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出自鮑照的《擬行路難·其四》
- 原文賞析:
-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 拼音解讀:
-
xiè shuǐ zhì píng dì ,gè zì dōng xī nán běi liú 。
rén shēng yì yǒu mìng ,ān néng háng tàn fù zuò chóu ?
zhuó jiǔ yǐ zì kuān ,jǔ bēi duàn jué gē lù nán 。
xīn fēi mù shí qǐ wú gǎn ?tūn shēng zhí zhú bú gǎn yán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詳情
相關賞析
-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社會動蕩。當時實行的是士族門閥制度,而鮑照出身寒微,他雖然渴望能以自己的才能實現個人的價值,但卻受到社會現實的壓制和世俗偏見的阻礙。于是常借詩歌來抒發他建功立…詳情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象…詳情
作者介紹
- 鮑照
鮑照(412?-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省漣水縣北)人。出身貧寒。因向宋臨川王劉義慶獻詩而受到賞識,被任為國侍郎。文帝時遷中書舍人。臨海王子項鎮荊州,鮑照又任前軍參軍,所以世稱鮑參軍。后臨海王謀反,鮑照死于亂軍之中。他生活在南北中國分裂,門閥士族當權的時代,一生關心國家命運,對劉宋王朝的政治深為不滿。但由于「家世貧賤」而在宦途上飽受壓抑。鮑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詩人。他的詩歌思想內容較豐富,具有明顯的社會意義。有些詩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戰亂和徭役壓迫下的痛苦生活,表達了作者要求保衛國…詳情
鮑照的詩詞
-
- 代放歌行(蓼蟲避葵堇)
- 擬行路難·其一
- 擬行路難(瀉水置平地)
- 梅花落(中庭多雜樹)
- 代出自薊北門行(羽檄起邊亭)
- 代出自薊北門行
- 擬行路難(璇閨玉墀上椒閣)
- 代白頭吟
- 發后渚(江上氣早寒)
- 擬行路難(對案不能食)
名人推薦
-
- 周興嗣
- 江盈科
- 高適
- 王永彬
- 擬行路難·其四原文,擬行路難·其四翻譯,擬行路難·其四賞析,擬行路難·其四閱讀答案,出自鮑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