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凈沙·冬
作者:白樸 朝代:唐朝
- 天凈沙·冬原文:
-
一聲畫角譙門,豐庭新月黃昏,雪里山前水濱。
竹籬茅舍,淡煙衰草孤村。
- 天凈沙·冬拼音解讀:
-
yī shēng huà jiǎo qiáo mén ,fēng tíng xīn yuè huáng hūn ,xuě lǐ shān qián shuǐ bīn 。
zhú lí máo shě ,dàn yān shuāi cǎo gū cū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在一個冬天的黃昏,城門一聲輕響,一輪新月掛在半空,帶著雪化成的水緩緩流過山前。竹子做的籬笆和籬笆內的茅舍,在孤村之中一片安詳的和諧。注釋①天凈沙:曲牌名,入越調。②譙門:建有望…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小令運用詩歌創作的傳統手法,構成了詩的意境。王夫之云:“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于詩者,妙合無垠。”白樸的這首小令,在情、景之間,正追求著“妙合無垠”的境界。此曲選擇一個黃…詳情
作者介紹
- 白樸
白樸(1226—1306以后)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與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一并稱為“元曲四大家。”白樸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親白華為金宣宗三年(1215年)進士,官至樞密院判;仲父白賁為金章宗泰和間進士,曾做過縣令,叔父早卒,卻有詩名。白家與元好問父子為世交,過從甚密。兩家子弟,常以詩文相往來,交往甚好。
白樸出身于這樣的家庭,本應優游閑適,讀書問學,以便將來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卻偏偏遭逢兵荒馬亂,他只得同家人在驚恐惶惑中苦熬光陰。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軍的重重包圍之下,位居中樞的白華,整日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從而無暇顧及妻兒家室。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蒙古軍樹炮攻城,哀宗決計棄城北走歸德,白華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隨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軍縱兵大掠,城內士庶殘遭殺戮,財富遭到空前洗劫。戰爭中,白樸母子相失,幸好當時元好問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來,在亂兵和饑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問攜帶白樸姐弟渡河北上,流寓聊城,后寄居于冠氏(今山東冠縣)縣令趙天錫幕府。元好問雖也是亡國奔命之臣,生活至為艱辛,但他視白樸姊弟猶如親生,關懷備至。白樸為瘟疫所襲,生命垂危,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中,竟于得疫后第六日出汗而愈。白樸聰明穎悟,所以從小喜好讀書,元好問對他悉心培養,教他讀書問學之經,處世為人之理,使他幼年時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白樸自幼聰慧,記憶過人,精于度曲。與關漢卿,王實甫(另一說為鄭光祖),馬致遠等人并稱元曲四大家。散曲儒雅端莊,與關漢卿同為由金入元的大戲曲家。在其作品中,著名的雜劇《梧桐雨》,內容講述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范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于是安祿山造反,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驛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明皇只得命貴妃自縊于佛堂中。李隆基返長安后,一日夢中相見貴妃,后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悵之至。此劇在歷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沈雄悲壯,為元曲冠冕。”另有一部作品《墻頭馬上》全名《裴少俊墻頭馬上》,是白樸最出色的作品,與五大傳奇之一的《拜月亭》、王實甫的《西廂記》、鄭光祖的《倩女離魂》合稱為“元代四大愛情劇”。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杰女李千金隔墻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后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后為少俊父親發現,強令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少俊中進士后,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白樸的詞流傳至今一百余首,大多以詠物與應酬為主;其作品歌詞典雅,屬于文采派。雜劇有16種:《絕纓會》、《趕江江》、《東墻記》、《梁山伯》、《賺蘭亭》、《銀箏怨》、《斬白蛇》、《梧桐雨》、《幸月宮》、《崔護謁漿》、《錢塘夢》、《高祖歸莊》、《鳳皇船》、《墻頭馬上》、《流紅葉》、《箭射雙雕》。散曲有《天籟集摭遺》一卷,收其小令三十七首,套曲四套。
白樸的詩詞
-
- 得勝樂(紅日晚)
- 天凈沙·春
- 【仙呂】醉中天_佳人臉上黑
- 得勝樂·夏
- 天凈沙·冬
- 【雙調】駐馬聽
- 【雙調】喬木查
- 天凈沙(春山暖日和風)
- 【大石調】青杏子_詠雪空外六
- 【雙調】得勝樂
唐朝詩詞推薦
-
- 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
- 望薊門(燕臺一去客心驚)
- 梅雨(四月熟黃梅)
- 除夜有懷(迢遞三巴路)
- 春日醉起言志
-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
- 秦宮詩
- 賊退示官吏(昔歲逢太平)
- 花鴨
- 金陵酒肆留別(風吹柳花滿店香)
- 天凈沙·冬原文,天凈沙·冬翻譯,天凈沙·冬賞析,天凈沙·冬閱讀答案,出自白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