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
作者:顧貞觀 朝代:清朝
- 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原文:
- 【定風波】
只覺微詞分外尖,[1]
計疏容易惹猜嫌。[2]
蟢子故懸絲網待,[3]
無奈。
落花飛絮一時黏。
冷處越須防妒眼,
重見。
那回風格定矝嚴。[4]
正是背人成獨語,
爾汝。
又誰偷覷水晶簾。[5]
- 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拼音解讀:
- 【dìng fēng bō 】
zhī jiào wēi cí fèn wài jiān ,[1]
jì shū róng yì rě cāi xián 。[2]
xǐ zǐ gù xuán sī wǎng dài ,[3]
wú nài 。
luò huā fēi xù yī shí nián 。
lěng chù yuè xū fáng dù yǎn ,
zhòng jiàn 。
nà huí fēng gé dìng qín yán 。[4]
zhèng shì bèi rén chéng dú yǔ ,
ěr rǔ 。
yòu shuí tōu qù shuǐ jīng lián 。[5]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顧貞觀
顧貞觀(1637-1714),字華峰,亦作華封,又字遠平,號梁汾,初名華文。生于明崇禎十年丁丑,卒于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江蘇無錫人。貞觀的曾祖顧憲成是晚明東林黨人的領袖,顧氏家族是無錫之邑的名門望族,有著極好的文化傳統,同時又具有高風亮節的門風。貞觀稟性聰穎,少年時代即參加了由吳江名士吳兆騫兄弟主盟的「慎交社」,于社內斬露出過人的才華,與聲望甚隆的吳兆騫齊名并結為生死之交。后又與同鄉數人結「云門社」于家鄉無錫惠山,會聚了姜宸英、汪琬、湯斌等江南諸多名士,在吳中影響甚大。大約在順治末年,貞觀辭親遠游,到達京師,康熙元年(1662)以「落葉滿天聲似雨,關卿何事不成眠」之句而受知于尚書龔鼎孳和大學士魏裔介,得其引薦而任內閣中書舍人。三年(1664)七月,蒙天子如見。五年(1666)以南籍應順天府鄉試中舉,名列第二,稱順天南元。后掌國史館典籍??滴跏迥辏?676)與權相明珠之子納蘭性德相識,成為交契篤深的摯友。二人曾合力營救以「丁酉科場案」而蒙冤被遺戍寧古塔的好友吳兆騫,轟動大江南北。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十四年(1685),兆騫、性德先后病故,令貞觀悲痛不已,在性德逝世的第二年即回歸故里,在家鄉無錫的惠山腳下、祖祠之旁修建了三楹書屋,名之為「積書巖」。從此避世隱逸,心無旁鶩,日夜擁讀,一改風流倜儻、熱衷交游的生活??滴跷迨辏?714),貞觀卒于故里。臨終前將平生之詩選出四十首,授門人杜詔謀刻問梓。自稱此作皆「味在酸咸外者」。故其著述雖豐而存詩不多。所著有《纑塘集》、《彈指詞》,編有《唐五代詞刪》、《宋詞刪》,又有與納蘭性德合編《今(一作近)詞初集》。其中《彈指詞》「聲傳海外,與陳維崧、朱彝尊稱詞家三絕云」(《清史列傳·文苑傳》);他又與清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齊名,舉凡清史、文學史、詞史無不將二人相提并論,被視為風格近似、主張相同的詞壇雙璧。貞觀、性德作詞主張「舒寫性靈」,其詞極情之至、質樸自然、雄于學養而又能創新出變,秦賡彤在《彈指詞·序》中說:「先司寇題語有云:『本朝詞家,以彈指為最。』竊展卷誦之,驚為自古詞家所未有,蓋唐宋以來詞格,凡幾變矣,先生之詞,窮其變而會通,而極其至。神明變化,開前人未開之境,洵乎為一代之詞宗,而嘆先司寇公評騭之當也?!?
顧貞觀的詩詞
-
- 雙雙燕(單衣小立)
- 清平樂(煙光上了)
- 金縷曲·季子平安否
- 愁倚闌令(云冪冪)
- 菩薩蠻·山城夜半催金柝
- 采桑子(分明抹麗開時候)
- 埽地花(擁爐人倦)
- 一翦梅(自撥湘弦按紫檀)
- 金縷曲詞二首
- 念奴嬌(冷清清地)
清朝詩詞推薦
-
- 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松)
- 秋夜寄外(一片長安月)
- 柳枝詞(郎情柳葉短)
- 猛憶(狂臚文獻耗中年)
- 眼兒媚·一寸橫波惹春留
-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 清平樂·候蛩凄斷
- 謝池春·壯歲從戎
- 己丑元日(四年絕域度新正)
- 采桑子(非關僻愛輕模樣)
- 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原文,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翻譯,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賞析,定風波(只覺微詞分外尖)閱讀答案,出自顧貞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