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東武吟
作者:鮑照 朝代:南北朝
- 代東武吟原文:
- 主人且勿喧,
賤子歌一言。
仆本寒鄉士,
出身蒙漢恩。
始隨張校尉,
召募到河源。
后逐李輕車,
追虜出塞垣。
密途亙萬里,
寧歲猶七奔。
肌力盡鞍甲,
心思歷涼溫。
將軍既下世,
部曲亦罕存。
時事一朝異,
孤績誰復論。
少壯辭家去,
窮老還入門。
腰鐮刈葵藿,
倚杖牧雞豚。
昔如鞲上鷹,
今似檻中猿。
徒結千載恨,
空負百年怨。
棄席思君幄,
疲馬戀君軒。
愿垂晉主惠,
不愧田子魂。
- 代東武吟拼音解讀:
- zhǔ rén qiě wù xuān ,
jiàn zǐ gē yī yán 。
pú běn hán xiāng shì ,
chū shēn méng hàn ēn 。
shǐ suí zhāng xiào wèi ,
zhào mù dào hé yuán 。
hòu zhú lǐ qīng chē ,
zhuī lǔ chū sāi yuán 。
mì tú gèn wàn lǐ ,
níng suì yóu qī bēn 。
jī lì jìn ān jiǎ ,
xīn sī lì liáng wēn 。
jiāng jun1 jì xià shì ,
bù qǔ yì hǎn cún 。
shí shì yī cháo yì ,
gū jì shuí fù lùn 。
shǎo zhuàng cí jiā qù ,
qióng lǎo hái rù mén 。
yāo lián yì kuí huò ,
yǐ zhàng mù jī tún 。
xī rú gōu shàng yīng ,
jīn sì kǎn zhōng yuán 。
tú jié qiān zǎi hèn ,
kōng fù bǎi nián yuàn 。
qì xí sī jun1 wò ,
pí mǎ liàn jun1 xuān 。
yuàn chuí jìn zhǔ huì ,
bú kuì tián zǐ hú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鮑照
鮑照(412?-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省漣水縣北)人。出身貧寒。因向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而受到賞識,被任為國侍郎。文帝時遷中書舍人。臨海王子項鎮荊州,鮑照又任前軍參軍,所以世稱鮑參軍。后臨海王謀反,鮑照死于亂軍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國分裂,門閥士族當權的時代,一生關心國家命運,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但由于「家世貧賤」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鮑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內容較豐富,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和徭役壓迫下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要求保衛國家的熱烈愿望,和對士族門閥的揭露和憤怒抗議。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樂天安命、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和感傷情緒。鮑照的七言詩和雜言樂府繼承了漢魏樂府的傳統又有所發展,具有感情慷慨奔放,詞采新奇豐盛,音節激昂頓挫的特點。尤其是他的七言詩,對于當時詩體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南齊書·文學傳論》說他「發言驚挺,操調險危」,這種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對于唐代詩人產生過重要影響。今傳《鮑參軍集》十卷。詩集的注本有黃節《鮑參軍詩注》較完善。
鮑照創作以詩為主,今存204首。《擬行路難》18首,表現了為國建功立業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爭和征戍生活,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鮑照的詩詞
-
- 擬行路難(中庭五株桃)
- 代東武吟
- 代出自薊北門行
- 代結客少年場行(驄馬金絡頭)
- 擬行路難·其一
- 代放歌行
- 擬古(束薪幽篁里)
- 擬行路難·其一
- 擬行路難·其六
- 代東門行
南北朝詩詞推薦
-
- 效古·其一歲暮懷
- 楊柳枝
- 望荊山
- 蘇溪亭
- 李波小妹歌(李波小妹字雍容)
- 古從軍行
- 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
- 詠懷古跡五首·其二
- 折楊柳枝歌(問女何所思)
- 進學解
- 代東武吟原文,代東武吟翻譯,代東武吟賞析,代東武吟閱讀答案,出自鮑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