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厚的雪能化多少水(10CM的雪化成水多少)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一尺厚的雪能化多少水,以及10CM的雪化成水多少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面積一平方米,厚為十公分的雪,能溶化成多少公斤的水
對于剛下雪松散狀態下測量,雪的松散密度大約是0.2386。一般用0.24。
面積一平方米,厚為十公分的雪的體積為1X0.1=0.1立方米
重量=0.24X0.1=0.024噸=24千克。
如果積雪時間長了,密度增加,會比24KG重。
即能溶化成約24公斤的水。
一毫米降雪相當于多少毫米降雨量,
降雪量是指將雪轉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與積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換算。1毫米降雪量就等于1/15毫米降水量。
雪量的測定
發生降雪時,須將雨量器的承雨器換成承雪口,取走儲水器(直接用雨量器外筒接收降雪)。觀測時將接收的固體降水取回室內,待融化后量取,或用稱重法測量。當氣象站四周視野地面被雪覆蓋超過一半時要觀測雪深,
觀測地段一般選擇在觀測場附近平坦、開闊的地方,或較有代表性的、比較平坦的雪面。測量取間隔10米以上的3個測點求取平均;積雪深度以厘米為單位。在規定的觀測日當雪深達到或超過5厘米時需要測定雪壓。雪壓以克/平方厘米為單位。
擴展資料
1毫米降雪能積多少雪與地面溫度和雪中的含水量等因素關系都很大。如果地面溫度較高,雪落到地面就立馬會融化,也就不能形成積雪;雪中含水量多少也會直接影響積雪深度,如果含水量大,
積雪就相對薄一些,而含水量少,積雪深度就相對深一些。給我們的直觀感受就是有些雪捧在手里容易捏在一起,堆雪人很容易,而有些雪即使使勁捏也特別容易散,堆雪人相對困難些,這就是跟雪中含水量多少有關。
通常情況下,北方降雪的含水量往往比南方小一些,1毫米降水量,在北方就相當于下了8—10毫米厚的雪,而在南方則相當于下了6—8毫米的雪,北方的雪相較于南方松散些。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雪量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鵝毛大雪”刷爆朋友圈 公布的降雪量咋才1
一米厚的雪相當于多深的水
假設是一升的雪。
可以融化0.3升水。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式:m=Vρ, 一般取1g/cm3作為水的密度計算,則一升水的質量為: 1L*1g/cm3=1000cm3*1g/cm3=1000g=1公斤=2斤 擴展資料:物體的質量等于體積乘以密度。密度是物質每單位體積內的質量。
雪化成水,質量守恒,所以只要計算雪的質量,質量=密度*體積
新下的松軟雪的密度為0.04—0.1克/立方厘米,融雪時雪的密度可達0.6—0.7克/立方厘米,雪的平均密度為0.2—0.25克/立方厘米,用平均密度乘以一立方米就得到了。
多少雪可以融化成一升水
病的密度是0.9,一升水等于一公斤水,1/0.9=1.1111,也就是說,1.1111公斤雪可以化成1升水。(雪中不含雜質)
一方雪可以化多少水
新下的雪一立方米大概就是40~100kg。
雪化成水,質量守恒,所以只要計算雪的質量,質量=密度*體積
新下的松軟雪的密度為0.04—0.1克/立方厘米,融雪時雪的密度可達0.6—0.7克/立方厘米,雪的平均密度為0.2—0.25克/立方厘米,用平均密度乘以一立方米就得到了。
擴展資料:
雪花溫度較低,雪花落在地上后,由于地面溫度較高, 雪花吸收熱量,雪花溫度升高,這之間產生一個物理現象就是融化,所以雪花就融化成水。
在雪花下降時,各個雪花也很容易互相攀附并合在一起,成為更大的雪片。雪花的并合大多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出觀:
(1)當溫度低于0℃的時候,雪花在緩慢下降的途中相撞。碰撞產生了壓力和熱,使相撞部分有些融化而彼此沾附在一起,隨后這些融化的水又立即凍結起來。這樣,兩個雪花就并合到一起了。
(2)在溫度略高于0℃的時候,雪花上本來已覆有一層水膜,這時如果兩個雪花相碰,便借著水的表面張力而沾合在一起。
(3)如果雪花的枝叉很復雜,則兩個雪花也可以只因簡單的攀連而相掛在一起。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