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宋代的詞有哪些(宋代的宋詞有哪些)

今天給各位分享宋代的詞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宋代的宋詞有哪些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宋代詩詞

宋代詩詞

宋詞主要派別有婉約派和豪放派。

分別介紹:

1、婉約派

代表人物:柳永、晏殊、周邦彥、李清照、姜夔

代表作:

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周邦彥:蘭陵王(柳陰直)、蝶戀花(月皎驚烏棲不定)、

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婉約派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內容比較窄狹。由于長期以來詞多趨于宛轉柔美,人們便形成了以婉約為正宗的觀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彥等詞家為“詞之正宗”,正代表了這種看法。婉約詞風長期支配詞壇,直到南宋姜夔、吳文英、張炎等大批詞家,無不從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響。

附: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譯文對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譯文 注釋

應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沒了興致才乘舟返回,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嘰喳聲驚叫聲劃船聲驚起了一灘鳴鷺。

賞析 相關內容

現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造的詞境 。“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 ”,時間是“日暮 ”,作者飲宴以后 ,已經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 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 ,“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

2、豪放派

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張元干、張孝祥等。

代表作: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江城子·密州出獵》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張元干:賀新郎(夢繞神州路)

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

豪放派的特點,大體是創作視野較為廣闊,氣象恢弘雄放,喜用詩文的手法、 句法和字法寫詞,語詞宏博,用事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黃庭堅、晁補之、賀鑄等人都有這類風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時代巨變,悲壯慷慨的高亢之調,應運發展,蔚然成風,辛棄疾更成為創作豪放詞的一代巨擘和領袖。豪放詞派不但屹然別立一宗,震爍宋代詞壇,而且廣泛地沾溉詞林后學,從宋、金直到清代,歷來都有標舉豪放旗幟,大力學習蘇、辛的詞人。

宋代著名的詞有哪些?

歐陽修的《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

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

玉勒雕鞍游冶處。

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

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

淚眼問花花不語。

亂紅飛過秋千去。

2王安石的《桂枝香》

登臨送目。

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

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

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王安石既是一位大政治家,又是一位大文學家。列寧曾稱他為“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他工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工,成就更在散文之上。其詞風格獨特,洗凈五代鉛華,開啟豪放派的先聲。有輯本《臨川先生歌曲》。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宋朝的宋詞有哪些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如《水調歌頭》、《念奴嬌》、《如夢令》、等等。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

李清照

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調《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重要人物

編輯

蘇軾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對詞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開拓和變革,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無論是內容的拓展,還是形式的新化;無論是風格的突破,還是人生的超越,蘇軾都以其極大的熱情、卓越的才能進行了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詞的藝術品位,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的音樂性,使詞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與詩具有同等地位的獨立的抒情文體。把詞引入文學殿堂,從根本上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樹立了詞史上的里程碑,大大促進了宋詞的發展,使宋詞進入鼎盛時期。這就是蘇軾對詞所作出的最杰出的貢獻,至今仍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

柳永

北宋著名詞人,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也是兩宋詞壇上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個性,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辛棄疾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現存詞600多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煜

號蓮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被稱為千古詞帝,有《文集》30卷、《雜說》百篇,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載《李煜集》10卷,《宋史·藝文志》亦載《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有《南唐二主詞》1卷,錄李煜詞34首,存世有明萬歷四十八年墨華齋本,清代邵長光又錄得 1首,近代王國維增加9首。李煜詞集注本有清人劉繼增《南唐二主詞箋》,近人唐圭璋《南唐二主詞匯箋》、王仲聞《南唐二主詞校訂》、詹安泰《李璟李煜詞》等。《虞美人》被王國維譽為是“包含世間所有愁”的詞。

詞家名人

編輯

婉約派

周邦彥(1056~1121年),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漂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張先(990~1078年),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宋仁宗朝進士。官至都官郎中。晚年往來于杭州、吳興間,過著優游的生活。詞作與柳永齊名,號稱“張三影”。今傳《安陸詞》、又名《張子野詞》。

史達祖(1163~1220?),字邦卿,號梅溪,汴(河南)人。韓侂胄當國時,他是最親信的堂吏,負責撰擬文書。韓敗史受黥刑,死于貧困中。今傳有《梅溪詞》。其詞工于詠物。

賀鑄(1052~1125年),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州(今河南輝縣)人。孝惠皇后族孫。元佑中通判泗州、太平州,后退居吳下。其詞題材較豐富,風格也多所變化,兼有豪放、婉約二派之長,善于融化前人成句。守格律、重用韻。今傳《東山詞》一卷、《賀方回詞》二卷。

晏幾道(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姜夔(1154~1221年),字堯章,鄱陽人。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

秦觀(1049~1100年),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今江蘇)人。歷官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等職。坐元佑黨籍。紹圣后累遭貶調。文辭為蘇試所賞識,是“蘇門四學士”之一。工詞詩,詞多寫男女情愛,傷感身世之作,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長短句》。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宋祁(998~1061)北宋文學家。字子京,安州安陸(今湖北安陸)人,后徙居開封雍丘(今河南杞縣)。天圣二年進士,官翰林學士、史館修撰。與歐陽修等合修《新唐書》,書成,進工部尚書,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謚景文,與兄宋庠并有文名,時稱“二宋”。詩詞語言工麗,因《玉樓春》詞中有“紅杏枝頭春意鬧”句,世稱“紅杏尚書”。

吳文英(1212~1272年),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人。一生未仕,但平生所交,皆一時顯貴,作詞較多,是一位重要詞人。其詞典麗而工,多雕琢,音律合諧。今傳有《夢窗詞》。

張炎(1248~?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又號樂笑翁,臨安(今杭州)人。張俊六世孫,宋亡,落拓而終。他的詞尤以詠物詞名重當時,其作詞圣“清空”之說,詞有《山中白云》及詞學專著《詞源》傳世。

馮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廣陵(今江蘇省揚州市)人。在南唐做過宰相,生活過得很優裕、舒適。他的詞多寫閑情逸致辭,文人的氣息很濃,對北宋初期的詞人有比較大的影響。宋初《釣磯立談》評其“學問淵博,文章穎發,辯說縱橫”,其詞集名《陽春集》。[10]

豪放派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江西)人。天圣進士。累官知制誥、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有《歐陽文忠集》,詞集有《六一詞》、《近體樂府》及《醉翁琴趣外編》。

王安石(1021~1086年),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宋神宗時宰相。創新法,改革舊政,世稱王荊公。文學上的主要成就在詩方面,詞作不多,但其詞能夠“一洗五代舊習”,境界醒豁。今傳《臨川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

陸游(1125~1210年),南宋詩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為南宋四大家詩人之一。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著有《放翁詞》一卷,《渭南詞》二卷。

陳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陳亮,字同甫,號龍川,婺州永康(今屬浙江)人。婺州以解頭薦,因上《中興五論》,奏入不報。孝宗淳熙五年,詣闕上書論國事。后曾兩次被誣入獄。紹熙四年光宗策進士第一,狀元。授簽書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謚號文毅。所作政論氣勢縱橫,詞作豪放,有《龍川文集》《龍川詞》,宋史有傳。

黃庭堅(1045-1105),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又號涪翁。洪州分寧人。宋英宗治平四年進士,紹圣初以校書郎坐修《神宗實錄》失實被貶職,后來新黨執政,屢遭貶,死與宜州貶所。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詩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詩風奇崛瘦硬,力擯輕俗之習。開一代風氣,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書法精妙,與蘇、米、蔡并稱“宋四家”。詞與秦觀齊名,藝術成就不如秦觀。晚年近蘇軾,詞風疏宕,深于感慨,豪放秀逸,時有高妙。有《山谷詞》。

張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國,別號于湖居士,漢族,歷陽烏江(今安徽省和縣)人,生于明州鄞縣(今浙江寧波)。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唐代詩人張籍之七世孫。張孝祥生于明州鄞縣桃源鄉(今寧波市鄞州區橫街鎮)。父親張祁,任直秘閣、淮南轉運判官。少年時闔家遷居蕪湖(今安徽省蕪湖市)。紹興二十四年(1154)廷試,高宗(趙構)親擢為進士第一。授承事郎,簽書鎮東軍節度判官。由于上書為岳飛辯冤,為當時權相秦檜所忌,誣陷其父張祁有反謀,并將其父下獄。次年秦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任秘書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宋孝宗時,任中書舍人直學士院。1163年,張浚出兵北伐,被任為建康留守。又為荊南湖北路安撫使,此外還出任過撫州,平江,靜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長官,頗有政績。乾道五年(1169)年,以顯謨閣直學士致仕。是年夏于蕪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三十八歲。有《于湖居士文集》40卷、《于湖詞》1卷傳世。《全宋詞》輯錄其223首詞。其才思敏捷,詞豪放爽朗,風格與蘇軾相近,孝祥“嘗慕東坡,每作為詩文,必問門人曰:‘比東坡如何?”

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于廬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蘇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為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為“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陽人。歷兵部郎中、臨安府通判、秘書郎、都官員外郎、兩浙東路提點刑獄,致仕,居嘉禾。紹興二十九年(1159)卒。有詞三卷,名《樵歌》。朱敦儒獲得“詞俊”之名,與“詩俊”陳與義等并稱為“洛中八俊” (樓鑰《跋朱巖壑鶴賦及送閭丘使君詩》)。

薩都剌(約1272—1355)元代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天錫,號直齋。回族(一說蒙古族)。其先世為西域人,出生于雁門(今山西代縣),泰定四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擢南臺御史,以彈劾權貴,左遷鎮江錄事司達魯花赤,累遷江南行臺侍御史,左遷淮西北道經歷,晚年居杭州。薩都剌善繪畫,精書法,尤善楷書。有虎臥龍跳之才,人稱燕門才子。他的文學創作,以詩歌為主,詩詞內容,以游山玩水、歸隱賦閑、慕仙禮佛、酬酢應答之類為多,思想價值不高。薩都剌還留有《嚴陵釣臺圖》和《梅雀》等畫,現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詞詞牌名都有哪些?

常見的詞牌名主要有憶江南、長相思、漁歌子、蘇幕遮、永遇樂、虞美人、清平樂、采桑子、卜算子、雨霖鈴、菩薩蠻、醉花陰、浣溪沙、臨江仙、生查子、定風波、漁家傲、蝶戀花、鵲橋仙、踏莎行、浪淘沙、點絳唇、相見歡、搗練子、水調歌頭等。

宋詞詞牌名來源:

一、來源于神話和歷史故事的詞牌名

1、歷史皆為傳頌的

研究我國詩詞的一個重要立足點就在于,他們和音樂密不可分的關系。尤其是宋詞,他作為唱出來的文化,詞牌名本身就帶有一定的歷史傳承意義。

沁園春的詞牌名,可能是現代讀者最熟悉的宋詞詞牌名之一,而沁園就是漢代沁水公主的私人園林,他被當時氣勢滔天的外戚竇憲垂涎,后來以權勢威壓,半買半搶的奪了過去。沁園的事情后來被漢章帝得知,這也成為了竇憲失寵的第一步。

沁園春這樣的詞牌,暗含歷史故事,在贊美沁水公主園林風光宜人的同時,好像又是對專權大臣的嘲諷和警示。

水調歌頭也是宋詞重要的詞牌名,他的來源是隋煬帝開鑿運河的時候,官方制作水調歌的第一段,即歌頭。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將詩人浪漫主義的情懷,滿腔的報復依附在隋煬帝志得意滿的時候所做的詞牌上,將歷史和現實,寂寥和喧鬧種種意境,有意無意的融合在一起,成為了宋詞中難得一見的佳品。

雨霖鈴。寒蟬凄切。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在筆者看來,十一個字醞釀的男女分別時的不舍之情,那種凄楚和憂傷,超過了現在幾十集電視連續劇表達的感情,讀著讓人心中一痛,那種男女一生中大都會遭遇的情傷舊愛,被精巧的詞句輕輕的撩撥出來,讓人痛的清楚而悠長。

聯系到雨霖鈴這個詞牌是唐玄宗在蜀地思念楊貴妃而制曲的詞牌,那種冥冥中的天數將男女之愛融入到了更蒼厚的歷史濁流中,表現力更加的驚人了。

2、神話故事與民間記憶的傳承

如果說歷史中文人士人對知識的壟斷,讓他們享有完全的歷史解釋記載權的話,民間神話故事的傳唱,則是共同的民族回憶的繼承。

阮郎歸的詞牌,就是這樣神話故事背景的詞牌,中國古代民間文學是有現代爽文的因素的,采藥人上山采藥遇見仙人飛升,是古代下層人民把自己一生都不太可能發生變化的境遇,最浪漫化的處理。蘇軾的阮郎歸,初夏。微雨過,小河翻,榴花開欲然,淋漓盡致的貼近田園勞動人民的詞句描寫,優雅又富于生活氣息,將宋文人心中向往天然逸趣的一面,表達的恰到好處。

臨江仙更是祭祀水神的詞牌,相傳是唐代樂府傳下,有祭祀湘江女神和洛河女神等多種說法,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將三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用短短的幾十字表現出來,意境甚至超過了歷史本身,他悲壯又凄婉,勵志又看開,不但是歷史,更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配著臨江仙的詞牌,人生的浪濤在讀者心中一股股的涌來,筆者看來,豪邁慷慨為千古第一詞。

二、大量詩詞精美段落的節選與宋代詞人的自創

1、由詩詞節選的詞牌

詩詞,詩詞,詩詞做為都以音樂承載的文學體裁,中間的關系是藕斷絲連的,大量的宋詞詞牌名,就節選于詩詞的段落。

憶江南取自白居易詞中的能不憶江南,白居易的春來江水綠如藍,歐陽修的又隨飛絮過東墻就是憶江南詞牌下的得意之作。醉春風,取自李白的絲管醉春風,看花回,取自劉禹錫的無人不道看花回。鵲橋仙取自歐陽修的鵲迎橋路接天津。這些優美的詩句被人截取出來作為著名的詞牌名。

2、與個人因素密切的詞牌名

何滿子,卜算子,蘭陵王,等詞牌,都是以個人故事經歷出名的詞牌。何滿子是唐代的犯人,據說含冤受死的時候高歌一曲,頗有悲愴之意,后人就以何滿子為詞牌,曲調憂傷悲涼。卜算子則是駱冰王的綽號,這個曲子最早也是測人命運的詞牌,演唱起來婉轉平和。蘭陵王做為北齊著名將領,威嚴英武,蘭陵王入陣圖更是傳世佳作。以他為詞牌的曲子激昂慷慨,自成一派。

3、以大量歌姬為名字詞牌

西施,虞美人都是宋詞著名的詞牌,取自古代著名的美女,虞美人在唐代教坊樂中又名玉壺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李后主凄婉之極的曲調,既是對項羽愛情的拜祭,又是對自身境遇的自憐,虞美人曲調憂傷,是古代著名的感懷歌曲。

西施則是柳永最愛使用的詞牌名之一,作為北宋著名的婉約詞人,西施的詞牌名唱腔下,柳永獨特的奢靡,華麗的曲風躍然紙上,詞人借古代美女的眼睛,唱不盡大宋的繁榮,唱不盡大宋的驕奢。

念奴更是唐朝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姬,念奴嬌就是對這個色藝雙全的女子的懷念,值得指出的是,念奴嬌的詞牌是被填詞最多的詞牌之一。

研究宋代詞牌的來源,可以發現宋雖然是詞曲文化迸發的朝代,但是大量的素材卻是來源于唐,特別是唐教坊集系統化的收集的詞牌名。宋代詞人本身的自創在先朝的文化大流面前,只是一個有力的補充。

周邦彥做為詞人,深得宋朝皇帝的喜愛,甚至被譽為詞中的杜普,可見文學造詣之深,他的六丑,柳蔭直直達天庭,本人也做官做到了整個宋朝的音樂總監的位置。柳永的曲玉管,采蓮令可能曲調過于的特殊,整個宋朝只有他一個人填曲,大有曲高和寡的意味。

三、唐代教坊曲實為詞牌寶庫

1、詞,鼎盛于宋,成長于唐

唐代不愧是華夏文化井噴迸發的年代,不僅產生了美輪美奐的唐詩,也是另一個漢語文化臺柱,是宋詞重要的發展階段。

宋詞的大量詞牌,都來源于唐代的教坊司。浪淘沙,西江月等,都是唐人從前朝的文化中,歸納總結出來的曲調唱腔,儲存在國家的音樂庫中。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長相思,清平樂更是現代人演繹的古代唱腔。

清平樂,采桑子,等詞牌,都是唐代教坊樂吸收南北朝,隋朝的詞曲唱腔,歸納總結的詞牌名,他一直傳頌到了宋代。而荔枝香這樣的詞牌名,更是具有濃重的唐代風韻了,簡單的講,他就是取悅楊貴妃的曲調,貴妃生日的時候,玄宗湊趣讓樂府制作新調,慶祝貴妃生日,這樣的詞牌含有濃重的時代特征。

2、西域文化傳入成宋詞構成因素之一

菩薩蠻也是唐代傳承下來的詞牌,據說是女蠻國的音律曲調,卻深得唐玄宗的喜愛。春鶯囀中濃重的胡人鼓樂的風格,迥異于華夏清沖大氣的曲調風格,是詞曲文化的有力補充。同心結,回波樂等大量的北魏,隋代風格音樂的詞牌,更是胡漢文化交流的結果,他被收入唐代教坊樂中,一直傳承到了今天。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導語: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臨江仙--陳與義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這首詞是陳與義經過南渡的顛沛流離,終于到達高宗“行在”后的撫今思昔之作。上片追憶往昔“良朋雅會”的豪興。“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兩句,過去曾受到一些人的稱賞。下片表現了作者飽經喪亂以后的消極心情。

○賀新郎.送胡邦衡謫新州--張元干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云微度。萬里江山知何處?回首對床夜語。雁不到,書成誰與?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這首詞作于紹興十二年(1142)七月。紹興八年(1138),秦檜決策主和,向金屈膝投降。金派出使臣,竟使用了“詔諭江南”的名義。消息傳來,朝廷內外,群情洶洶。樞密院編修官胡銓上書反對和議,指出“此膝一屈,不可復伸,國勢凌夷,不可復振”,表示“義不與檜等共戴天曰”請斬秦檜等三人,并要求拘留金使,興師問罪。結果,胡銓除名編管昭州,改監廣州都鹽倉。四年后,秦檜又策動諫官彈劾胡銓“飾非橫議”,胡銓因之除名編管新州。途過福州時,張元干寫了這首詞和另外兩首詩,為他送行。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祖國河山淪陷的悲痛,對投降派的憤怒,以及對友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兩句更說明,他同情胡銓是由于政治立場相同,政治見解相同,而不是從朋友的私交出發。

○滿江紅.寫懷--岳飛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富有愛國思想的名篇。全詞感情慷慨激昂,音調高亢。詞里表現了作者對恢復中原、統一祖國的堅定的必勝信心,以及對寇掠中原的敵人的無比仇恨,其中也夾雜著忠君的思想。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惑,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這首詞相傳是陸游三十一歲時,為懷念他的被迫離婚的前妻唐婉而作。它反映了一出封建禮教壓迫下的愛情悲劇,表現了作者因愛情遭到破壞而產生的痛苦,怨憤和無可奈何的心情。詞切情深,流傳人口。

○卜算子詠梅--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者在這首詞中以受到風雨摧殘和群花妒忌的梅花自喻,宣稱:即使被粉碎成塵土也不會改變它芳香的品質。雖然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堅持,但同時也反映了他孤芳自賞的心情。

○六州歌頭--張孝祥

長淮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亶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看名王宵獵,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宋孝宗繼位后,起用主戰派張浚,并于隆興元年(1163)興師北伐。但因將帥不和,在符離為金兵所敗。從此主和言論又甚囂塵上,主和派與金人通使往來,醞釀著屈辱的“隆興和議”。作者對此悲憤難抑,就寫了這首詞。

這首詞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藝術造詣也很高。作者利用《六州歌頭》句短節促、音調悲壯的特點,抒寫激烈的情緒和深沉的感觸。伴隨著感情的起伏變化,聲調也時而沉郁,時而昂揚。詞中描述了金軍占領下的中原地區令人痛心的景象和中原父老渴望宋軍北伐的心情,傾訴了作者對主和派放棄武備、屈辱求和行為的憤恨,以及壯志難酬的悲哀。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說這首詞“淋漓痛快,筆飽墨酣,讀之令人起舞”。據宋無名氏《朝野遺記》記載,張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頭》,張魏公(張浚)讀之,罷席而入”。可見此詞感人之深。】

○念奴嬌過洞庭--張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激。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峻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發蕭疏襟袖冷,穩泛滄溟空闊。盡吸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叩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這首詞寫于作者因遭讒毀罷官,離開廣西,經湖南北歸的途中。這是一首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作者船過洞庭湖,見月光皎潔,水色澄澈,仿佛置身于白玉無暇的世界,心神為之一爽。想到自己志趣高潔,肝膽照人,覺得主觀的精神境界與大自然的奇特景色心通神會,相映成趣。隨著想象力的自由飛翔,作者似乎暫時忘卻了官場的煩惱。正如宋魏了翁所說:“‘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杰特。方其吸江酌斗,賓客萬象時,詎知世間有紫微青瑣(官署衙門)哉!”(見《絕妙好詞箋》引)。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摟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這首詞大約作于乾道五年(1169),當時作者在建康任職。上片抒寫他有一腔愛國忠心,卻無人理解的痛苦。下片寫他滿懷壯志,老大無成,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四句,寫得很形象生動,具有深刻的含意。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詞中大力渲染滿城燈火、滿街游人、通宵歡樂的熱鬧景象。“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幾句,突出地表現了“那人”的與眾不同的性格。從作者始終不渝地堅持抗戰理想來看,這正是他的自況。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辛棄疾這首詞寫于淳熙三年(1176)。當時他任江西提點刑獄,途經造口。他想起四十多年前金兵燒殺掠搶、人民遭受苦難的情景,直到今日,廣大中原地區仍末收復,因而感慨萬端。看到那浩蕩的江水沖破重山的阻礙,奔騰向前,他恨自己被迫滯留在后方作官,不能去前線參加戰斗,心情十分痛苦。】

○摸魚兒--辛棄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班斷腸處。

這首詞是淳熙六年(1179)三月問,辛棄疾由湖北轉運副使調往湖南時所作。

詞的上片抒寫他惜春、留春、怨春的感情,運用比興的手法表現了年華虛度、志不得伸的感慨。下片借用陳皇后故事,暗喻自己受到排擠,滿腔愛國深情無處申述;并用楊玉環和趙飛燕的悲劇結局,來警告投降派。

據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說,宋孝宗看了這首詞以后很不高興,可見詞的內容刺痛了當時的朝廷。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據《歷代詩話》引《古今詞話》說,有一天陳亮與作者“縱談天下事”,陳亮離開后,作者寫了這首詞寄給他。詞中,作者以激動而又自豪的心情,追懷少年時馳騁沙場,抗擊金兵的英雄氣概和戰斗經歷,回憶了當時為國立功的抱負。這些都寫得激昂慷慨,不愧“壯詞”之稱。但是,南宋朝廷腐敗懦弱,主和派得勢,愛國志士被排斥的現實,又使作者感到深切哀痛。“可憐白發生”一句,極為沉痛,使“壯詞”成了悲壯憤激之詞。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奇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寧宗開禧元年(1205),辛棄疾年六十五歲,任鎮江知府。這時,韓侂胄正籌劃出兵北伐。辛棄疾積極支持,而且見諸行動,如他派人偵探金兵情況,預制萬件戰袍,準備在沿邊地區招募萬名士兵等。他希望韓侂胄等人要作好充分準備,不要蹈南朝劉義隆、王玄謨草草出兵的覆轍。詞中寫了這個意思,并且表示自己雖老,還能出力。據岳珂《桯史》,岳珂在對《賀新郎》(甚矣吾衰矣)提出意見的同時,對這首詞也提出了“微覺用事多”的批評,辛棄疾說“實中余痼”,感覺到用典故多是他的一個痼疾。用典故多誠然是作詩的弊病,但這首詞用得都比較恰當,他在當時處境下所要說的話都恰到好處地表達了出來,而且還表達了一種悲壯蒼涼的情緒,這很能代表辛詞特色的一個方面。

○沁園春--劉過

風雪中欲詣稼軒,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賦此詞以自解。

斗酒彘肩,風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東坡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鏡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

白云:“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閣開。愛東西雙澗,縱橫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爭似孤山先探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劉過的這首《沁園春》是受了辛棄疾的直接影響,以問答語入詞,并且帶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全篇想象大膽,構思奇特,寫得生動活潑,富有風趣,使人讀后興味盎然。詞中寫了三位古代詩人的對話,都是融化他們的詩句,符合各人的性格及愛好,也顯示出作者的匠心。

安遠樓小集,侑觴歌板之姬,黃其姓者,乞詞于龍洲道人,為賦此《唐多令》。同柳阜之、劉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陳孟參、孟容,時八月五日也。

○揚州慢--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淮生?

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曾占領揚州等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據史書上記載,孝宗乾道六年(1170)江淮東路的農田,荒蕪四十萬畝以上。1176年姜夔路過揚州,仍是一片劫后的蕭條景象。他在此詞里描繪了這種慘狀,以眼前的荒涼對比往日的繁華,寄托了自己的哀思,揭露了金統治者的暴行。但由于過于渲染戰爭的后果,懷念過去的風月繁華,情緒比較低沉。

○雙雙燕詠燕--史達祖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瞑。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這首詞寫雙燕共同銜泥筑巢,自由飛翔,過著相親相愛的美滿生活,并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現了閨中人的寂寞愁苦和等待愛人的焦急心情。

○風入松--吳文英

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瘞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此詞寫對一個女子的思念,所言亦不脫睹物思人,觸景傷情的陳套。不同處,是借奇特的想象,生動地表達出作品主人公的一片癡情,如見黃蜂飛撲被千索,竟聯想到那一定是所思念的女子纖手接觸時留下了香澤,似乎她剛剛離去;見臺階已生綠苔,又想到這是因蹤跡久絕,才醒悟她已經離開了很久。

○虞美人聽雨--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此詞通過聽雨一事,概括了作者少年、壯年和晚年三個時期的不同感受。寫作者年少時只知追歡逐笑,無憂無慮,壯年時過著離亂生活,易于觸景傷懷;到了晚年,因經受了亡國的巨大痛楚,感情變得麻木,反而不再多愁善感了。

經典的宋詞有哪些

○蘇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上片先寫遠近山川一望無際的秋色,進而把目光移向天邊,點出家鄉遙遠,極目難尋,“碧云天,黃葉地”,是概括力很強的詠秋名句,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雜劇“長亭送別”一折的“碧云天,黃花地”,就是從這兩句化用的。詞的下片因景生情,專抒離恨,前后融貫,渾然一體。

○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這首詞是作者鎮守西北邊疆時所作。格調悲壯蒼涼,感情深沉郁抑。它一方面表達了作者要早日平息西夏統治階級的叛亂,鞏固邊疆的強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對久駐邊地、懷念家鄉的將士的深切同情。宋代魏泰《東軒筆錄》說:“范文正公守邊日,作《漁家傲》樂歌數闕,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公(歐陽修)嘗呼為窮塞主之詞,”可惜這組以邊塞生活為題材的詞久已散失,只剩下現在這一首了。

○天仙子--張先

時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會。

水調數聲持酒聽,午醉醒來愁未醒。送春春去幾時回?臨晚鏡,傷流景,往事后期空記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重重簾幕密遮燈,風不定,人初靜,明日落紅應滿徑。

這首詞為作者五十多歲時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詞中通過對心理活動的逐步揭示,并用暮春迷離夜色的烘托,抒寫了傷春惜別的感情。“云破月來花弄影”從動態中刻劃了月夜景色,是傳誦的名句,特別是句中的“弄”字寫態傳神,歷來受到贊賞。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這首詞表現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帳惆和對春意衰殘的惋惜。“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寓工巧于自然渾成,寄閑情于景物描繪,是傳誦的名句。有故事說,晏殊先得“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多日未能對出下句,適逢春暮,偶向江都尉王琪提及,王對以“似曾相識燕歸來”,受到了晏殊的賞識。

宋代的詞有哪些?

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還有一種為花間派. 婉約派:柳永、李清照、秦觀、晏殊、晏幾道、周邦彥、姜夔等.豪放派:辛棄疾、蘇軾、岳飛、陳亮、陸游、歐陽修等. 花間派:溫庭筠

《西江月》

八萬四千偈後,更誰妙語披襟。紉蘭結佩有同心。喚取詩翁來飲。鏤玉栽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胸中不受一塵侵。卻怕靈均獨醒。

詩人: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詞

《四月十日出郊》

約束南風徹曉忙,收云卷雨一川涼。漲江混混無聲綠,熟麥騷騷有意黃。吏卒遠時閑信馬,田園佳處忽思鄉。鄰翁萬里應相念,春晚不歸同插秧。

詩人: 范成大 范成大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夜宿田家》

簦笠相隨走路岐,一春不換舊征衣。雨行山崦黃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身在亂蛙聲里睡,心從化蝶夢中歸。鄉書十寄九不達,天北天南雁自飛。

詩人: 戴復古 戴復古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律

《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詩人: 宋真宗 宋真宗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風雨中誦潘邠老詩》

滿城風雨近重陽,獨上吳山看大江。老眼昏花忘遠近,壯心軒豁任行藏。從來野色供吟興,是處秋光合斷腸。今古騷人乃如許,暮潮聲卷入蒼茫。

詩人: 韓淲 韓淲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律

《石頭城》

離離芳草滿吳宮,綠到臺城舊苑東。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詩人: 劉翰 劉翰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夜半聞橫管》

秋風夜攪浮云起,幽夢歸來度寒水。一聲橫玉靜穿云,響振疏林葉空委。曲終時引斷腸聲,中有千秋萬古情。金谷草生無限思,樓邊斜月為誰明。

詩人: 程俱 程俱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七古

《枕上述夢》

江湖送老一漁舟,清夢猶成塞上游。生馬駒馳鐵蹄腕,古鐃歌奏錦衣褠。玉關雪急傳烽火,青海云開見戍樓。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嚶床簀死堪羞。

詩人: 陸游 陸游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訪隱者》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詩人: 郭祥正 郭祥正的詩 朝代: 宋詞 體裁: 無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479.html

分享給朋友: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