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出自唐朝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 原文賞析:
- 峨眉山月半輪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發清溪向三峽,[3][4]
思君不見下渝州。
- 拼音解讀:
- é méi shān yuè bàn lún qiū ,[1]
yǐng rù píng qiāng jiāng shuǐ liú 。[2]
yè fā qīng xī xiàng sān xiá ,[3][4]
sī jun1 bú jiàn xià yú zhōu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相關翻譯
-
半輪明月高高地掛在山頭,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從清溪出發奔向三峽,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才發現到了渝州。 注釋選自《李太白全集》卷八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詳情
相關賞析
-
這首詩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輕的李白初離蜀地時的作品,大約作于725年(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以前。這首詩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時,寫的一首依戀家鄉山水的詩。詩人是乘船從水路走的,在船…詳情
此詩是作者李白于開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這首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詩從“峨眉山月”寫起,點出了遠游的時…詳情
峨眉山,在今四川成都西南峨眉縣。山中多寺觀。李白涉及峨眉山的詩。人們比較熟悉的有三首,一首是《登峨眉山》,這是作者早期居蜀時所作,另一首是寫于晚年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這…詳情
作者介紹
-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亞。李白即生于中亞的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境內)。五歲時隨其父遷居綿州彰明縣(今四川省江油縣)的青蓮鄉。早年在蜀中就學漫游。青年時期,開始漫游全國各地。天寶初,因道士吳筠的推薦,應詔赴長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禮遇。但因權貴不容,不久即遭讒去職,長期游歷。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起,他隱居廬山,但仍密切注視著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后參加永王李璘幕府。永王兵敗被殺,李白坐系…詳情
李白的詩詞
-
- 長干行二首
- 鳥夜啼
-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 塞下曲六首·其一
- 口號(一作口號留別金陵諸公)
-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河南府陸渾縣有鳴皋山)
- (五言古詩)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 避地司空原言懷
- 聞謝楊兒吟猛虎詞,因此有贈
- 早發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唐朝名人推薦
-
- 柳中庸
- 張泌
- 皇甫松
- 羊昭業
- 王翰
- 郎士元
- 沈佺期
- 宋之問
- 孫樵
- 裴铏
- 峨眉山月歌原文,峨眉山月歌翻譯,峨眉山月歌賞析,峨眉山月歌閱讀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