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沮樓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登臨沮樓原文:
- 高深不可厭,巡屬復來過。本與眾山絕,況茲韶景和。
危樓入水倒,飛檻向空摩。雜樹緣青壁,樛枝掛綠蘿。
潭清能徹底,魚樂好跳波。有象言雖具,無端思轉多。
同懷不在此,孤賞欲如何。
- 登臨沮樓拼音解讀:
- gāo shēn bú kě yàn ,xún shǔ fù lái guò 。běn yǔ zhòng shān jué ,kuàng zī sháo jǐng hé 。
wēi lóu rù shuǐ dǎo ,fēi kǎn xiàng kōng mó 。zá shù yuán qīng bì ,liáo zhī guà lǜ luó 。
tán qīng néng chè dǐ ,yú lè hǎo tiào bō 。yǒu xiàng yán suī jù ,wú duān sī zhuǎn duō 。
tóng huái bú zài cǐ ,gū shǎng yù rú hé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度圃姟蜂浧湓娙?。
張九齡的詩詞
-
- 剪彩
- 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 初發曲江溪中
- 送使廣州
- 酬周判官巡至始興會改秘書少監見貽之作兼呈耿廣州
- 感遇十二首·其一
- 奉和圣制經孔子舊宅
- 東湖臨泛餞王司馬
- 驪山下逍遙公舊居游集
- 西江夜行(遙夜人何在)
唐代詩詞推薦
-
- 溧水無相寺贈僧
- 古謠
- 夭老
- 曲江池上
- 送翁員外承贊
- 送王諫議充東都留守判官
- 昔昔鹽二十首。今歲往遼西
- 口號(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送王明府參選賦得鶴
- 酬丘光庭
- 登臨沮樓原文,登臨沮樓翻譯,登臨沮樓賞析,登臨沮樓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