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的體裁有哪些(古詩的體裁有哪些四年級)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詩的體裁有哪些,以及古詩的體裁有哪些四年級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詩詞的體裁有哪些
1、古詩:古體詩
2、近體詩:絕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言,七字稱七言。
3、律詩:8句,4聯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韻 音律,一句五個字稱五律,七字稱七律。
4、詞:
(1)別名:長短句、詩余、曲子詞
(2)組成:詞牌名、題目
(3)分類:小令(58字以下)、中詞(59~90字)、長調(91字以上)
(4)風格:婉約派、豪放派
5、曲:組成:宮調(曲調)、曲牌、題目
擴展資料:
古體詩介紹:
古代詩歌史上古體與近體的分流,始于南齊時期永明體的出現。至初唐近體完全定型,古體與近體作為唐詩的兩種體裁也完全區別開來了。
對唐人來說,古體詩是學習漢魏六朝五言詩的體制與風格,沒有聲律與對仗方面的固定要求。所以相對于近體來說,古體詩在形式上是比較自由的。
這種自由主要表現在:
(1)用韻上,古體詩是既可以用平聲韻,也可以用仄聲韻的 ;而近體詩只能用平聲韻。
(2)古體詩不需要遵守近體詩的平仄格式。
因為產生于近體之前,唐人稱其為古體詩或“往體詩”, 也有稱為古風的。“古風”這個名稱是有歷史演變的, 唐人稱為“古風”的,多是指學習漢魏六朝、具有興寄精神的五言古體詩。
與此相對,一般的古體詩則稱“古體”。但元明以后,也有稱七言歌行為 “古風” 的。其與原初的概念有所不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體裁
古代詩歌體裁有哪幾種?
古代詩歌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諸體世使用五言、七言較多。五言簡稱五古”,七言簡稱七古”。
古體詩不拘句數,不求對仗,也不大講平仄,用韻較為自由。
近體詩
近體詩是相對古體詩而言的,產生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詩,形式固定,格律嚴密,每首八句。單句叫出句,雙句叫對句,合起來稱為一聯。
一二句叫首聯,三四句叫頷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頷聯、頸聯一般要對仗。首句可用韻可不用韻,通常押平聲韻。五言簡稱五律”,七言簡稱七律”,十句以上的稱排律。其中的絕句,又稱絕詩、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詩的一半,每首四句。
就其規格看,有的后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頷聯;有的前一聯對仗,類似律詩的頸聯、尾聯;有的兩聯都對仗,類似律詩的頷聯、頸聯;有的不用對仗,類似律詩的首聯和尾聯。絕句的韻腳在二、四兩句,通常押平聲韻。第一句如押韻,也押平聲字。絕句有五言絕句、七言絕句兩種,簡稱五絕”和七絕。
古詩體裁
古詩的體裁有古體詩、近體詩、詞、曲、現代詩。古體詩包括古詩、楚辭、樂府詩,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詞又被稱為曲子、長短句等,分為單調和雙調,曲又被稱為詞余、樂府。
古詩體裁的分類
1、古體詩
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2、近體詩
近體詩,近體詩是南北朝時期出現、至唐朝而成熟的詩體,其特點是講究格律,即規范詩作包括字數、平仄、用韻、對仗的四方面因素。近體詩只允許五種類型,即五絕、七絕、五律、七律和排律。
3、詞
詞又被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詞有單調和雙調之分,雙調就是分兩大段,兩段的平仄、字數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單調只有一段。
4、曲
曲又被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它繼承了詩詞的清麗婉轉,它的興起對于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
詩的體裁有哪些
詩的體裁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及詞和曲,還有現代詩。具體介紹如下:
1、古體詩。是詩歌體裁。 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等。
2、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為有別于古體詩而有近體之名。
3、詞。詞是一種詩的別體,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 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到詞的全盛時期。
4、曲。一種韻文形式,出現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間歌曲的影響而形成的,句法較詞更為靈活。
5、現代詩。也叫“白話詩”,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詩歌的一種,與古典詩歌相比而言,雖都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韻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詩詞
古詩體裁分為哪幾類
古詩體裁分為:古代詩歌和新詩兩類,古代詩歌又可分為近體詩和古體詩(古風),近體詩又分為格律詩(律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詞、曲;新詩包括自由詩(五四以來產生的白話詩)、散文詩(以散文形式表現抒情詩內容)、民歌(民間流傳,集體創作的詩)。
古體詩:
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詩。“歌”“行”“引”“曲”“呤”等古詩體裁的詩歌也屬古體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是唐代形成的一種格律體詩,分為兩種,其字數、句數、平仄、用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詞:
又稱為詩余、長短句、曲子、曲子詞、樂府等。其特點: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字數不同可分為長調(91字以上)、中調(59~90字)、小令(58字以內)。
曲:
又稱為詞余、樂府。元曲包括散曲和雜劇。散曲興起于金,興盛于元,體式與詞相近。
關于古詩的體裁有哪些和古詩的體裁有哪些四年級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