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應該是哪個字(當吾二十石讀音)
大家好,關于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應該是哪個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當吾二十石讀音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如何理解孫子兵法中的“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忌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原文的意思是我們奪取了敵人一鐘糧草,相當于賺了20鐘糧草。這句話實際上說了后勤補給的成本問題。古代有三夫一兵之說,也就是如果大軍出征(外線作戰(zhàn)尤其重要)出動一名士兵就需要三名民夫承擔補給任務。注意除了士兵以外,這三名民夫也需要吃糧食的(還有拉車的牲口也是要吃東西的)。這樣算來,每一石糧食送到前線士兵手上的時候就要消耗10-20倍的糧草(曾經有人專門計算過,記得夢溪筆談中好像也有)。
所以得出結論,你截取敵人一石糧食就相當于省了自己20石糧食。
《 孫子兵法 》、作戰(zhàn)第二 “忌”加“艸”頭 念什么?
(一)打不出來,用“萁”代替吧——
萁(qí),豆莖。《孫子?作戰(zhàn)》:“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
(二)我翻了一下《辭海》就是下面這個字——萁〈名〉萁(qí)
豆秸
萁,豆莖也。從艸,其聲。――《說文》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漢書·楊惲傳》
炊萁燧火。――《淮南子·時則》
又如:萁稈(大豆的莖。曬干后可作燃料);萁豆相煎(比喻骨肉自相殘殺)
萁qí豆莖:豆~。
萁jī 1.草名。參見"萁服"。 2.木名。 3.語助詞。
參考資料:《辭海》
《孫子兵法》全文共有多少字?
孫子兵法全文共有6111字(其中題目字數36字,正文字數6075)。
【概述】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英文名為《The??Art??of??War》,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一(另外兩部是:《戰(zhàn)爭論》(克勞塞維茨) ,《五輪書》(宮本武藏)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
我國最早最杰出的軍事著作,大約成書于公元前496-前453年,它全面總結了春秋以前的戰(zhàn)爭經驗,提出了一些列帶普遍性的戰(zhàn)爭指導原則,對我國軍事和戰(zhàn)爭實踐都產生了重要的指導作用,曾被譽為”兵學圣典””東方兵學的鼻祖”。
具體原文如下:
作戰(zhàn)篇(作戰(zhàn)第二)
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軍罷馬,甲胄矢弩,戟盾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桿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zhàn)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yǎng)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翻譯:
孫子說:凡用兵作戰(zhàn),需動用輕型戰(zhàn)車千輛,重型戰(zhàn)車千輛,軍隊十萬,還要越境千里運送軍糧,那么前方后方的經費,款待使節(jié)、游士的用度,作戰(zhàn)器材的費用,車輛兵甲的維修開支,每天都要耗資巨萬,然后十萬大軍才能出動。
用兵作戰(zhàn),如果時間拖的太久了,就會使軍事行動受阻,使軍隊的銳氣挫傷,攻城就會使兵力耗損,軍隊長期在外作戰(zhàn)會使國家財政發(fā)生困難。如果軍事行動受阻,軍隊士氣受挫,軍力耗盡,國家經濟枯竭,那么一些諸侯列國就會乘機作亂,那時候即使有再高明的統(tǒng)帥,也無力回天了。所以,在軍事上,只聽說過用笨拙的辦法求取速勝,沒有見過用精巧的辦法將戰(zhàn)爭拖向持久。戰(zhàn)爭久拖不決而對國家有利的情形,從來不曾有過。所以,不完全了解用兵有害方面的人,也就不能完全了解用兵的有利方面。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員不再次征集,糧秣不多次運送,武器裝備從國內取用,糧食飼料在敵國補充,這樣,軍隊的糧草供給就充足了。國家之所以用兵而貧困的,就是由于軍隊的遠征,遠程運輸。軍隊遠征,遠程運輸,將會使老百姓陷于貧困。臨近駐軍的地方物價必然飛漲,物價飛漲就會使國家財政枯竭。國家因財政枯竭就急于加重賦役。軍力耗盡于戰(zhàn)場,國內十室九空,百姓的財產耗去了十分之七。政府的財力,也會由于車輛破損、馬匹疲病,盔甲、箭弩、戟矛、盾櫓的制作補充以及征用運送輜重的牛車,而損失掉十分之六。所以,明智的將領務求在敵國解決糧草供應問題。消耗敵國的一鐘(中國古代計量單位)糧食,相當于從本國運輸二十鐘;動用敵國的一石草料,等同于從本國運送二十石。要使軍隊英勇殺敵,就應激勵部隊的士氣;要使軍隊奪取敵人的軍需物資,就必須依靠物資的獎賞。所以,在車戰(zhàn)中,凡是繳獲戰(zhàn)車十輛以上者,就獎賞最先奪得戰(zhàn)車的人,并且將繳獲的戰(zhàn)車換上我軍的旗幟,混合編入自己的戰(zhàn)車行列。對于戰(zhàn)俘,要善待他們,為我所用。這就是所說的通過戰(zhàn)勝敵人而使自己更加強大的意思。
因此,用兵貴在速戰(zhàn)速決,而不宜曠日持久。所以,懂得戰(zhàn)爭特點的將帥,是民眾生死的掌握者,國家安危的主宰。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