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文
-
歷史來源
1、出自于姬姓,是以謚號命名的姓氏。據(jù)《風(fēng)俗通義》等有關(guān)資料所載,商朝末年,居住于渭河流域的周族逐漸強盛起來,商王文丁感到周的威脅,就找借口殺了周人(姬姓)的領(lǐng)袖季歷。季歷之子姬昌即位后,勵精圖治,深得國人擁戴,被商紂王封為西伯。因西伯聲望太高,紂王又找借口將西伯囚禁,后釋放。西伯歸周后, 以賢臣姜尚為輔佐,先后吞并了虞、芮、黎(今山西長治西南)、崇(今河南嵩縣北)等國,并建豐邑(今陜西長安灃水以西)作為國都,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其實力超過商王朝。西伯在位50年,他死后,其子周武王繼承了他的遺志,完成了滅商大業(yè),于公元前11世紀(jì)建立了周朝,建都于鎬(今陜西長安灃水以東),追謚西伯為周文王。文王的支庶子孫中有以他的謚號“文”為姓氏的,稱文氏。是為陜西文氏。
2、出自周代衛(wèi)國將軍文子之后。據(jù)《姓氏考略》等所載,西周初年建立的衛(wèi)國(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初建都于朝歌<今河南淇縣>,又遷都于楚丘<今河南滑縣>,后又遷都帝丘<今河南濮陽>,前209年,為秦所滅),至春秋時期的衛(wèi)獻(xiàn)公時,有個將軍叫孫文子,是個很有聲望的人物,孫文子的子孫有以祖字為氏,稱文氏,是為河南文氏。
3、出自姜姓,為炎帝后裔姜文叔之后。根據(jù)有關(guān)資料所載,西周初,周武王封炎帝裔孫太岳之苗裔文叔于許(在今河南許昌市),建立許國,為姜姓諸侯國。春秋時,許國受鄭楚所迫,經(jīng)四次遷都,前576年遷葉(今河南葉縣西南),前553年遷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前529年復(fù)遷葉,前524年遷白羽(今河南西峽)前506年遷至容城(今河南魯山縣東南),戰(zhàn)國初年為楚所滅(一說滅于魏),子孫四散。除有以原國名“許”為氏外,還有以許國開國君主文叔之字為氏,就是文姓。
4、出自(女為)姓,為(女為)滿之裔孫,是以謚號命名的姓氏。戰(zhàn)國時,齊國(今屬山東)有貴族田文,是齊威王的孫子,號稱孟嘗君,門下有食客數(shù)千,是當(dāng)時有名的政治家。后來齊國貴族田甲叛亂,孟嘗君逃到魏國(西周時分封的諸侯國,在今山西芮城北),在魏任相國,死后謚號文子。其后人也有以“文”為氏的,是為山西文氏。
5、出自敬姓避諱改姓。五代后晉時,為避晉高祖石敬塘之名諱,“敬”姓改為“文”姓。如宋代文彥博、文天祥,其祖先(在唐五代時)皆為敬姓。家族名人
文祥:清代洋務(wù)派首領(lǐng)之一,盛京(近遼寧沈陽市)正紅旗人。他曾歷任清朝工部右侍郎、吏部右侍郎,1861年充任總理衙門大臣,參加“祺祥政變”。后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他奉行奕忻的主張,竭力推行洋務(wù)“新政”。
文廷式:政治名人,江西萍鄉(xiāng)人,光緒進(jìn)士,曾任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他贊成光緒親政,支持康有為發(fā)起強學(xué)會,因而受到慈禧太后的嫉視,被參革職。戊戌變法發(fā)生后,東渡日本。他能詩詞,也有慨嘆時事之作,著有《云起軒詩抄》、《聞塵偶記》等。
文康:小說家,滿洲鑲紅旗人,曾官徽州知府,后改任駐藏大臣,以病未就任,卒于家中。晚年作有《兒女英雄傳》。
文徵明:明代書畫家,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詩文書畫皆工,由精于畫。他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名重于時,子弟甚多,人稱“吳門派”
文彭:篆刻家、書畫家,文徵明長子,繼承家學(xué),亦善書畫,而精于篆刻,風(fēng)格工穩(wěn),與何震并稱“文何”。
文嘉:畫家,文徵名次子,工小楷書,善畫山水,筆墨秀潤,兼能花卉。
文彥博:北宋宰相,汾州介休(今屬山西)人。他前后任事約50年之久,名聞四夷,后被封為潞國公。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者)
文天樣,字履善,改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學(xué)家。他生當(dāng)南宋末年,始終不渝地堅持抗元斗爭,抗元失敗后在五坡岑(今廣東海豐縣北)被俘,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被害。他所作的《指南錄》可謂為詩史,獄中所作《正氣歌》,尤為世所傳頌。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種:春秋時楚國人在越國任大夫,輔佐越王勾踐,君臣刻苦圖強,終于滅亡吳國。后勾踐聽信讒言,賜劍命他自殺。遷徙分布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即有文氏族人播遷于江淮一帶。春秋末年,楚國人文種,在越國任大夫,輔佐越王勾踐,君臣刻苦圖強,終于滅亡吳國。西漢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人文翁,景帝末年任蜀都守,對當(dāng)?shù)匚幕l(fā)展有貢獻(xiàn),其后代有一支在四川發(fā)展繁衍。西漢至三國時期,居住在河南的文氏,主要分布在開封、南陽、永城、固始等地。固始縣東南有文古城遺址,出土有漢代文物,傳為文姓族人世居之地。唐代以后,文氏在全國分布較為廣泛,并稱盛于山西和江南。『百家姓章節(jié)目錄』
相關(guān)翻譯
相關(guān)賞析
熱門詩詞
- 同冠峽(貞元十九年貶陽山后作) [韓愈]
- 游魚 [來鵠]
- 寓懷·關(guān)山萬里恨 [高駢]
- 【中呂】滿庭芳_自悟花愁色 [劉時中]
- 臨江仙·雨停荷芰逗濃香 [閻選]
- 成名后留別從兄 [姚合]
- 【越調(diào)】憑闌人 題曹云西翁贈妓小畫 [邵亨貞]
古文典籍
- 「詩經(jīng)」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jīng)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jīng)」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jīng)」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guī)」
- 「金剛經(jīng)」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jīng)」
- 「戰(zhàn)國策」
- 「地藏經(jīng)」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jīng)」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xù)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jīng)」
- 「四十二章經(jīng)」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xùn)」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黃帝四經(jīng)」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xùn)」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nóng)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 烏絲闌紙嬌紅篆,歷歷春星
-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 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
-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