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
作者:南朝樂府 朝代:南北朝
- 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原文:
- 【子夜四時歌·秋歌】
白露朝夕生,
秋風凄長夜[1] 。
憶郎須寒服,
乘月?lián)v白素[2] 。
- 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拼音解讀:
- 【zǐ yè sì shí gē ·qiū gē 】
bái lù cháo xī shēng ,
qiū fēng qī zhǎng yè [1] 。
yì láng xū hán fú ,
chéng yuè dǎo bái sù [2]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南朝樂府
【南朝樂府】南朝樂府主要是東晉、宋、齊時代的民歌。這些民歌經南朝的樂府機關搜集整理、配樂傳習,有的還結合舞蹈去演唱,因而得以保留下來。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將南朝入樂的民歌全歸入《清商曲》中,并且又分為《神弦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三個部分。《神弦歌》是宗教祭歌,數(shù)量極少。《吳聲歌曲》是產生于建業(yè)(今南京市)附近的民歌,它最初是「徒歌」,后來又配上了管弦的伴奏。《西曲歌》是產生于湖北境內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一些城市里的民歌。《吳聲歌曲》和《西曲歌》合在一起約有四百余首。南朝的樂府機構采集民歌主要是為了適應統(tǒng)治階級奢侈享樂生活的需要,所以,經他們搜集整理而保存下來的多是描寫男女愛情、離別相思的情歌,題材范圍比較狹窄,思想格調也不夠高。形式上一般是五言四句,多用雙關隱語和形象的比喻,語言精巧活潑,風格清新秀麗。從藝術特色和對后世作家作品的影響上來說,南朝樂府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南朝樂府的詩詞
-
- 子夜歌(夜長不得眠)
- 子夜歌(誰能思不歌)
- 子夜歌(始欲識郎時)
- 攀楊枝(自從別君來)
- 華山畿(華山畿)
- 子夜歌(憐歡好情懷)
- 采桑度(采桑盛陽月)
- 子夜四時歌(淵冰厚三尺)
- 作蠶絲(春蠶不應老)
- 平西樂(我情與歡情)
南北朝詩詞推薦
-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 菊
-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書懷 / 除夜有懷
-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 子夜四時歌(江南蓮花開)
- 行經孫氏陵
- 子夜四時歌(朝日照北林)
- 與胡興安夜別
- 魯恭治中牟
- 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
- 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原文,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翻譯,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賞析,子夜四時歌(白露朝夕生)閱讀答案,出自南朝樂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