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選自哪里(無題選自哪里?)
很多朋友對于無題選自哪里和無題選自哪里?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整首詩是出自于誰?整首詩是什么意思?
這是出自李商隱的《無題》。
整首詩為:
昨夜星辰昨夜風(fēng),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余聽鼓應(yīng)官去,走馬蘭臺類轉(zhuǎn)蓬。
譯文: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yún)s有習(xí)習(xí)涼風(fēng);我們酒筵設(shè)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內(nèi)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yīng)該上朝點卯;策馬趕到蘭臺,像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蓬蒿。
擴展資料:
《無題》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契機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說是窺貴家姬妾之作,還有人說是追想京華游宴之作。而主流意見是看作戀情詩、懷人詩。
據(jù)詩意看,詩人所所懷想的對象可能是一位貴族家女子。趙臣瑗《山滿樓唐詩七律箋注》認為“此義山在茂元家,竊窺其閨人而為之”,馮浩也認為此詩“因窺見后房姬妾而作”。又據(jù)詩中“走馬蘭臺”看,此詩可能作于李商隱任秘書省校書郎的開成四年(839)之后。
李商隱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jié)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托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
擅長律絕,富于文采,構(gòu)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fēng)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溫庭筠合稱“溫李”,與杜牧并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無題二首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出自哪首詩?
出自清朝曹雪芹的《無題(珍珠如土金如鐵)》: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①。
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②。
東海缺少白玉床,龍王來請金陵王③。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④。
曹雪芹(清)的《無題》選自《紅樓夢》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①“賈不假”二句——賈不假:是一種幽默的說法,且寓這個金陵賈家可不是“假語村言”編造。白玉為堂金作馬:此句暗用數(shù)典:漢樂府《相逢行》曰:“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漢代有“金馬門”,為儲備官員的官署。事見《史記·滑稽列傳》:“金馬門者,宦(者)署門也。門傍有銅馬,故謂之曰金馬門。”又漢末·無名氏《三輔黃圖》:“金馬門,宦者署。武帝時,得大宛馬,以銅鑄像,立于署門,因以為名。”漢代又有“玉堂殿”,也為儲備官員的官署。事見《漢書·李尋傳》:“(臣尋)過隨眾賢待詔,食太倉,衣御府,久污玉堂之署。”王先謙補注引何焯曰:“漢時待詔于玉堂殿。”唐、宋以后則多以“金馬玉堂”或“玉堂金馬”代指翰林院。唐·錢起《送褚大落第東歸》:“玉堂金馬隔青云,墨客儒生皆白首。”宋·歐陽修《會老堂致語》:“金馬玉堂三學(xué)士,清風(fēng)明月兩閑人。”可見此句兼有富貴與詩禮兩層意思。這兩句形容賈家不但富貴榮華,且以詩禮傳家。
②“阿房(ēpáng痾旁)宮”三句——阿房宮,三百里:漢末·無名氏《三輔黃圖·卷一·秦宮·阿房宮》:“阿房宮,亦曰阿城。秦惠王造,宮未成而亡。始皇廣其宮,規(guī)恢三百馀里,離宮別館,彌山跨谷,輦道相屬,閣道通驪山八十馀里。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絡(luò)樊川以為池。”但秦始皇也僅建成前殿,東西千步,南北五百步,臺上可坐萬人,庭中可容十萬人,取名阿房殿。因秦亡而中輟,整個宮殿尚未取名,后世即以其阿房殿而稱阿房宮。這三句形容史家門第高貴,人口眾多。
③“東海”二句——《太平廣記·卷八一八·龍一·震澤洞》引《梁四公記》云:南朝梁武帝時,有人偶入東海龍王宮,發(fā)現(xiàn)宮中有無數(shù)珠寶。梁武帝派人求得大珠三顆,小珠七顆,雜珠一石(讀擔(dān))。東海龍王既如此富有,尚且向金陵王家借用白玉床,足見王家何等富有。
④“豐年”二句——豐年好大雪:指金陵薛家。用的是漢字諧音法,“雪”寓“薛”。珍珠如土金如鐵:形容薛家財富多到毫不在乎,以至于視珍珠如糞土,金銀如破銅爛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哪一首詩,作者是誰?
出自《無題》,作者是李商隱。
相關(guān)介紹:
1、詩句全文: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李商隱是我國唐代后期最為杰出的詩人。繼盛唐“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他和杜牧并稱為“小李杜”。李商隱對于詩歌的貢獻,特別在于他所獨創(chuàng)的“無題詩”。這些無題詩音調(diào)諧美,深情綿邈,含蓄隱澀,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將唐代詩歌的抒情藝術(shù)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3、問題中的該詩句用“春蠶”自然承上,并用“蠶吐絲”、“蠟流淚”巧妙比喻,用“絲”諧音“思”,用“到死”、“成灰”與“方盡”、“始干”兩相對照,妙句天成,傳達出刻骨銘心、生死不渝的兒女至情。纏綿悱惻,熾熱濃郁,成為表達堅貞不渝的愛情的千古名句。此外,它還寓含著一種超越詩歌本身內(nèi)容而更具普遍意義的哲理:對工作或事業(yè)的忠誠執(zhí)著,無私奉獻。全句言深情而寓真理,含義雋永,耐人尋味。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