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故事 > 正文內容

簡要回答莊子為什么入殿門不(莊子是莊子和他的門人)

熱酒燙喉2022-12-13 08:12故事37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簡要回答莊子為什么入殿門不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莊子是莊子和他的門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為什么入殿門而不趨,見王不拜

這只是說明莊子沒有按照當時的禮儀來行事,表明他的特立獨行,他通過這種非常的方式讓王覺得他的言辭是可信的,從而為下面的游說鋪路。

《莊子論劍》

? ? ? 昔趙文王喜劍(1),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下(2),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3)。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4),募左右曰(5):“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6),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

? ? ? ?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7)。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8)。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9),下不當太子(10),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叭晃嵬跛妱κ?,皆蓬頭突髻垂冠(11),曼胡之纓(12),短后之衣(13),瞋目而語難(14),王乃說之(15)。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16)。”莊子曰:“請治劍服?!敝蝿Ψ?,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17),王脫白刃待之(18)。

? ? ? ? 莊子入殿門不趨(1),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痹唬骸俺悸劥笸跸矂?,故以劍見王?!蓖踉唬骸白又畡文芙?2)?”曰:“臣之劍,十步一人(3),千里不留行(4)?!蓖醮髳傊?,曰:“天下無敵矣!”

? ? ? ?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菥蜕岽?5),令設戲請夫子(6)?!蓖跄诵κ科呷?7),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8),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9)。”莊子曰:“望之久矣?!蓖踉唬骸胺蜃铀?10),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

? ? ? 王曰:“愿聞三劍?!痹唬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11),齊岱為鍔(12),晉魏為脊(13),周宋為鐔(14),韓魏為夾(15);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16);制以五行(17),論以刑德(18);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19),舉之無上,案之無下(20),運之無旁,上決浮云(21),下絕地紀(22)。此劍一用,匡諸侯(23),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蔽耐趺⑷蛔允?24),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25),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杰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26),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27)。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28),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29)。此諸侯之劍也。”

? ? ? ? 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30)?!?/p>

? ? ? ? ?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31)。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32)。

? ? ? 譯文:

? ? ? ? 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只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p>

? ? ? ?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么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愿接受,我還有什么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里用得著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鼻f子說:“好的,我也善于運用劍術?!碧诱f:“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fā)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鼻f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三天以后劍士的服裝裁制完畢,于是面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莊子。

? ? ? ? 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么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zhàn)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壁w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 ? ?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后于對手發(fā)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壁w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壁w王于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鼻f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壁w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后再行比試?!?/p>

? ? ?

趙王說:“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鼻f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wèi)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huán),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扎,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tǒng)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huán),拿豪杰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壁w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fā)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p>

? ? ? ? 趙文王于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庇谑勤w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莊子的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人)。著名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于老子的哲學。后世將他與老子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史記》的介紹】 《史記》用寥寥幾行字介紹了莊子,說他著書十余萬言,大抵都是寓言,如其中的《漁父》、《盜跖》、《胠篋》等篇,都是用來攻擊孔子的學說,從而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 《莊子》共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弟子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雜些,應當是莊子學派或者后來的學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莊子的品質】 莊子看起來是一個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戰(zhàn)國時期,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約比孟軻的年齡略小,曾做過漆園小吏,生活很窮困,卻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請,在道德上其實是一位非常廉潔、質直,有相當棱角和鋒芒的人。 雖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張修身養(yǎng)性、清靜無為,在他的內心深處則充滿著對當時世態(tài)的悲憤與絕望,從他哲學有著退隱、不爭、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莊子是一個對現(xiàn)實世界有著強烈愛恨的人。 正因為世道污濁,所以他才退隱;正因為有黃雀在后的經歷,所以他才與世無爭;正因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強調率性。莊子是以率性而凸顯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為愛得熱烈,所以他才恨得徹底,他認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貧賤生活中自得其樂,其實就是對現(xiàn)實情形過于黑暗污濁的一種強烈的覺醒與反彈。 莊子是主張精神上的逍遙自在的,所以在形體上,他也試圖達到一種不需要依賴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種逍遙自在境界;莊子是主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質,人融入于萬物之中,從而與宇宙相終始;莊子提倡護養(yǎng)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順從自然的法則,要安時而處順;莊子要求重視內在德性的修養(yǎng),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種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莊子所持的宇宙和人的關系】 莊子所持的宇宙與人的關系是“天人合一”的,是物我兩忘的,所以他有著通達的生死觀;莊子認為是道給了我們的形貌,天給予了我們形體,我們要做的是不要因為好惡而損害自己的本性。他以人的完整生命為起點來思考人應當度過一個怎樣的生活旅程。 他超越了任何知識體系和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站在天道的環(huán)中和人生邊上來反思人生,他的哲學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他的思考也具有終極的意義。 【莊子的哲學】 “仁義”二字被視為儒家思想的標志,“道德”一詞卻是道家思想的精華。莊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 在莊子的哲學中,“天”是與“人”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著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為”的一切,與自然相背離的一切?!叭藶椤眱勺趾掀饋?,就是一個“偽”字。 莊子主張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摒棄人性中那些“偽”的雜質。順從“天道”,從而與天地相通的,就是莊子所提倡的“德”。 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導什么,規(guī)定什么,而是要去掉什么,忘掉什么,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既然如此,還用得著政治宣傳、禮樂教化、仁義勸導?這些宣傳、教化、勸導,莊子認為都是人性中的“偽”,所以要摒棄它。 作為道家學派始祖的老莊哲學是在中國的哲學思想中唯一能與儒家和后來的佛家學說分庭抗禮的古代最偉大的學說。它在中國思想發(fā)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絕不低于儒家和佛家。 【莊子的地位】 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老莊,尤其是莊子的哲學是最為適應創(chuàng)造力的需要,最貼合他們內心深處隱微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規(guī)矩嚴整與佛家的禁欲嚴峻之間,給中國的知識分子提供了一塊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間,它是率性的,是順應自然的,而反對人為的束縛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過程中,竭盡了最大的心力。 莊子在中國哲學史上既是一位有著鮮明特色的偉大哲學家,又富于詩人的氣質,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動形象而幽默詭異的寓言故事來闡述自己的思想,這種寓言的方式使莊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著水一般的整體性。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并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于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匯豐富,描寫細致,又常常不規(guī)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xiàn)力,極有獨創(chuàng)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象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志著先秦散文已經發(fā)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莊周一生著書十余萬言,書名《莊子》。這部文獻的出現(xiàn),標志著在戰(zhàn)國時代,我國的哲學思想和文學語言,已經發(fā)展到非;玄遠、高深的水平,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學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予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吏、文學史上都有極重要的地位。 【莊子對后人的影響】 后人在思想、文學風格、文章體制、寫作技巧上受《莊子》影響的,可以開出很長的名單,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論,就有阮籍、陶淵明、李白、蘇軾、辛棄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見其影響之大。 后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說成為道家思想的核心內容。莊子其人并被神化,奉為神靈。唐玄宗天寶元年(724)二月封“南華真人”。所著書《莊子》,詔稱《南華真經》。宋徽宗時封“微妙元通真君”。 視權貴如腐鼠 《莊子·秋水》載: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報告惠子,道:“莊子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被葑雍芑趴?,想阻止莊子,派人在國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莊子從容而來拜見他道:“南方有只鳥,其名為鳳凰,您可聽說過?這鳳凰展翅而起。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這時,有只貓頭鷹正津津有味地吃著一只腐爛的老鼠,恰好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仰頭視之道:‘嚇!’現(xiàn)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寧做自由之龜 】 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鼻f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只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愿死后留骨而貴,還是寧愿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鼻f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貧窮,不是潦倒 】 《莊子·山木》載:一次,莊子身穿粗布補丁衣服,腳著草繩系住的破鞋,去拜訪魏王。魏王見了他,說:“先生怎如此潦倒啊?”莊子糾正道:“是貧窮,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體現(xiàn),才是潦倒;衣破鞋爛,是貧窮,不是潦倒,此所謂生不逢時也!大王您難道沒見過那騰躍的猿猴嗎?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樹上,它們則攀緣其枝而往來其上,逍遙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無可奈何??梢窃谇G棘叢中,它們則只能危行側視,怵懼而過了,這并非其筋骨變得僵硬不柔靈了,乃是處勢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現(xiàn)在我處在昏君亂相之間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巧論三劍,一言興邦 】 戰(zhàn)國時代,趙國的趙文王特別喜歡劍術。投其所好的劍士們紛紛前來獻技,以至宮門左右的劍士達三千人之多。他們日夜在趙文王面前相互拚殺。每年為此而死傷的人數(shù)以百計,但趙文王仍興趣不減、好之不厭。于是,民間尚劍之風大盛,俠客蜂起,游手好閑之徒日眾,耕田之人日益減少,田園荒蕪,國力漸衰。其他諸侯國意欲乘此機會攻打趙國。 太子趙悝為此憂慮不已,召集左右大臣商量道:“如此下去,必將國破家亡,為別國所制。諸位大臣中,如有既能悅大王之意,又能止劍士相斗者?吾將賞賜千金。”左右異口同聲說:”莊子可擔此任?!碧訂枺骸扒f子是什么人?”一大臣答:“莊子是個隱士。其才足可經邦,其能足可緯國,其辯可以起死回生,其說可以驚天動地。如能請他前來,定能順大王之意,又能救民于水火。”于是,太子便派使者帶上千金去請莊子。 莊子見了使者,聽明來意,說道:“此事何難,竟值千金之賞?”堅辭不收千金,而偕使者一道去見太子,問太子道:“太子賜我莊周千金大禮,不知有何指教?”太子道:“聞先生神明,特奉上千金作為您的學生們一路上來的開銷。先生不收下,我趙悝還敢說什么呢?”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莊子的地方,是欲絕棄大王的癖好。倘若臣上勸大王而逆大王之意。則下有負太子,我也會受刑而死,要千金何用?假使臣既能上討大王之歡心,下又使太子稱心,我在趙國何求而不得呢?” 三天后,莊子身穿儒服來見太子。太子便帶他去見趙文王。文王長劍出鞘,白刃相待。莊子氣宇軒昂,神色蕭然。入殿門不趨,見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介紹您來,欲以什么教給寡人?”莊子道:“臣聞大王好劍,故特以劍術拜見大王?!蓖跽f:“您的劍術有何特長?”莊子說:“臣之利劍鋒利無比,臣之劍技天下無雙,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蔽耐趼犃?,大為欣賞,贊道:“天下無敵矣!”道:“夫善舞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大王給機會,讓我得以一試?!蔽耐醯溃骸跋壬倚菹滋欤陴^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請先生獻技比劍。”于是,趙文王以比劍選擇高手,連賽七天,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讓他們持劍恭候于殿下,請莊子來一決雌雄。莊子欣然前來,趙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顯身手,一試鋒芒。”莊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趙文王問:“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樣的劍?長短何如?”莊子答:“臣持什么劍都可以。不過臣有三劍,專為大王所用。請允許我先言后試?!贝笸觞c頭,道:“愿聞三劍究竟何樣?”莊子道:“此三劍分別是: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大王好奇相問:“天子之劍何樣?”莊子道:“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愕,以晉、衛(wèi)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首,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維。此刻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文王聽后,茫然若失。又問:“諸侯之劍何如?”莊子道:“諸侯之劍,以智勇之士為鋒,以清廉之士為愕,以賢良之士為背,以忠圣之士為首,以豪杰之士為把。此劍直之亦不見前,舉之亦不見上,按之亦不見下,揮之亦不見旁。上效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動,四海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此乃諸侯劍也。”文王聽了,頻頻點頭。 文王接著問:“庶人之劍又如何?”莊子道:“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濃眉長須者所持也。他們衣服前長后短,雙目怒光閃閃,出語粗俗不堪,相擊于大王之前,上斬脖頸,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劍,無異于斗雞,—旦不慎,命喪黃泉,于國事無補。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卻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深感遺憾!”趙文王聽了,馬上起身牽莊子雙手上殿。命廚師殺雞宰羊,好酒好菜款待莊子。趙文王繞桌三圈。莊子見了,道:“大王且請安坐定氣,臣劍事已奏完畢了?!蔽耐踝?,沉思良久。 趙文王自聽莊子暢論三劍后,三月未出宮門。自此戒絕好劍之痛,一心治理國家。那些劍土自覺再無出頭之日,個個心懷憂懼,不久都紛紛逃散或自殺了。 【人生本如是迷茫嗎 】 一天,莊子靠椅而坐,仰天而嘆,沮喪得如失魂落魄一樣。弟子侍立在旁,說:“先生為何噓嘆?人之形體真可以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嗎?今之靠椅而坐者,不是昔之靠椅而坐者嗎?”莊子道:“問得好。而今我喪失了自我,你可明白?”弟子道:“自我是什么?弟子愚鈍,實不明白?!鼻f子道:“天下萬物,都是彼此相對。故沒有彼就沒有此,沒有你就沒有我,這就是相反相成,可不知是誰使成這樣的?是冥冥之中的道嗎?道又是什么樣子?骨骼、五腑六臟,遍存于一身,自我究是什么?我與誰親近些呢?都喜歡它們,還是有所偏愛?如此,則百骨九竅、五腑六臟彼此有臣妾關系嗎?如果皆是臣妾,這些臣妾之間到底是相互制約呢?或是輪流為君臣呢?難道其中真有主宰者嗎?唉,人生一旦接受精氣,成就形體,不知不覺中精力就耗盡了。天天與外物爭斗摩擦,精神耗盡象馬飛奔一樣,而自己卻不能制止,不亦太可悲了?終身忙碌而不見成功,頹然疲役而不知歸宿,可不哀邪!雖說身體不死,有何益處?心神也隨身體消亡,可不謂大哀乎!人之生時,本來就這樣茫然嗎?亦或只我獨覺迷茫而別人都不迷茫嗎?” 【齊一萬物,莫強分別 】 弟子問:“人與天地相比,誰大誰小,誰貴誰賤?”莊子道:“人成形于天地,受氣于陰陽,立于天地之間,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一般,實在太渺小了,又憑什么自尊自大?計四海之位于天地之間,不似蟻穴之在大漠中乎?計中國之在海里,不似小米粒之在大倉庫中嗎?天地萬物無數(shù),人不過是其中之一;人與萬物相比,不似毫毛之在馬體乎?” 弟子似有所悟,道:“先生的意思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吧?”莊子說:“有這方面的意思。”弟子問:“那么我以天地為大、以毫末為小,可以嗎?” 莊子道:“不可!任何物體,從度量上講無法窮盡,從存在的時間上講又無休無止;可以無限地分割下去,來無始,去無終。因此,大智大慧的人對待遠近的看法是:小而不以為少,大而不以為多,知量上各無窮也。他博通古今:遠古雖遙不可及,但不感困惑;近雖伸手可及,亦不踮腳去取,知時間上各無起止也。他知天道有盈虛消長、得失存亡,故得而不喜,失而不憂。他明白天道坦蕩,故生而不悅,死而無憾,知終始之變化也。計人之所知的東西,遠不如其所不知的東西多;其生之時,不如其未生之時長久。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如此則迷亂而無所獲世。由此觀之,又怎能知道毫末就足以定為至小至細的界限呢?又怎能知道天地就足以窮盡至大之域呢?”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您是說:大中有小,不要以大為大;小中有大,不要以小為小。”莊子道:“似不確切。不如說:大上有大,小下有小。大無窮,小亦無窮。” 弟子問:“那物里物外,怎樣來分別貴賤,怎樣去區(qū)別小大?”莊子道:“站在道的立場去看,萬物無貴無賤;站在物的立場來看,自貴而相賤;以世俗的觀點來看,貴賤不在自己本身,都以外在的榮辱毀譽作標準。以外在的差別去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如果懂得天地如同株米,毫末如同丘山,則無所謂大小之別也。古時候診堯、舜相禪讓而稱帝,但子之與燕王哈相禪讓而亡國;商湯王、周武王相爭而稱帝,但白公爭奪王位卻自取滅亡。由此觀之,爭讓之禮、堯梁之行,貴賤有時,不一定常貴常賤。大柱可以撞破城門卻不能塞住洞口,用途不同也;騏驥一日奔馳千里,捕鼠不如貍貓,技能有別也;貓頭鷹夜能抓蚤,明察毫末,但白天即使雙目圓睜卻不見丘山,性能有限也。帝王禪接有不同的方式,或同姓相傳,或傳給他姓;三代間繼承的方式也不同,或父子相繼,或興兵討伐。但如不合時宜,有背世俗。則稱之為篡夫。如合其時,順其俗,則稱之為義士。可見貴賤有時,不由自主也。我說弟子,你怎能了解貴賤之門、小大之家?” 【真人行世,入火不熱,沉水不溺 】 弟子問:“怎樣才算了解大道的人呢?”莊子道:“了解道的人必定通達于理,通達于理的人必定明白權變,‘明白權變的人才不會因外物而害累自己。有至德的人,入火不覺熱,沉水不能溺,寒暑不能害,禽獸不能傷。這是因為他能明察安危,安于禍福,謹于去就,故沒有什么東西能損害他?!?弟子問:“世士真有至德之人嗎?”莊子說:“孔子即是?!钡茏訂枺骸昂我砸姷??”莊子道:“孔子周游列國,推行仁義,雖到處碰壁,仍堅持不懈。其憂國憂民之心,可敬可佩、可歌可泣也。一次,孔子游說到匡地,被衛(wèi)國人層層包圍時,仍彈琴高歌,滿不在乎。路人見孔子,問道:‘老師您有什么可樂的呢?’孔子說:‘過來!我告訴你吧:我早就忌諱貧窮。仍難免潦倒,命運所制也;我也早就向往騰達,仍未得富貴,時運所限也。當堯舜之時而天下無窮人,非智得也;當繼紂之時而天下無通達者,亦非智失也。時勢使然也。行于水中不避蚊龍,此是漁夫之勇;行于陸上不避獅虎,此乃獵人之勇;白刃交于前,視死若生,此乃烈士之勇;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臨大難而不懼者,圣人之勇也!仲由,你且坐下。我的命運自有老天安排!’不一會兒,有身披銷甲的人走過來,向孔子道歉:‘很對不起先生!我們以為是陽虎,故包圍起來?,F(xiàn)在才明白誤認先生了,我們馬上撤退!’孔子可謂通達權變的至德之人??!” 【利害唯己,誰貴誰賤 】 弟子又問:“先生說,以道觀之。無貴無賤,無大無小。那么有沒有一定的是非標準呢?也就是說,先生您知道萬物有一個共同認可的真理嗎?”莊子說:“我怎么知道?”“那您知道您所不知道的原因嗎?”莊子說:“我怎么知道?”“那么萬物就不可知了嗎?”莊子說;“我怎么知道?即使如此,我不妨嘗試著說說。怎么知道我所謂知不是不知呢?又怎么知道我所說的不知不是知呢?我且試著問你幾個問題:人睡在濕地上則會腰痛,泥鰍會這樣嗎?人在樹上則心驚膽戰(zhàn),猿猴會這樣嗎?這三者誰知真處?人喜歡吃蔬菜肉食,廖鹿吃草,蜈蚣愛吃蛇,貓頭鷹嗜鼠,人、獸、蟲、鳥這四者誰知真味?狙愛雌猿,麋愛與鹿交,鰍愛同魚游。毛嬙、麗姬,人認為美;可魚見之則深入于水,鳥見之則高飛于天,麋鹿見之則遠逃于野,這四者誰知真正的美色?在我看來,仁義之端,是非之途,或對我有利,或對彼有害,利害各有其標準,我怎能搞清其中的區(qū)別?” 弟子問:“您不知利害,那至人也不知利害嗎?”莊子說:“至人可神了!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凍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振海而不能。象這樣的人,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對待生死尚且無動于衷,何況利害之端呢?” 【逞能辯論,終于徒勞 】 弟子問:“辯論可否確定是非?”莊子答道:“假使我與你辯論,你勝了我,你就果真是,我就一定非嗎?我勝了你,我就一定是,你就一定非嗎?我倆有一個是,有一個非嗎?亦或都是,亦或都非嗎?我與你無法判斷,則人各執(zhí)己見,有所不明也。那我們請誰來訂正呢?請意見與你相同的人來裁判,既與你相同了,怎能判定呢?請意見與我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我相同了,怎能判決呢?請意見與我你都不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不同,又怎能斷定你我究竟誰是誰非呢?請意見與你我都相同的人來裁決,既與你我都相同了,又怎能裁定?那么我與你與人都不能確定誰是誰非,再又靠誰來判定呢?” 弟子深感困惑苦惱,問:“那怎么對待是非問題呢?”莊子道:“事物皆有兩面。從彼方面看,無不是彼,從此方面看,無不是此。自彼方看問題看不清楚,自此方看問題則很明白。故彼出于此,因彼而有此,彼此并生也。既然這樣,那么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因此圣人不拘泥于是非之途,而明照于天道。此亦彼也,彼亦此也。彼亦有一是非,此亦有一是非,果真有彼此嗎?果真無彼此嗎?如彼此俱空,是非兩幻,彼此不對立而互為偶,則道存于其中了。這就叫道樞。執(zhí)道樞而立于環(huán)中,以應無窮。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以道言之,是無定是,非無定非。照之以自然之明,而不固執(zhí)我見,則無是非之說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路,物稱之而有名。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因此,粗與細,丑與美,正與斜,道通為一。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毀也。凡物無成與毀,復通為一。唯有曠達者知通為一!”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 一天,莊子偕弟子穿行在崇山峻嶺之中。時值秋冬之際,萬木凋零,枯草遍野,黃葉漫卷,烏鴉哀號。莊子破帽遮頭,舊衣裹身,腳穿爛麻草鞋,踩著崎嶇的山路,迎著蕭瑟的秋風,望著慘淡的夕陽,不禁仰天長嘯、放聲高歌道: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 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 天下無道;圣人生焉! 方今之時,僅免刑焉! 福輕干羽,莫之知載; 禍重于地,莫之知避。 已乎,已乎!臨人以德。 殆乎,殆乎!畫地而趨。 迷陽迷陽,無傷吾行。 吾行卻曲、無傷吾足。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弟子不解,問道:“先生一向樂觀大度,今日為何悲歌哀嘆?”莊子道:“天下有至樂的國土嗎?有可以養(yǎng)生全身的訣竅沒有?身處當今亂世,干什么正當,不干什么無兇?住在哪兒為安,逃向哪兒無險?依就什么可靠,舍棄什么無憂?喜歡什么合理,厭惡什么無禍?”。弟子道:“天下人所尊崇的,是富貴、長壽、美麗;所喜好的,是身安、厚味、美色、美服、音樂;所鄙棄的,是貧賤、病夭、丑陋;所苦惱的,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昧、身不得美服、眼不得好色,耳不得好音樂。以上不就是常人的好惡避就、養(yǎng)生全身的道理嗎?先生還有何高見?” 莊子道:“倘若不能如愿,則大憂而懼,其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豈不是很愚蠢?想那貪富者,辛苦勞作,積財很多而木能用盡,其養(yǎng)身之法是知外而不知內;想那求責者,夜以繼日,思慮好壞,其養(yǎng)身之法是知疏而不知密。人之生也,與憂俱生,壽者昏昏,久憂不死,何苦呢?其養(yǎng)生之法是知遠而不知近?!钡茏拥溃骸跋壬?,是說富貴、長壽等都是外在的東西,都不足以真正地養(yǎng)生。對吧?” 莊子點點頭,又道:“烈士是為天下所稱贊的人,未足以保全己身。你說烈士是該稱善還是不該稱善?若以為善,不能保全自己;若不以為善,卻能保全他人。古人道:忠諫不聽,則閉口莫爭。伍子胥忠諫強爭,結果被吳王害了性命;如不爭,伍子胥又難成忠臣之名。你說怎樣作才算善行?” 弟子似有所悟:“先生是說:名可害生,追求美名并非養(yǎng)生之道?” 莊子未置可否,繼續(xù)說:“今世俗之所作與所樂者,我也不知其樂果真是樂,果真不樂?我看世俗之所樂,不過是舉世群起追趕時髦,蜂涌向前如被鞭之羊,洋洋自得而不知何求,都自以為樂,我也不知是否真樂。不過,我視無為恬淡方是真樂,而世俗卻不以為然,以為是大苦。” 弟子道:“我明白了。先生認為:至樂無樂,至譽無譽?!?莊子道:“對,對!無樂方為至樂,無為方可保命。天下是非果未定也,不過,無為可以定是非。至樂活身,唯有無為可以保命。為何這么說呢?你想:天無為而自清,地無為而自運。此兩無為相合,萬物皆化生。恍恍炮炮,不知所由;恍恍惚惚,不知所出;萬物紛紜,皆從無為而生。因此,天地無為而無不為,人誰能體會到無為的益處呢?” 無用之用,方是大用 莊子與弟子,走到一座山腳下,見一株大樹,枝繁葉茂,聳立在大溪旁,特別顯眼。但見這樹:其粗百尺,其高數(shù)千丈,直指云霄;其樹冠寬如巨傘,能遮蔽十幾畝地。莊子忍不住問伐木者:“請問師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無人砍伐?以至獨獨長了幾千年?”伐木者似對此樹不屑一顧,道:“這何足為奇?此樹是一種不中用的木材。用來作舟船,則沉于水;用來作棺材,則很快腐爛;用來作器具,則容易毀壞;用來作門窗,則脂液不干;用來作柱子,則易受蟲蝕,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壽?!?聽了此話,莊子對弟子說:“此樹因不材而得以終其天年,豈不是無用之用,無為而于己有為?”弟子恍然大悟,點頭不已。莊子又說:“樹無用,不求有為而免遭斤斧;白額之牛,亢曼之豬,痔瘡之人,巫師認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會把它們投進河里;殘廢之人,征兵不會征到他,故能終其天年。形體殘廢,尚且可以養(yǎng)身保命,何況德才殘廢者呢?樹不成材,方可免禍;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鼻f子愈說愈興奮,總結性地說,“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卻不知無用之用也?!?【一龍一蛇,與時俱化 】 師徒二人出了山,留宿于莊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興,命兒子殺贗款待。兒子問:“一贗能鳴,一贗不能鳴,請問殺哪只?”主人道:“當然殺不能鳴的。”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沒走多遠,弟子便忍不住問道:“昨日山中之木,因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贗,因不材被殺。弟

《莊子·說劍》原文及翻譯

【原文】

昔趙文王喜劍(1),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下(2),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3)。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4),募左右曰(5):“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6),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當能?!?/p>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7)。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圣,謹奉千金以幣從者(8)。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9),下不當太子(10),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叭晃嵬跛妱κ?,皆蓬頭突髻垂冠(11),曼胡之纓(12),短后之衣(13),瞋目而語難(14),王乃說之(15)。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16)?!鼻f子曰:“請治劍服?!敝蝿Ψ眨艘娞?。太子乃與見王(17),王脫白刃待之(18)。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征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弊笥医陶f:“只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p>

太子于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么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愿接受,我還有什么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里用得著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莊子說:“好的,我也善于運用劍術。”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fā)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莊子說:“請讓我準備劍士的服裝?!比煲院髣κ康姆b裁制完畢,于是面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莊子。

【原文】

莊子入殿門不趨(1),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痹唬骸俺悸劥笸跸矂?,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2)?”曰:“臣之劍,十步一人(3),千里不留行(4)?!蓖醮髳傊唬骸疤煜聼o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菥蜕岽?5),令設戲請夫子(6)?!蓖跄诵κ科呷?7),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8),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9)?!鼻f子曰:“望之久矣?!蓖踉唬骸胺蜃铀?10),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p>

王曰:“愿聞三劍?!痹唬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11),齊岱為鍔(12),晉魏為脊(13),周宋為鐔(14),韓魏為夾(15);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16);制以五行(17),論以刑德(18);開以陰陽,持以春秋,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19),舉之無上,案之無下(20),運之無旁,上決浮云(21),下絕地紀(22)。此劍一用,匡諸侯(23),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蔽耐趺⑷蛔允?24),曰:“諸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25),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杰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亦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26),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27)。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28),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29)。此諸侯之劍也?!蓖踉唬骸笆酥畡稳??”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髻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30)。”

王乃牽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31)。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32)。

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么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鼻f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zhàn)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壁w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后于對手發(fā)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壁w王于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鼻f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壁w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后再行比試?!?/p>

趙王說:“愿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鼻f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壁w王說:“天子之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wèi)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huán),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扎,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恒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tǒng)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壁w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圣明之士做劍環(huán),拿豪杰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于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壁w王說:“百姓之劍又怎么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fā)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么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于國事就什么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p>

趙文王于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庇谑勤w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簡要回答莊子為什么入殿門不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莊子是莊子和他的門人、簡要回答莊子為什么入殿門不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www.pinswag.com/ask/10541.html

分享給朋友:

發(fā)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fā)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