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喬
-
歷史來源
1、出自姬姓,為橋姓所改,是一個以山命名的姓氏。據《元和姓纂》及《萬姓統譜》所載,相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黃帝死后葬于橋山(在今陜西省黃陵縣城北),子孫中有留在橋山守陵看山的,于是這些人就以山為姓,稱為橋氏。至于橋氏改為喬氏,是在南北朝時的魏。據桑君編纂的《新百家姓》記載,東漢時有太尉橋玄的6世孫橋勤在北魏任平原內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歡的專權和壓迫逃了出來,橋勤隨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來潮,叫橋勤去掉橋的木字邊,變成喬,勸喬”的高遠之意。橋勤不敢不從,從此改橋為喬,世代相傳下去,這就是陜西喬姓的由來。史稱喬氏正宗。
2、出自匈奴貴姓。史料記載,漢代匈奴貴姓有四個----蘭、喬、呼衍、須仆,內有喬氏,后與漢族的喬氏渾為一體。
3、出自鮮卑之后。據有關史書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喬姓的鮮卑人出現,他們的后代一直延續著這個姓。家族名人
喬用遷(?-1851),湖北孝感人。字見齋。嘉慶進士,授內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后歷任廣西南寧知府、道員,廣東按察使。1840年,林則徐在廣州禁煙時,曾率軍在穿鼻洋、尖沙角轟擊入侵的英國軍艦和走私船。同年任山東布政使。1845年升貴州巡撫。1852年卒。
喬松年:清代山西巡撫,徐滿人。
喬世植:上海人,著名詩人。
喬林:畫家、篆刻家,如皋人。
喬允升:明代刑部尚書,洛陽(今屬河南)人。
喬宇:著名大臣,樂平(今屬河北)人。
喬中和:太原通判,丘(今屬河北)人。
喬吉: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太原(今屬山西)人,后居杭州(今屬浙江),散曲風格清麗,內容則多消極頹廢,明清人多以他同張可久并稱為元散曲兩人家。
喬達:山水畫家,燕(今屬河北)人。
喬行簡:南宋大臣。浙江東陽人,光宗紹熙進士,理宗時曾任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進知樞密院事、右丞相、左丞相,晚年至平章軍國重事,并被封為魯國公。著有《周禮總說》、《孔山文集》。
喬林:唐代宰相,太原(今屬山西)人。
喬知之:左司郎中,馮翎(今屬陜西)人。
喬維岳:官至太常少卿、壽州刺史,南頓(治所在今河南項城西)人。
喬光烈,清朝官吏。他為官清廉,做官30多年,仍然兩袖清風。在任知縣時,他親自教農民種桑養蠶,被人稱為喬公桑。遷徙分布
喬姓源于黃帝的葬地陜西省境內。西漢時有睢陽人橋玄官至太尉,他的六世孫橋勤在北魏末年隨孝武帝投奔關中,居同州。另外,據《前代錄》載,匈奴貴姓有喬氏在戰國時期游牧與燕、秦、趙等地。同一時期,魯國有喬庇;西漢有橋仁,為梁人,與楊榮并受《禮》于戴圣,喬仁著有《禮記章句》69篇,成帝時為大鴻臚;東漢有官東郡太守橋瑁,是喬玄的第五世孫,任廣陵太守,其子喬肅為東萊太守。這些說明,宋以前已有喬氏分布在今陜西、湖南、江蘇、山西境內了。關于喬姓變遷的史料不多,從零星的史料看來,喬氏在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陜西、湖南、陜西、江西等省,宋元時期有遷至今河南、浙江、云南的。明清又有遷到今江西、山東、上海、湖北的。直至現代,東北的一些地方還有喬氏的聚居點。據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的研究結果,喬姓是當今中國第96大姓。另外,新加坡等國也有喬氏華僑。『百家姓章節目錄』
相關翻譯
相關賞析
熱門詩詞
- 燕歸梁(為人生日作) [趙鼎]
- 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 [韋莊]
- 隴上行 [王涯]
- 賦四相詩。中書令漢陽王張柬之 [皇甫澈]
- 送分定歸靈夏 [周賀]
- 小弁 [詩經]
- 薦福寺贈應制白公(一作棲白大師) [曹松]
古文典籍
- 「詩經」
- 「論語」
- 「史記」
- 「周易」
- 「易傳」
- 「左傳」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孟子」
- 「老子」
- 「吳子」
- 「荀子」
- 「莊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書」
- 「漢書」
- 「晉書」
- 「素書」
- 「儀禮」
- 「周書」
- 「梁書」
- 「隋書」
- 「陳書」
- 「魏書」
- 「孝經」
- 「將苑」
- 「南齊書」
- 「北齊書」
- 「新唐書」
- 「后漢書」
- 「南史」
- 「司馬法」
- 「水經注」
- 「商君書」
- 「尉繚子」
- 「北史」
- 「逸周書」
- 「舊唐書」
- 「三字經」
- 「淮南子」
- 「六韜」
- 「鬼谷子」
- 「三國志」
- 「千字文」
- 「傷寒論」
- 「反經」
- 「百家姓」
- 「菜根譚」
- 「弟子規」
- 「金剛經」
- 「論衡」
- 「韓非子」
- 「山海經」
- 「戰國策」
- 「地藏經」
- 「冰鑒」
- 「圍爐夜話」
- 「六祖壇經」
- 「睡虎地秦墓竹簡」
- 「資治通鑒」
- 「續資治通鑒」
- 「夢溪筆談」
- 「舊五代史」
- 「文昌孝經」
- 「四十二章經」
- 「呂氏春秋」
- 「了凡四訓」
- 「三十六計」
- 「徐霞客游記」
- 「黃帝內經」
- 「黃帝四經」
- 「孫子兵法」
- 「孫臏兵法」
- 「本草綱目」
- 「孔子家語」
- 「世說新語」
- 「貞觀政要」
- 「顏氏家訓」
- 「容齋隨筆」
- 「文心雕龍」
- 「農桑輯要」
- 「搜神記」
熱門名句
- 一涓春水點黃昏,便沒頓、相思處
-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 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 從此信音稀,嶺南無雁飛
- 掩柴扉,謝他梅竹伴我冷書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