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衍字夷甫為什么給殺(王衍一家,并宜殺戮)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王衍字夷甫為什么給殺,以及王衍一家,并宜殺戮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西晉王衍這個人怎麼樣。竹林七賢應該很不錯,有的書說他沒骨氣被殺死。求解。不要百度百科
王衍(公元256年-311年)就是一位處在這種尖銳矛盾中的名士,他在經世和玄談之間選擇了后者。然而,歷史是那樣的無情,他最終死在石勒的鐵騎之下。經世與玄談的沖突,王衍字夷甫,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是少年時,有一次曾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山濤看見他后,感嘆了很長時間。王衍走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地對別人說:“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俊美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未必就不是這個人啊!”王衍的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經常有公文事務,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時得到答復。王衍14歲的時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報陳述公文的內容,言辭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對手和朋友吳國陸抗(東吳陸遜之子)曾評價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卻沒有自卑低下的神色,大家都覺得十分驚異,都說他是一個奇士。太傅楊駿想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衍卻以此為恥,就假裝發狂得免。王氏一門名士,王衍的從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素有善于鑒賞人物的高名。晉武帝司馬炎聽到王衍的名聲,就問王戎當世哪個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說:“沒有見到當世誰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應該從古人中去尋求。”對他十分推重。終于釀成了一幕悲劇。晉武帝泰始八年(公元273年),皇帝下詔書要求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歡談論連橫合縱的游說之術,所以尚書盧欽把他舉薦為遼東太守,但王衍沒有就任。從此以后,他不再談論世事,整日里只是吟詠詩賦,清談玄虛而已。他曾托族人辦事,但好久沒有回音。有一次聚會宴飲,就問那個人說:“近來托您辦的事,為什么沒有消息?”沒想到那個人很惱怒,舉起酒器就砸他的臉。王衍開始沉默不語,領著王導一起乘車而去,但心里很是憤憤不平。他在車中用鏡子自照,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還是在牛背上呢!”王衍的父親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喪葬錢財很多,因而許多親戚熟人向他借貸,王衍就把錢財分給他們。沒有幾年時間,家里的財產就幾乎用光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陽城西的田園中居住,過了一陣子悠閑寧靜的田園生活。不久,王衍便開始步人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為尚書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東)縣令,整天還是清談,但縣里的大小事務也還算理順。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黃門侍郎(皇帝侍從官)。
王衍是哪個朝代人?
王衍(256年-311年),字夷甫,瑯邪郡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西晉末年重臣,玄學清談領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孫、平北將軍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篤好老莊學說,頗有時名。步入仕途后,歷任黃門侍郎、中領軍、尚書令、尚書仆射等職。光熙元年(307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權重,卻不思為國,為保全自己,還讓弟弟王澄、族弟王敦分任荊州、青州刺史,遭時人鄙夷。王彌進攻洛陽時,王衍率軍抵抗。其后轉任太尉兼尚書令,又兼領太傅軍司。
永嘉五年(311年),東海王司馬越去世,王衍奉其靈柩返回東海,途中為羯人石勒所俘獲。王衍在與石勒交談時,仍推脫責任,并勸其稱帝,石勒大怒,將其與西晉舊臣一同活埋,時年五十六歲。
王衍工書法,尤擅行書,《宣和書譜》有其作品《尊夫人帖》。
王衍的生平簡介
王衍(256~311年),字夷甫,瑯琊臨沂人,西晉大臣,名士。曾任尚書令等要職,官至太尉。 王衍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當他還在幼年時,有一次去拜訪當時的名士山濤。山濤看見他后,感嘆了很長時間。王衍離開的時候,山濤目送他走出很遠,感慨地對別人說:“不知道是哪位老婦人,竟然生出了這樣的兒子!然而誤盡天下老百姓的,一定是這個人啊!”王衍的父親王乂曾任平北將軍,經常有公文事務,派使者呈送,但常常不能按時得到答復。王衍十四歲的時候,人在京城,常到仆射羊祜那里申報陳述公文的內容,言辭非常清晰明白。羊祜是當時很有名望的人,德高望重,他的對手和朋友吳國陸抗(東吳陸遜之子)曾評價羊祜的德量可與樂毅和諸葛亮相比。但少年王衍在他面前卻沒有自卑屈節的神色,大家都覺得十分驚異,都說他是一個奇士。太傅楊駿想把女兒嫁給他為妻,王衍卻以此為恥,就假裝發狂得免。王衍的從兄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素有善于鑒賞人物的高名。晉武帝司馬炎聽到王衍的名聲,就問王戎當世哪個人可以跟王衍相比。王戎說:“沒有見到當世誰能跟夷甫(王衍的字)相比,應該從古人中去尋求。”對他十分推重。 晉武帝泰始八年(273年),皇帝下詔書要求舉薦可以安定邊疆的人才。王衍起初喜歡談論連橫合縱的游說之術,所以尚書盧欽把他舉薦為遼東太守,但王衍沒有就任。從此以后,他不再談論世事,整日里只是吟詠談玄而已。 王衍的父親在北平去世后,朋友族人送的喪葬錢財很多,因而許多親戚熟人向他借貸,王衍就把錢財分給他們。沒有幾年時間,家里的財產就幾乎用光了。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王衍只好搬到靠近洛陽城西的田園中居住,過了一陣子悠閑寧靜的田園生活。 不久,王衍便開始步入仕途,先任太子舍人,后又升為尚書郎,之后出京城任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令,整天還是清談,但縣里的大小事務也還算理順。不久,他又回到京城,任中庶子、黃門侍郎。
編輯本段名士風流 木秀于林
魏晉是一個尊崇名士,也產生了眾多名士的時代。名士們善于清談,而且行為舉止瀟灑風流。王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名士,其生前身后為許多人所推重。 曹魏正始年間,何晏、王弼等人自稱繼承老莊,清談玄學,他們的主要立論是:“天地和一切生物都以‘無’為本。所謂‘無’,就是開創萬物完成事務,無論哪里沒有不存在的。陰和陽依靠它化為生命,萬物依靠它而成為形體,賢明的人依靠它修養道德,不賢明的人依靠它避免災禍。所以‘無’的運用,沒有爵位卻能夠尊貴。”這是魏晉玄學的開始,后人稱為正始玄學。王衍非常推重這種看法,但名士裴頠認為這種看法不正確,并著文章來諷刺它。王衍還是像平常一樣,而且認為裴頠很有才華,很推崇他。有一次他對人說:“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士,非凡識也。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歸。”也有人認為這評價是王戎說的。 王衍才華橫溢,容貌俊雅,聰明敏銳有如神人,常常把自己比作子貢,加上他聲譽名氣很大,為當世人所傾慕。他精通擅長玄理,專以談論《老子》、《莊子》為事。談論時,他經常手持白玉柄的塵尾,手和玉柄的顏色一樣白皙。凡是他覺得道理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就馬上更改,世人稱他為“口中雌黃”。無論朝廷高官,還是在野人士,都很仰慕,又稱他為“一世龍門”。王衍接連擔任顯要的職務,很多年輕求仕進的人,沒有不景慕仿效他的。凡被朝廷進用的官員,都認為他應該做士族的首領。他崇尚浮華放誕,因此被許多人贊同,成為世間風氣。 王衍很有性情。 一次,他的幼子不幸夭折,名士山簡去安慰他。王衍十分悲痛,幾乎不能自持。山簡就說:“孩子不過是懷抱中的東西,哪至于悲痛到這種地步!”王衍說:“圣人可以忘掉感情,最下等的人則對感情沒有體會。然而最珍重感情的,正在我們這樣的人身上。”山簡很佩服他的言論,也就轉而為他感到悲痛。一說這件事發生在王戎身上。 王衍的妻子郭氏,是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的親戚,憑借皇后的權勢,剛愎貪婪,性情暴戾,搜刮財物貪得無厭,喜歡干涉別人的事情。王衍的弟弟王澄十五歲歲時,看到郭氏讓奴婢在路上挑糞,就勸郭氏說,這樣做不好。郭氏大怒,對王澄說;“夫人臨死時,把你托給我,不是把我托付給你。”卷起袖子來就準備打王澄。王衍耳聞目睹妻子的種種惡劣行為,但是沒有辦法禁止她。當時,他的同鄉人、幽州刺史李陽,是名震京師的大俠士,郭氏素來很忌憚他。王衍因此對郭氏說:“不只是我說你不能這樣做,李陽也說過這樣做不好。”郭氏因此行為稍稍收斂。王衍素來鄙夷郭氏的貪重錢財,所以口中從來不提錢這個字。郭氏想試試他究竟會不會說,就讓奴婢用錢繞床一圈,使他不能走出來。王衍早晨起來看到錢后,就對奴婢說:“把這些東西都拿走!” 王衍曾托族人辦事,但好久沒有回音。有一次聚會宴飲,就問那個人說:“近來托您辦的事,為什么沒有消息?”沒想到那個人很惱怒,舉起酒器就砸他的臉。王衍沉默不語,清洗完畢,領著當時還年少的王導一起乘牛車離去。他在車中用鏡子自照,對王導說:“你看我的眼光還是在牛背上呢!” 有一次,他與裴邈因為志趣愛好不同而發生分歧。裴邈總想攻擊他而抓不到把柄,便故意去找王衍,肆意辱罵,想讓王衍應答,然后誹謗他。但王衍聲色不動,緩緩地說:“白眼兒遂作。” 彭城王司馬權有一頭快牛,對它非常愛惜。王衍和他賭射,贏得了這頭牛。彭城王說:“你如果要自己騎乘就算了,如果想殺掉吃牛肉的話,我愿意用二十頭肥牛代替它。既有肉吃,又能存下我喜愛的東西。”王衍卻把牛殺掉吃了。 王衍俊秀而有很好的名望,一心企求玄虛悠遠,從來不談利字。他的族弟王敦在晉末南渡之后,經常稱贊他說:“夷甫處在人群之中,猶如明珠美玉落在瓦片石塊之間。”顧愷之在王衍的畫像上作贊詞,也稱贊他人品如青山聳峙,千仞壁立。由此可見他被人所推崇的程度。
編輯本段任人唯親 清談誤國
西晉末年,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大紛爭。晉武帝死后,惠帝即位,皇后賈南風掌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她先后殺死一批名臣。由此為契機而爆發了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一時間,朝野動蕩不安,大權變動不居,官員們唯求自保。名士王衍也不例外,整日玄談,不以國家大事為重,考慮的只是自己日后的萬全之計。 王衍后來歷任北軍中侯、中領軍、尚書令(宰相)。他任尚書令時,皇族之間爭權混戰,各族人民紛紛起義,匈奴貴族劉淵乘機舉兵。當時王衍任宰相,專謀自保。他的女兒是愍懷太子司馬遹的妃子,愍懷太子被賈后所誣陷。王衍怕有禍患,就自己上表請求解除婚約。賈后后來被廢黜后,官員們上書彈劾王衍,說:“王衍給司徒梁王司馬肜寫信,抄錄呈送皇太子親手寫給妃子以及王衍的信函,陳述被誣陷的經過。梁王司馬肜等人拜讀后,深感文詞語言非常誠懇感人。而王衍身為大臣,應該進行議處責論。太子既被誣陷而獲罪,王衍卻不能拼死堅持正義,竟隨即要求離婚。他得到太子親手寫的信函之后,收藏起來并不示眾,一心只想茍且偷生,避免災禍,完全沒有忠誠正直的操守,必須給予公開譴責,以勉勵直臣的氣節。所以應該把他監禁終身。”惠帝同意了這個意見。 趙王司馬倫及孫秀等人掌握大權后,大肆殺戮朝臣。孫秀曾為瑯邪郡小吏,請求鄉里名流為他品評。王衍開始不許,后來聽從了王戎的建議為他品題。孫秀得志后,對王戎、王衍自然大加照顧。但王衍素來輕視司馬倫的為人,因此,在司馬倫篡位后,王衍又裝作顛狂殺死奴婢而免于出來任職。趙王倫被誅后,王衍官拜河南尹,轉任尚書,又任中書令。當時齊王司馬冏有匡扶皇帝復位的大功,他專斷大權,任意行事,公卿見到他都下拜,唯有王衍長揖不拜,因此得罪司馬冏,托病辭去官職。后來,王衍又在成都出任尚書仆射,兼管吏部。而后又任尚書令、司空、司徒。 王衍雖然擔任國家宰相的重任,但是卻不認真考慮國家的治理,只想方設法保全自己。他考慮的只是在紛繁變亂的局勢中,如何能夠使自己長久生存下去,因此他為自己精心營造了一個退路。青州和荊州都是當時的軍事要地,物產也很豐饒。因此,王衍對東海王司馬越說:“中原現在已經大亂,應該依靠各地的負責大臣,因此應該選擇文武兼備的人才出任地方長官。”就使弟王澄為荊州刺史,族弟王敦為青州刺史。并對王澄、王敦說:“荊州有長江漢水的堅固,青州有背靠大海的險要。你們兩個鎮守外地,而我留在京師,就可以稱得上狡兔三窟了。”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很鄙視他。 王澄是一個無賴子弟,王敦則有狼子野心。王衍任用此二人,完全出于任人唯親的原則,不以國家大局為重。這一舉措,雖然未能使他保全性命,但對以后的東晉局勢卻造成了重大影響。以后王敦渡江,為荊州刺史。荊州物產豐饒,王敦又手握重兵,與下游朝廷相抗衡。曾一度攻入建康,逼死晉元帝。建立在這種勢力基礎上,瑯邪王氏在東晉聲勢顯赫,一時號稱“王與馬,共天下”,不能不說跟王衍沒有關系。
編輯本段不思抗敵 國破身亡
八王之亂引起政局的動蕩,使西晉局勢岌岌可危。這時候,北方少數民族紛紛起兵,企圖在混亂中奪取政權。當時北方軍隊大部分集中在匈奴主劉淵的旗下。他派石勒、王彌攻打洛陽。 晉廷以王衍為都督征討諸軍事、持節、假黃鉞,率軍抵抗石勒、王彌的軍隊。王衍命前將軍曹武、左衛將軍王景等進攻敵軍,擊退了他們,繳獲了他們的輜重。因此,王衍又轉任太尉,兼任尚書令,封為武陵侯。他多次辭讓封爵,不肯接受。當時洛陽危險緊急,大多數人想遷都以躲避災難,但王衍卻賣掉牛車,以示堅定來安撫人心。 東海王司馬越討伐茍晞時,王衍以太尉身份擔任太傅軍司。等到東海王去世,眾人共同推舉他為元帥。王衍認為這時戰爭頻繁,懼怕因而不敢擔當,就推辭說:“我年少時就沒有做官的愿望,然而積年累月,升遷到現在的地位。今天的大事,怎能讓我這樣一個沒有才能的人來擔任統帥呢?”不久,晉軍被石勒的軍隊攻破。石勒呼叫主公大臣前來與他相見。他以晉朝的舊事詢問王衍。王衍向他陳說了西晉敗亡的原因,并說責任不在自己。石勒很欣賞他,同他談了很長時間。王衍說自己年輕時就不喜歡參與政事,想求自身避免禍患,因而勸說石勒自稱皇帝。石勒大怒說:“你名聲傳遍天下,身居顯要職位,年輕時即被朝廷重用,一直到頭生白發,怎么能說不參與朝廷政事呢?破壞天下,正是你的罪過。”讓左右手下把他押出去。石勒對他的參謀孫萇說:“我行走天下多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人,還應該讓他活下去嗎?孫萇說:“他是西晉朝廷的三公,一定不會為我們盡力,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呢?”石勒說:“總之不可用刀刃加害于他。”于是命令士兵在半夜里推倒墻壁把他壓死。王衍臨死時,看著別人說:“唉!我們即使不如古人,平時如果不崇尚浮華虛誕,勉力來匡扶天下,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他死時五十六歲。王衍的二個女兒,長女甚美,嫁賈充的外孫賈謐,幼女王惠風嫁給了愍懷太子。兒子王玄,字眉子,少慕簡曠,有俊才,與衛玠齊名。 王衍去世幾十年以后,桓溫北伐時,在中原登臨遠眺,曾經感慨地說:“國土失陷,中原百年來成為一片廢墟,王夷甫等人擺脫不了他們的罪責。”參謀袁宏為王衍開脫說:“天命運數自有興廢,不一定是那些人的過錯。”桓溫聽了就打了一個比方,說以前荊州劉表有一頭重達千斤的肥牛,吃食十倍于常牛,但負重行遠,還不如一頭老牛。曹操攻破荊州,就把它殺了以飧兵士。桓溫以大牛來比喻袁宏,座下賓客,大為失色。
王衍為何被稱為虛偽君子最終被活埋?
今天小編分享給大家的歷史人物是王衍(256年—311年),西晉名士、清談家,西晉末年重臣,著名丑女皇后賈南風的親戚。此人可謂是中國幾千年歷史少有的“矛盾體”,將自己包裝得道貌岸然,背地里專做讓人瞧不起的事。都說空談誤國,此人就是最好的例子!
王衍字夷甫,出身當時的名門望族瑯邪王氏,幼年即“神情明秀”、“風姿詳雅”。王衍不愛錢是出了名的,他父親平北將軍王?V,在世時給了兒子很高的教育。王?V死后王衍果斷把家產都送了人,自己搬到鄉下田園居住。王衍將自己比成孔子的學生“子貢”,平時連嘴巴說個“錢”字都不肯。王衍之妻郭氏,和皇后賈南風有親戚關系,生平最愛搜刮錢財,郭氏見王衍不肯提“錢”,趁王衍睡覺用銅錢圍著床撒了一圈,想出丈夫的丑。
瑯邪王氏
結果呢,王衍醒來后已經被自己最厭惡的銅錢包圍,死活不肯說出“錢”字,更不肯跨過銅錢,裹著被子在床上大叫婢女,“舉阿堵物卻!”麻利點,快把這些勞什子弄走啊。
王衍最終位列三公,號稱是道德君子,其實非常虛偽。
彭城王司馬權養了一頭快牛。王衍和王司馬權賭射,把牛贏走了。司馬遷對王衍說,“如果你想留著自己騎,那么隨你的便,如果你吃掉這頭牛,我愿意出20頭普通牛換取它的性命,你看可以嗎?”王衍出爾反爾,還把司馬權最喜愛的牛吃掉了。
西晉歷史
王衍雖為西晉重臣,始終只想著自己的利益。他對東海王司馬越說,“應當選擇有才能的人出任青州、荊州刺史”。青州和荊州都是當時的軍事要地,司馬越非常贊同王衍的話。不久后刺史的委任狀下來了,王衍親弟王澄任荊州刺史,從弟王敦為青州刺史......整個西晉包括司馬越在內一片嘩然,“這還能算司馬家的天下嗎?”
王衍得意洋洋地說,朝廷里有我,兩個弟弟都當了軍事長官,以后王家可以高枕無憂了,哈哈。
王衍逼女兒離婚那段,也能體現出極度自私自利的心。
皇后賈南風
王衍長女王惠風嫁愍懷太子司馬?為妻。因為司馬?不是賈南風的親生兒子,性格又很暴烈,最終被賈南風害死。王衍看準了太子這棵樹靠不得,在司馬?剛被廢的時候,忙不迭替女兒遞了離婚書給賈南風,撇清了和女婿的關系。王惠風自己是非常想和丈夫同生共死的,可惜她一個女子拗不過父親。王惠風坐在轎子里被抬回王府,一路嚎啕大哭悲傷不已,連路人都為之動容。
后趙皇帝石勒
最可恥的事情就是王衍推卸西晉敗亡的責任。
公元311年,石勒大破西晉軍隊,召見很多西晉大臣。王衍陳述西晉敗亡的原因,把自己的責任推得干干凈凈。王衍是這么說的,“我年輕時就不愛參加政事,對朝廷的大小事情都不管。”接著又勸石勒稱帝。石勒大怒道,“你這老小子年輕時就開始做官,干到今天都滿頭白發啦,現在竟說自己從不參與朝廷政事,看來破壞西晉天下的,肯定是你了!”于是下令士兵將王衍送走,王衍走遠后石勒又說,“我行走天下這么久,還真沒見過這么厚顏無恥的貨色!”于是令人半夜悄悄推倒墻壁,將王衍活埋(處死)。
西晉王朝滅亡的第四十個年頭,為何有人說王夷甫是西晉滅亡的頭號罪人?
其實西晉的滅亡有許多原因,但要論罪魁禍首應該是西晉權貴王衍。王衍身居高位卻置國家安危于不顧,一心只為自己尋找退路,甚至在西晉滅亡后還在推卸責任,這樣的人對于西晉來說就是最大的災難。
王衍字夷甫,出身貴族,年少時外表清秀,讓世人驚嘆。王衍平日里喜歡談論合縱連橫之術,卻因為邊疆勞苦而推脫不出赴任,可以看出他是個華而不實之人。因為王衍才華橫溢,容貌俊雅,聰明敏銳有如神人,常把自己比作子貢,再加上他的聲譽名氣很大,為世人所傾慕。王衍接連擔任顯要職務,很多年輕求仕的人,沒有不仿效他的。凡被朝廷進用的官員,都認為他應該做士族的首領。但他崇尚浮華放誕的文風,卻被世人所追隨,也因此成為了世間風氣。
王衍位居宰相之位,卻從不考慮如何治理國家,反而想盡辦法保全自己。他所考慮的是如何在紛繁變亂的局勢中,如何能夠使自己及家族長久生存下去,因此他為自己精心營造了一個退路。王衍把自己的族親分派到各個重要的地方擔任一把手,而自己坐鎮京師,這讓當時一些有識之士非常的鄙夷。
后來王衍認為戰爭頻繁且殘酷,心生懼怕因而不敢擔當統帥,果斷選擇了逃避責任。西晉兵敗后王衍被俘,竟跟敵方主帥解釋西晉敗亡的原因不在他身上,還勸敵軍主帥起來造反稱帝,敵方主帥認為他是個奸逆小人,就叫人把王衍給殺了。
可以說王衍的死是自己造成的,而西晉的滅亡也是必然的。
王衍字夷甫為什么給殺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王衍一家,并宜殺戮、王衍字夷甫為什么給殺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