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夏日
作者:高駢 朝代:唐朝
- 山亭夏日原文:
-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 山亭夏日拼音解讀:
- lǜ shù yīn nóng xià rì zhǎng ,lóu tái dǎo yǐng rù chí táng 。
shuǐ jīng lián dòng wēi fēng qǐ ,mǎn jià qiáng wēi yī yuàn xiā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高駢
高駢[唐](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封渤海郡王。光啟中為畢師鐸所殺。家世禁衞,頗修飾,折節為文學,筆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張翔所撰唐蹈溪廟記,為其所書。
《唐書本傳、集古錄》唐末大將。字千里。高駢之先世為渤海人﹐遷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為唐憲宗李純時名將,世代為禁軍將領。高駢累仕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駢統兵御黨項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駢鎮安南,為靜海軍節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溝通交廣物資運輸。后入為右金吾大將軍,除天平軍(今山東東平北)節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鎮西川,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磚城,加強防御。又在境上駐扎重兵,迫南詔修好,幾年內蜀地較安。五年,徙荊南(今湖北江陵)。當時,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戰江南,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鎮江)節度使、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以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
高駢的詩詞
-
-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
- 遣興·把盞非憐酒
- 寄鄠杜李遂良處士
- 嘆征人
- 安南送曹別敕歸朝
- 廣陵宴次戲簡幕賓
- 邊城聽角·席箕風起雁
- 過天威徑
- 殘春遣興
- 言懷·恨乏平戎策
唐朝詩詞推薦
-
-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 浪淘沙(洛水橋邊春日斜)
- 春行即興
- 春怨(白馬金羈遼海東)
- 琵琶行
- 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
- 竹枝(山桃紅花滿山頭)
-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
- 憶揚州(蕭娘臉薄難勝淚)
- 早春寄王漢陽
- 山亭夏日原文,山亭夏日翻譯,山亭夏日賞析,山亭夏日閱讀答案,出自高駢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