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一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朝
-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
-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感遇十二首·其一拼音解讀:
- lán yè chūn wēi ruí ,guì huá qiū jiǎo jié 。
xīn xīn cǐ shēng yì ,zì ěr wéi jiā jiē 。
shuí zhī lín qī zhě ,wén fēng zuò xiàng yuè 。
cǎo mù yǒu běn xīn ,hé qiú měi rén shé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①葳蕤(wēi ruí):草木枝葉茂盛的樣子。皎潔:這里是形容桂花蕊晶瑩、明亮。②欣欣:草木繁茂而有生機的樣子。生意:生氣勃勃。自:各自。爾:如此。③林棲者:棲身于山林間…詳情
相關賞析
-
開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聲色,奸佞專權,朝政日趨黑暗。為了規勸玄宗勵精圖治,張九齡曾撰《千秋金鏡錄》一部,專門論述前代治亂興亡的歷史教訓,并將它作為對皇帝生日的壽禮進…詳情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全唐詩》錄其詩三卷。
張九齡的詩詞
-
- 使還都湘東作
- 送廣州周判官
- 奉和圣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
- 感遇·蘭葉春葳蕤(感遇十二首)
- 歸燕詩
- 登南岳事畢謁司馬道士
- 登郡城南樓
- 晚憩王少府東閣
- 敕賜寧王池宴
- 感遇·幽人歸獨臥
唐朝詩詞推薦
-
- 石魚湖上醉歌
- 寒食夜(惻惻輕寒翦翦風)
- 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 宿江邊閣
- 桂殿秋(河漢女)
- 風疾舟中伏枕書杯三十六韻奉呈湖南親友
- 呂將軍歌(呂將軍)
- 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
- 浣溪沙(紅蓼渡頭秋正雨)
- 題潼關樓(客行逢雨霽)
- 感遇十二首·其一原文,感遇十二首·其一翻譯,感遇十二首·其一賞析,感遇十二首·其一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