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作者:張九齡 朝代:唐代
- 詠史原文:
- 大德始無頗,中智是所是。居然已不一,況乃務相詭。
小道致泥難,巧言因萋毀。穰侯或見遲,蘇生得陰揣。
輕既長沙傅,重亦邊郡徙。勢傾不幸然,跡在胡寧爾。
滄溟所為大,江漢日來委。灃水雖復清,魚鱉豈游此。
賢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 詠史拼音解讀:
- dà dé shǐ wú pō ,zhōng zhì shì suǒ shì 。jū rán yǐ bú yī ,kuàng nǎi wù xiàng guǐ 。
xiǎo dào zhì ní nán ,qiǎo yán yīn qī huǐ 。ráng hóu huò jiàn chí ,sū shēng dé yīn chuāi 。
qīng jì zhǎng shā fù ,zhòng yì biān jun4 xǐ 。shì qīng bú xìng rán ,jì zài hú níng ěr 。
cāng míng suǒ wéi dà ,jiāng hàn rì lái wěi 。fēng shuǐ suī fù qīng ,yú biē qǐ yóu cǐ 。
xián zāi yǒu xiǎo bái ,chóu zhōng yǒu guǎn shì 。ruò rén bú shì shēng ,yōu yōu duō rú bǐ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唐中宗景龍初(707)舉進士,任校書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呂科,升任右拾遣。后歷任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中書侍郎等職。曾因張說舉薦,任集賢院學士。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后加金紫光祿大夫。為相賢明,剛直不阿,敢于直諫,主張用人不循資格,設十道采訪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誹謗、排擠,開元二十四年(736)罷相,自此朝政日漸昏暗,「開元之治」遂告結束。次年貶為荊州長史,不久病卒。工于詩,格調清雅,興寄深婉,較出色地繼承了漢魏詩歌的優良傳統,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詩運用比興,寄托諷諭,繼承阮籍《詠懷》和陳子昂《感遇》詩的優良傳統,風格沉摯剛健。有《曲江集》?!度圃姟蜂浧湓娙?。
張九齡的詩詞
-
- 剪彩
- 登古陽云臺
- 道逢北使題贈京邑親知
- 郡舍南有園畦雜樹聊以永日
- 和蘇侍郎小園夕霽寄諸弟
- 忝官二十年盡在內職,及為郡嘗積戀,因賦詩焉
- 入廬山仰望瀑布水
- 別鄉人南還
- 題畫山水障
- 奉和圣制幸晉陽宮
唐代詩詞推薦
-
- 郊廟歌辭。武后享清廟樂章十首。第一
- 橫吹曲辭。折楊柳
- 伏日就湯評事衡湖上避暑
- 秋山吟
- 哭宣城善釀紀叟
- 三學山夜看圣燈
- 自貺
- 觀裴秀才松石障歌
- 送祠部曹郎中鄴出守洋州
- 送僧講罷歸山
- 詠史原文,詠史翻譯,詠史賞析,詠史閱讀答案,出自張九齡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