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小時候)
作者:余光中 朝代:近代- 鄉愁(小時候)原文: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 鄉愁(小時候)拼音解讀:
-
xiǎo shí hòu ,xiāng chóu shì yī méi xiǎo xiǎo de yóu piào ,
wǒ zài zhè tóu ,mǔ qīn zài nà tóu 。
zhǎng dà hòu ,xiāng chóu shì yī zhāng zhǎi zhǎi de chuán piào ,
wǒ zài zhè tóu ,xīn niáng zài nà tóu 。
hòu lái ā ,xiāng chóu shì yī fāng ǎi ǎi de fén mù ,
wǒ zài wài tóu ,mǔ qīn zài lǐ tóu 。
ér xiàn zài ,xiāng chóu shì yī wān qiǎn qiǎn de hǎi xiá ,
wǒ zài zhè tóu ,dà lù zài nà tóu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鄉愁(小時候)英文譯文
When I was young, my homesickness was a small stamp, I was here, my mother was there.…詳情 -
鄉愁(小時候)賞析
該詩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國的統一,又將鄉愁描寫的淋漓盡致。正像中國大地上許多江河都是黃河與長江的支流一樣,余光中雖然身居海島,但是,作為一個摯愛祖國及其文化傳統的中國詩人,他的鄉愁詩從內在感情上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感情傳統,具有深厚的歷史感與民族感。…詳情 - 余光中
余光中,(1928-)祖籍福建永春,生于江蘇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后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臺,就讀于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后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后任詩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余光中是個復雜而多變的詩人,他變化的軌跡基本上可以說是臺灣整個詩壇三十多年來的一個走向,即先西化后回歸。在臺灣早期的詩歌論戰和70年代中期的鄉土文學論戰中,余光中的詩論和作品都相當強烈地顯示了主張西化、無視讀者和脫離現實的傾向。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時代,筆尖所染,不是希頓克靈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釀業無非一八四二年的葡萄酒。"80年代后,他開始認識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對創作的重要性,把詩筆"伸回那塊大陸",寫了許多動情的鄉愁詩,對鄉土文學的態度也由反對變為親切,顯示了由西方回歸東方的明顯軌跡,因而被臺灣詩壇稱為"回頭浪子"。從詩歌藝術上看,余光中是個"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詩人"。他的作品風格極不統一,一般來說,他的詩風是因題材而異的。表達意志和理想的詩,一般都顯得壯闊鏗鏘,而描寫鄉愁和愛情的作品,一般都顯得細膩而柔綿。著有詩集《舟子的悲歌》、《藍色的羽毛》、《鐘乳石》,《萬圣節》、《白玉苦瓜》等十余種。
-
- 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
- 戲李白(你曾是黃河之水天上來)
- 鄉愁(小時候)
-
- 水調歌頭(久有凌云志)
- 寄南社同人(唐宋元明都不管)
- 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從明天起)
- 釣臺題壁(不是樽前愛惜身)
- 中秋望月(秋月光如水)
- 亥年殘秋偶作(曾驚秋肅臨天下)
- 蛇(我的寂寞是一條長蛇)
- 樂園鳥(飛著)
- 頤和園詞(漢家七葉鐘陽九)
- 六言詩(山高路遠坑深)
- 鄉愁(小時候)原文,鄉愁(小時候)翻譯,鄉愁(小時候)賞析,鄉愁(小時候)閱讀答案,出自余光中的作品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作者介紹
余光中的詩詞
近代詩詞推薦
詩詞類別
余光中的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