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駢 簡介
「唐朝」-
高駢[唐](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封渤??ね酢9鈫⒅袨楫厧熻I所殺。家世禁衞,頗修飾,折節為文學,筆研固非其所事,然字亦不俗。咸通二年(八六一)張翔所撰唐蹈溪廟記,為其所書。
《唐書本傳、集古錄》唐末大將。字千里。高駢之先世為渤海人﹐遷居幽州(今北京)。祖崇文,為唐憲宗李純時名將,世代為禁軍將領。高駢累仕為右神策都虞候。懿宗初,高駢統兵御黨項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咸通七年(866)﹐高駢鎮安南,為靜海軍節度使,曾整治安南至廣州江道,溝通交廣物資運輸。后入為右金吾大將軍,除天平軍(今山東東平北)節度使。僖宗乾符二年(875),移鎮西川,在任上刑罰嚴酷,濫殺無辜,但有干才,他筑成都府磚城,加強防御。又在境上駐扎重兵,迫南詔修好,幾年內蜀地較安。五年,徙荊南(今湖北江陵)。當時,王仙芝、黃巢起義軍轉戰江南,朝廷任高駢為鎮海軍(今江蘇鎮江)節度使、諸道兵馬都統、江淮鹽鐵轉運使。次年,又遷淮南(今江蘇揚州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仍充都統、鹽鐵使以鎮壓起義軍和主管江淮財賦。
-
高駢生平
高駢(821-887),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孫。祖籍渤海蓚縣(今河北景縣),先世乃山東(太行山以東)漢族名門渤海高氏。昭宗(八八九至九O三)時歷淮南節度副大使…詳情 -
- 《馬嵬驛·玉顏雖掩馬》
- 《入蜀·萬水千山音》
- 《邊城聽角·席箕風起雁》
- 《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
- 《寓懷·關山萬里恨》
-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
- 《言懷·恨乏平戎策》
- 《邊方春興》
- 《寫懷二首·漁竿消日酒》
- 《過天威徑》
-
- 王仁裕
- 賀知章
- 賈至
- 邵謁
- 李煜
- 張養浩
- 包佶
- 王建
- 杜牧
- 柳中庸
- 薛瑩
- 盧照鄰
- 李白
- 毛熙震
- 呂溫
- 任華
- 孟賓于
- 楊巨源
- 裴铏
- 鮑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