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董逃行
作者:元稹 朝代:唐代
- 相和歌辭。董逃行原文:
-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鏗戈甲聲勞嘈。剜剜深臍脂焰焰,
人皆數嘆曰,爾獨不憶年年取我身上膏。
膏銷骨盡煙火死,長安城中賊毛起。城門四走公卿士,
走勸劉虞作天子。劉虞不敢作天子,曹瞞篡亂從此始。
董逃董逃人莫喜,勝負翻環相枕倚??p綴難成裁破易,
何況曲針不能伸巧指,欲學裁縫須準擬。
- 相和歌辭。董逃行拼音解讀:
- dǒng táo dǒng táo dǒng zhuó táo ,kāi kēng gē jiǎ shēng láo cáo 。wān wān shēn qí zhī yàn yàn ,
rén jiē shù tàn yuē ,ěr dú bú yì nián nián qǔ wǒ shēn shàng gāo 。
gāo xiāo gǔ jìn yān huǒ sǐ ,zhǎng ān chéng zhōng zéi máo qǐ 。chéng mén sì zǒu gōng qīng shì ,
zǒu quàn liú yú zuò tiān zǐ 。liú yú bú gǎn zuò tiān zǐ ,cáo mán cuàn luàn cóng cǐ shǐ 。
dǒng táo dǒng táo rén mò xǐ ,shèng fù fān huán xiàng zhěn yǐ 。féng zhuì nán chéng cái pò yì ,
hé kuàng qǔ zhēn bú néng shēn qiǎo zhǐ ,yù xué cái féng xū zhǔn nǐ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相關賞析
-
作者介紹
-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陽一帶)人。幼年喪父,家境比較貧困。十五歲參加科舉考試,明經及第。唐憲宗元和初,應制策第一,任左拾遺,歷監察御史等職。曾因劾奏劍南東川節度使嚴礪等人的不法行為,得罪權貴,被貶為江陵士曹參軍。他遭到這次打擊后,轉與宦官和權貴妥協,并通過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薦,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調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時,任武昌軍節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他們都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文學主張與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即事名篇,無復倚傍」的精神,推動了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寫過一些《樂府古題》和《新題樂府》,借用樂府的體裁,自出新意,借以「諷當時之事,以貽后代之人」。他還寫過不少古詩和律詩,其中也有諷刺現實的,稱作「古諷」、「律諷」。此外,他也還寫過不少古今體艷詩和悼亡詩,言淺情深,在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他的詩在當時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元稹的詩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揭露了上層統治階級的荒淫、腐朽,但深度、廣度都不及白居易。詩的風格與白居易相近,都有語淺情深的特點。
元稹的詩詞
-
- 酬樂天頻夢微之
- 泛江玩月十二韻
- 酬樂天馀思不盡加為六韻之作
- 與楊十二巨源、盧十九經濟同游大安亭各賦…探得松石
- 六年春遣懷八首(伴客銷愁長日飲)
- 和樂天早春見寄
- 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立部伎
- 雜曲歌辭。出門行
- 襄陽為盧竇紀事(第五首一作馬戴詩襄陽席上呈于司空)
- 寒
唐代詩詞推薦
-
- 題劍
- 和韓郎中揚子津玩雪寄嚴維
- 奉和魯望獨夜有懷吳體見寄
- 贈羅隱
- 題溫泉
- 春秋戰國門。再吟
- 題山居逸人
- 春日訪獨孤處士
- 送蜀客還
- 野居池上看月
- 相和歌辭。董逃行原文,相和歌辭。董逃行翻譯,相和歌辭。董逃行賞析,相和歌辭。董逃行閱讀答案,出自元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