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為什么喜歡杜甫不喜歡李白(為什么會喜歡杜甫)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楊絳為什么喜歡杜甫不喜歡李白,以及為什么會喜歡杜甫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發現喜歡李白的,水平一般低于喜歡杜甫的,為什么
李白是縱情寫意的幻想派宗師,喜歡他的人,性格特點大多偏向于理想化,愛幻想,思維跳脫,樂觀主義。不過這些性格特點隱藏的另一層意思卻是:理想化 ? 不切實際,愛幻想 ? 行動能力弱,思維跳脫 ? 善變難堅持,樂觀主義 ? 預料不足難以應對風險。所以這樣的人,大多數受到自身性格缺點的局限,成就有限。
杜甫是憂患悲憫的批判流宗師,喜歡他的人,性格特點大多偏向于現實主義,憤青,不留情面,悲觀主義。同樣這些性格特點隱藏的另一層意思是:現實主義 ? 不看廣告只看療效,類似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種理性眼光,憤青 ? 不輕易妥協的戰斗分子,是社會陰暗元素的天敵,也正是這群人推動著社會更趨完美,不留情面 ? 立場堅定原則性強,悲觀主義 ? 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能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
相比之下,兩種人之間的差異類似于文、理科生之間的差異一樣。文科生善于支配財富,而理科生善于創造財富。可是鍋里都沒有碗里怎么有呢?自然是喜歡杜甫的人水平高一些。
李杜共稱詩壇雙壁,為何杜甫生前卻沒有李白那樣受人追捧?
盛唐時代輝煌文化的象征是什么?恐怕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唐詩。放眼五千年歷史,恐怕再沒有一個時代能夠有如此昌盛的作詩之風,上至皇帝百官,下至市井百姓,大唐幾乎無人不會作詩,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與杜甫。
雖然在后世,他們同樣備受贊譽,共稱詩壇雙壁,但在唐代人的認知中,李白和杜甫絕不是一條水平線的詩人。
李杜
在唐朝,李白詩名遠播,天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生前死后,都是人們心中名副其實的"詩仙"。杜甫則截然不同,在世之時,他漂泊無依,即便死后多年,他的詩也并非主流,也并未受到多高的贊譽,只能算是唐代眾多詩人中很不突出的一個。
一直到宋朝,經過王安石等人的大力傳播,杜甫才逐漸成為了與李白齊名的偉大詩人。
如此顯著的區別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是老年萬磁王配音的
第一:兩人對自己的定位不同
我們翻開語文課本,就會看到李白是一副飄然欲仙的文人形象,而杜甫則是一派苦大仇深的老者形象,這正是李白與杜甫形象的一種固有認知。
李白豪氣干云,是一個把狂字寫到骨子里的人,無論當時人還是他自己,都認為李白的詩可稱天下第一,無人可匹。而李白自己也經常在詩中描寫自己的性格與特點,從不避諱對自己才干的稱頌。
我富有山川大河
相比之下,杜甫的性格就要拘謹得很多,無論是他自己還是當時人都沒有把杜甫的詩擺在極高的位置上,在杜甫的詩作中,我們也很少發現他會夸贊自己,都是夸贊別人居多,李白就是他的一個崇拜對象。
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成長之時,李白就已經名動天下了。所以,杜甫對李白是很崇拜的。
公元744年,李白與杜甫相會,李白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風流倜儻、文采斐然更是讓杜甫欽佩不已。從這次會面以后,杜甫時常寫詩贊頌李白,詩中時常透露出對李白的贊譽、同情與擔憂,其中的深切友情難以用語言訴說。
安得廣廈千萬間
第二:兩人所處的時代有著極大的差別
前面說過,杜甫比李白的年歲整整小一輪,這十年的差距或許看起來不大,但是由于時代的特殊性,讓這十年經歷了唐朝歷史上最大的變化。
公元775年年末,大唐王朝的所有輝煌都畫上了句號。取之而來的是無盡的戰亂與兵戈。帝王于盛世中覺醒,百姓于驚慌中失措,也就在這一年,李白和杜甫的詩詞風格也有了極大的改變,開始由歌頌盛世轉變為追憶盛世。
開元盛世
但因為兩人年歲所相差的這十年,讓李白的創作主要集中在了開元盛世時期,所以他的詩里充滿著盛世氣象,而杜甫的創作則主要集中在了天寶之亂以后,所以他的詩里充滿了對底層人民命運的同情。
如此的兩種詩詞風格讓他們的受眾人群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李白歌頌盛世,豪放不羈,受眾主要是生活在社會頂層的士大夫,杜甫描寫底層貧苦百姓,走的是親民路線。
但可悲的是,底層民眾識字的很少,根本不具備欣賞杜詩的水平,這樣杜甫的詩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不被人所重視。
無邊落木蕭蕭下
第三:最重要的是兩人截然不同的創作風格
李白為人狂放,寫的詩具有很強的想象力與感染力,讓人不知不覺中驚嘆于作者的奇妙文思,讀其詩,我們會直觀地感受到其作品中與屈原相稱的浪漫風格,這種作品之中的十足想象力,讓我們讀來不覺贊嘆。
相比之下,杜甫詩的風格顯得十分愁苦,他把關注點放在了底層的百姓,放在了自己久久不能實現的太平上,這種現實的風格,讓他的詩歌在上層社會難以傳播,自然成名也就較李白要晚得多,甚至要到他死后數百年。
在很多時候,好的東西未必很快的就能得到人們承認,需要時間的磨礪,杜甫的詩就是如此,生前籍籍無名,百年以后,才被人發現他作品中的光彩。
你看到的是月亮,我看到的是慘淡
結語: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從后世人對二人的評價來看,李白是一個超乎于人間的天界之人,因此文采風流,頗具想象,筆下之神采令人嘆為觀止。而杜甫則是一個在人間的普通人,即便他有超乎于常人的詩才,但他將描寫的重點放在了描摹普通大眾生活疾苦之上,他們二人都是值得后世稱頌的詩壇大家。
李白杜甫都是第一流詩人,為什么古人崇拜杜甫卻輕視李白呢?
李白和杜甫生活時代的問題。李白和杜甫生活的額年代,都是正好在唐朝由盛轉衰的重大轉接點,都是時代更替的見證者。兩個人都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玄宗奔蜀、永王謀逆等等的重大歷史事件,時代更替,不管怎么說,苦的都是老百姓。而老百姓在這種情況下,當然是極其艱難的時候,此時他們都更傾向于描寫民生疾苦和國家大事的東西。
杜甫的詩詞更符合當時老百姓的心境。杜甫的詩詞大多是有關于國家大事,和百姓生活艱苦的事件。杜甫的詩詞中更能夠體現他憂國憂民,未老先衰的詩人形象。杜甫用筆下的詩詞鞭策當時的統治者,控訴社會的丑態和人性的扭曲,字字句句隱藏著直擊人類靈魂最深的拷問,而這正是當時百姓們的感受和共通點。
但是李白卻不同,李白被稱為詩仙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詩詞。李白跟杜甫詩詞走的風格路線大不相同,相當于兩條平行線。李白走的是豪邁奔放,清新飄逸的路線,被譽為古代浪漫主義詩人的高峰,詩詞中都是游山玩水,想象力豐富的作品。這當然不能夠得到百姓的喜愛,古人認為李白的詩詞只顧小我而沒有大局意識,沒有深度。
當然,其實李白的藝術作品不次于杜甫。拋開歷史背景和個人情緒來說,李白的藝術作品是不在杜甫之下的,后人將二人并稱為李杜。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