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下二首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 岐山下二首原文:
- 誰謂我有耳,不聞鳳凰鳴。朅來岐山下,日暮邊鴻驚。
丹穴五色羽,其名為鳳凰。昔周有盛德,此鳥鳴高岡。
和聲隨祥風(fēng),窅窕相飄揚(yáng)。聞?wù)咭嗪问拢獣r(shí)俗康。
自從公旦死,千載閟其光。吾君亦勤理,遲爾一來翔。
- 岐山下二首拼音解讀:
- shuí wèi wǒ yǒu ěr ,bú wén fèng huáng míng 。qiè lái qí shān xià ,rì mù biān hóng jīng 。
dān xué wǔ sè yǔ ,qí míng wéi fèng huáng 。xī zhōu yǒu shèng dé ,cǐ niǎo míng gāo gāng 。
hé shēng suí xiáng fēng ,yǎo tiǎo xiàng piāo yáng 。wén zhě yì hé shì ,dàn zhī shí sú kāng 。
zì cóng gōng dàn sǐ ,qiān zǎi bì qí guāng 。wú jun1 yì qín lǐ ,chí ěr yī lái xiá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zhǔn)確。
相關(guān)翻譯
-
相關(guān)賞析
-
作者介紹
- 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nèi)河陽(今河南孟縣)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縣),每自稱昌黎韓愈,所以世稱韓昌黎。唐德宗貞元八年(792)進(jìn)士,貞元末,任監(jiān)察御史,因上書言事,得罪當(dāng)權(quán)者,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令。憲宗時(shí),他隨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亂,升任刑部侍郎,因上疏反對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廣東潮州)刺史。穆宗時(shí),官至吏部侍郎。韓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運(yùn)動(dòng)的倡導(dǎo)者,其散文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張繼承先秦兩漢散文的傳統(tǒng),反對六朝以來講究聲律、對仗而忽視內(nèi)容的駢體文,提倡散體,他主張文學(xué)的語言要「詞必己出」,「唯陳言之務(wù)去」,對散文的發(fā)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文各體兼長,遒勁有力,條理暢達(dá),語言精煉,為司馬遷以后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韓愈的詩歌也有特點(diǎn),氣勢壯闊,筆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開了「以文為詩」的風(fēng)氣,對后來的宋詩影響很大。但有些詩流于險(xiǎn)怪,是其缺點(diǎn),對宋詩影響頗大。有《昌黎先生集》。
韓愈的詩詞
-
- 原毀
- 譴瘧鬼
- 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斯立)
-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元和四年作)
- 汴泗交流贈(zèng)張仆射(建封)
- 李花二首
- 石鼓歌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 宿龍宮灘
- 東方半明
唐代詩詞推薦
-
- 贈(zèng)遠(yuǎn)二首
- 雨夜見投之作
- 至端州驛見杜五審言沈三佺期閻五朝隱王二無競題壁慨然成詠
- 贈(zèng)供奉僧玄觀
- 永嘉即事寄贛縣袁少府瓘
- 杏為梁-刺居處僭也
- 哭劉司戶二首
- 往河陽宿峽陵,寄李侍御
- 奉和春日池臺
- 相和歌辭。北上行
- 岐山下二首原文,岐山下二首翻譯,岐山下二首賞析,岐山下二首閱讀答案,出自韓愈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