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經_先勝譯文
-
查閱典籍:《反經》——「反經·先勝」原文
孫子說:“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首先要創造條件,使自己不致被敵人戰勝,然后等待和尋求敵人可能被我軍戰勝的時機。”為什么這樣說呢?
梁州賊寇王國圍困陳倉,皇上于是拜皇甫嵩、董卓為將,各率領二萬人去討伐。董卓想迅速領軍奔赴陳倉,皇甫嵩不聽從。董卓說:“智者不會放棄時機,勇者不會遲留不決。速戰就能保全陳倉,不去援救,陳倉就會被攻占。陳倉被保全或被攻占,都在此一舉了。”皇甫嵩說:“不是這樣的。百戰百勝,也不如不戰就使敵人屈服。所以首先要創造條件,使自己不致被敵人戰勝,然后等待和尋求機會,戰勝敵人。使自己不被敵人戰勝,主動權在于自己;可能戰勝敵人,在于敵人有可乘之機[范蠡說:“節令不到,不可以勉強植物生長;事情不探究清楚,不能勉強成功?!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
采取守勢,是因為取勝條件不足;我們進攻,是因為取勝條件有余。取勝條件有余的,象動作于高不可測的天上一樣,使敵人元從防備;取勝條件不足的,就象陷在深深的地下一樣,難有大的進展?,F在,陳倉雖然小,防守牢固,并沒有到了‘九地之陷’的因境;王國雖然強盛,進攻我軍不準備去援救的地方,也沒有具備‘九天之勢’。如果沒有具備‘九天之勢’,那么進攻者就要受害;如果還不到‘九地之陷’的困境,那么陳倉就不會被攻破。
這樣,我軍不用興師動眾,就可以大獲全勝,又有什么必要迅速進攻呢?”
皇甫嵩因此不聽董卓的建議。王國圍困陳倉,從冬到春有八十余天,但陳倉防守牢固,不能攻破。久戰不勝,王國的軍隊疲憊不堪,最終還是撤退了。
這時候,皇甫嵩要進兵攻擊王國。董卓說:“不行,兵法上說:‘窮寇勿迫,歸眾勿追。’現在我們追擊王國,是逼迫歸眾,追擊窮寇。困境中的野獸還要搏斗,馬蜂蝎子是有毒的,更何況是眾多的人呢?”皇甫嵩說:“不對,以前我不攻擊王國,是回避他的銳氣。對方有實力要多防備,強盛要避開,精銳的士卒不要輕易進攻,這都是用兵打伐的要旨?,F在進攻他,是因他已衰頹。我們現在進攻的是疲乏之師,而不是‘歸眾’;王國的人雖多但都想逃走,我們以嚴整之師攻擊混亂,并非追擊窮寇?!被矢︶杂谑菃为氼I兵攻擊王國,讓董卓在后。皇甫嵩連戰告捷,大敗敵軍,王國在逃跑中被殺。
董卓因此慚愧,心中忌恨皇甫嵩。[孫子說:“對于易怒的敵人,要用挑逗的方法激怒他?!笔钦f要等待其頹敗之時。又說:“對于卑視我方的敵人,要讓他更加驕傲?!笔钦f被激怒的敵人要進兵,那么就要外表上顯出屈從軟弱的樣子,麻痹敵人,等敵人放松了警惕,就要及時進攻他。又說:“要引誘敵人,使其勞頓?!笔钦f要通過敵軍進退來觀察敵人的應變。要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采取行動。這都是軍事家取勝的奧妙所在,是不可以事先加以具體規定的。]
青州的黃巾起義軍有一百多萬人,東平的劉岱打算發起進攻。鮑永勸諫說:“現在黃中有百萬之眾,百姓都驚恐害怕,士兵也沒有斗志,這樣是不可能取勝的。我看黃巾軍眾多,一群群相隨著,軍中又無物質裝備,唯以四處搶掠為物質來源?,F在我們如果積畜士卒的力量,先穩固防守,黃巾不能交戰、不能進攻,其兇猛之勢就會逐漸被瓦解。然后我們選取精銳部隊,占據險要地勢攻擊它,就可以戰勝敵人?!眲⑨凡宦爮孽U永的建議,強行進攻,結果被黃巾打敗。
晉代王開攻燕的鄴城,慕容德抵御代王的軍隊,結果大敗。慕容德還要進攻,別駕韓潭勸說:“當年漢高祖說:我寧可去較量智慧,不愿去和對手較量力氣。因此古人先在廟堂上出謀劃策,然后才采取軍事行動?,F在代王不可以擊的原因有四個,燕不宜采取行動的原因有三個:代王孤軍深入,有利于曠野作戰,這是一不可攻;敵軍進入到首都附近,把士兵布置在了‘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死地’,這是二不可攻;前鋒雖然失敗,后面陣地仍然牢固,這是三不可攻;敵人眾多,我軍兵力少,這是四不可攻。我軍在自己的地域作戰,這是不能行動的原因之一;行動了卻不能取勝,軍心難以穩定,這是不能行動的原因之二;城郭未能修整,敵人來進攻不能防備,這是不能行動的原因之三。這些都是用兵的機要。不如深挖溝,高壘墻,充分得到休整后再迎擊敵人。敵人從千里外運輸糧食,田野里又難有所獲,時間長了敵軍耗費巨大,進攻多有不便。我們現在要尊老護幼,小心謹慎地圖謀攻破敵人,才能獲勝?!蹦饺莸抡f:“韓潭的建議,有如當年張良、陳平的計策。”[孫子說:“以自己的靠近戰場來對待敵人長途跋涉,以自己的從容休整來對待敵人的奔走疲勞,以自己的糧足食飽來對待敵人的糧盡人饑。
這就是治理軍力的方法?!边@是首先創造穩操勝算的條件,然后再作戰的方法。
孫子曰:“善用兵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何以明之?
梁州賊王國圍陳倉。乃拜皇甫嵩、董卓,各率二萬人拒之。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卓曰:“智者不待時,勇者不留決。速戰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勢,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此,可勝在彼(范蠡曰:“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贝酥^也。)彼守不足,我攻有余。有余者,動于九天之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勢也。夫勢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余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眾疲弊,果自解去。
嵩進兵擊之,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迫,歸眾勿追。’今吾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斗,蜂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然。吾前不擊,避其銳也(實而備之,強而避之,銳卒勿攻。兵之機也。)。今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師,非歸師也;國眾且走,莫有斗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彼飒氝M兵擊之,使卓為后拒。連戰,大破。國走而死。卓大慚恨(孫子曰:“怒而撓之?!毖源渌ヒ病S衷唬骸氨岸溨??!毖詳撑M兵,則當外示屈弱,以高其志,待其歸,隨而擊之。又曰:“引而勞之?!毖砸蚱溥M退以觀其變,然后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此兵家之勝,不可傳也。)。
青州黃巾眾百余萬入東平,劉岱欲擊之。鮑永諫曰:“今賊眾百萬,百姓皆震恐,士卒無斗志,不可敵也。觀賊眾,群輩相隨,軍無輜重,唯以抄掠為資。今若畜士眾之力,先為固守,彼欲戰不得,攻則不能,其勢必離散。然后選精銳,據其要害,擊之,可破也?!贬凡粡?,果為賊所敗。
晉代王開攻燕鄴城,慕容德拒戰,代師敗績,德又欲攻之,別駕韓譚進曰:“昔漢高祖云:‘吾寧斗智,不能斗力?!且怨湃讼葎購R堂,然后攻戰。今代不可擊者四,燕不宜動者三:代懸軍遠入,利在野戰,一不可擊也;深適近畿,頓兵死地,二不可擊也;前鋒既敗,后軍方固,三不可擊也;彼眾我寡,四不可擊也。官軍自戰其地,一不宜動;動而不勝,眾心難固,二不宜動;城池未修,敵來無備,三不宜動。此皆兵機也。深溝高壘,以逸待勞。彼千里饋糧,野無所掠,久則三軍靡費,攻則眾旅多弊,師老釁生,詳而圖之,可以捷也?!钡略唬骸绊n別駕之言,良、平之策也?!?孫子曰:“以遠待近,以逸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此先勝而后戰者也。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秋來愁更深,黛拂雙蛾淺
- 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
- 梅花南北路,風雨濕征衣
-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蘭亭已矣,梓澤丘墟
-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