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銅雀臺賦詩
-
天資聰穎的曹植“年十歲余,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鄴城所建的銅雀臺落成,他便召集了一批文士“登臺為賦”,曹植自然也在其中。在眾人之中,獨有曹植提筆略加思索,一揮而就,而且第一個交卷,其文曰《登臺賦》。曹操看后,贊賞不止。當時曹植只有19歲。自此,一向重視人才的曹操產生了要打破“立長不立幼”的老規矩的念頭,要將其王位交給這個文武全才的兒子曹植。因此曹操對曹植特別寵愛,并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誰曾料到,曹操的這一想法,非但沒有給曹植帶來什么福分,相反給他后來制造了不盡的痛苦,使他無形之中卷入爭奪世子的漩渦之中。
作者介紹
-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兒子,曹丕的弟弟,是建安時期最有才華的詩人。早期很受其父的寵愛,幾乎被立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嚴重的打擊與迫害,幾次被貶爵移封。曹丕死,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書,希望能有報效國家的機會,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困頓苦悶中死去,年僅四十一歲。曹植的生活和創作,以曹丕即位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作品表現了他的政治抱負和對于建功立業的熱烈向往,同時也寫了一些反映社會動亂和表現人民疾苦的詩篇。后期作品則較多地反映了封建統治集團的內部矛盾,表現了自己受壓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憤情緒,對我們認識曹魏王朝,認識被「忠孝仁義」紗幕遮蓋著的統治階級內部的冷酷兇殘,有一定的價值。曹植的詩歌藝術成就較高,《詩品》說它「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同時,曹植又是最早的注意聲律的人,他的作品多聲調和諧,韻節響亮。清代沈德潛曾說:「子建詩五色相宣,八音朗暢」,對五言詩的發展有重要貢獻。他的章表辭賦也很著名,都洋溢著非凡的才氣。作品有《曹子建集》。詩歌注本以黃節的《曹子建詩注》較為詳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