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天上星河轉
作者:李清照 朝代:清朝
-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原文:
-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拼音解讀:
-
tiān shàng xīng hé zhuǎn ,rén jiān lián mù chuí 。liáng shēng zhěn diàn lèi hén zī 。qǐ jiě luó yī liáo wèn 、yè hé qí 。
cuì tiē lián péng xiǎo ,jīn xiāo ǒu yè xī 。jiù shí tiān qì jiù shí yī 。zhī yǒu qíng huái bú sì 、jiù jiā shí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天上星河轉移,人間煙幕籠罩。秋涼從枕席間透出來,枕上褥邊,點點斑斑是詞人撒的淚痕。他難耐這秋夜的清寂與清寒,起身更衣,向他人問起夜已幾何,而當取出那件貼著翠色蓮蓬、金色荷葉…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南歌子》所作年代不詳,但從抒發國破家亡之恨來看,似為流落江南后所作。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以對句作景語起,但非尋常景象,而有深情熔鑄其中。“星河轉”謂銀河轉動,一“…詳情
這首詞寫思鄉懷舊之情,獨特之處在于抓取生活中一個平常細節,感懷寄情,深致委婉。開頭兩句寫景,實際也是寫人的活動。“星河轉”是人的感覺,說明時間在流逝;“簾幕垂”是觀察所及,顯示出屋…詳情
作者介紹
- 李清照
李清照(1081─1155?)號易安居士,濟南(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元祐后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崇寧元年(1102),徽宗以紹述神宗為名,任蔡京、趙挺之為左右相,立元祐黨人碑,以司馬光等百二十人為「奸黨」,其父列名黨籍,清照以詩上挺之。崇寧二年(1103),明誠出仕,矢志撰述以訪求、著錄古代金石文字為職志的《金石錄》一書。大觀元年(1107),蔡京復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為元祐大臣所薦,為庇元祐「奸黨」,追奪所贈官。明誠、清照夫婦因此屏居青州(今山東益都)鄉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誠起知萊州(今山東掖縣),此后又自萊移淄。靖康之難后。明誠奔母喪南下,知江寧府,清照載書至建康。建炎三年,趙明誠卒。離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隨亦入浙,經臺、嵊、黃巖,從御舟海道至溫州,復至越州,衢州,于紹興二年(1132)赴杭州。紹興四年,作《金石錄后序》。紹興中,以《金石錄》表上于朝。卒年約七十馀。善屬文,于詩尤工。《宋史·藝文志》著錄《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傳。清照創詞「別是一家」之說,其詞創為「易安體」,為宋詞一家。詞集名《漱玉集》,今本皆為后人所輯。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四庫提要》)李易安作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云云。明誠自愧勿如。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銷魂』三句絕佳。」正易安作也。(《詞苑叢談》)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白雨齋詞話》)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同上書)
李清照的詩詞
-
- 清平樂(年年雪里)
-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
- 行香子·七夕
-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
- 慶清朝·禁幄低張
- 多麗·詠白菊
- 鳳凰臺上憶吹簫(香冷金猊,被翻紅浪)
- 夏日絕句
- 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
- 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
清朝詩詞推薦
-
- 點絳唇·春眺
- 夏日田園雜興
- 玉樓春·風前欲勸春光住
- 生查子·元夕
- 宿野廟(眾響漸已寂)
- 菩薩蠻(催花未歇花奴鼓)
- 詠牡丹
- 滿江紅·和王實之韻送鄭伯昌
- 寒夜
- 都門秋思(五劇車聲隱若雷)
-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原文,南歌子·天上星河轉翻譯,南歌子·天上星河轉賞析,南歌子·天上星河轉閱讀答案,出自李清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