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列傳·卷六十四
-
段文振 來護兒 樊子蓋 周羅 周法尚 衛玄 劉權 李景 薛世雄
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祖壽,魏滄州刺史。父威,周洮、河、甘、渭四州刺 史。文振少有膂力,膽智過人,明達世務。初為周冢宰宇文護親信,護知其有器局 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從周武帝攻齊海昌王尉相貴于晉州,其亞將侯子欽、崔 景嵩為內應,文振杖槊與崔仲方等數十人先登城。文振隨景嵩至相貴所,拔佩刀劫 之,相貴不敢動,城遂下。及攻并州,陷東門而入,齊安德王延宗懼而出降。錄前 后勛,將拜柱國,以讒毀獲譴,因授上儀同,賜爵襄國縣公。進平鄴都,又賜綺羅 二千段,后從滕王逌擊稽胡,破之。又以天官都上士從韋孝寬經略淮南。俄而尉遲 迥作亂,時文振老母妻子俱在鄴城,迥遣人誘之,文振不顧。隋文帝引為丞相掾。 司馬消難之奔陳,文帝令文振安集淮南,還除衛尉少卿,兼內史侍郎。尋以行軍長 史從達奚震討平叛蠻,加上開府,遷鴻臚卿。衛王爽北征突厥,以文振為長史,坐 勛簿不實免官。后為石、河二州刺史,甚有威惠。遷蘭州總管,改封龍岡縣公。突 厥犯塞,以行軍總管擊破之,遂北至居延塞。
開皇九年,大舉伐陳,為元帥秦王司馬,別領行軍總管,及平江南,授揚州總 管司馬,轉并州總管司馬,以母憂去職。后拜云州總管,遷太仆卿。十九年,突厥 犯塞,以行軍總管破達頭可汗于沃野。文振先與王世積有舊。初,文振北征,世積 遺以駝。比還,世積以罪誅,文振坐與交關,功遂不錄。后平越巂叛蠻,賜奴婢二 百口。仁壽初,嘉州獠反,文振以行軍總管討之。引軍山谷間,為賊所襲,遂大敗。 文振復收散兵,竟破之。文振性素剛直,無所降下。初,軍次益州,謁蜀王秀,貌 頗不恭,秀甚銜之。及此,奏文振師徒喪亂。右仆射蘇威與文振有隙,因譖之,坐 是除名。及秀廢黜,文振上表自申,帝慰諭之,授大將軍,拜靈州總管。煬帝即位, 征為兵部尚書,待遇甚重。從征吐谷渾,文振督兵屯雪山,連營三百余里,東接楊 義臣,西連張壽,合圍渾主于覆袁川以功進位右光祿大夫。帝幸江都,以文振行江 都郡事。
文振見文帝時容納突厥啟人,居于塞內,妻以公主,賞賜重疊,及大業初,恩 澤彌厚,恐為國患。乃上表請以時喻遣,令出塞外,然后明設烽候,緣邊鎮防,務 令嚴重,此乃萬世之長策。時兵部侍郎斛斯政專掌兵事,文振知政險薄,不可委以 機要,屢言于帝。帝并弗納。及遼東之役,授左候衛大將軍。出南蘇道。在軍疾篤, 上表以為“遼東小丑,未服嚴刑。但夷狄多詐,深須防擬,口陳降款,心懷背叛, 詭伏多端,勿得便受。水潦方降,不可淹遲,唯愿嚴勒諸軍,星馳速發,則平壤孤 城,勢可拔也。若傾其本根,余城自克。如不時定,脫遇秋霖,深為艱弊,兵糧又 竭,強敵在前,靺鞨出后,遲疑不決,非上策也”。卒于師。帝省表,悲嘆久之, 贈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北平公,謚曰襄。
長子詮,位武牙郎將。次子綸,少以俠氣聞。
文振弟文操,大業中,為武賁郎將,性甚剛嚴。帝令督秘書省學士。時學士頗 存儒雅,文操輒鞭撻之,前后或至千數,時議者鄙之。
來護兒,字崇善,本南陽新野人,漢中郎將歙十八世孫也。曾祖成,魏新野縣 侯,后歸梁,徙居廣陵,因家焉。位終六合令。祖嶷,步兵校尉、秦郡太守、長寧 縣侯。父法敏,仕陳終于海陵令。護兒未識而孤,養于世母吳氏。吳氏提攜鞠養, 甚有慈訓,幼而卓犖,初讀《詩》,至“擊鼓其鏜,踴躍用兵”,“羔裘豹飾,孔 武有力”。因舍書嘆曰:“大丈夫在世當如是,會為國滅賊以取功名,安能區區專 事筆硯也!”群輩驚其言而壯其志。及長,雄略秀出,志氣英進。涉獵書史,不為 章句學。
始,侯景之亂,護兒世父為鄉人陶武子所害,吳氏每流涕為護兒言之。武子宗 族數百家,厚自封植。護兒每思復怨,因其有婚禮,乃結客數人,直入其家,引武 子斬之,賓客皆懾不敢動。乃以其頭祭伯父墓,因潛伏歲余。會周師定淮南,乃歸 鄉里。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數見軍旅,護兒??挥辛⒐γ?。及開皇初, 宇文忻、宇若弼等鎮廣陵,并深相禮重。除大都督,領本鄉兵。破陳將曾永,以功 授儀同三司,平陳之役,護兒有功焉,進位上開府,賞物一千段。
十一年,高智慧據江南反,以子總管統兵隋楊素討之。賊據浙江岸為營,周亙 百余里,船艦被江,鼓噪而進。護兒言于素曰:“吳人累銳,利在舟楫。必死之賊, 難與爭鋒。公且嚴陣以待之,勿與接刃,請假奇兵數千,潛度江,掩破其壁,使退 無所歸,進不得戰,此韓信破趙之策也。”素以為然。護兒乃以輕舸數百,直登江 岸,襲破其營,因縱火,煙焰張天。賊顧火而懼,素因是動,一鼓破之。智慧將逃 于海,護兒追至閩中,余黨皆平。進位大將軍。除泉州刺史,封襄陽縣公,食邑一 千戶,賜物二千段、奴婢百人。護兒招懷初附,威惠兼舉。璽書勞問,前后相屬。 時智慧余黨盛道延阻兵為亂,護兒又討平之。遷建州總管。又與蒲山公李寬討平黟、 歙逆黨汪文進,進位柱國,封永寧郡公。文帝嘉其功,使畫工圖其像以進。十八年, 詔追入朝,賜以宮女、寶刀、駿馬、錦彩等物,仍留長子楷為千牛備身,使護兒還 職。
仁壽初,遷瀛州刺史,以善政聞,頻見勞勉。煬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戀, 累日不能出境,詣闕上書致請者,前后數百人。帝謂曰:“昔國步未康,卿為名將, 今天下無事,又為良二千石,可謂兼美矣?!比猿因斝l大將軍。尋遷左。又改上 柱國為光祿大夫,徙右翊衛大將軍,進封榮國公,恩禮隆密,朝臣無比。大業六年, 車駕幸江都,謂護兒曰:“衣錦晝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賜物二千段,并 牛酒,令謁先人墓,宴鄉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飲盡日,朝野榮之。
遼東之役,以護兒為平壤道行軍總管,兼檢校東萊郡太守,率樓船指滄海。入 自浿水,去平壤六十里,高麗主高元掃境內兵以拒之,列陣數十里。諸將咸懼,護 兒笑謂副將周法尚及軍吏曰:“吾本謂其堅城清野以待王師,今來送死,當殄之而 朝食?!备咴芙斢陆^倫,率敢死數百人來致師。護兒命武賁郎將費青奴及第六 子左千牛整馳斬其首,乃從兵追奔,直至城下,俘斬不可勝計,因破其郛,營于城 外,以待諸軍。高麗晝閉城門,不敢出。會宇文述等眾軍皆敗,乃旋軍。以功賜物 五千段,以第五子弘為杜城府鷹揚郎將,以先封襄陽公賜其子整。明年,又出滄海 道,師次東萊,會楊玄感反,進攻洛陽,護兒聞之,召裨將周法尚等議旋軍討逆。 法尚等咸以無敕,不宜擅還,再三固執不從。護兒厲聲曰:“洛陽被圍,心腹之疾。 高麗逆命,猶疥癬耳。公家之事,知無不為,專擅在吾,當不關諸人也。有沮議者, 軍法從事?!奔慈栈剀?。令子弘及整馳驛奏聞。帝見弘等甚悅,曰:“汝父擅赴國 難,乃誠臣也。”授弘通議大夫,整公路府鷹揚即將,乃降璽書于護兒曰:“公旋 師之時,是朕敕公之日,君臣授弘意合,遠同符契。梟此元惡,期在不遙,勒名太 常,非公而誰也!”于是護兒與宇文述破玄感于閿鄉,斬平之。還,加開府儀同三 司,賜物五千段、黃金千兩、奴婢百人,贈父法敏東陽郡太守、永寧縣公。
十一年,又率師渡海,破高麗奢卑等二城。高麗舉國來戰,護兒大破之。將趣 平壤,高元震懼,使執叛臣斛斯政詣遼東城下請降。帝許之,詔護兒旋軍。護兒集 眾軍謂曰:“三度出兵,未能平賊。此還也,不可重來。今高麗困弊,野無青草, 以我眾戰,不日克之。吾欲進兵,徑圍平壤,取其偽主,獻捷而歸也。”于是拜表 請行,不肯奉詔。長史崔君肅固爭之,以為不可。護兒曰:“賊勢破矣。吾在閫外, 事合專決,寧征得高元,還而獲譴,舍此成功,所不能矣?!本C告眾曰:“若從 元帥,違拒詔書,必當奏聞?!敝T將懼,乃同勸還師,方始奉詔。及帝于雁門為突 厥所圍,將選精騎潰圍而出,護兒及樊子蓋并固諫,乃止。
十二年,駕幸江都,護兒諫曰:“自皇家受命,將四十年,薄賦輕徭,戶口滋 殖。陛下以高麗逆命,稍興軍旅,百姓無知,易為咨怨,在外群盜,往往聚結,車 駕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駐駕洛陽,與時休息,出師命將,掃清群丑,上稟圣算, 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專為身謀?!钡勐勚?厲色而起,數日不得見。后怒解,方被引入,謂曰:“公意乃爾,朕復何望!”護 兒因不敢言。尋代宇文述為左翊衛大將軍。及宇文化及構逆,深忌之。是日旦將朝, 見執。護兒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執矣。”護兒嘆曰:“吾備位大 臣,荷國重任,不能肅清兇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復何言!”乃遇害。
護兒重然諾,敦交契,廉于財利,不事產業。至于行軍用兵,特多謀算,每覽 兵法,曰:“此亦豈異人意也!”善撫士卒,部分嚴明,故咸得其死力。
子十二人,楷通議大夫,弘金紫光祿大夫,整左光祿大夫。整尤驍勇,善撫御, 討擊群盜,所向皆捷。諸賊歌曰:“長白山頭百戰場,十十五五把長槍。不畏官軍 千萬眾,只怕榮公第六郎。”至是,并遇禍,子侄死者十人,唯少子恆、濟二人免。
樊子蓋,字華宗,廬江人也。祖道則,梁越州刺史。父儒,侯景之亂奔齊,位 仁州刺史。子蓋仕齊,位東海北陳二郡太守、員外散騎常侍,封富陽侯。周武帝平 齊,授儀同三司、郢州刺史。隋文帝受禪,以儀同領鄉兵,后除樅陽太守。平陳之 役,以功加上開府,改封上蔡縣伯,歷辰、嵩、齊三州刺史,轉循州總管,許以便 宜從事。十八年,入朝,奏嶺南地圖,賜以良馬雜物,加統四州,令還任所,遣光 祿少卿柳謇之餞于灞上。
煬帝即位,轉涼州刺史,改授銀青光祿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聞。大業三年, 入朝,加金紫光祿大夫。五年,車駕西巡,將入吐谷渾。子蓋以彼多瘴氣,獻青木 香,以御霧露。及帝還,謂曰:“人道公清,定如此不?“子蓋謝曰:“臣安敢清, 止是小心不敢納賄耳?!庇谑琴n之口味百余斛,加右光祿大夫。子蓋曰:“愿奉丹 陛?!钡墼唬骸肮屉迍t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則萬人之敵,宜識此心?!绷?, 帝避暑隴川宮,又云欲幸河西。子蓋傾望鑾輿,愿巡郡境。帝知之,下詔慰勉之。 是歲,朝于江都宮,帝謂曰:“富貴不還故鄉,真衣繡夜行耳?!币螂窂]江郡設三 千人會,賜米麥六千石,使謁墳墓,宴故老,當時榮之。還除戶部尚書。時處羅可 汗及高昌王款塞,復以子蓋檢校武威太守,應接二蕃。遼東之役,攝左武衛將軍, 出長岑道。后以宿衛不行。加左光祿大夫。其年,帝還東都,使子蓋涿郡留守。
九年,駕復幸遼東,命子蓋東都留守。屬楊玄感作逆,逼城,子蓋遣河南贊務 裴弘策逆擊之,反為所敗,遂斬弘策以徇。國子祭酒楊汪小不恭,子蓋又將斬之。 汪拜謝,頓首流血,久乃釋免。于是三軍莫不戰栗,將吏無敢仰視。玄感每盡銳攻 城,子蓋徐設備御,至輒摧破。會來護等救至,玄感乃解去。子蓋凡所誅殺萬人。 又檢校河南內史。車駕至高陽,追詣行在所,帝勞之,以比蕭何、寇恂,加光祿大 夫,封建安侯,賜女樂五十人。謂曰:“朕遣越王留守東都,示以皇枝盤石,社稷 大事,終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勇夫重閉之義。無賴不軌者, 便誅鋤之,凡可施行,無勞形跡。今為公別造玉麟符,以代銅獸?!庇种冈?、代二 王曰:“今以二孫委公與衛文升耳。宜選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習之。”于是賜以良 田、甲第。
十年,駕還東都,帝謂子蓋曰:“玄感之反,神明故以彰公赤心耳。析珪進爵, 宜有令謨?!笔侨者M爵為濟公,言其功濟天下,特為立名,無此郡國也。后與蘇威、 宇文述陪宴積翠池,帝親以金杯屬子蓋酒,曰:“良算嘉謀,俟公后動,即以此杯 賜公,用為永年之瑞?!?
十一年,從駕至雁門,為突厥所圍。帝欲選精騎潰圍出,子蓋及來護諫,因垂 泣:“愿暫停遼東之役,以慰眾望。圣躬親出慰撫,厚為勛格,人心自奮,不足為 憂。”帝從之,后援兵至,虜乃去。納言蘇威追論勛格太重,宜在斟酌。子蓋執奏 不宜失信。帝曰:“公欲收物情邪?”子蓋默然不敢對。
從駕還東都。時絳郡賊敬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數萬,汾、晉苦之,詔子蓋進討。 時人物殷阜,子蓋善惡無所分別,汾水北村塢盡焚之。百姓大駭,相率為盜。其歸 首者,無少長悉坑之。擁數萬眾,經年不能破賊,詔徵還,又將兵擊宜陽賊,以疾 停,卒于東京。上悲傷者久之,顧黃門侍郎裴矩曰:“子蓋臨終何語?”矩曰: “子蓋病篤,深恨雁門之恥?!钡勐勚畤@息,令百官就吊,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 景。會葬萬余人。武威人吏聞其死,莫不嗟痛,立碑頌德。
子蓋無他權略,在軍持重,未嘗負敗,蒞官明察,下莫敢欺。嚴酷少恩,果于 殺戮,臨終之日,見斷頭鬼前后重沓,為之厲云。
周羅,字公布,九江尋陽人也。父法皓,仕梁,至南康內史、臨蒸縣侯。羅 年十五,善騎射,好鷹狗,任俠放蕩,收聚亡命,陰習兵書。從祖景彥誡之曰: “吾世恭謹,汝獨放縱,若不喪身,必將滅吾族。”羅終不改。仕陳,為句容令。 后從大都督吳明徹與齊師戰于江陽,為流矢中左目。齊師之圍明徹于宿預也,諸軍 相顧,莫有斗心。羅躍馬突進,莫不披靡。太仆卿蕭摩訶副之,斬首不可勝計。 進師徐州,與周將梁士彥戰于彭城,摩訶臨陣墮馬,羅進救之于重圍之內,勇冠 三軍。明徹之敗,羅全眾而歸。后以軍功除右軍將軍。封始安縣伯,總檢校揚州 中外諸軍事。賜金銀三千兩,盡散之將士,分賞驍雄。陳宣帝深嘆美之。出為晉陵 太守,進爵為侯。后除使持節、都督豫章十郡諸軍事、豫章內史。獄訟庭決,不關 吏手,人懷其惠,立碑頌德。
至德中,除持節、都督南州諸軍事。江州司馬吳世興密奏羅甚得人心,擁眾 嶺表,意在難測。陳主惑焉。蕭摩訶、魯廣達等保明之。外有知者,或勸其反,羅 拒絕之。還除太子左術率,信任愈重,時參宴席。陳主曰:“周左率武將,詩每 前成,文士何為后也?”都官尚書孔范曰:“周羅執筆制詩,還如上馬入陣,不 在人后?!弊允且嬉娪H禮。及隋伐陳,羅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以拒秦王俊。及陳 主被禽,上江猶不下,晉王廣遣陳主手書命之。羅與諸將大臨三日,放兵士散, 然后乃降。文帝慰喻之,許以富貴。羅垂泣對曰:“本朝淪亡,臣無節可紀。陛 下所賜,獲全為幸,富貴榮祿,非臣所望?!钡凵跗髦?。賀若弼謂曰:“聞公郢、 漢捉兵,即知揚州可得。王師利涉,果如所量?!绷_答曰:“若得與公周旋,勝 負未可知也。”其年秋,拜上儀同三司,鼓吹送之于宅。先是,陳裨將羊翔歸降, 使為鄉導,位至開府,班在羅上。韓禽于朝堂戲之曰:“不知機變,位在羊翔下。” 羅答曰:“昔在江南,久承令問,謂公天下節士。今日所言,殊匪人臣之論。” 禽有愧色。歷幽、涇二州刺史,并有能名。
開皇十八年,征遼東,徵為水軍總管。自東萊泛海趣平壤城,遭風,船多漂沒, 入功而旋。十九年,突厥達頭可汗犯塞,從楊素致討,羅先登,大破之。進大將 軍。仁壽元年,入為東宮右虞候率,賜爵義寧郡公。轉右衛率。煬帝即位,授右武 候大將軍,副楊素計平漢王諒,進授上大將軍。及陳主卒,羅請一臨哭,帝許之。 衰绖送至墓,葬還,釋服而后入朝。帝甚嘉尚之,世論稱其有禮。時諒余黨據絳、 晉等三州未下,詔羅行晉、絳、呂三州諸軍事,進兵圍之。中流矢,卒。送柩還 京,行數里,無故輿馬自止,策之不動,不飄風旋繞焉。絳州長史郭雅稽首祝曰: “公恨小寇未平邪?尋既除殄,無為戀恨?!笔菚r風靜馬行,見者莫不悲嘆。其年 七月,子仲隱夢羅曰:“我明日當戰?!逼潇`坐所有弓箭刀劍無故自動,若人帶 持之狀。絳州城陷,是其日也。贈柱國、右翊衛大將軍,謚曰壯。子仲安,位上開 府。
周法尚,字德邁,汝南安成人也。祖靈起,梁廬、桂二州刺史。父炅,定州刺 史、平北將軍。
法尚少果勁,有風概,好讀兵書。其父卒后,監定州事,督父本兵。數有戰功, 為散騎常侍,領齊昌郡事,封山陰縣侯。既而其兄武昌縣公法僧代為定州刺史。法 尚與長沙王叔堅不相能,叔堅言其將反。陳宣帝執禁法僧,發兵欲取法尚。其下將 吏皆勸之歸北,法尚未決。長史殷文則曰:“樂毅所以辭燕,良不獲已也。”法尚 遂歸周,拜開府、順州刺史,封歸義縣公,賜良馬五匹、女妓六人、彩物五百段, 加以金帶。陳將樊猛濟江討之,法尚遣部曲督朗韓朗詐為背己奔陳,偽告猛曰: “法尚部兵不愿降北,若得軍來,必無斗者?!泵鸵龓熂边M。法尚設奇兵,大敗之, 猛僅以身免。
隋文帝為丞相,司馬消難作亂,陰遣上開府段珣攻圍之。外無救援,法尚棄城 走。消難虜其母弟及家累三百人歸陳。及文帝受禪,拜巴州刺史,破三鵶叛蠻,復 從柱國王誼擊走陳寇。遷衡州總管,改封譙郡公。后上幸洛陽,召之,賜金鈿酒鐘 一雙、彩五百段、良馬十五匹、奴婢三百口,給鼓吹一部。法尚固辭。上曰:“公 有大功于國,特給鼓吹者,欲公卿知朕之寵公也?!鞭D黃州總管,使經略江南。及 伐陳之役,以行軍總管隸秦孝王。轉鄂州刺史,遷永州總管,安集嶺南,仍給黃州 兵三千五百人為帳內。前后賞賜甚厚。轉柱州總管,仍嶺南道安撫大使。后數年入 朝,以本官宿衛。未幾,桂州人李光仕反,令法尚與上柱國王世積討之。法尚發嶺 南兵,世積徵嶺北軍。俱會尹州。世積所部多遇瘴,不能進,頓于衡州。法尚獨討 之,捕得其弟光略、光度,追斬光仕,平之。仕壽中,遂州獠叛,復以行軍總管討 平之。巂州烏蠻反,詔法尚便道討擊破之。軍還,檢校潞州事。
煬帝嗣位,轉云州刺史,遷定襄太守,進金紫光祿大夫。時帝幸榆林,法尚朝 于行宮。內史令元壽言于帝曰:“漢武出塞,旌旗千里。今御營外,請分為二十四 軍,日別遣一軍發,相云三十里,旗幟相望,鉦鼓相聞,首尾連注,千里不絕?!?法尚曰:“兵亙千里,動間山谷,卒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雖 有故事,此取敗道也?!钡鄄粦唬骸扒湟詾槿绾??”法尚曰:“請為方陣,四面 外拒,六宮及百官家口并住其間。若有變,當頭分抗,車為壁壘,重設鉤陳,此與 據城何異?臣謂牢固萬全策也?!钡墼唬骸吧啤!币虬葑笪湫l將軍。明年,黔安夷 向思多反,殺將軍鹿愿,圍太守蕭造。法尚與將軍李景分路討之,法尚破思多于清 江。及還,從討吐谷渾,別出松州道,逐捕亡散,至于青海。出為敦煌太守,遷會 寧太守。
遼東之役,以舟師指朝鮮道。會楊玄感反,與宇文述、來護等破之。以功進授 右光祿大夫。時齊郡人王薄、孟讓等為盜,保長白山,法尚頻擊破之。明年,復臨 滄海,在軍遇疾卒。贈武衛大將軍,謚曰僖。有子六人,紹范最知名。
衛玄,字文升,河南洛陽人也。祖悅,魏司農卿。父,侍中、左武衛大將軍。 玄少有器識,周武帝在籓,引為記室。遷給事上士,襲爵興勢公。武帝親總萬機, 拜益州總管長史,賜以萬釘寶帶。稍遷開府儀同三司、太府中大夫,攝內史事,仍 領京兆尹,稱為強濟。隋文帝作相,檢校熊州事。及受禪,遷淮州總管,進封同軌 郡公,坐事免。未幾,拜嵐州刺史。會起長城之役,詔玄監督之。后為衛尉少卿。 仁壽初,山獠作逆,以玄為資州刺史,以鎮撫之。玄既到官,時獠攻圍大牢鎮,玄 單騎造其營,謂群獠曰:“我是刺史,銜天子詔安養汝等,汝等勿驚”諸賊莫敢動。 于是說以利害,渠帥感悅,解兵歸附者十余萬口。文帝大悅,賜縑二千匹,除遂州 總管,仍令劍南安撫。
煬帝即位,復徵為衛尉卿,夷獠攀戀,數百里不絕。及與之決,并揮涕而去。 遷工部尚書。后拜魏郡太守,尚書如故。未幾,拜右衛大將軍,檢校左候衛事。轉 刑部尚書。遼東之役,檢校右御衛大將軍,帥師出增地道。時諸軍多不利,玄獨全 眾而還。拜金紫光祿大夫。
九年,駕幸遼東,使玄與代王侑留守京師,拜為京兆內史,尚書如故,許以便 宜從事,敕代王待以師傅禮。會楊玄感圍東都,玄率步騎七萬援之。至華陰,掘楊 素冢,焚其骸骨,夷其塋域,示士卒以必死。既出潼關,議者恐崤函有伏兵,請於 陜縣沿流東下,直趨河陽,以攻其背。玄曰:“此計非豎子所及也?!蹦斯男卸M。 既度函谷,卒如所量。乃遣武賁郎將張峻為疑軍於南道,玄以大兵直趨城北。玄感 逆拒之,且戰且行,屯軍金谷。于軍中掃地而祭文帝曰:“若社稷靈長,宜令丑徒 冰碎;如或大運去矣,幸使老臣先死。”詞氣激揚,三軍莫不涕咽。時眾寡不敵, 民賊頻戰不利,死傷太半。玄苦戰,賊稍卻,進屯北芒。會宇文述、來護等援兵至, 玄感西遁。玄遣通議大夫斛斯萬善、監門直閣龐玉前鋒追之,及于閿鄉,與宇文述 等合擊破之。車駕至高陽,征詣行在所。帝勞之曰:“社稷臣也。使朕無西顧之憂。” 進右光祿大夫,賜以良田、甲第,資物鉅萬,還鎮京師,帝謂曰:“關右之任,一 委于公。公安,社稷乃安;公危,社稷亦危。出入須有兵衛,坐臥恆宜自牢也。今 特給千兵,以充侍從。”與樊子蓋俱賜以玉麟符,以代銅獸。
十一年,詔玄撫關中。時盜賊蜂起,百姓饑饉,玄竟不能救恤。而官方壞亂, 貨賄公行。自以年老,上表乞骸骨,帝遣內史舍人封德彝馳喻之曰:“京師國本, 宗廟園陵所在,籍公臥以鎮之?!毙酥?。義師入關,自知不能守,尤懼稱疾,不 知政事。城陷,歸于家。義寧中,卒。
子孝則,位通事舍人、兵部承務郎。卒。
劉權,字世略,彭城豐人也。祖軌,齊羅州刺史。權少有俠氣,重然諾,藏亡 匿死,吏不敢過門,。后更折節好學,動循法度。仕齊,位行臺郎中。齊亡,周武 帝以為假淮州刺史。開皇中,以車騎將軍領鄉兵。后從晉王廣平陳,進授開府儀同 三司。宋國公賀若弼甚禮之。十二年,拜蘇州刺史,賜爵宋城縣公。時江南初平, 權撫以恩信,甚得人和。煬帝嗣位,拜衛尉卿,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大業五年,從 征吐谷渾,權出伊吾道,逐賊至青海,乘勝至伏俟城。帝復令權過曼頭、赤水,置 河源郡、積石鎮,大開屯田,留鎮西境。在邊五年,諸羌懷附,貢賦歲入,吐谷渾 余燼遠遁,道路無壅。徵拜司農卿,加金紫光祿大夫。尋為南海太守。行至鄱陽, 會群盜起,不得進,詔權召募討之。權率兵遇賊,不戰,先乘單舸詣賊營,說以利 害。群賊感悅,一時降附。帝聞而嘉之。及至南海,甚有異政。數歲,遇盜賊群起, 群豪多愿推權為首,權竟固守以拒之。子世徹又密遣赍人書詣權,稱四方擾亂,諷 令舉兵。權召集佐僚,對斬其使,竟無異圖,守之以死。卒官。
世徹倜儻不羈,頗為時人所許。大業末,群雄并起,世徹所至處輒見忌,多拘 禁之。后竟為兗州賊帥徐圓朗所殺。
權從叔烈,字子將,美容儀,有器局,位鷹揚郎將。有子德威,知名于世。
李景,字道興,天水休官人也。父超,周應、戎二州刺史。景容貌奇偉,膂力 過人,美須髯,驍勇善射。平齊之役,頗有功,授儀同三司。后以平尉遲迥,進位 開府,賜爵平寇縣公。隋開皇九年,以行軍總管從世積伐陳,以功進上開府。及高 智慧等反,復以行軍總管從楊素擊之,還授鄜州刺史。
十七年,遼東之役,為馬軍總管。及還,配事漢王。文帝奇其壯武,使袒而觀 之,曰:“卿相表當位極人臣?!睂氖啡f歲擊突厥于大斤山,別路邀賊,大破之。 后與上明公楊紀送義城公主于突厥,至恆安,遇突厥來寇。時代州總管韓洪為虜所 敗,景率所領數百人力戰三日,殺虜甚眾。改授韓州刺史。以事王故,不之官。
仁壽中,檢校代州總管。漢王諒作亂,景發兵拒之。諒頻遣劉嵩、喬鐘葵等攻 之,景率士卒殊死戰,屢挫賊鋒。司馬馮孝慈、司法參軍呂玉并驍勇善戰,儀同三 司侯莫陳乂多謀畫,工拒守之術。景推誠此三人,無所關預,唯在閤持重,時出撫 循而已。及朔州總管楊義臣援兵至,合擊大破之。先是,府內井中甃上生花如蓮, 并有龍見,時變為鐵馬甲士。又有神人長數丈見城下,跡長四尺五寸。景問巫者, 巫者曰:“此不祥之物,來食血耳。”景大怒,推出之。旬日而兵至,死者數萬。 景尋被徵,進柱國,拜右武衛大將軍。賜女樂一部,加以珍物。
景智略非所長,而忠直為時所許,帝甚信之。又擊破叛蠻向思多。明年,擊吐 谷渾于青海,破之,進位光祿大夫。五年,車駕西巡,至天水,景獻食于帝。帝曰: “公,主人也?!辟n坐齊王暕上。至隴川宮,帝將大獵,景與左武衛大將軍郭衍俱 有難色,為人奏。帝大怒,令Ξ之,竟以坐免。歲余,復位,與宇文述等參掌選舉。 明年,攻高麗武列城,破之,賜爵苑丘侯。八年,出渾彌道。九年,復出遼東。及 旋,使景殿,高麗追兵大至,景擊走之。進爵滑國公。楊玄感之反,朝臣子弟多預 焉,景獨無關涉。帝曰:“公誠直天然,我梁棟也。”賜以美女。帝每呼李大將軍 而不名,見重如此。
十二年,帝令景營遼東戰具于北平,賜御馬一匹,名師子吉。于時盜賊蜂起, 景遂召募,以備不虞。武賁郎將羅藝與景有隙,誣景將反。帝遣其子慰諭曰:“縱 人言公窺天闕,據京都,吾無疑也?!焙鬄楦唛_道所圍,獨守孤城,士卒患腳腫死 者十六七,景撫循之,一無離叛。遼東軍資多在其所,粟帛山積,景無所私焉。及 帝崩于江都,遼西太守鄧皓救之,遂歸柳城。將還幽州,遇賊見害。契丹、靺鞨素 感其恩,聞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傷惜之。子世謨。
薛世雄,字世英,本河東汾陰人也。其先寓居敦煌。父回,字道弘,仕周,位 涇州刺史。開皇初,封舞陰郡公,領漕渠監。世雄兒童時與群輩戲,輒畫地為城郭, 令諸兒為攻守勢,不從令者輒撻之,諸兒畏憚,莫不齊整。其父見而奇之,謂人曰: “此兒當興吾家?!蹦晔撸瑥闹芪涞燮烬R,以功拜帥都督。隋開皇中,累遷右親 衛車騎將軍。
煬帝嗣位,為右監門郎將。從征吐谷渾,進位通議大夫。世雄性廉慎,行軍破 敵之處,秋毫無犯。帝由是嘉之。帝嘗謂群臣曰:“欲舉好人,諸君識否?”咸曰: “不測圣心。”帝曰:“我欲舉薛世雄。”群臣皆稱善。于是超拜右翊衛將軍。歲 余,為玉門道行軍大將軍,與突厥啟人可汗邊兵擊伊吾。師次玉門,啟人背約,兵 不至。世雄孤軍度磧。伊吾懼,請降。世雄遂于漢舊伊吾城東筑城,號新伊吾,留 銀青光祿大夫王威鎮之而還。進位正議大夫。
遼東之役,為沃沮道軍將,與宇文述同敗績于平壤。還次白石山,為賊所圍百 余重,四面矢下如雨。世雄以羸師為方陣,選勁騎二百縱擊,破之而還。所亡失多, 竟坐免。明年,帝復征遼東,拜右候衛將軍。兵指蹋頓道。軍至烏骨城,會楊玄感 反,班師。帝至柳城,以世雄為東北道大使,行燕郡太守,鎮懷遠。
十年,復從帝至遼東,遷左御衛大將軍。仍領涿郡留守。未幾,李密逼東都, 詔世雄率幽、薊精兵將擊之。次河間,營于城南,竇建德率精銳數百,夜來襲之。 大敗。世雄與左右數十騎遁入河間城,慚恚發病。歸涿郡,卒。
子萬述、萬淑、萬鈞、萬徹、萬備,并以驍武知名。
論曰:段文振有周之日,早以武毅見知,隋氏之初,又以干力受委,任兼文武, 稱為諒直。其高位厚秩,非虛致也。來護幼懷倜儻,猛概抑揚,晚致勤王,驅馳畢 力。樓船制勝,掃勍敵如拾遺;閿鄉討亂,翦兇魁如摧朽。位班上將,顯居大國, 道消遘難,忠至不渝,惜矣!子蓋雅有干局,質性方嚴,見義而勇,臨機能斷,保 全邦邑,勤亦懋哉!羅忠亮之性,所在稱重,送往之節,義感人臣,死而有知, 乃結草之義。法尚征伐四夷,亦足嘉焉。文升東都解圍,頗亦宣力,西京居守,政 以賄成,鄙哉,鄙哉,夫何足數!劉權淮楚舊族,雄名早著,時逢擾攘,任等尉佗, 遂能拒子邪言,足驗誠臣之節。李、薛并以驍武之用,當于有事之秋,致茲富貴, 可謂自取。時迍遭躓,良有命乎!
『上一章』 『北史章節目錄』 『下一章』
-
北史 列傳卷六十四部分譯文
來護兒字崇善,祖先河南新野人,是漢中郎將來歙的十八代孫。曾祖父來成,魏時封爵新野縣侯,后來歸順梁朝,移居廣陵,因此就在廣陵安下了家。官終于六合縣令。祖父來嶷,歷任步兵校尉、秦郡太守…詳情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晚云都變露,新月初學扇,塞鴻一字來如線
-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 秋草六朝寒,花雨空壇
- 登鸞車,侍軒轅,遨游青天中,其樂不可言
-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
- 滿羅衫是酒,香痕凝處,唾碧啼紅相半
-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