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宅中樹有所思
作者:盧照鄰 朝代:唐代
- 望宅中樹有所思原文:
- 我家有庭樹,秋葉正離離。上舞雙棲鳥,中秀合歡枝。
勞思復勞望,相見不相知。何當共攀折,歌笑此堂垂。
- 望宅中樹有所思拼音解讀:
- wǒ jiā yǒu tíng shù ,qiū yè zhèng lí lí 。shàng wǔ shuāng qī niǎo ,zhōng xiù hé huān zhī 。
láo sī fù láo wàng ,xiàng jiàn bú xiàng zhī 。hé dāng gòng pān shé ,gē xiào cǐ táng chuí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盧照鄰
盧照鄰與王勃、楊炯和駱賓王一起被稱為“初唐四杰”。
盧照鄰小的時候非常聰明,獲得賞識,獲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風疾”(可能是小兒麻),因此不得不退職,孫思邈曾悉心為他調治,照鄰問曰:“高醫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時五行,寒暑迭居,和為雨,怒為風,凝為雨霜,張為虹霓,天常數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覺一寐,吐納往來,流為榮衛,章為氣色,發為音聲,人常數也。陽用其形,陰用其精,天人所同也。……”雖然他還試圖做門客,但后來他的病越來越嚴重,雙腳萎縮,一只手也殘廢了。他買了幾十畝地來養老,但終因疾病的痛苦,決定與親屬道別,投潁水自殺。由于盧照鄰投江自盡的同一年,他的師父孫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認為,盧照鄰是為了追隨他的師傅而去的。
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說“領韻疏拔,時有一往任筆,不拘整對之意”(《唐音癸簽》),盧照鄰《長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乃千古名句。作品有《盧升之集》七卷和《幽懮子集》七卷,《全唐詩》收其詩二卷,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盧照鄰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為鄧王李裕府典簽,甚受愛重,鄧王曾對人說:“此吾之相如(司馬相如)也。”高宗乾封三年(668)初,調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滿,漫游蜀中。離蜀后,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得免。后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筑墳墓,偃臥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后尚法,己獨黃老;后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他終于自投潁水而死。
盧照鄰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武則天登封于嵩岳,盧照鄰說到“后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樹賦》序“余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推斷其時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為22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宗貞觀十年(636),去世時約60歲。
盧照鄰工詩,尤其擅長七言歌行,對推動七古的發展有貢獻。楊炯譽之為“人間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長安古意》,詩筆縱橫奔放,富麗而不浮艷,為初唐膾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擺脫六朝詩風影響。《舊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有文集20卷。《崇文總目》等宋代書目均著錄為10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均為 7卷。《全唐詩》編錄其詩2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 7卷本《幽憂子集》,并作《補遺》。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盧照鄰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無梁鎮龍門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高大的墓冢尚存。
盧照鄰的詩詞
-
- 贈許左丞從駕萬年宮
- 芳樹
- 登玉清
- 哭金部韋郎中
- 送二兄入蜀
- 含風蟬
- 中和樂九章。總歌第九
- 懷仙引
- 江中望月
- 石鏡寺
唐代詩詞推薦
-
- 義演法師西齋
- 伊州歌
- 江上送韋彖先輩
- 滄州百姓歌
- 赴江西,湖上贈皇甫曾之宣州
- 方著作畫竹
- 河梁晚望二首
- 古別離(代人答閻士和)
- 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 經古寺
- 望宅中樹有所思原文,望宅中樹有所思翻譯,望宅中樹有所思賞析,望宅中樹有所思閱讀答案,出自盧照鄰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