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江南臘盡)
作者:蘇軾 朝代:宋朝- 洞仙歌(江南臘盡)原文:
【洞仙歌】
江南臘盡, 早梅花開后。 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 自有入格風流。 仍更是、 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 盡日無人, 誰見金絲弄晴晝? 斷腸是飛絮時, 綠葉成陰, 無箇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 便吹散眉間, 一點春皺。
- 洞仙歌(江南臘盡)拼音解讀:
-
【dòng xiān gē 】
jiāng nán là jìn , zǎo méi huā kāi hòu 。 fèn fù xīn chūn yǔ chuí liǔ 。 xì yāo zhī 、 zì yǒu rù gé fēng liú 。 réng gèng shì 、 gǔ tǐ qīng yīng yǎ xiù 。
yǒng fēng fāng nà pàn , jìn rì wú rén , shuí jiàn jīn sī nòng qíng zhòu ? duàn cháng shì fēi xù shí , lǜ yè chéng yīn , wú gè shì 、yī chéng xiāo shòu 。
yòu mò shì dōng fēng zhú jun1 lái , biàn chuī sàn méi jiān , yī diǎn chūn zhòu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洞仙歌(江南臘盡)注釋及譯文
譯文:江南年底,早梅花開后,分配新春和垂柳。細腰肢自己有格調風流,于是又是和身體清英很優秀。 永豐坊那畔,一整天沒有人,誰看到金絲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還是種子、未飄散的那時,綠葉成陰,沒有一個故事、漸漸的消瘦了。又有誰是東風追逐你而來的呢,就吹散眉間皺紋一點春天。…詳情 -
洞仙歌(江南臘盡)賞析
這首詞上片寫柳的體態標格和風韻之美。下片轉入對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嘆。少可以說,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飽和感情的筆墨,描寫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運多舛的少女形象,對之傾注了同情。…詳情洞仙歌(江南臘盡)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作年代不可確考,朱祖謀認為詞意與《殢人嬌》略同,把它編入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因為據《紀年錄》,這年三月一日,蘇軾在汴京與王詵會于四照亭,上王詵侍女倩奴求曲,遂作《洞仙歌》、《殢人嬌》與之。…詳情 - 蘇軾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出身于有文化教養的寒門地主家庭。祖父蘇序是詩人,父蘇洵長于策論,母程氏親授以書。嘉祐二年(1057)參加禮部考試,中第二名。仁宗殿試時,與其弟蘇轍同科進士及第。因母喪回蜀。嘉祐六年(1061)經歐陽修推薦,應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任期滿后值父喪歸里。熙寧二年(1069)還朝任職,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時期。他強調改革吏治,反對驟變。認為「慎重則必成,輕發則多敗。」因意見未被采納,請求外調,從熙寧四年(1071)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處,多有政績。元豐二年(1079),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摘取蘇軾詩句深文周納,羅織罪名,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入獄。5個月后被貶黃州為團練副使。元豐八年(1094)哲宗立,任用司馬光,廢除新法。蘇軾調回京都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等職,由于與當政者政見不合,再次請調外任。先后任杭州、潁州、揚州知州。后遷禮部兼端明殿、翰林待讀兩學士。紹圣元年(1094)哲宗親政后,蘇軾又被一貶再貶,由英州、惠州,一直遠放到儋州(今海南儋縣)。直到元符三年(1100)徽宗即位,才遇赦北歸。死于常州。宋孝宗時追謚文忠。蘇軾政治上幾經挫折,始終對人生和美好事物有著執著的追求。他的思想主體是儒家思想,又吸收釋老思想中與儒家相通的部分,保持達觀的處世態度。文學主張與歐陽修相近。要求有意而言,文以致用。重視文學的藝術價值。蘇軾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文學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縱橫恣肆,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創作以詩歌為多,計)2700余首,題材豐富多樣。詩中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和人民疾苦的關切,特別是對農民的同情。如《荔枝嘆》、《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五禽言》、《吳中田婦嘆》等。描寫自然景物的詩寫得精警有新意,耐人尋味。如《有美堂暴雨》、《題西林壁》等。詩歌還反映了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生活畫面,無事不可入詩。寫物傳神,奔放靈動,觸處生春,極富情韻,成一代之大觀。散文成就很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談史議政的文章氣勢磅礴,善于騰挪變化。敘事記游的散文既充滿詩情畫意,又深含理趣。《喜雨亭記》、《石鐘山記》、前后《赤壁賦》是其代表作品。詞作多達三百四五十首,突破了相思離別、男歡女愛的藩籬,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抒寫報國愛民的情懷。「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包括對農民生活的表現。詞風大多雄健激昂,頓挫排宕。語言和音律上亦有創新。「指出向上一路,而新天下耳目」。在詞的發展史上開創了豪放詞派。代表作品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愛情詞、詠物詞均有佳作,表現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傳世有《東坡全集》、《東坡樂府》。
-
- 菩薩蠻(回文四時春閨怨)
- 東欄梨花
-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
-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 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
-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
- 黠鼠賦·蘇子夜坐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哨遍(春詞)
-
- 浣溪沙(滿目江山憶舊游)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鵲橋仙·華燈縱博
- 六經示兒子(六經如日月)
- 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
- 滿江紅(遙望中原)
- 蝶戀花(桐葉晨飄蛩夜語)
- 三槐堂銘
- 臨江仙(知有閬風花解語)
- 送吳先生謁惠州蘇副使
- 洞仙歌(江南臘盡)原文,洞仙歌(江南臘盡)翻譯,洞仙歌(江南臘盡)賞析,洞仙歌(江南臘盡)閱讀答案,出自蘇軾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蘇軾的詩詞
宋朝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蘇軾的詩詞
- 《菩薩蠻(回文四時春閨怨)》
- 《東欄梨花》
-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
- 《捕蝗至浮云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
- 《稼說送張琥(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 《浣溪沙(萬頃風濤不記蘇)》
- 《減字木蘭花(春牛春杖)》
- 《黠鼠賦·蘇子夜坐》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 《哨遍(春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