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周書_卷五商誓解譯文
-
查閱典籍:《逸周書》——「逸周書·卷五商誓解」原文
武王如此說:“告訴你們殷商舊族長口氏、口氏、口氏、口氏、饑氏、耿氏、蕭氏、摯氏,以及殷商舊官員,以及太史比、小史昔,以及眾貴族、里君、賢民們,要信從新任官員的告誡,快聽我的話,以此生出你們的光明前程。
武王說:“喂!你們聽著,我順應天命豈敢違背天命?我來這里是執行上帝威嚴的命令并昭示懲罰,現今是初次誥命你們,要重視它啊。我的話從頭至尾每一句都是明白地教誡你們。
武王說:“從前,先祖后稷順應天命,成功地播種百谷,趕上了大禹的功績。凡是天下的民眾,沒有不用先祖后稷的嘉谷去祭祀、去食用。商朝的先哲王祭祀上帝、祭祀社稷宗廟,也只用我們后稷的嘉谷以求民和,并用以食用。所以,商先哲王因此之故,就顯大我們西土。而今商紂王昏亂,使天下憂,殘虐百姓,背棄上天之命。上天不佑助他,就命我父文王說:‘殺掉商朝多罪的紂王!’從前在我們西土,我父全都順應先祖后稷之政,故上帝說一定要討伐紂王。故我姬發不能忘記天命。我在甲子日執行上天的大罰,蒙上帝恩賜,革了紂王的命。我也不敢違背天命。
注意啊,我有言相告:商朝的百姓沒有罪,有罪的只是紂王一人。我已經誅殺了紂王,秉承天命,我又下達美好的命令給你們百姓、里君、君子,今后要聽命于周。如有不聽周命而敢于作亂者,你們大邦君長不敢有不報告我們周人的。即使是大邦君長我們也無所愛憐,因為上帝說一定要討伐你們。現今我明白告訴你們:我從前追討紂王,向上帝告以成功,上帝有命令說:你們百姓將獲得新生。你們自己要重視有此天命,不要讓百姓無所求告。
我們西土人也厭惡勞累,這樣的用兵豈可重復?如果上天要二次征伐,讓我們勞苦興兵,那是怪罪我們不能使你們與周人一條心。你們各位要人人自重,幫助上天永遠嘉美我西土,你們百姓也會在那里得到安身之地。應該審視天命,不要造反作亂,我會保證你們的大安。雖然我是在周土這么講,說商朝的百姓無罪,而我的命令出自上天。如有人不聽從天命,敢于率先作亂,我便要致罪于他。我只是用先王的政令再次治理你們。超越法度的不是我,而依勢作亂的是你們。”
武王說:“商朝的百姓們,我聽說商朝的先哲王成湯能幫助上帝,保護商民,能利用三德,使商民安定無他想,用以幫助他們的君王。今紂王背棄了成湯的舊典,故上帝命令我們小國說:‘革滅商國!’所以我明白告訴你們百姓:如果不聽從我的命令,我就要全部殺掉你們。”
武王說:“霍!你們大邦的君長與百姓:我的天命已定,你們要是能從我們周人這里承受上天嘉美,我們小國將有成命而不改變。當年我們盟津觀兵,而上帝佑助商朝,我們怎能享有國家?現在上帝命我伐殷戎,指明百事,給我好的輔臣,我于是滅掉了殷商。現今我要賜福給你們,而我的太史不同意,實際是看到你們還有疑慮。你們都要注意:我講的這些話敢有不聽不信的,我就依上帝的明命。我要流放你們,還要以義用刑。我雖然要回到西陛,可我還會回東方用刑。你們要記住,全都要聽我的話,不用再說。”
王若曰:“告爾伊舊何父□□□□幾耿肅執,乃殷之舊官人序文□□□□,及太史比、小史昔,及百官里居獻民□□□來尹師之敬諸戒疾聽朕言,用胥生蠲尹王曰:嗟爾眾,予言,若敢顧天命,予來致上帝之威命,明罰。今惟新誥命爾,敬諸朕話言,自一言至于十話,言其惟明命爾。王曰:在昔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績,凡在天下之庶民,罔不維后稷之元谷用蒸享。在商先誓王明祀上帝□□□□亦維我后稷之元谷用告和用胥飲食。肆商先誓,王維厥故,斯用顯我西土。今在商紂,昏憂天下,弗顯上帝,昏虐百姓,奉天之命,上帝弗顯,乃命朕文考,曰殪商之多罪。紂肆予小在發弗敢往天命,朕考胥翕稷政,肆上帝曰:必伐之。予惟甲子,克致天之大罰□帝之來革紂之□。予亦無敢違大命,敬諸。昔在我西土,我其有言,胥告商之百無罪。其維一夫。予既殛紂,承天命,予亦來休命,爾百姓里居君子,其周即命。□□□□□□□□□□□□□□□□□□□□□□□□□□□□□爾冢邦君無敢其有不告見互我有周,其比冢邦君,我無攸愛。上帝曰:必伐之。今予惟明告爾,予其往追□紂遂走秦集之于上帝。天王其有命爾百姓獻民其有綴艿。夫自敬其有斯天命,不令爾百姓無告。西土疾勤,其斯有何重天維用重勤,興起我,罪勤我。無克乃一心。爾多子其人,自敬之類天,永休于我西土,爾百姓其亦有安處在彼。宜在天命□及惻亂。予保奭其介,有斯勿用天命。若朕厴,在周曰:商百姓無罪,朕命在周,其乃先作我肆罪疾,予惟以先王之道御復正爾百姓,越則非朕負亂。惟爾在我王曰:百姓,我聞古商先誓王,成湯克辟上帝,保生商民,克用三德,疑商民,弗懷用辟厥辟。今紂棄成湯之典,肆上帝命我小國曰:革商國,肆予明命汝百姓。其斯弗用朕命,其斯爾冢邦君,商庶百姓,予則□劉滅之。王曰:靃予天命,維既咸汝克承天休于我有周,斯小國于有命不易,昔我盟津,帝休辨商其有何國命,予小子肆我殷戎,亦辨百度□□美左右予。予肆劉殷之命。今予維篤滪爾,予史、太史違我,黡視爾靖疑,胥敬,請其斯一話,敢逸僭予,則上帝之明命,予爾拜,拜□百姓,越爾庶義、庶刑,予維及西土,我乃其來,即刑乃,敬之哉!庶聽朕言,罔胥告。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