無出路之意為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戰斗精神;反孤芳自賞、個人奮斗之意為同春共樂、大公無私的集體主義高貴品質。”毛澤東曾在一封信中說:“近作詠梅詞一首,是反修正主義的。”這說出了創作這首詞的主觀意圖。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