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
作者:鮑照 朝代:南北朝
- 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原文:
- 【代放歌行】
蓼蟲避葵堇,習苦不言非[1] 。
小人自齷齪,安知曠士懷[2] 。
雞鳴洛城里,禁門平旦開[3] 。
冠蓋縱橫至[4],車騎四方來。
索帶曳長飆,華纓結(jié)遠埃[5] 。
日中安能止[6],鐘鳴猶未歸[7] 。
夷世不可逢,賢君信愛才[8] 。
明慮自天斷,不受外嫌猜[9] 。
一言分硅爵,片善辭草萊[10] 。
豈伊白壁賜,將起黃金臺[11] 。
今君有何疾,臨路獨遲回[12]?
- 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拼音解讀:
- 【dài fàng gē háng 】
liǎo chóng bì kuí jǐn ,xí kǔ bú yán fēi [1] 。
xiǎo rén zì wò chuò ,ān zhī kuàng shì huái [2] 。
jī míng luò chéng lǐ ,jìn mén píng dàn kāi [3] 。
guàn gài zòng héng zhì [4],chē qí sì fāng lái 。
suǒ dài yè zhǎng biāo ,huá yīng jié yuǎn āi [5] 。
rì zhōng ān néng zhǐ [6],zhōng míng yóu wèi guī [7] 。
yí shì bú kě féng ,xián jun1 xìn ài cái [8] 。
míng lǜ zì tiān duàn ,bú shòu wài xián cāi [9] 。
yī yán fèn guī jué ,piàn shàn cí cǎo lái [10] 。
qǐ yī bái bì cì ,jiāng qǐ huáng jīn tái [11] 。
jīn jun1 yǒu hé jí ,lín lù dú chí huí [12]?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鮑照
鮑照(412?-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省漣水縣北)人。出身貧寒。因向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而受到賞識,被任為國侍郎。文帝時遷中書舍人。臨海王子項鎮(zhèn)荊州,鮑照又任前軍參軍,所以世稱鮑參軍。后臨海王謀反,鮑照死于亂軍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國分裂,門閥士族當權(quán)的時代,一生關心國家命運,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但由于「家世貧賤」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鮑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內(nèi)容較豐富,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zhàn)亂和徭役壓迫下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要求保衛(wèi)國家的熱烈愿望,和對士族門閥的揭露和憤怒抗議。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樂天安命、及時行樂的消極思想和感傷情緒。鮑照的七言詩和雜言樂府繼承了漢魏樂府的傳統(tǒng)又有所發(fā)展,具有感情慷慨奔放,詞采新奇豐盛,音節(jié)激昂頓挫的特點。尤其是他的七言詩,對于當時詩體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南齊書·文學傳論》說他「發(fā)言驚挺,操調(diào)險危」,這種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對于唐代詩人產(chǎn)生過重要影響。今傳《鮑參軍集》十卷。詩集的注本有黃節(jié)《鮑參軍詩注》較完善。
鮑照創(chuàng)作以詩為主,今存204首。《擬行路難》18首,表現(xiàn)了為國建功立業(yè)的愿望、對門閥社會的不滿、懷才不遇的痛苦、報國無門的忿懣和理想幻滅的悲哀,真實地反映了當時貧寒士人的生活狀況。少部分詩描寫了邊塞戰(zhàn)爭和征戍生活,為唐代邊塞詩的萌芽。
鮑照的詩詞
-
- 舞鶴賦
- 贈傅都曹別(輕鴻戲江潭)
- 贈傅都曹別
- 擬古·其一幽并重
- 擬古(十五諷詩書)
- 詠史·五都矜財雄
- 擬行路難·其一
- 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 代東武吟(主人且勿喧)
- 擬行路難·其六
南北朝詩詞推薦
-
- 田園樂七首·其三
- 送靈澈上人
- 商山早行
- 效古·其一歲暮懷
- 贈范曄詩(折花逢驛使)
- 瀟湘神·斑竹枝
- 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
- 夜黃(湖中百種鳥)
- 采桑度(蠶生春三月)
- 答謝中書書
- 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原文,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翻譯,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賞析,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閱讀答案,出自鮑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