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作者:李隆基 朝代:唐代
-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原文:
- 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將成金闕要,愿奉玉清書。
云路三天近,松溪萬籟虛。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
-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拼音解讀:
- dòng fǔ xiū zhēn kè ,héng yáng niàn jiù jū 。jiāng chéng jīn què yào ,yuàn fèng yù qīng shū 。
yún lù sān tiān jìn ,sōng xī wàn lài xū 。yóu qī chuán mì jué ,lái wǎng hòu xiān yú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李隆基
李隆基(685-762),即歷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廟號為“玄宗”),亦稱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謚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故而多稱其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間開創(chuàng)了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最為鼎盛的時(shí)期,史稱“開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寶十四年)爆發(fā)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國勢逐漸走向衰落。
在文化事業(yè)上,重視圖書建設(shè)。開元三年(715),約請褚無量、馬懷素等人,商討史館經(jīng)籍之事,因內(nèi)府是太宗、高宗時(shí)代遺留舊書,常令宮人管理,有所殘缺,未加補(bǔ)輯,篇卷錯(cuò)亂,難于檢閱,遂令褚無量、馬懷素率學(xué)者加以整理。開元七年(719)又下令:“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馬懷素、元行沖、吳兢、韋述等學(xué)者20余人在秘閣編校數(shù)年,成《群書四部錄》200卷。后有專門設(shè)立書院等藏書機(jī)構(gòu),開元十年(722),在東宮“麗則殿”設(shè)立“麗正書院”,次年又創(chuàng)“集賢書院”,專供藏書、校書。開元時(shí)代藏書為唐一代最盛之時(shí)。總數(shù)達(dá)3 060部,51 852卷;另有道經(jīng)、佛經(jīng)2 500余部。長安、洛陽各藏有四部書,分為甲、乙、丙、丁,排列經(jīng)、史、子、集四庫。史稱“開元文集最備”,所藏達(dá)7萬卷,命集賢院學(xué)士張說等47人分司典籍。
李隆基的詩詞
-
- 潼關(guān)口號
-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
- 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 春中興慶宮酺宴
- 同二相已下群官樂游園宴
- 千秋節(jié)宴
- 千秋節(jié)賜群臣鏡
- 賜諸州刺史以題座右
- 經(jīng)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 幸蜀西至劍門
唐代詩詞推薦
-
- 顏上人房(一作題西明自覺上人房)
- 宮人冢
- 館娃宮懷古五絕
- 苦熱中寄舒員外
- 成都暮雨秋(一作秋雨)
- 羽林行
-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
- 逢友人赴闕
- 送樂平苗明府得家字
- 罷藥
- 送道士薛季昌還山原文,送道士薛季昌還山翻譯,送道士薛季昌還山賞析,送道士薛季昌還山閱讀答案,出自李隆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