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蘇軾的詩句 蘇軾都有哪些詩句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還有哪些蘇軾的詩句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蘇軾都有哪些詩句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蘇軾寫的詩有哪些?
1、蘇軾的詩共有3459首,比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江城子·密州出獵》、《題西林壁》、《記承天寺夜游》、等一系列佳作。
2、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更多關于蘇軾寫的詩有哪些,進入:查看更多內容
蘇軾的詩有哪些
1.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2.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3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
4.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5.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臺聲細細,秋千院落夜沉沉。——蘇軾《春宵》
6.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惠州一絕》
7.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蘇軾《浣溪沙?漁夫》
蘇軾的古詩有哪些
蘇軾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以下是我整理的關于蘇軾的古詩,歡迎閱讀。
1、《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曉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灑豚欲上時。
3、《飲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4、《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5、《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6、《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相關資料:蘇軾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稱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為蘇東坡、蘇仙 ?。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是河北欒城,是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在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并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
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其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就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為“宋四家”之一;工于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蘇軾于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在(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他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后。蘇軾的父親蘇洵,即《三字經》里提到的'“二十七,始發奮”的“蘇老泉”。蘇洵發奮雖晚,但是很用功。 ?蘇軾其名“軾”原意為車前的扶手,取其默默無聞卻扶危救困,不可或缺之意。 ?慶歷八年(1048年),蘇洵因父喪居家,閉戶讀書,把自己以學識品行教授給蘇軾與幼子蘇轍。
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范。好交友、 ?好美食, ?創造許多飲食精品, ?好品茗, ?亦雅好游山林。
進京應試
在嘉祐元年(1056年),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蘇洵帶著二十一歲的蘇軾、十九歲的蘇轍,自偏僻的西蜀地區,沿江東下,在嘉祐二年(1057年)進京應試。
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就是詩壇宿將梅堯臣。二人正銳意于,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策論的題目就是《刑賞忠厚之至論》,蘇軾的《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就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歐、梅二公既嘆賞其文,卻不知這幾句話的出處。及蘇軾謁謝,即以此問軾,蘇軾答道:“何必知道出處!”歐陽修聽后,不禁對蘇軾的豪邁、敢于創新極為欣賞,而且預見了蘇軾的將來:“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名動京師
在歐陽修的一再稱贊下,蘇軾一時聲名大噪。他每有新作,立刻就會傳遍京師。當父子名動京師、正要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蘇軾蘇轍的母親病故的噩耗。二兄弟隨父回鄉奔喪。在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守喪期滿回京。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四年后還朝,任判登聞鼓院。
在治平二年(1065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后,蘇軾還朝。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舊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
自請出京
在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頗感憤怒,于是讓御史謝景在神宗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于是請求出京任職,被授為杭州通判。
在熙寧七年(1074年)秋,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知州。在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豐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在元豐二年(1079年)四月調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職時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還有哪些蘇軾的詩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蘇軾都有哪些詩句、還有哪些蘇軾的詩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