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出自唐朝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 原文賞析: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 拼音解讀:
-
【dēng yōu zhōu tái gē 】
qián bú jiàn gǔ rén ,hòu bú jiàn lái zhě 。
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譯文及注釋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圣君,向后不見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注釋⑴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幽州臺:即黃金臺,又稱薊北樓,故址在今北京…詳情 -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于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詳情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鑒賞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詩,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奈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扒安灰姽湃?,后不見來者?!边@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詳情 - 陳子昂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時就富于浪漫的豪俠性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舉進士,因上《大周受命頌》受武則天賞識,拜麟臺正字,后遷右拾遺。陳子昂敢于針砭時弊,不避權貴。萬歲通天元年(696)隨從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負和許多進步主張不能實現,便于圣歷初(698)辭官返鄉。武三思縣令段簡誣陷他,因此入獄,后憂憤而死。終年僅四十二歲。陳子昂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過人的詩人,在詩歌的理論與創作上都表現出大膽的創新精神。他于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詳情
-
-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
- 晚次樂鄉縣
- 詠主人壁上畫鶴寄喬主簿崔著作
- 入東陽峽與李明府舟前后不相及
- 彩樹歌
- 春日登金華觀
- 慶云章
- 贈別冀侍御崔司議
- 感遇(蘭若生春夏)
-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鄒衍
-
- 朱慶馀
- 裴誠
- 崔曙
- 盧僎
- 高退之
- 李昂
- 丘為
- 劉晏
- 無可
- 周繇
- 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原文,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翻譯,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賞析,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閱讀答案,出自陳子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