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郾城是哪里(秦朝郾城是現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唐代的郾城是哪里,以及秦朝郾城是現在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代裴度平定淮西的經過是怎樣的?
裴度出任宰相以后,憲宗把軍事力量都交付給他。平定淮西,成了當時首要任務。然而,斗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各路征討大軍都擁兵自重,互相觀望不肯出力,作戰常常失利。這樣一來,朝中的一大批主和派官僚也有了口實,他們力主休兵之策的呼聲更為高起。一次在憲宗召開的“詔群臣各獻誅吳元濟可否之策”的御前會議上,朝臣多言罷兵赦罪為便,翰林學士錢徽、蕭俯等更為激烈。但是裴度堅持賊不可赦,挺身而出,愿意前往淮西督戰,表示誓殺淮西之賊的決心。
元和十二年(817)八月,裴度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兼彰義軍(淮西鎮)節度使,充淮西宣慰處置使的身份親自來到前線,臨別辭行,向憲宗立下了“軍令狀”:“賊滅,則朝天有日;賊在,則歸闕無期。”八月二十七日,裴度抵達郾(yǎn)城(今河南郾城),慰勞各道唐軍。他親臨前沿陣地,冒著炮火紛飛、隨時可能獻出生命的危險,觀察前線戰情。裴度不顧個人安危的行為,大大地鼓舞了士氣,戰士個個勇氣百倍。當時,唐軍中都有宦官監軍,主將完全為其掣肘。裴度向憲宗奏準,除去了宦官監軍,使兵權專歸主將,從此軍中號令統一,士氣高漲,每戰必捷。十月十一日,大將李塑(sù)在裴度支持下,雪夜攻克蔡州城(今河南汝南),活捉淮西軍首領吳元濟,淮西所屬申州(今河南信陽)、光州(今河南潢川)及守兵二萬余人相繼投降。平息淮西的戰爭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郾城的郾讀什么?
郾 (yan) 11畫
部首:阝 2畫
寫法:yǎn, 筆順:12511531552 五筆編碼:ajv ajvb
郾
Yǎn
【名】
古縣名〖Yancounty〗。古郾子國地,戰國屬魏,秦置郾縣。故城在今河南省郾城縣南
1.郾 拼音:yān yǎn
2.部首:阝,部外筆畫:9,總筆畫:11 ; 繁體部首:邑,部外筆畫:9,總筆畫:16
東漢說的郾城是現在的哪里
東漢說的郾城,是指秦時設置的郾縣,大體上是現在河南省漯河市的郾城區。
郾城縣,舊縣名,原地現分屬漯河市郾城區、源匯區和召陵區,位于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屬漯河市。秦統一全國,實行郡縣制。郾城境內置召陵縣、郾縣。漢沿秦制。郾、召陵仍為縣。2004年12月27日漯河市區劃把郾城一分為三,使千年郾城成為歷史,正式命名為郾城區。
所以樓上2個的說法均不準確,東漢說的郾城包含現在的郾城區,但現在的郾城區只是東漢郾城的部分區域。
漯河市的由來由來
漯河市的由來
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人定居生息。其中賈湖遺址最具有代表性。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隋煬帝大業年間,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筑了寨墻,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螺,因此名灣為螺,地以灣名。”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于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并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后,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至此,就形成了現在的漯河。
擴展資料
漯河是河南省省轄市,位于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于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于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下轄3市轄區、2縣。
漯河歷史悠久,在賈湖遺址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是世界最早的樂器;發現的8000-9000年前的甲骨契刻符號是迄今為止世上最早的文字雛形;出土的釀酒遺留物將人類釀酒史推到了9000多年前;編纂了世上最早字典《說文解字》的許慎也生活在這片土地。
漯河的旅游景點
1、許慎文化園
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許慎墓為核心,2008年9月開工。園區建筑按傳統規制對稱布局,三區一軸,十二個節點。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級臺地之上。廣場服務區3.2萬平方米,有六書石柱、文字大門、翰林閣、景區管理中心、許慎文化研究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旅游紀念品商店等建筑。
2、沙澧河風景區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境內,沙澧河風景區具有豐富的景觀要素、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以及濃郁的人文生活氣息,景區內沿河岸廣泛布綠,植被覆蓋率達98%以上,并修建有觀光大道沿河主題公園。
沿河八大主題公園是景區的核心,分別是:西灣晨霞、芳風雅頌、覽古涵遠、醴泉夕照、濠濮快意、馥風澄爽、青岫寫秋、揖峰罨畫。構建出了“城在水中映,水在綠中行,人在畫中游”的人間仙境。
3、郾城文廟大成殿
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關鎮東街(文化局后院),郾城文廟始建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歷經宋、元、明、清千余年,屢經興廢。現存建筑建于明朝中期,位于漯河市黃河西路,郾城區文化局內,為廟學合一,東為文廟,西為儒學,距今已有500年的歷史。
4、河上街古鎮
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位于泰山路南段西側,與開源森林公園毗鄰。以漯河河上街歷史為背景,匯聚中原民俗文化,薈萃古典建筑風格。具體項目有:牌坊樓、員外村、源匯寨墻、受降亭、炮樓、鐘樓、鼓樓、繡球樓、演武場、書場、皮影、戲臺、茶館等。為中原古典建筑、文化地理的地標。
5、金鳳凰鳥文化園
位于漯河市西南郊的開源景區,它是在開源森林公園的基礎上改建升級而成的,是漯河市唯一的鳥主題特色游園,其規模在中原也是首屈一指。園區內現有鳥類160多個品種,8000余只游走其中,可聆聽自然界的鳥鳴耳語。
6、漯河市香陳灣
因園址建在沙河環抱的香陳灣村而得名。原名陳灣村,因村上陳姓居多,又加上處在沙河河灣當中,因此稱陳灣村,舊社會由于該村加工敬天拜神的香遠近聞名,又稱香陳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漯河
郾城區景點
化身臺興國寺、郾城文廟大成殿、龍塔古篆、郾城九女冢、許慎紀念館、郝家臺遺址等。
1、化身臺興國寺:始建隋代,毀于兵火,明嘉靖年重建。如今,古老的化身臺興國寺是漯河市唯一對外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
2、郾城文廟大成殿:古代時專供儒生聚學授書的地方,為唐代元和年間溵州刺史高承興建。元至正后相繼擴建,明洪武三年改稱孔廟,永樂年間又恢復原稱。
3、龍塔古篆:因其建于唐代佛教名剎彼岸寺內,且為記載彼岸寺興衰始末及佛家傳經之事,故史稱“彼岸寺經幢”。又因其幢基為石刻八角形香水海池,且擁幢于其上,所以又叫“香水海石幢”。
4、郾城九女冢:俗稱九女城。位于郾城縣城西北35里新店鎮臺王村。九座墓冢大小無異,分東西兩排,東排五、西排四。南北長195米,東西80米,占地三畝余。長期以來,對墓冢年代、墓主姓名及其死因眾說紛紜。
5、許慎紀念館:紀念館的主要工作職能是收集、整理、展覽許學資料,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和聯絡海內外有關專家、學者及學術團體,舉辦“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傳承許慎精神,弘揚漢字文化。
6、郝家臺遺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東沙北街道石槽趙社區東北的臺地上,京廣鐵路從遺址的西南部穿過,將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