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_火攻篇譯文及注釋
-
查閱典籍:《孫子兵法》——「孫子兵法·火攻篇」原文
譯文 孫子說:火攻有五種目標:一是焚燒敵軍的人馬,二是焚燒敵軍的糧草積聚,三是焚燒敵軍的輜重,四是焚燒敵軍的倉庫,五是焚燒敵軍的運輸設施。實施火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發火器材必須經常準備好。發火還要選擇有利的時候,起火要選準有利的日期。所謂有利的時候,指的是天氣干燥;所謂有利的日期,指月亮運行到“箕”、“壁”、“翼”、“軫”4個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運行到這4個星宿位置時,就是起風的日子。 凡用火攻,必須根據上述五種火攻所造成的情況變化,適時地運用兵力加以策應。從敵人內部放火,就要及早派兵從外面策應。火已燒起,而敵軍仍能保持鎮靜的,要觀察等待,不要馬上進攻,等火勢燒到最旺的時候,視情況可以進攻就進攻,不可以進攻就停止。火也可以從外面放,那就不必等待內應,只要時機和條件成熟就可以放火。火發于上鳳,不可從下風進攻。白天風刮久了,夜晚風就會停止。軍隊必須懂得五種火攻方法的變化運用,等候具備條件,然后實施火攻。 用火來輔助進攻的,明顯地容易取勝;用水來輔助進攻的,攻勢可以加強。水可以斷絕敵人的聯系,卻不能燒毀敵人的蓄積。 凡打了勝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夠鞏固勝利,是危險的,這就叫做“費留”。因此明智的國君一定要慎重地考慮這個問題,優秀的將帥必須認真處理這個問題。不是對國家有利,就不要采取軍事行動,沒有取勝的把握,就不要隨便用兵,不到危急緊迫之時,就不要輕易開戰。國君不可憑一時的惱怒而興兵打仗,將帥不可憑一時的怨憤而與敵交戰。符合國家利益就行動,不符合國家利益就停止。惱怒可以重新歡喜,怨憤可以重新高興,國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所以明智的國君對戰爭問題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將帥對戰爭問題一定要警惕,這是安定國家和保全軍隊的關鍵!
注釋火人:火,作動詞用,意為燒火、放火。人,此指人馬。火人,放火焚燒敵軍的人馬。火積:積,積蓄、積藏,這里指積藏的軍用糧草。火積,放火焚燒敵軍積藏的糧草。火輜:輜,輜重包括武器、兵車,以及各種軍用器械。火輜,放火焚燒敵軍的各種軍用物資。月在箕、壁、翼、軫:月,星宿、星座。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天空有二十八星宿,這箕、壁、翼、軫就是其中的四座。月在箕、壁、翼、軫,這里指當月亮運行經過箕、壁、翼、軫這四座的日子。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因,依據。五火之變,這里指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五種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敵情變化。應,相應、策應。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必須依據五種火攻形式所引起的敵情變化分別采取相應的配合措施。火發于內:內,指敵軍營內。火發于內,在敵軍軍營里放火。則早應之于外:早,提早。早應之于外,提前從外部策應。火發兵靜者:兵,指敵軍。火發兵靜者,火已燃起但敵軍依然表現鎮靜。待而勿攻:要耐心等待而不應急于進攻。火發上風:上風相對于下風而言,指火焰起時,煙霧飛行的順風方向。火發上風,在上風方向起了火。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凡是用兵的人都必須懂得有五種火攻形式及其所引起的敵情變化。以數守之:數,規律、法則,這里指氣象變化的規律。以數守之,指按照氣象變化的規律,等待火攻的時機。以火佐攻者明:以火攻作為向敵人進攻的輔助方法效果很明顯。以水佐攻者強:用水攻的方法輔助進攻,就能使攻勢大大增強。水可以絕:用水攻的方法可以隔斷敵軍的聯系或者斷絕敵軍的糧道。不可以奪:用火攻的方法可以燒毀掉敵軍的人馬和物資。
孫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時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變而應之。火發于內,則早應之于外。火發兵靜者,待而勿攻,極其火力,可從而從之,不可從而止。火可發于外,無待于內,以時發之。火發上風,無攻下風。晝風久,夜風止。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強。水可以絕,不可以奪。夫戰勝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兇,命曰費留。故曰:明主慮之,良將修之。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喜,慍可以復悅;亡國不可以復存,死者不可以復生。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 宜有詞仙,擁素云黃鶴,與君游戲
- 綠暗汀州三月暮,落花風靜帆收。
-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后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