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誼為什么俟罪(賈誼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賈誼為什么俟罪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賈誼是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賈誼《吊屈原賦》辭賦
賈誼在賦中對屈原的遭遇表示的深切悼惜,其實就是對自身處境的傷感,因為兩人經歷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是將自己心中的憤慨不平與屈原的憂愁幽思融匯在一起,以表達對世間賢人失意、小人得志這種不公平狀況的極大不滿。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吊屈原賦
兩漢:賈誼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譯文
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已經由于被貶謫離開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過湘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賦來憑吊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賢能之臣。遭受讒言的誣陷而被放逐,作了離《離騷》這篇文章,文章的結尾說:“算了罷,國家沒有一個正直賢能的人,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羅江自殺了。賈誼我追念感傷這件事情,借此來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詞句說:
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羅江自殺了。到了這湘江后寫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憑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間無盡的讒言啊,乃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時代不好啊。鸞鳥鳳凰躲避流竄啊,貓頭鷹卻在高空翱翔。宦官內臣尊貴顯耀啊,用讒言奉承阿諛的人能得志;賢才能臣無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卻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認為卞隨、伯夷惡濁啊,認為盜跖、莊蹻廉潔,(認為)寶劍莫邪粗鈍啊,鉛質的刀鋒利。慨嘆抱負無法施展,屈原你無故遇禍啊!這就好比是拋棄了周鼎,而把瓦盆當成了寶物啊;乘坐、駕駛疲牛,使跛驢作驂啊,反讓駿馬吃力的去拖鹽車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會長久的。慨嘆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一個人獨自憂愁抑郁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高處飛去啊,自己本來就打算遠走高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自己;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么能夠跟從蛤蟆與水蛭、蚯蚓?我所認為珍貴的東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遠離污濁的世界而自己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而受羈絆啊,怎么能夠說與狗和羊有分別呢?盤桓在這樣混亂的'世上遭受禍難啊,也是您的原因。無論到哪里都能輔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行卑鄙的人顯出的危險征兆啊,就遠遠的高飛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溝啊,怎么能夠容下吞舟的巨魚?橫行江湖的鳣魚、鯨魚,(出水后)也將受制于螻蟻。
注釋
[1]此賦是賈誼赴長沙王太傅任途中,經過湘水時所作。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羅江,賈誼觸景生情,作此憑吊屈原同時亦以自傷。
[2]長沙王:指西漢長沙王吳芮的玄孫吳差。太傅:官名,對諸侯王行監護之責。謫(zhé):貶官。
[3]湘水:在今湖南境內,注入洞庭湖。賈誼由京都長安赴長沙必渡湘水。
[4]《離騷》賦:楚辭既稱辭也稱賦。
[5]汨羅: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陽市境內。
[6]因自喻:借以自比。
[7]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俟罪:待罪,這里是謙詞。
[8]側聞:謙詞,說不是正面聽到,尊敬的說法。
[9]造:到。讬(tuō):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古人單稱先生而不稱名,表示尊敬。
[10]罔極:沒有準則。殞(yǔn):歿,死亡。厥:其,指屈原。
[11]不祥:不幸。
[12]伏竄:潛伏,躲藏。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古人認為是不吉祥的鳥,此喻小人。翱翔:比喻得志升遷。
[13]闒(tà):小門。茸:小草。
[14]逆曳:被倒著拖拉,指不被重用。倒植:倒立,指本應居高位反居下位。
[15]隨:卞隨,商代的賢士。夷:伯夷。二者都是古賢人的代表。溷(hún):混濁。跖:春秋時魯國人,傳說他是大盜。蹻(jué):莊蹻,戰國時楚國將領,莊蹻接受楚頃襄王之命開辟云南,后來退路被秦國斬斷,他回不來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觀上背叛了楚國。傳說中這兩個人成為“壞人”的代表。
[16]莫邪[yé]:古代寶劍名。鉛刀:軟而鈍的刀。铦(xiān):鋒利。
[17]默默:不得志的樣子。生:指屈原。無故:《文選》注謂“無故遇此禍也”。
[18]斡(wò):旋轉。斡棄:拋棄。周鼎:比喻棟梁之材。康瓠(hù):瓦罐,比喻庸才。
[19]騰駕:駕馭。罷(pí):.疲憊。驂:古代四馬駕一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邊的叫驂。蹇:跛腳。
[20]服:駕。《戰國策·楚策》:“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中坂纖延,負轅不能上。”驥是駿馬,用駿馬來拉鹽車,比喻糟蹋有才能的人。
[21]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薦:墊。履:鞋。章甫薦履:用禮貌來墊鞋子。漸:逐漸,這里指時間短暫。
[22]離:通“罹”,遭遇。咎:災禍。
[23]訊曰:告曰。相當于《楚辭》的“亂曰”。
[24]巳矣:“算了吧”之意。
[25]壹郁:同“抑郁”。
[26]漂漂:同“飄飄”,飛翔貌。高逝:飛得高高的。自引:自己升高。
[27]襲:效法。九淵:九重淵,深淵。沕(wù):深潛的樣子。
[28]偭(miǎn):面向。蟂獺(xiāotǎ):水獺一類的動物。從:跟隨。蝦(há):蛤蟆。蛭(zhì):水蛭,螞蟥一類。螾:同“蚓”,蚯蚓。這兩句是說面向蟂獺一類動物隱居,不與蛤蟆、水蛭、蚯蚓一類小蟲為伍。
[29]系:用繩系住。羈:用絡頭絡住。這兩句的意思是能夠停留的地方就停留,就像犬、羊哪樣。
[30]般:久。紛紛:亂紛紛的樣子。尤:禍患。夫子:指屈原。意思是說屈原自己該走不走,長久停留在那亂紛紛的地方,怎么不會遭禍呢。
[31]歷:走遍。相:考察。此都:指楚國都城郢。這是賈誼為屈原提的建議,要他到處走一走,看到有賢君才停下來幫助他。
[32]千仞:極言其高。仞,七尺為一仞。覽:看到。德輝:指君主道德的光輝。
[33]細德:細末之德,指品德低下的國君。險征:危險的征兆。曾擊:高翔。曾,高飛的樣子。去:離開。
[34]污瀆:污水溝。
[35]鱣(zhān):鱘一類的大魚。鯨:鯨魚。固:本來。《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螻蟻苦之。”
西漢. 賈誼《吊屈原賦》注釋及翻譯
《吊屈原賦》描寫出一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現對屈原深深的同情。下面給大家搜集整理了西漢. 賈誼《吊屈原賦》注釋及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西漢. 賈誼《吊屈原賦》注釋及翻譯
吊屈原賦(并序)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謂隨、夷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铦。吁嗟默默,生之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誶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相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征兮,遙增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容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注釋
[1]此賦是賈誼赴長沙王太傅任途中,經過湘水時所作。屈原自沉于湘水支流汨羅江,賈誼觸景生情,作此憑吊屈原同時亦以自傷。
[2]長沙王:指西漢長沙王吳芮的玄孫吳差。太傅:官名,對諸侯王行監護之責。謫(zhé):貶官。
[3]湘水:在今湖南境內,注入洞庭湖。賈誼由京都長安赴長沙必渡湘水。
[4]《離騷》賦:楚辭既稱辭也稱賦。
[5]汨羅:水名,湘水支流,在今湖南岳陽市境內。
[6]因自喻:借以自比。
[7]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指文帝的任命。俟罪:待罪,這里是謙詞。
[8]側聞:謙詞,說不是正面聽到,尊敬的說法。
[9]造:到。讬(tuō):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古人單稱先生而不稱名,表示尊敬。
[10]罔極:沒有準則。殞(yǔn):歿,死亡。厥:其,指屈原。
[11]不祥:不幸。
[12]伏竄:潛伏,躲藏。鴟梟:貓頭鷹一類的鳥,古人認為是不吉祥的鳥,此喻小人。翱翔:比喻得志升遷。
[13]闒(tà):小門。茸:小草。
[14]逆曳:被倒著拖拉,指不被重用。倒植:倒立,指本應居高位反居下位。
[15]隨:卞隨,商代的賢士。夷:伯夷。二者都是古賢人的代表。溷(hún):混濁。跖:春秋時魯國人,傳說他是大盜。蹻(jué):莊蹻,戰國時楚國將領,莊蹻接受楚頃襄王之命開辟云南,后來退路被秦國斬斷,他回不來就在云南做了王,客觀上背叛了楚國。傳說中這兩個人成為“壞人”的代表。
[16]莫邪[yé]:古代寶劍名。鉛刀:軟而鈍的刀。铦(xiān):鋒利。
[17]默默:不得志的樣子。生:指屈原。無故:《文選》注謂“無故遇此禍也”。
[18]斡(wò):旋轉。斡棄:拋棄。周鼎:比喻棟梁之材。康瓠(hù):瓦罐,比喻庸才。
[19]騰駕:駕馭。罷(pí):.疲憊。驂:古代四馬駕一車,中間的.兩匹叫服,兩邊的叫驂。蹇:跛腳。
[20]服:駕。《戰國策·楚策》:“夫驥之齒至矣,服鹽車而上太行,中坂纖延,負轅不能上。”驥是駿馬,用駿馬來拉鹽車,比喻糟蹋有才能的人。
[21]章甫:古代的一種禮帽。薦:墊。履:鞋。章甫薦履:用禮貌來墊鞋子。漸:逐漸,這里指時間短暫。
[22]離:通“罹”,遭遇。咎:災禍。
[23]訊曰:告曰。相當于《楚辭》的“亂曰”。
[24]巳矣:“算了吧”之意。
[25]壹郁:同“抑郁”。
[26]漂漂:同“飄飄”,飛翔貌。高逝:飛得高高的。自引:自己升高。
[27]襲:效法。九淵:九重淵,深淵。沕(mì):深潛的樣子。
[28]偭(miǎn):面向。蟂獺(xiāotǎ):水獺一類的動物。從:跟隨。蝦(há):蛤蟆。蛭(zhì):水蛭,螞蟥一類。螾:同“蚓”,蚯蚓。這兩句是說面向蟂獺一類動物隱居,不與蛤蟆、水蛭、蚯蚓一類小蟲為伍。
[29]系:用繩系住。羈:用絡頭絡住。這兩句的意思是能夠停留的地方就停留,就像犬、羊哪樣。
[30]般:久。紛紛:亂紛紛的樣子。尤:禍患。夫子:指屈原。意思是說屈原自己該走不走,長久停留在那亂紛紛的地方,怎么不會遭禍呢。
[31]歷:走遍。相:考察。此都:指楚國都城郢。這是賈誼為屈原提的建議,要他到處走一走,看到有賢君才停下來幫助他。
[32]千仞:極言其高。仞,七尺為一仞。覽:看到。德輝:指君主道德的光輝。
[33]細德:細末之德,指品德低下的國君。險征:危險的征兆。曾擊:高翔。曾,高飛的樣子。去:離開。
[34]污瀆:污水溝。
[35]鱣(zhān):鱘一類的大魚。鯨:鯨魚。固:本來。《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則螻蟻苦之。”
翻譯
賈誼做了長沙王的太傅,已經由于被貶謫離開京城,自己感到很不得意;等到坐船渡過湘水的時候,就寫了一篇賦來憑吊屈原。屈原是楚國的賢能之臣。遭受讒言的誣陷而被放逐,作了離《離騷》這篇文章,文章的結尾說:“算了罷,國家沒有一個正直賢能的人,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于是就跳到汨羅江自殺了。賈誼我追念感傷這件事情,借此來比喻自己,那文章的詞句說:
恭敬地承受這美好的恩惠啊,到長沙去做官。途中聽說屈原啊,自己沉到汨羅江自殺了。到了這湘江后寫一篇文章投到江水中啊,(我)恭敬的憑吊屈原先生,(你)遭受了世間無盡的讒言啊,乃至毀滅了自己的生命。唉!唉!遭逢的時代不好啊。鸞鳥鳳凰躲避流竄啊,貓頭鷹卻在高空翱翔。宦官內臣尊貴顯耀啊,用讒言奉承阿諛的人能得志;賢才能臣無法立足啊,端方正派的人卻郁郁不得志。世人都認為卞隨、伯夷惡濁啊,認為盜跖、莊蹻廉潔,(認為)寶劍莫邪粗鈍啊,鉛質的刀鋒利。慨嘆抱負無法施展,屈原你無故遇禍啊!這就好比是拋棄了周鼎,而把瓦盆當成了寶物啊;乘坐、駕駛疲牛,使跛驢作驂啊,反讓駿馬吃力的去拖鹽車啊;帽冠低居在下,鞋履反高高再上;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是不會長久的。慨嘆先生你真不幸啊,竟遭遇到這樣的禍難!”
總之:算了吧!整個國家沒有一個人了解我啊,一個人獨自憂愁抑郁能夠和誰說呢?鳳凰飄飄然向高處飛去啊,自己本來就打算遠走高飛。效法深淵中的神龍啊,深深地潛藏在淵底來保護自己;棄離了蟂獺去隱居啊,怎么能夠跟從蛤蟆與水蛭、蚯蚓?我所認為珍貴的東西是圣人的神明德行啊,要遠離污濁的世界而自己隱居起來;假使騏驥也能夠被束縛而受羈絆啊,怎么能夠說與狗和羊有分別呢?盤桓在這樣混亂的世上遭受禍難啊,也是您的原因。無論到哪里都能輔佐君主啊,又何必留戀國都呢?鳳凰在千仞的高空翱翔啊,看到人君道德閃耀出的光輝才降落下來;看到德行卑鄙的人顯出的危險征兆啊,就遠遠的高飛而去。那窄窄的小水溝啊,怎么能夠容下吞舟的巨魚?橫行江湖的鳣魚、鯨魚,(出水后)也將受制于螻蟻。
賈誼被貶長沙的具體介紹,謝謝!!!
賈誼(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漢著名的大儒,人稱賈生、賈子、賈長沙。漢高帝七年(前200年),賈誼出生,這個時代正是西漢政權剛剛建立的年代,它既給賈誼帶來了施展才華的機遇,也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坎坷和痛苦。
賈誼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讀書習文為主。18歲時,他便以能誦詩書擅寫文章而聞名于郡中。當時的名士河南守吳廷尉欣賞他的才學俱優,將他列置門下。
公元前180年,漢文帝劉恒即位。聽聞河南守吳公頗有學識,且政績卓著,便征召吳公為廷尉。漢元帝元年(前179年),賈誼在老師吳廷尉的推薦下,被征召入朝,立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晉升為太中大夫。從此,22歲的賈誼便踏上了仕途,成為西漢政治集團中的一員。
漢文帝對賈誼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為太中大夫,又與諸大臣商議,想把他升擢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對。此后,漢文帝開始有意疏遠賈誼,并將他派去當長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賈誼辭別了京城,來到了地處偏遠的長沙。他聽說長沙地勢低,濕度大,自認為此去長沙將享壽不長,而且又因為是被貶謫,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與屈原作比。在這種情況下,他便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吊屈原賦》。
漢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遠在長沙的賈誼,于是將他召進皇宮。當文帝聽完賈誼的一番宏論后,十分感慨地說:“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過不多久,漢文帝拜賈誼為梁懷王的太傅。在任梁懷王太傅期間,賈誼仍對政事十分關注,而且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寫下了如《治安策》、《論積貯疏》等名篇。
漢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懷王劉揖人朝,不幸墜馬而死。賈誼認為自己作為梁懷王的太傅而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因此非常傷心。一年以后,由于傷感過度,賈誼也于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時年僅33歲。
賈誼一生雖然短暫,但是,就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他卻為中華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他是騷體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賦》、《鵩鳥賦》。在西漢政論散文的園地中,賈誼的散文也堪稱文采斐然。劉勰《文心雕龍.奏啟》稱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辭亦通暢,可謂識大體矣。”其最為人稱道的政論作品是《過秦論》、《治安策》和《論積貯疏》。
賈誼·吊屈原賦
誼為長沙王太傅,既以謫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羅而死。誼追傷之,因自喻,其辭曰:
恭承嘉惠兮,俟罪長沙;側聞屈原兮,自沉汨羅。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極兮,乃殞厥身。嗚呼哀哉!逢時不祥。鸞鳳伏竄兮,鴟梟翱翔。闒茸尊顯兮,讒諛得志;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謂隨、夷為溷兮,謂跖、蹻為廉;莫邪為鈍兮,鉛刀為銛。吁嗟默默,生之無故兮;斡棄周鼎,寶康瓠兮。騰駕罷牛,驂蹇驢兮;驥垂兩耳,服鹽車兮。章甫薦履,漸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獨離此咎兮。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郁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圣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云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于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鳣鯨兮,固將制于螻蟻。
論貴粟疏
--------------------------------------------------------------------------------
圣王在上而民不凍饑者,非能耕而食之,織而衣之也,為開其資財之道也。故堯、禹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今海內為一,土地人民之眾,不避禹、湯,加以亡天災數年之水旱,而畜積未及者,何也?地有馀利,民有馀力,生谷之土未盡墾,山澤之利未盡出也,游食之民未盡歸農也。民貧,則奸邪生。貧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農,不農則不地著,不地著則離鄉輕家,民如鳥獸,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夫寒之于衣,不待輕暖;饑之于食,不待甘脂;饑寒至身,不顧廉恥。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夫腹饑不得食,膚寒不得衣,雖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明主知其然也,故務民于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廩,備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也。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然而眾貴之者,以上用之故也。其為物輕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內而亡饑寒之患。此令臣輕背其主,而民易去其鄉,盜賊有所勸,亡逃者得輕資也。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數石之重,中人弗勝,不為奸邪所利,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是故明君貴五谷而賤金玉。
今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收不過百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虐,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于是有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者矣。而商賈大者積貯倍息,小者坐列販賣,操其奇贏,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賣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蠶織,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農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過吏勢;以利相傾,千里游敖,冠蓋相望,乘堅策肥,履絲曳縞。此商人所以兼并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賤商人,商人已富貴矣;尊農夫,農夫已貧賤矣。故俗之所貴,主之所賤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惡乖迕,而欲國富法立,不可得也。
方今之務,莫若使民務農而已矣。欲民務農,在于貴粟。貴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為賞罰。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農民有錢,粟有所渫(xiè)。夫能入粟以受爵,皆有馀者也。取于有馀,以供上用,則貧民之賦可損;所謂損有馀,補不足,令出而民利者也。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今令民有車騎馬一匹者,復卒三人。車騎者,天下武備也,故為復卒。神農之教曰:“有石城十仞,湯池百步,帶甲百萬,而亡粟,弗能守也。”以是觀之,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務。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與騎馬之功相去遠矣。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窮;粟者,民之所種,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與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邊,以受爵免罪,不過三歲,塞下之粟必多矣。
治安策一
--------------------------------------------------------------------------------
夫樹國固,必相疑之勢,下數被其殃,上數爽其憂,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于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后,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皆遍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
黃帝曰:“日中必熭(wèi),操刀必割。”今令此道順而全安,甚易;不肯早為,以乃(nǎi)墮骨肉之屬而抗剄(jǐng)之,豈有異秦之季世乎?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時,因天之助,尚憚以危為安,以亂為治,假設陛下居齊桓之處,將不合諸侯而匡天下乎?臣又知陛下有所必不能矣。假設天下如曩時,淮陰侯尚王楚,黥布王淮南,彭越王梁,韓信王韓,張敖王趙,貫高為相,盧綰(wǎn)王燕,陳豨在代,令此六七公皆亡恙,當是時而陛下即天子位,能自安乎?臣有以知陛下之不能也。天下淆亂,高皇帝與諸公并起,非有仄室之勢已豫席之也。諸公幸者乃為中涓,其次厪得舍人,才之不逮至遠也。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諸公,多者百馀城,少者乃三四十縣,惪至渥也?然后七年之間,反者九起。陛下之與諸公,非親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封王之也,自高皇帝不能以是一歲為安,故臣知陛下之不能也。
然尚有可諉者,曰疏。臣請試言其親者。假令悼惠王王齊,元王王楚,中子王趙,幽王王淮陽,共王王梁,靈王王燕,厲王王淮南,六、七貴人皆亡恙,當是時陛下即位,能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若此諸王,雖名為臣,實皆有布衣昆弟之心,慮亡不帝制而天子自為者。擅爵人,赦死辠(zuì),甚者或戴黃屋,漢法令非行也。雖行,不軌如厲王者,今之不肯聽,召之安可致乎!幸而來至,法安可得加!動一親戚,天下圜視而起,陛下之臣雖有悍如馮敬者,適啟其口,匕首以陷其胸矣。陛下雖賢,誰與領此?故疏者必危,親者必亂,已然之效也。其異姓負強而動者,漢已幸勝之矣,又不易其所以然。同姓襲是跡而動,既有征矣,其勢盡又復然。殃旤(huò)之變,未知所移,明帝處之尚不能以安,后世將如之何!
屠牛坦一朝而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頓者,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xiè)也。至于髖髀之所,非斤則斧。夫仁義恩厚,人主之芒刃也;權勢法制,人主之斤斧也。今諸侯王皆眾髖髀也,釋斤斧之用,而欲嬰以芒刃,臣以為不缺則折。胡不用之淮南、濟北?勢不可也。
臣竊跡前事,大抵強者先反。淮陰王楚,最強,則最先反;韓信倚胡,則又反;貫高因趙資,則又反;陳豨兵精,則又反;彭越用梁,則又反;黥布用淮南,則又反;盧綰最弱,最后反。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曩令樊、酈、絳、灌據數十城而王,今雖已殘,亡可也;令信、越之倫列為徹侯而居,雖至今存,可也。然則天下之大計可知已。欲諸王之皆忠附,則莫若令如長沙王;欲臣子之勿葅醢,則莫若令如樊、酈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力少則易使以義,國小則亡邪心。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從;諸侯之君不敢有異心,輻輳并進而歸命天子;雖在細民,且知其安,故天下咸知陛下之明。割地定制,令齊、趙、楚各為若干國,使悼惠王、幽王、袁王之子孫畢以次各受祖之分地,地盡而止,即燕、梁他國皆然。其分地眾而子孫少者,建以為國,空而置之,須其子孫生者,舉使君之。諸侯之地,其削頗入漢者,謂徙其侯國及封其子孫也,所以數償之。一寸之地,一人之眾,天子亡所利焉,誠以定治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地制一定,宗室子孫莫慮不王,下無倍畔之心,上無誅伐之志,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法立而不犯,令行而不逆,貫高、利幾之謀不生,柴奇、開章之計不萌,細民鄉善,大臣致順,故天下咸知陛下之義。臥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遺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亂,當時大治,后世誦圣。一動而五業附,陛下誰憚而久不為此?
天下之勢方病大瘇。一脛之大幾如要,一指之大幾如股,平民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無聊。失今不治,必為痼疾,后雖有扁鵲,不能為已。病非徒瘇也,又苦跖(zhí)(?炙) 盭(lì)。元王之子,帝之從弟也;今之王者,從弟之子也。惠王之子,親兄子也;今之王者,兄子之子也。親者或亡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權以逼天子。臣故曰非徒瘇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
參考資料:
關于賈誼為什么俟罪和賈誼是什么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