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
作者:米友仁 朝代:宋代
- 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原文:
- 闌干倚處。戲裁成、彭澤當年奇語。三徑荒涼懷舊里,我欲扁舟歸去。鳥倦知還,寓形宇內,今已年如許。小窗容膝,要尋情話親侶。
郭外粗有西疇,故園松菊,日涉方成趣。流水涓涓千澗上,云繞奇峰無數。窈窕經丘,風清月了,時看煙中雨。蕭然巾岸,引觴寄傲衡宇。
- 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拼音解讀:
- lán gàn yǐ chù 。xì cái chéng 、péng zé dāng nián qí yǔ 。sān jìng huāng liáng huái jiù lǐ ,wǒ yù biǎn zhōu guī qù 。niǎo juàn zhī hái ,yù xíng yǔ nèi ,jīn yǐ nián rú xǔ 。xiǎo chuāng róng xī ,yào xún qíng huà qīn lǚ 。
guō wài cū yǒu xī chóu ,gù yuán sōng jú ,rì shè fāng chéng qù 。liú shuǐ juān juān qiān jiàn shàng ,yún rào qí fēng wú shù 。yǎo tiǎo jīng qiū ,fēng qīng yuè le ,shí kàn yān zhōng yǔ 。xiāo rán jīn àn ,yǐn shāng jì ào héng yǔ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米友仁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暉,是米芾的長子。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稱。他也是一位早慧的天才,在19歲的時候,他父親將他所作《楚山清曉圖》獻給宋徽宗,得到了宋徽宗的賞賜。在南宋時,他官至工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甚得宋高宗的寵愛,往往讓他鑒定書畫。現在,在很多古書畫上面可以看見他的跋尾。談米友仁的書法,也不能不提米芾的書法。米芾的書法先是學習唐人,當他發覺越學越失去魅力的時候,他就開始上溯唐人的書法。直到發現唐人的書法不如晉人那樣天真自然之后,他就開始直接以晉人書法為楷模了。但是在大體上,他是以二王為宗的──尤其逼肖于王獻之──現在我們可看到的很多王獻之的作品,很可能是出自于米芾之手。他的書法成就極高,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并稱為“宋四家”。不過,在此四家之中,人們卻更喜愛他的書法,因為他更像一位純粹的書法家。他的筆墨技巧是無人能敵的,至今仍然如此。這樣,在書法方面,米友仁幾乎是亦步亦趨地學著他的父親,只是他的字沒有他父親那樣的精到。在書法之中,米芾最為自信的,是他的用筆與造型──他的筆在縱擒自如的技巧中抑揚搓轉,而造型上則蘊藏著流暢自如的魅力。有時會由于痛快淋漓的筆在飛舞,而使書法的結構消失在頓挫起伏的線條之中。這種微妙的處理方式,在他之后幾乎沒有人能夠做到。古風和新意,激勵著他的獨特的書法藝術,以致于這一切在他的晚年得到完善的升華,成為中國書法史上一座巍然的高峰!有一次他在創作的興頭上,竟然將王羲之與王獻之也不放在眼里了。但是米友仁卻不能,他甚至沒有一位叫吳琚的人寫得更像米芾,也比不上此時身處北國的王庭筠。但是在南宋書壇上,米友仁的書法還是不能被輕視的。他那捭闔開張的字勢,在以清瘦纖細為主的南宋書壇上,無疑是別具一格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可以說是最先成功地使用了羊毫筆!羊毫在書法中的使用,增加了筆鋒在提按時的彈性,使線條的變化更為細膩,表現力更強。這是不能不特別指出的。然而米友仁還是不大承認自己的書法比誰好多少。
米芾的畫雖然沒有留下來,然而他的繪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卻有著不可忽視也不容忽視的地位與成就。如果我們在中國的山水畫史上將他的名字與他所創造的畫法抹掉,那人們就無法理解為什么從十二世紀起,中國的繪畫會從北宋的注重寫實而走向了個人情緒的表達。吳師道《吳禮部集》卷十八《米元暉云山圖》里面有幾句話說得非常深刻:“書法畫法,至元章、元暉而變。蓋其書以放易莊,畫以簡代密。然于放而得妍,簡而不失工,則二子之所長也。”的確,書法到了米芾的手中,才算放曠起來;畫法到了米芾的手中,也才真正簡易起來──而這一切都在米友仁的作品中得到了體現。他的畫里面不大出現物象,而只是云煙繚繞,然而由于他對高超的書法修養和用墨的技巧,卻給了他另一種力量,一點也不妨礙他的個人趣味的流露。他有時興之所至,手邊有什么就用什么,如蓮蓬。也就是這樣,他開創了中國繪畫史上“自娛”一派。米友仁經常在自己的畫上寫著“墨戲”二字,就是這一傳統的延續。
搜集一下歷代品評二米的文獻,一是贊他們的變古創新,如董其昌《容臺別集》就把米氏父子的這一創造比之于詩圣杜甫、大書家顏真卿那樣的貢獻:“唐人畫法,至宋乃暢,至米又一變耳!”另一個則是贊美他們的妙意創真,有如造化之生機。如錢聞詩題米友仁《瀟湘白云圖》中所說:“雨山、晴山,畫有易狀,惟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已泮復合,景物昧昧時,一出沒于有無間,難狀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表者斷不能到!”
米友仁的畫是心靈對自然的直接反映,生氣遠出,儀態萬千。他不是局限于自然物象的一時一地,或者一草一木,而是將大自然全幅生動的山川草木都收于紙面之上,云煙晦明,才足以表征我們心胸中蓬勃無盡的靈感與氣韻。米友仁曾經談到自己的創作方式:“畫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發事泊然無著染,每靜室僧趺,忘懷萬慮,與碧虛寥廓同其流!”宗白華先生在引這句話后,把它比作尼采的阿波羅(Apollo)式的精神,以寧靜的心態,涵映這個世界的廣大精微。所以米友仁這種微妙境界的實現,端在于他能以平素的精神涵養,培養一片天機,然后在凝神寂照中突然一揮而就的。
繪畫的題款始自于蘇東坡和米芾,然而他們卻幾乎沒有這方面的作品留下來,現存作品只有米友仁的。清人方薰《山靜居畫論》中有一段說:“款題始于蘇、米,至元、明遂多以題語位置畫境者,畫亦因題益妙。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后世乃濫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詩、書、畫的結合,于此大開法門,無論如何也要算上米友仁一份功勞的。如他的《瀟湘奇觀圖》,前畫后題,又錄了許多別人所作的詩歌,它們三者渾然一體,在米友仁之前,是無論如何也找不出來的。還需要特殊提到的,米芾在繪畫的形式方面,也大有開創:是他第一個絕不在絹上作畫,而只在紙上面作畫,以更能發揮毛筆與宣紙的特性;第二,是他開創了掛軸小幅。像后來的冊頁之類,就是由這種掛軸小幅而來的。這一點當在米友仁那里有所發揚。米友仁的詩。他沒有專門的詩文集,手跡傳世又少,除幾首題畫詩外,《玉真法書贊》里有他的《陽春詞》一卷,近人朱祖謀輯其詞校刻于《強村叢書》里面,唐圭璋先生又錄入《全宋詞》里。他的詩多平易,近似于白描,偶爾用典,也不艱深,詩中時有灑脫滑稽的地方。他的本色更像一位詞人,所作詞屬柔婉一路,但并不顯得弱不禁風,清而見骨,有時化用古人現成的詩句很妙,有如己出。如果他的詞數量再多一些,相信在詞的創作史上,也會留下濃重的一筆。
米友仁的詩詞
-
- 臨江仙
- 小重山(醉倚朱闌一解衣)
- 漁家傲(和晏元獻韻)
- 念奴嬌(村居九日)
- 訴衷情(淵明詩)
- 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
宋代詩詞推薦
-
- 賀新郎(戊戌壽張守)
- 題醉袖
- 蘇幕遮(閨怨)
- 水龍吟(壽周耐軒)
- 滿江紅(中秋前同二使者賞月)
- 彩鳳飛(十月十六日壽錢伯同)
- 瑞鶴仙·賦梅
- 念奴嬌(慶朱察推)
- 水龍吟(贈趙晦之吹笛侍兒)
- 滿江紅(齊云月酌)
- 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原文,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翻譯,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賞析,念奴嬌(裁成淵明歸去來辭)閱讀答案,出自米友仁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