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韜_龍韜奇兵譯文
-
查閱典籍:《六韜》——「六韜·龍韜奇兵」原文
武王問太公說:“用兵的法則,其要領是什么?”
太公答道:“古代善于用兵的人,并不是能戰于天上,也不是能戰于地下,其成功與失敗,全在于能否造成神妙莫測的態勢。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勝利,不能造成這種態勢的就失敗。當兩軍對陣交鋒時,卸下鎧甲,放下武器,放縱士兵,行列混亂,目的是為了變詐以引誘敵人;占領草木茂盛地區,目的是為了便于隱蔽撤退;占領溪谷險阻地形,目的是為了以少擊眾;占領低谷、水澤等低濕幽暗地區,目的是為了阻止敵人成車和騎兵行動;占領險隘關塞山林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行動;占領平坦開闊地區,目的是為了同敵人比勇斗力;行動快如飛箭,猛如發機,目的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破敵人的深謀妙計;巧妙設伏,布置奇兵。虛張聲勢,誘騙敵人,目的是為了擊破敵軍,擒獲敵將;四面出擊,多方進攻,目的是為了打破敵人的圓陣和方陣;乘敵人驚慌失措之機發起進攻,目的是為了達到以一擊十;乘敵人疲勞不堪、夜晚宿營之機實施突襲,目的是為了達到以十擊百;利用奇妙的技術架橋造船,目的是為了越過深水,渡過大河;使用強督和長兵器,目的是為了便于越水作戰;在邊遠地區設置關卡,派出偵察人員,快速行動,不拘常法,目的是為了降服敵人城池占領敵人土地;故意大聲鼓噪暄囂前進,目的是為了擾亂敵人耳目施行奇計妙策;冒著大風暴雨天氣展開行動,目的是為了攻前襲后多方進擊;冒稱敵人使者潛入敵后,目的是為了切斷敵人糧道;詐用敵人號令,穿著敵軍服裝,目的是為了便于準備撤退;作戰中對官兵曉以大義,目的是為了激勵士氣戰勝敵人;加封官爵,加重獎賞,目的是為了勸勉官兵奮勇效命;實行嚴刑重罰,目的是為了促使疲憊的官兵堅持戰斗;有喜有怒,有賞有罰,有禮有威,有慢有快,目的是為了協調全軍意志,統一部屬行動;占領高大而又視野開闊的地形,目的是為了利于警戒和守備;保守險隘要地,日的是為了穩固自己的防御;占領山深林密的地形,目的是為了隱蔽軍隊的行動;深挖壕溝,高筑壁壘,多儲糧秣,目的是為了持久作戰。
所以說,不懂得攻戰的策略,就談不上對敵作戰;不會機動使用兵力,就談不上出奇制勝;不通曉軍隊治亂的關系,就談不上隨機應變。所以說,將帥不仁慈,軍隊就不會擁護;將帥不勇敢,軍隊就沒有戰斗力:將帥不機智,軍隊就會產生疑懼;將帥不精明,軍隊就會遭到慘敗;將帥考慮問題不審詳,軍隊就會失掉戰機;將帥缺乏警惕,軍隊就會疏于戒備;將帥領導不堅強有力,軍隊就會玩忽職守。所以,將帥是軍隊的主宰,將帥嚴整軍隊就同他一起嚴整,將帥無能軍隊就同他一道混亂。得到了賢明精干的將帥,就會國家昌盛軍隊強大;得不到賢明精干的將帥,就會國家衰弱軍隊覆亡。”
武王說:“您說得好啊!”
武王問太公曰:“凡用兵之道,大要何如?”太公曰:“古之善戰者,非能戰于天上,非能戰于地下,其成與敗,皆由神勢,得之者昌,失之者亡。
“夫兩陣之間,出甲陣兵,縱卒亂行者,所以為變也;深草蓊翳者,所以逃遁也;溪谷險阻者,所以止車御騎也;隘塞山林者,所以少擊眾也;坳澤窈冥者,所以匿其形也;清明無隱者,所以戰勇力也;疾如流矢,如發柵者,所以破精微也;詭伏存設奇,遠張誑誘者,所以破軍擒將也;四分五裂者,所以擊圓破方孔;因其驚駭者,所以一擊十也;因其勞倦幕舍者;所以十擊百也;奇技者,所以越深水渡江河也;強弩長兵者,所以逾水戰也;長關遠候,暴疾謬遁者,所以降城服邑也;鼓行喧囂者,所以行奇謀也;大風甚雨者,所以搏前擒后也;偽稱敵使者,扎以絕糧道也;謬號令與敵同服者,所以行走北也;戰必以義者,所以勵眾勝敵也;尊爵重賞者,所以勸用命也;嚴刑重罰者,所以罷怠也;一喜一怒,一與一奪,一文一武,一徐一疾者,所以調和在琿;制一臣下也;處高敞者,所以警守也;保險阻者,所以為固也;山林茂穢者,所以默往來也;深溝高壘,糧多者,所以持久也。
“故曰:不知戰攻之策,不可以語敵;不能分移,不可以語奇;不能治亂,不可以為語變。
“故曰:將不仁,則三軍不親;將不勇,則三軍不銳;將不智,則三軍大疑;將不明,則三軍大傾;將不精微,則三軍失其機;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將不強力,則三軍失其職。故將者,人之司命,三軍與之俱治,與之俱亂。得賢將者,兵強國昌;不得賢將者,兵弱國亡。”武王曰:“善哉!”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綠萼添妝融寶炬,縞仙扶醉跨殘虹
- 不成便沒相逢日,重整釵鸞箏雁
- 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
- 擢擢當軒竹,青青重歲寒
- 透內閣香風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 隋堤三月水溶溶背歸鴻,去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